來源丨工業互聯說
作者丨 曹晶晶
2020年是「工業網際網路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開啟國家「十四五」發展新徵程的關鍵之年。
實施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戰略近三年來,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取得積極進展。一方面,平臺體系建設初見成效,全國具有一定區域、行業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超過70個,設備連接總數超過4000萬臺(套),工業APP總數超過35萬個,行業綜合應用向縱深拓展,工業網際網路已在家電、能源、鋼鐵等多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成功應用。
另一方面,產業集聚加速構建,各地發展工業網際網路需求強烈、積極作為,湧現出長三角、廣東、山東等一批產業發展高地。據測算,2020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將達到3.1萬億元人民幣,工業網際網路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一級巡視員李穎日前在美的工業網際網路2.0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將以需求為牽引,加快工業網際網路的供給和需求雙向迭代。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北京、上海、河北、天津、安徽、浙江、重慶、四川、江西、湖北、遼寧、吉林、山東、黑龍江、海南、貴州、湖南、寧夏、陝西、廣西等20個省份,審議通過了本省份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經匯總統計,20個省市「十四五」規劃涉及工業網際網路方面的內容如下:
1、北京: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等未來產業,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北京智造」「北京服務」競爭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以頭部企業帶動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一鏈一策」定製重點產業鏈配套政策。
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堅持智能製造、高端製造方向,壯大實體經濟根基,保持製造業一定比重。大力發展集成電路、新能源智能汽車、醫藥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機器人等未來產業,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在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等新城,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智造產業集群。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順應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發展趨勢,實施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行動綱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深入實施北京大數據行動計劃,加緊布局5G、大數據平臺、車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數位化賦能改造。實施應用場景建設「十百千工程」,率先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區」、冬奧園區、大興國際機場等區域建設一批數字經濟示範應用場景。
2、上海:十四五期間將加大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
持續優化消費、投資和出口三大動力結構,搶抓國內擴大內需的新機遇,完善現代流通體系,大力發展線上消費、體驗消費、健康消費等新型消費,積極發展高端消費;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大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推進浦東綜合交通樞紐、大科學設施群、市域鐵路、水系統治理、千座公園計劃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對外投資和擴大出口更好結合,開拓多元化外貿市場。
3、河北:實施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工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
保持先進位造業比重不斷提升,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實施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工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促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變革,發展服務型製造。完善支持政策,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完善質量基礎設施,推動標準、質量、品牌、信譽聯動建設。
4、山東:加快建設青島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
數字強省建設實現重大突破。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成效大幅提升,實體經濟、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成為全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示範區。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產業化,加快集成電路、光電子、高端軟體等關鍵基礎領域創新突破,打造先進計算、新型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信創等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支持濟南建設中國算谷。
推動產業數位化,深化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同各產業融合,推動「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慧」,支持企業「上雲用數賦智」。突出數字服務、智慧農業等領域,加快創新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打造全行業全鏈條數位化應用場景。建設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示範區,提升海爾卡奧斯、浪潮雲洲等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國際影響力,推動骨幹網、城市網、園區網、企業網全面升級,打造一批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園區。加快建設青島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
5、天津:發展5G、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等新基建,推動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整體優化、協同融合
打造交通強市,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和市域(郊)鐵路建設,優先發展公共運輸,加強停車設施建設管理。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做強「城市大腦」,發展5G、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等新基建,推動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整體優化、協同融合。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位化智能化水平。
6、安徽:實施「新基建+」行動,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等建設
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實施「新基建+」行動,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超算中心、城市大腦、充電樁等建設,支持城市公用設施、建築等物聯網應用和智能化改造,打造智能雙千兆寬帶示範城市,推進網際網路國際專用通道建設,力爭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覆蓋能力進入全國前列。
7、浙江: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和製造大省深度融合,培育提升「1+N」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推廣新智造模式
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五年倍增計劃,大力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打造數字強省、雲上浙江。加快打造數字產業化發展引領區、產業數位化轉型示範區、數字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先導區,爭取數字人民幣試點,建設數位技術創新中心,加快打造數字變革策源地。創建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等高能級平臺,培育壯大數字產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推進工業、農業、服務業數位化轉型,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和製造大省深度融合,培育提升「1+N」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推廣新智造模式。加快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社會,拓展新基建應用場景,推進生活數位化、公共服務數位化。加強數字立法,探索數位化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完善數據產權保護機制,深化數據開放共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保障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8、重慶: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工廠、數位化車間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系統布局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大力發展5G、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中心等,有序推進數字設施化、設施數位化。
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優化完善「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雲聯數算用」全要素群、「住業遊樂購」全場景集,高水平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
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工廠、數位化車間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大力發展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數字內容、超算等大數據產業,積極發展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線上業態、線上服務、線上管理,積極培育智能化新產品、新模式、新職業。
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開發培育智能化應用場景,挖掘數據資源的商用、民用、政用價值,拓展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旅遊和智慧社區等智能化應用。深化數字領域開放合作。健全數位技術、信息安全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全面提升數字安全水平,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升全民數字技能。
9、四川: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創建跨行業、跨領域的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國家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成都)節點,打造深度應用場景
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為引領,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網絡強省、數字四川。培育壯大「芯屏端軟智網」全產業鏈,發展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產業,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創建跨行業、跨領域的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國家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成都)節點,打造深度應用場景。布局建設雲計算中心,加快建設成渝地區大數據產業基地,建成並運營成都超級計算中心。建立數據流通制度規範,保障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10、江西:大力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推進企業上雲上平臺,推動製造模式升級
加快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實施「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加快產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步伐,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推進企業上雲上平臺,推動製造模式升級。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發展在線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線上辦公等線上服務新業態,推廣眾包、雲外包、平臺分包等新模式。建設高水平直播和短視頻基地,積極培育「微經濟」。
11、湖北:著力建設5G、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通信網絡基礎設施
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著力建設5G、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及區塊鏈、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技術基礎設施,統籌布局數據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發揮三峽區域清潔電能、安全區位等優勢,支持宜昌建設區域數據中心集群和智能計算中心,構建高速智能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發展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應急等便捷智慧的融合基礎設施。提升科技和產業創新平臺能級,加快布局建設高端前瞻的創新基礎設施。
12、遼寧: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建設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擴大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應用規模,培育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著力建設數字遼寧。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超前布局第五代移動通訊、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構建泛在感知、高速連接、高效協同、智能融合、綠色安全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瀋陽人工智慧創新研究院等人工智慧研發與應用平臺,打造完整的大數據產業鏈,推進區塊鏈技術發展應用,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建設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擴大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應用規模,培育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推進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建設省域數據統一共享開放平臺,推進政務數據資源歸集共享,有序開放基礎公共數據資源,大力發展數據服務和資源交易,促進全社會數據資源流通,加快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政用、商用、民用發展。
13、吉林: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在重點行業推廣應用,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加快「數字吉林」建設。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推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發應用,以長春、吉林、延邊為重點建設信息技術和軟體產業園區,打造數字產業集中區和數字經濟示範新高地。
著力推進產業數位化,運用數位技術促進汽車、石化、農業等傳統產業升級,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在重點行業推廣應用,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持續推動「吉林祥雲」大數據平臺能力升級,打響「吉事辦」應用品牌,推進數據資源共享和業務集成。
全面推進數位化技術在城市運行、政務服務、社會治理、金融服務、生態保護、交通運輸、旅遊服務等領域廣泛應用,建設數位化治理體系。落實吉林省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條例,強化公共數據管理,推動公共數據有序開放,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積極開發利用數據資源。保障公用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充分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圍繞「兩新一重」統籌謀劃、全面實施新基建「761」工程。加快建設5G基礎設施、特高壓、新能源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
14、黑龍江:布局建設全網賦能的工業網際網路集群,爭創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區
打造先進位造業優勢產業集群。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圍繞構建「433」工業新體系和「一區兩帶多基地」工業新布局,推進龍頭帶動、鏈條延伸、協同配套,加快打造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開發及精深加工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健全振興先進位造業政策體系,加快培育先進位造業萬億級產業集群。
實施製造業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滾動實施千企技術改造行動,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建設與應用,推進「企業上雲」,培育建設數字車間、智能工廠,建成智能製造哈大齊先導區,打造東北工業智能化轉型樣板區。加速形成帶動能力強的百億級骨幹企業矩陣,形成一批千億級和百億級產業園區。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數字龍江」為引領,加快建設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推動5G移動通信網絡規模部署,實現重要區域全覆蓋。大力拓展IPv6應用,建設國家骨幹網、接入網,全面建成「全光網省」。
充分發揮獨特冷資源等優勢,加快布局建設大數據中心,把哈爾濱打造成全國大數據中心重要基地。推進超級計算、分布式計算和雲計算中心建設,打造「中國雲谷」,創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布局建設全網賦能的工業網際網路集群,爭創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區。建成全省統一的充電設施運營管理平臺,實現國家電網車聯網數據共享,構建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15、海南:推進移動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和數據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建立智能電網體系。推進「氣化海南」建設,建成「田」字型供氣主幹管網和環島天然氣管網複線工程,推進燃氣下鄉「氣代柴薪」,在重點區域建設分布式天然氣能源站。加快全省5G網絡廣域低頻覆蓋。推進移動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和數據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16、貴州: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通過「製造+服務」相融合、「線上+線下」相融合,便捷配置資源、高效交流信息,加快發展服務型製造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深入實施服務業創新發展十大工程,紮實開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推動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提質升級,大力發展平臺經濟,提升服務業融合化、集聚化、數位化、智能化水平。全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提高生產性服務業比重。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通過「製造+服務」相融合、「線上+線下」相融合,便捷配置資源、高效交流信息,加快發展服務型製造。
大力推動產業數位化。深入實施「萬企融合」大行動,持續推動大數據賦能實體經濟。推進工業數位化改造,大力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推動企業全流程和全產業鏈轉型升級,加快工業向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融合升級,提升生產經營管理數位化水平。
17、湖南:大力推進產業數位化,拓展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應用,推動企業「上雲用數賦智」,推進服務業數位化轉型
推動數位化發展。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趨勢,充分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壯大電子信息製造業,加快發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產業,做強做優軟體服務業,拓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場景。
大力推進產業數位化,拓展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應用,推動企業「上雲用數賦智」,推進服務業數位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和數字政府建設。擴大基礎公共信息數據有序開放共享,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構建數字經濟生態體系,推進線上線下聯動、跨界業務融合。強化數字經濟信息安全,構建信息安全管理體系。
18、寧夏:構建信息網絡體系,加快光纖寬帶提速升級、5G網絡規模組網、工業網際網路建設
構建信息網絡體系,加快光纖寬帶提速升級、5G網絡規模組網、工業網際網路建設,建設西部雲基地(寧夏)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加快建設國家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推進光纖入園入企全覆蓋,建成千兆城市、寬帶農村。
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加強水利、交通、電力、通信等領域重大項目投資,加強通道、平臺、網絡等現代物流體系建設,謀劃推進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應用等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加大城鄉區域一體發展、提升物流便捷度、解決水資源瓶頸等項目建設投資。
19、陝西:加強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以優化提升、協同融合為導向,加快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強5G、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20、廣西:推動傳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數位化改造,構建多層次工業網際網路體系
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高水平全光網絡,建設全域感知智能終端,推進南寧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連點等重大基礎設施平臺建設,加快5G、大數據中心等建設。加快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傳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數位化改造,構建多層次工業網際網路體系,加快推廣智能軌道交通。推進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在海洋、空間信息等領域布局一批創新平臺。
其中,甘肅、深圳、河南在「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中對工業網際網路方面的內容如下:
1.甘肅:甘肅省「十四五」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規劃通過專家評審
2020年12月8日,甘肅省工信廳兩化融合處組織召開《甘肅省「十四五」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規劃》專家評審會,會議邀請了省發展改革委、蘭州市工信局、蘭州新區經發局、廳規劃發展處相關負責同志,
《甘肅省「十四五」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規劃》作為省級規劃,提出在「十四五」時期,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工業網際網路重點行業應用,優化工業網際網路生態布局,健全工業網際網路安全體系四項重點任務,到2025年,工業網際網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各領域融合應用持續拓展深化,產業生態不斷壯大,安全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基本建成西北地區產業轉型的新高地。
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規劃》在深入分析甘肅省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實際現狀、外部機遇、內生動力和主要挑戰的基礎上,提出了甘肅省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規劃》目標明確、結構合理、內容全面、依據充分,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和指導性,符合國家和省級層面對於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總體布局和要求,同意《規劃》通過評審。
2.深圳:我市各級人大代表建言「十四五」規劃
據深圳特區報報導,市人大代表賈興東認為,「十四五」時期深圳肩負「雙區」建設重大使命,要率先建成產業鏈治理高效、價值鏈位勢高端、供應鏈安全穩定的全球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標杆城市,為國家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製造強國建設提供堅實支撐。在這個過程中,應把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擺在突出重要的戰略位置,促進產業由物理性、空間性集聚向集群化發展升級,打造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體系。
省人大代表王威表示,先進的生產製造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是支撐社會發展的核心基礎。建議深圳旗幟鮮明地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和製造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網際網路+區塊鏈技術、網際網路+供應鏈金融、網際網路+檢測服務等產業。
同時,加快打造大灣區城市群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實現企業總部和科研創新部門留在深圳,生產製造部門分布在大灣區各城市,把大灣區的生產製造能力、生產物料、勞動人員等協同起來,帶領大灣區向數位化、智能化、網絡化發展。
3.河南:到「十四五」期末覆蓋省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10000家
據河南日報報導,河南省通信管理局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孫力談「十四五」通信發展中提到,「十四五」時期,河南信息通信業將認真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河南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加快推進5G、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為抓手,深度推進「網絡強省」和「數字河南」建設,將河南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優勢轉化為信息樞紐經濟優勢,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河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積極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縱深發展。加快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新建二級節點5個,推廣洛陽等二級節點應用,加快發展「5G+工業網際網路」等新應用新業態,促進位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
完善工業網際網路安全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省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監測與態勢感知平臺功能,持續擴大監測範圍,推動省內平臺企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與省級平臺對接,加強重點企業、重點區域覆蓋,完成投資2.2億元,到「十四五」期末覆蓋省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10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