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新形勢下,高質量發展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後簡稱「《建議》」)發布。
新形勢:《建議》指出,我國內外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
兩大關鍵:根據《建議》提出的「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把握高質量發展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兩大關鍵。
六大目標:錨定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綜合考慮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建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六大目標,對經濟發展、改革開放、社會文明、生態文明、民生福祉和國家治理提出新要求。
多措並舉助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一)雙循環之技術底氣——創新與科技自立自強
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於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面對逆全球化、日益複雜的國際社會發展環境,牢牢掌握核心技術,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底氣。我國的科技創新仍面臨一些問題,第一,創新成效轉化仍需加大力度。第二,創新投入增速慢於創新產出增速。第三,部分核心技術仍受限於其他國家。未來,中國可以把握網際網路、大數據、5G等領域的先發優勢,繼續發展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
(二)雙循環之產業體系——現代產業體系
《建議》提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技術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航天航空、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新基建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位化發展。
(三)雙循環之戰略基點——擴大內需
《建議》指出,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對內需提出量與質的增長要求。消費、投資潛力有望進一步挖掘,消費、投資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四)雙循環之體制環境——市場經濟體制改革
《建議》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首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能源、鐵路、電信、公用事業等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其次,完善宏觀經濟治理。第三,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全面推進註冊制等。
(五)雙循環之重中之重——鄉村振興
《建議》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農業農村具有龐大的人口基數,鄉村振興是奠定雙循環基礎、脫貧攻堅的重要戰略,新冠疫情、國內外形勢趨於複雜等因素把糧食安全等問題置於新的高度。
(六)雙循環之空間布局——區域協調發展與新型城鎮化
《建議》指出要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首先,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其次,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四大城市群打造新增長極。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第三,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七)雙循環之質量發展——綠色發展
《建議》指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首先,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第二,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第三,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第四,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八)雙循環之國際循環——對外開放與一帶一路
國際國內雙循環需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九)雙循環之安全保障——平安中國與國防軍隊現代化
面對日益嚴峻的國際國內環境,國家安全和強軍推到了新的高度。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有力保障。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推進國防軍隊現代化。
風險提示:政策推進不及預期風險,經濟大幅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