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瓦解日本天皇權力?土地關鍵詞:班收法,三一法和寄莊制

2020-12-07 騰訊網

日本封建王朝在律令制度不斷發展完善的情況下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一下子從原來的落後部民制國家成長為具有完整封建君主專制體制的封建國家。從日本當時與唐朝的頻繁交流來看,雖然日本這邊一直都是處於虛心接受唐文化的姿態,但是雙方的關係明顯在向著平等的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形態發展,這不僅是因為日本已經建立起來了先進的封建文明,更是因為那種效仿唐朝律令格式的律令制度已經得到了唐朝統治者的承認。

律令制度下的日本封建王朝相繼完成了日本島大部分地區的統一,封建中央王朝的勢力範圍得到了空前的擴大,封建經濟始終在不斷迅速發展。奈良時代是日本封建時期發展最穩定、最迅速的一個時期,這一且繁榮景象的出現都得益於律令制度確定下的以天皇為中心的封建統治集團。但是封建地主的本性始終是難以靠一步步法律條文所能控制的,久而久之地主和貴族的醜陋面貌逐漸暴露出來。

日本賤民

封建地主兼併土地現象在王朝建立之初並沒有出現,這主要是因為中央擁有著極強的君主專制體制,並且在律令的規定上都嚴格限制了地主、貴族的土地佔有量。最根本來說就是封建經濟的發展沒有到膨脹的那一步,在這種封建經濟發展的初期能夠憑藉強大的中央集權進行控制土地兼併現象的出現。但是封建經濟終究有騰飛的一天,不然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就是失敗的。

正因如此,封建地主和貴族們在封建經濟不斷發展的情況下,開始將擴張的目標轉向了班田制下的廣大自耕農,他們對於與自耕農的土地進行強買強賣,並且私自開墾新的耕地,封建地主和貴族所佔有的土地在不斷擴大,這就使得廣大自耕農的經濟受到了破壞。如此一來,原來穩定的封建小農經濟已經變得十分脆弱,律令制度也就難以繼續發揮它的作用,最終走向瓦解。

地主的私人武裝

班田收授法下廣大自耕農的沉重負擔

班田收授法是日本律令制時期的一項重要土地分配方案,不僅將封建小農經濟的發展形式層法律層面確立下來,並且保障了整個封建經濟基礎的穩定。原來廣大部民已經獲得了新的人身自由,並且得到了國家分配他們的土地,但是從實際上看來,他們從原來那種依附部主的情況轉變成為國家的依附農。說的明白一點,廣大農民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對象來剝削他們。

由於封建王朝建立之初將全國的土地全部收歸國有,然後再依據實際情況實行班田收授法,這種授田方式始終難以做到公平公正。首先。封建統治者既然代表著廣大封建地主和貴族的利益,肯定要保障這些群體授田的足量,以免遭到他們的反對。而統治者認為廣大部民已經在封建體制下成為了自耕農,只需要分給他們一定的土地就能夠保證他們的穩定性。

依附農與地主

所以這種擠著地主和貴族土地先行分配的行為,最終導致了國有土地數量上的急劇減少,等到在進行對廣大平民分配之時,經常處於不足量的狀態。農民受到的土地沒有符合授田標準,但是為了生存,也只能進行耕種,畢竟比之前部民制時期要好得多了。但是授田不足的情況下,還要繳納標準的賦稅和勞役,這就大大加重了廣大自耕農的負擔。

在他們不足量的口分田的收入中,每年要將其中的五分之一上交中央當做租庸調賦稅,剩下的還要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在勞役方面,許多人都要經過長途跋涉前往都城或者邊疆地區服役,路上的衣食盤纏全部由服役之人承擔,無非使得本來就已經揭不開鍋的農民更加困苦。在兵役方面,日本當時效仿唐朝的府兵,甲冑自備,所選的都是青壯勞動力,當時流行的一句話是"一人當兵,全家滅亡。"

服兵役的農民

"三世一身法"導致了土地私有制的瘋狂發展

當日本封建王朝基本實現統一之後,便將都城遷移到了大河平原北部的平城京,也就是今天的奈良,由此進入了封建發展黃金時期的奈良時代。奈良時期的日本雖然封建經濟發展迅速,但是這種繁榮經濟背後的危機卻也在不斷顯現,最值得重視的就是封建地主發展的本性—土地兼併。奈良時代之初就已經出現了土地兼併現象,儘管統治者嚴令禁止,但是依然沒能得到實質性解決。

土地兼併有它各方面的原因,從當時來說,廣大自耕農雖然有了自己的土地,但是畢竟授田的數量經常是不夠,在加上要定期繳納固定的租庸調,農民的生活已經支撐不下去了,此外還要自行負擔沉重的勞役。由此大量的自耕農紛紛宣布破產,他們不得不出售自己的土地給封建地主,以便能夠逃脫封建賦稅的繳納,他們沒有了自己的土地,自然也就不需要繳納中央規定的賦稅了。

貴族軍官

但是沒有土地耕種的話,這些人又要怎麼生活呢?他們為了生存紛紛將自己的土地出售給有錢有勢的封建地主和貴族,然後自己去投奔這些地主和貴族,租種他們的土地,向這些地主和貴族繳納相應的田租,而且不用負擔勞役,因為他們已經脫離了中央政府登記在冊的戶籍,實際上已經成為了那些封建地主和貴族的佃戶。土地兼併現象就此不斷加重,同時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許多新開墾的土地被投入使用,實際上這些土地是具有私有性質的。

當時的封建統治者也認為現有耕地較少,鼓勵各級人員參加到開墾耕地的活動當中。公元723年出臺的"三世一身法",實際上就是政府承認了土地佔有現狀中的私有制。公元743年政府又出臺了"墾田永世私財法",公開承認了土地私有制是符合封建法律的。從此以后土地私有制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土地成為個人的私有財產,他們有權自由支配,為後來的莊園制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淳和天皇

寄進莊園制的出現以及律令制國家的解體

在8世紀前中期的兩項默認土地私有的法令出臺後,社會上的土地私有數量越來越多,土地兼併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封建地主和貴族的勢力始終在不斷膨脹,這對於天皇權力地位的威脅越來越大,天皇的權威不再像封建王朝建立之初那樣強大。對於地主和貴族不斷進行土地開墾和土地兼併的現象,中央政府也做出了大肆打壓的努力,但是無濟於事。

中央政府曾經出臺法令規定地主和貴族的私有土地面積最多不能超過500町步,大概就是45000公畝,但是這種法令上的規定在當時來說沒有任何威信可言,沒有按照規定行事。對此天皇也無能為力,隨著土地私有制的不斷發展,甚至連天皇已經成為了大封建地主,他本人所佔有的土地就多達3000町步,有2700000公畝之多,這樣龐大的土地佔有數量令人瞠目結舌。

失去土地的農民

既然改變不了現狀,日本封建統治集團也就放棄了各種限制法令,甚至在當時土地兼併現象已經成為了一種默認合法化的封建地主經濟擴張的方式。不僅買賣的公田和開墾的私田全部變成了私人所有,就連原來分配給官員、貴族的公田,限期歸還國家的政策也已經被拋棄,成為名副其實的私田。8世紀末以天皇為代表的封建大地主和大貴族,將他們佔有的大量私田統統建立起莊園形式。

這種莊園具有極強的自我生存、自我保護、自我發展的實力,他們僱傭廣大失去土地自耕農,讓他們成為自己的佃戶,每年收取賦稅。皇族、貴族和寺院的莊園還有著"不輸、不入"的政治經濟特權,也就是說他們已經脫離了國家政治和法律的約束。正因如此,其他勢力較小的地主和貴族紛紛將自己的莊園寄進給這些強大封建主和貴族手中,以便尋求保護。公元10世紀之後,這種獨具封建特色的寄進莊園制度發展起來,律令制體系徹底瓦解。

相關焦點

  • 天皇是怎麼失去權力的?日本戰國為何天下布武
    四世紀日本天皇制度確定,可是日本由於之前一直是氏族部落的狀態,及時大和國打下了大片領土天皇出現但日本的實際掌權者還是以蘇我氏為首的幾大氏族。氏族的統治導致大量土地兼併,人民生活困苦成了天皇政變的根基。645年天皇組織刺殺氏族權臣蘇我入鹿,皇室奪權成功後根據中國唐朝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實行大化改新。
  • 天皇127代沒斷代,為何日本沒有權力鬥爭?答:天皇不值得!
    天皇與皇帝對比中國的皇帝是古代最高統治者,是切切實實擁有實權的人物。而天皇雖然帶有"皇字",但從根本上只是一個象徵,日本的天皇是一個"虛職"。日本的天皇如果放在中國更像是每朝每代都在爭奪的"傳國玉璽",它只是最高統治者證明自己是正統的工具。
  • 掌握權力的藤原氏,為何沒有成為天皇?答案其實很簡單
    摘要:掌握權力的藤原氏,為何沒有成為天皇?答案其實很簡單日本平安時代,天皇的權力盡數落於藤原氏之手,這個家族藉助與天皇聯姻,逐步掌握了朝廷權力。在他是天皇時期,從新確立了已經鬆弛的律令,正式確定京都為首都,不在四處遷移,在文化方面更是最後一位吸收唐朝文化的日本天皇。看起來嵯峨天皇做的這些事和失去權力沒有關係,事實上在嵯峨天皇當政期間,他並沒有親自參與政治事務,反而將事情交代給臣子,自己反而將精力放在文化上。
  • 在日本,首相和天皇有什麼區別,誰的權力大,天皇是世襲制嗎?
    天皇與首相區別的問題,其實很早就回答過了,但是很多朋友對於天皇和首相的關係還是比較迷糊,這裡就再次回答一下。天皇是世襲的,日本號稱萬世一系,意思就是即便過了萬年,也還是天皇家的人當天皇。而首相呢,實際上需要「天皇的冊封」才可以當首相,不過這種冊封的制度,現在只是走走形式而已。
  • 日本天皇和皇室為何重視和歌?都沒權力了,只能重視文化!
    摘要:日本天皇和皇室為何重視和歌?都沒權力了,只能重視文化!在日本,每年一月中旬的「歌會始之儀」(也就是和歌會)是按新年慣例舉行的宮中活動,由NHK電視臺轉播。由於新聞也會報導,相信有不少朋友通過網絡看過歌會會場的情況。
  • 在日本,首相有權力廢天皇嗎?安倍晉三高呼萬歲討好,天皇不理睬
    對於日本這個國家而言,近些年已註定是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尤其是隨著2019年天皇大位的更迭,「改朝換代」成為事實。「日本將往何處去」,又將要踏出新的步伐。對於日本而言,最能在根本上影響家國大局的,毫無疑問,就是天皇和首相這兩個席位的變動——天皇表徵「國家」,首相則是「政府」首腦。
  • 日本天皇為何經歷千年不改,而中國朝代大多只能維持短短幾百年?
    2019年,日本德仁天皇正式即位,改元「令和」。至此,他成為了日本第126代天皇。很多人可能對126這個數字沒有什麼概念,根據日本歷史典籍記載,第一任日本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即位,皇位傳承到今天這位德仁天皇的手裡,一共傳承了126代天皇,整整2680餘年。
  • 從日本電影《生存家族》看土地的價值
    從日本電影《生存家族》看土地的價值  電影《生存家族》中,某天,因為完全無法解釋的原因,他們所在的公寓失去了電力,然後他們發現所有能走到的地方都失去了電力。  片中,有人拿出勞力士手錶和瑪莎拉蒂跑車換吃的,卻被食品店的女老闆亂棒打出。理由非常簡單,這些奢侈品在沒有電力的農業社會,幾乎毫無價值。
  • 日本天皇可以傳承2680年,為何中國皇室每隔300年就要洗牌?
    2019年5月1日,日本德仁天皇正式即位,改元「令和」,成為了第126代天皇。很多人可能對126代這個數字沒有什麼概念,那麼我要告訴你的是,根據日本歷史典籍《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記載,第一任日本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即位,皇位傳到今天這位德仁天皇手裡,一共傳承了126代,歷時2680年,無論是古墳時代,奈良時代,亦或是平安時代,德川幕府時期無論世界風雲如何變幻莫測,就算是二戰時受到了原子彈的傷害
  • 日本天皇傳了125代,為何沒有人敢搶他的皇位?
    ——李維(古羅馬) 導讀:天皇是日本君主的稱號,第一代天皇是公元前660年登基的神武天皇,他跟齊桓公是同齡人,他活了140多歲,70歲登基,當了70多年的天皇。據他說他是天照大神的後裔,日本天皇制度是世界上歷時最長的君主制度,今天的日本天皇是明仁,他是第125代天皇,在他之前已經傳了124個了。
  • 日本天皇和英國女王有何不同?日本天皇為何能留存至今?
    在當下各國的政治體制中,每當提及象徵權力制的時候,人們往往都喜歡將英國的女皇和日本天皇進行比較,因為兩者都是國家名義上的精神領袖,曾經都擁有過絕對的權力,但在當代卻都被束縛了政治權力,只有代表國民精神信仰的權力,無一實權。
  • 日本東京房價,受土地價格影響?
    東京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因此投資日本房產的國內投資者,多半都會加大投資選擇東京房產,而日本東京房價一直上漲,也確實說明了這些投資者們的選擇沒有做錯。那麼日本東京房價現在多少錢呢?投資者們可以根據地價上漲趨勢來觀測一下,下面日本東寧地產就來為您介紹。
  • 土地私有化,王朝興衰的根源
    我們必須承認,日本經濟模式的諸多制度設計方面充分考慮了其國家現實條件和民族特點,體現了相當的適應性和競爭力,值得我們借鑑。 為了保護農業經營者的權利,日本實行「耕者有其田」,嚴禁個人買賣土地,對土地權利變更和土地流轉進行嚴格限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開始對明治維新以來的土地制度進行改革。
  • 經濟大國、土地小國,曾經的大國汶萊怎麼丟掉97%土地面積的
    經過近代的改革後,世界上大多國家都從原來的君主專制改為共和等民主制度,不過位於東南亞的一個土地面積僅有5765平方公裡和42萬人口的小國汶萊,卻是當今少有的君主制國家。
  • 日本明治天皇睦仁
    睦仁(1852——1912年),生於嘉永五年,為日本第122代天皇。幼名祐宮,是孝明天皇第二子。萬延元年(1860年)9月立為太子,慶應三年(1867年)1月9日即位。8月,以明治天皇睦仁為首、由下級武士改革派掌權的明治政府成立,開始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通過實施「帝國憲法」和開設「帝國議會」,建立起擁有內閣、憲法和國會的一整套君主立憲形式的近代天皇統治制度。  天皇睦仁具有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利。
  • 如果秦始皇長子扶蘇繼位,秦朝皇帝會如日本天皇,萬世一系嗎?
    日本天皇卻是能夠萬世一系,天皇也稱菊花王朝,是歷史上最長的君主制度,沒有出現改朝換代,就是昭和天皇發動的二戰在戰後也沒有被廢除。從日本神話中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到現在的令和天皇,天皇一共傳承了126代。
  • 王朝的發展離不開制度的保障,一起探究下日本歷史淵源
    日本中央集權時代日本天皇不集權,但是將軍集權,集權的主要原因是太平年間,分封的地方官員不願行使自己的權利。之所以說日本曾經是中央集權制,那是因為在平安天皇時代之前,日本的國內形勢和平,多數各地分封的地盤都無人看守,中央集權的權力不是集中給天皇,而是當時的將軍手裡。畢竟日本當時整體政治局勢效仿的是唐朝,因此一開始肯定是向著中央集權制靠攏的。但是由於日本的土地制度和唐朝不一樣。最初想要效仿唐朝的班田制度,但是沒成功,進而出現了了後來的莊園制。因此從始至終,天皇都是不掌實權的。
  • 麥克阿瑟統治日本,將天皇拉下神壇,為何臨走被百萬人追捧
    就像美國政府授予的麥克阿瑟的勳章上寫的那樣:澳大利亞的保衛者,菲律賓的解放者,日本的徵服者,朝鮮的捍衛者。他的一生可謂被榮光所籠罩,其中在日本的徵服和統治,成為了他人生中最閃光的時刻。麥克阿瑟在日本這六年,不但將高高在上的天皇拉下神壇,還剝脫了他的特權和地位,更是通過一張照片,讓天皇顏面掃地。
  • 日本天皇家族為什麼持續了2000多年?
    日本天皇現存的最古老的皇室,也是現代唯一一個使用年號的國家,比如令和、平成、昭和、大正等。現在的日本天皇是第126代,也就是持續了2600多年。就好像秦始皇的子子孫孫到現在還是皇帝,令人驚訝。奇怪的是,日本天皇幾千年裡都是同一個家族,那麼為什麼沒有其他家族篡位呢?
  • 二戰之後,失去所有權力、淪為吉祥物的日本天皇,每天都幹什麼?
    自1947年開始施行的《日本國憲法》,z戰敗後的日本雖然把天皇制保留了下來,但是,天皇在日本政治中的地位已發生明顯改變。天皇不再是日本的最高統治者,在位天皇不能主宰國政,也無法處理任何國家事務。原本高高在上的天皇,成為了這個國家象徵性的君主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