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首屆廣州白雲數據創新應用大賽在廣州塔亮燈。 南都記者 李孟麟 攝
2020年12月21日,廣州的西北角,一場醞釀已久的大賽破殼而出。首屆白雲數據創新應用大賽正式啟動,這是一場關乎數據應用與城市治理的競技,也是對白雲區智慧城市建設成效的一次生動檢驗。作為大賽孕育者,廣州市白雲區將圍繞生態、氣象、公安、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釋放近1200項主題數據集,面向全社會發掘一批高價值、能夠落地的數據創新應用方案。
過去幾年,白雲區經歷產業結構調整,打破以往的「陳舊」外殼。接近8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白雲新城、廣州設計之都、廣州民營科技園、白雲湖數字科技城等產業園區接連動工,更替著白雲的傳統標籤;超3000個5G基站、萬兆光纖網的建成,構成了白雲數字產業生態的骨骼和經脈;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製造、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戰略新產業,正以不斷進駐的科技巨頭為載體,盤踞在白雲一隅。
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另一端,「如何切實解決城市治理中的實際問題,從傳統治理走向數字治理和智慧治理」不斷被思考和提起。目前,白雲區「數字拆違」行動初見成效,截至2020年12月,已匯聚超過37億條政府數據,建成統一政務數據平臺,聯同政務雲、地理信息、視頻、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系統,構成白雲「智慧大腦」應用建設的數字底座。
但,「數據的應用還不夠」,白雲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負責人告訴南都,「整個智慧城市的有序和高效運行,核心和靈魂就是數據,可以說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數據基礎和數據資產,但其價值仍需要在使用中體現。」據悉,此次大賽將為獲獎的高價值的區域數據治理解決方案開闢通道對接應用場景,推動落地孵化。
「大賽正當時」,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徐宗本看來,此次大賽不僅能夠激發眾智賦能治理,還將通過「匯聚」「共享」「分析」釋放大數據的價值;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郭仁忠則表示,「構成開放平臺,才能支撐創新應用」。
政府搭起開放平臺 引導公眾 參與城市治理創新
「數治白雲,眾創眾享」,一場面向全球的邀約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開啟。「首屆廣州白雲數據創新應用大賽」由廣州市白雲區政府主辦,將面向參賽團隊開放大規模、多維度的白雲區政府數據樣本,通過初賽評審、決賽路演等方式,評選出優秀的數據應用方案和產品,打造開放數據價值實現的示範案例。
「既要有好米又要有巧婦,讓巧婦用好米做出好飯,才是真正好的大賽」,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長期致力於政府數據開放研究,其認為,一個好的數據大賽至少應該符合兩個特徵:供給方儘可能開放更多更好的數據,利用方要儘可能把數據用好,發揮潛在價值。
據悉,大賽設置「定向賽題」和「無限創意」兩大賽道,一方面由白雲區政府各部門搭臺,拋出實際工作業務需求,參賽團隊針對性地設計解決方案。另一方面,「無限創意賽道」是此次大賽的吸睛之處,鼓勵發揮公眾智慧,挖掘更多應用場景。來自白雲區各業務部門的上千個數據集匯聚為大賽數據池,參賽者可自由獲取和使用,也可以結合智慧白雲建設提交已有的成熟作品。
大賽還將對優秀參賽團隊全程跟蹤調研、宣傳展示。同時,開設「白雲數據創新工坊」訓練營,組織政府單位、大賽專家與參賽團隊面對面交流,提高方案質量。此外,通過協調創投基金金融扶持,注入加速器資源助力孵化落地。
如何做好政府數據的治理和應用是各級政府面臨的長久命題。白雲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作為本次大賽承辦方之一,其相關負責人表示「白雲已經有了一定的數據基礎,現在面臨著數據應用的問題,所以才推出了這樣一個大賽。」白雲區選擇在這個時刻舉辦數據創新應用大賽,「是隨著智慧城市各項工作推進的一種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向公眾反映了目前白雲區智慧城市和政府數據治理的實質性進展,當然,也同樣展示了目前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改革進程遇到的各種問題。」
深化智慧白雲建設 構建「三中心一平臺」 賦能數據治理
南都記者注意到,2017年,白雲區提出圍繞「建設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的現代化中心城區」為目標,發展三大樞紐,五大片區,八大產業園區。全程參與智慧白雲架構規劃的白雲區政數局副局長陳佳毅告訴南都記者,自2017年起,白雲區「以市場換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將重心放在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工智慧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吸引和凝聚更多與智慧城市、數字經濟相關的企業到白雲落地發展,「智慧白雲」應運而生,底座、大腦、生態、應用密織成網。
「數據,可以說既重要,但也是我們最大的難題。」白雲區政數局局長王曉傑認為,智慧城市有序和高效運行的核心和靈魂就是數據,沒有數據,所有前期的硬體、軟體搭建都無法發揮作用。
在數據的採集匯聚等基礎工作中,數據底數不清、融合度低、缺乏統一標準是白雲區最先碰到的棘手問題。面對海量的「原生態」數據,如果無法建立起統一的數據標準,數據的流通、共享就無從談起。
經過歷時3年的數字拆違行動,白雲區已擁有相當的數據資產,累計匯聚37.75億條數據,覆蓋市、區46個部門、1250類主題。提及智慧城市的深化應用和白雲政務數據治理路徑,白雲區數據治理有關負責人稱,「利器」正是「三中心一平臺」。
據了解,白雲區正組建「政務數據治理中心」,通過盤點全區的數據資產,建立數據底帳。為了實現數據跨部門、跨層級的流動共享,白雲區結合各個部門對數據的使用需求,通過交叉分析、匯總提煉要素,摸索出一套白雲特色的「數據標準」。目前,已制定涵蓋管理、技術、數據、安全等全方位的6大類標準規範。
「數據融合」如同一把雙刃劍,對政府治理來說「好用」,但安全風險也高。為解決海量數據的存儲和運營安全,白雲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籌謀搭建「政務數據安全運營中心」,據悉,白雲區在未來五年將至少投入9000萬元來構建數據安全體系。
解決了政務數據的「收、聚、通」,白雲區推動建設「AI算法應用中心」,計劃綜合運用市場已有的成品算法進行二次的創新,從業務需求、功能上進行本土化的改造,在未來推出更多對社會治理有針對性、實用性的算法產品。
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已經被提出,在真正的市場化大數據交易中,政府也將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未來,白雲區還將探索搭建「大數據交易平臺」,以適應數據交易的發展需要,為下一步更廣闊領域的、市場行為的數據交易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啟智、促用、聚賢 數據創新應用大賽 力主「開先河」
政府數據作為未來數字經濟的主力軍,開發數字政府智慧治理應用在社會已經形成共識。白雲區作為一個區級政府來辦一場全國性的政府數據應用競賽,先例並不多見。
大數據專家塗子沛稱此次大賽為「開先河」之舉。在其看來,「大賽能夠促進區域政府數據作為一種生產要素的流動和使用。」但同時,他也拋出思考和隱憂「白雲區在辦這個大賽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很多壁壘,有些甚至是『銅牆鐵壁』,比如有些部門可能不願意提供數據。所以用數據進行城市治理,最大的困難是觀念轉變和行政壁壘。」
談及此次大賽的意義及價值,國內推動開放數據的先鋒、「開放數據中國」聯合創始人及執行主任高豐稱可以「用開放的數據吸引創業者,用開放的市場留住創業者,用開放的生態賦能創業者」。這與大賽「啟智,促用,聚賢」的理念不謀而合。據了解,此次大賽旨在集聚更多好的數據創新應用案例和場景,開拓政府層的視野和思路,引導政府工作人員的大數據思維和理念在工作中更好應用。
高豐認為,目前,比賽是可以初步探索的一種方式,而現有開放體系如何去響應社會需求,「相信廣州白雲數據創新應用大賽能為此開闢新的思路」。
「舉辦這次大賽是對下一階段成果的一次很好的延展和探索。」據大賽承辦有關負責人稱,目前在推進智慧白雲的建設過程中,應用場景還不夠,「相信通過這次大賽廣泛發動、廣泛徵集,一定會挖掘出有用的案例、好的作品。此外,還希望數字經濟、智慧城市產業領域裡的優秀參與要素,比如專家、學者、專業技術團隊和相關的企業,也能通過這次大賽積極參與投入白雲的智慧城市建設,來白雲落地發展,共同為白雲產業生態建設發展出謀劃策。」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採寫:南都記者 張雨亭 袁炯賢 蔣模婷 通訊員 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