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徐付彪 通訊員 王振東 德州報導
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黨支部選舉大會,在德州市武城縣貝州社區暢和名居住宅小區召開,42名黨員選舉產生了5名黨支部成員,其中姜凱軍擔任黨支部書記。新當選的黨支部書記姜凱軍身份有些特殊,他同時也是武城縣廣運街道的一名管區書記。暢和名居小區是一個集城區安置、商業於一體的住宅小區,姜凱軍兼任小區黨支部書記後,全面負責領導業委會選舉、定期議事協商、規範物業服務、落實疫情防控等工作,武城縣委將對他的履職情況進行專項考核,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獎懲。
暢和名居小區的實踐是德州市強化黨建引領、大力推進城市基層治理創新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德州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鼓勵基層探索創新,著力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結形成了黨建引領網格服務、「紅色業委會」治理機制、小社區微服務等創新做法,取得了明顯成效。
黨建引領,補齊基層治理短板
5月15日,在德州市夏津縣經濟開發區華夏社區,華夏A網格黨支部書記張予斌熟練地操作著電腦監控系統,小區每棟樓、每個單元、每戶人員的情況都能夠瞭然於胸。疫情期間,依靠這套智慧社區管理系統,他能夠精確掌握每一名居民外出和變動情況。像張予斌一樣,目前夏津縣有73名重新選舉任命的網格黨支部書記到崗上任,發揮著「領頭雁」作用。
「今年3月份以來,夏津縣在創新城市基層治理、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方面邁出了新步伐。城區190多個社區(小區)重組為18個社區、63個網格黨支部、190個樓院黨小組,面向社會公開招錄25名社區專職工作者,從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公開選派27名黨員專職擔任網格黨支部書記。」夏津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閔祥濤介紹說。疫情期間,傳統的城市社區治理模式粗放、黨組織引領作用不強的弊端顯現,為了儘快突破短板,夏津縣積極探索實施「黨建引領網格服務——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工程」,達到了「街呼區應、上下聯動」效果,城市基層治理水平有了明顯提升。
「紅色物業」,打通社區治理堵點
5月26日,走進德州市樂陵市中街道魯班御景龍山小區,看到小區環境整潔,出行有序,鄰裡和睦相處,一派和諧安居的景象。「我們小區以前可不是這樣,車輛亂停亂放、居民亂丟垃圾現象屢禁不止,新變化緣於『紅色物業』服務模式的建立,充分調動了居民、物業公司、志願者、共駐共建單位多方面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和建設。」魯班御景龍山小區黨支部書記王興黨介紹說。「紅色物業」服務模式就是由小區黨支部書記兼任小區物業公司總監,小區物業公司經理根據實際情況,擔任小區黨支部副書記,使小區物業服務始終在黨組織的監督領導下。
目前,德州市各級加大黨建引領物業創新發展力度,研究制定黨建引領提升物業管理和服務水平的具體措施。例如,平原縣規定業委會中黨員比例一般不低於50%,建立「紅色」業委會,實現業委會對物業公司的有效監督。禹城市按照黨建引領、全面覆蓋的思路,建立社區黨組織、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駐區單位「五位一體」機制,確保所有小區都有物業管理、所有物業都有黨組織領導、所有物業都有群眾滿意的服務。
「年底前依託市、縣物業主管部門全部建立物業服務行業黨組織,將開展黨建工作情況納入物業服務企業信用等級評價體系,實現物業企業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市委組織部組織二科科長劉衛華介紹說。
服務下沉,創優城市「微治理」
在夏津縣銀城街道豐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面積達到了1600平方米,設有黨員活動室、政務服務大廳、文體活動室、圖書室、微機室等,群眾可以就近辦理多種證件,滿足各種個性化服務需求。「城市社區治理體系創新最終目的要讓居民滿意,夏津縣所有新建城市社區同步配套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年底前省級以上園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全部達到500平方米以上,人員密集的商圈、市場實現黨群服務中心全覆蓋。同時,積極推動政務服務下沉街區一線。」夏津縣委書記才玉璞介紹說。
「街鄉吹哨,部門報導」。夏津縣構建街道、社區、小區三級便民服務體系,推動政務服務資源下沉到社區,印發《夏津縣鎮、村級便民服務場所標準化手冊》,梳理制定30項城市社區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切實做好就業、創業、社保、養老、救助、治安、法律服務等方面的政務服務下沉工作。禹城市按照服務下沉、權力下放的思路,將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且適合在社區辦理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救助等便民服務類事項,納入社區統一受理、辦理或幫辦代辦,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
「今年我市結合基層黨建工作創新,將積極打造『紅立方』城市基層黨建綜合體,會同有關部門加強158個城市社區便民服務體系建設,有效整合區域黨建、陣地、服務等資源,將能夠在社區受理、辦理的黨建、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事項下沉到社區辦理,實現『一窗受理、全科服務』。」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陳廷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