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區推廣「紅細胞·微治理」工程,創新基層民主協商治理

2020-12-22 身邊24小時

黨的十九大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合川區以「聚力量、破盲點、解難題、提質效」為重點,全面推廣「紅細胞·微治理」工程,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民主協商治理,「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新格局」案例榮獲2020年全國創新社會治理最佳案例。

黨建強基,聚治理力量。全面深化「大黨建」,延伸城市基層黨建三級聯席會議制度,創新探索「3+1」聯席會議機制,把治理小單元納入聯席會議主體,推動基層黨建網和社會治理網「雙網」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緊扣村(社區)結構、需求和治理實際,指導城市小區、樓院、農村院落等治理小單元建立各類「小微」黨組織2413個,基本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持續深入推進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小區「雙報到」,激勵黨員幹部勇當基層社會治理「破題者」「示範者」「先行者」。在疫情防控、抗洪搶險、全國文明城區創建等大戰大考期間,全區黨員幹部累計開展志願服務10餘萬人次,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明顯。

劃小單元,破治理盲點。城鎮社區中無人管理、無專業物管服務的住宅小區和單體樓院,根據實際採取單建、聯建方式成立小區或樓院治理委員會,有專業物管服務的小區規範成立業主委員會,組織全體居民開展自治;農村地區按照「共同生活、便於治理」的原則,根據地域、人口實際劃分自治院落,組建農村院落治理委員會組織村民開展院落自治。目前,全區97個社區和322個村因地制宜建立小區、樓院和農村院落治理委員會3926個,劃小單元「微治理」,有效破除治理盲區。

民主協商,解治理難題。建立協商主體清單,明確治理委員會成員、戶代表、黨員、個體工商戶等利益相關方為協商主體,結合實際邀請駐村(社區)幹部、社會組織、社會賢達參加,解決了「誰來議」的問題;制定簡易協商目錄,明確物業管理、環境衛生、產業發展、精神文明、法制建設等方面,以及群眾反映強烈、普遍關心的問題為協商內容,解決了「議什麼」的問題;創新議事協商程序,固化多方提事、科學分事、協商議事、聯動辦事、專責監事、共同評事的「六步議事」工作流程,採取群眾喜聞樂見、靈活多樣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協商活動,解決了「怎麼議」的問題。「紅細胞·微治理」工程推廣至今,各「微治理」小單元通過民主協商解決群眾身邊大大小小事項3114件,真正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定、民事民管、民事民享。

做好加法,提治理質效。以民主協商為抓手,創新開展「規範物業、共謀發展、環境美化、德治教化、法制宣傳、典型培育、志願服務」等七大主題實踐行動,有效破解了城鄉發展、城市管理、環境治理等一系列社會治理難題。以南津街街道世紀花園、弘運小區,釣魚城街道金龍苑小區、絲廠「萬元村」小區,淶灘鎮水寺村等為代表的一批小區、樓院、農村院落,快速實現由「亂」到「治」,得到群眾好評。

【來源:重太市民政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找準民主協商「平衡點」 畫好基層治理「同心圓」 劉家富在紅谷灘...
    原標題:找準民主協商「平衡點」 畫好基層治理「同心圓」 劉家富在紅谷灘區調研   12月4日,市政協主席劉家富深入紅谷灘區
  • 酒泉路街道:黨建集結號激活治理「紅細胞」
    酒泉路街道以「黨建集結號」為核心,根據轄區「暢」文化探索實施「暢工作法」,激活基層治理「紅細胞」,努力為百姓暢通渠道、幫大家暢解難題、讓群眾暢享成果。集結組織凝聚合力 激活治理「正規軍」街道以「黨建集結號」為引領,堅持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的路子,通過「集結聯席會」工作舉措,深度聯通轄區124家單位及黨組織,籤訂「契約化」共建協議集結437名在職黨員力量,打破「各自為戰」有效整合各方資源,轉為「條塊結合」夯實基層治理基礎,圍繞「暢工作法」廣泛匯集社情民意,強化「聯合出擊
  • 王建國深入康巴什區青春山街道調研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工作
    10月27日,市政協主席王建國深入康巴什區青春山街道調研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工作情況。近年來,康巴什區深入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建設,以「黨組織+」為基本模式,以「委員之家」為活動載體,探索建立了協商民主三級議事會體系,制定了三級議事會工作方案制度,並分別在網格、社區、街道三個層面召開協商議事會,對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一些重大疑難事項、涉及公共利益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進行民主協商,真正實現了「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
  • 以政務公開為槓桿 撬動基層治理創新
    大武口區通過暢通政務公開平臺渠道,創新基層協商參與機制,擴展基層政務公開範圍三大保障,探索群眾需求主動發現機制,主動發現人民群眾的現實關切。推進政務公開向一線延伸,完善街道政務公開與村(居)務公開協同發展機制,以街道政務公開為槓桿,撬動了基層自治、政社互動等多領域的改革。構建政府開放日、街道議事旁聽、社區民主協商平臺,形成「事務共商、難題共解、民主法治、陽光透明」的權力運行新格局。
  • 市北區敦化路街道創新實施「紅色合伙人」機制 拉動城市基層治理
    近期,針對街道地處中央商務區核心區,商務樓宇多、駐街單位多、沿街商鋪多、基層黨組織多、企業白領黨員多的「五多」特點,街道黨工委創新實施了「紅色合伙人」機制,統籌轄區各類企業、單位、黨組織等,以街道為「軸心」成立「紅色聯盟」,將原本分散的基層組織整合成緊密型黨建共同體,探索出一條區域共融、組織共建、事務共商、資源共享、多元共治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成為拉動城市基層治理的強大引擎。
  • 以政務公開為槓桿 撬動基層治理創新——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
    大武口區通過暢通政務公開平臺渠道,創新基層協商參與機制,擴展基層政務公開範圍三大保障,探索群眾需求主動發現機制,主動發現人民群眾的現實關切。推進政務公開向一線延伸,完善街道政務公開與村(居)務公開協同發展機制,以街道政務公開為槓桿,撬動了基層自治、政社互動等多領域的改革。
  • 基層治理千萬條依法治理第一條
    要善於把遵循黨的執政規律與基層治理規律相結合,建立健全基層法治工作機制,加強基層法治工作力量,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動基層依法治理制度化、規範化。二、群眾自治是基層依法治理的基礎基石。要善於在不同意見中求同、在不同利益訴求中權衡,推動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引導基層群眾開展協商活動,共畫基層依法治理最大同心圓。三、多元規範共治是基層依法治理的重要方式。
  • 探索「巾幗紅鄰長」,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注入「她力量」
    今年以來,長興縣婦聯圍繞深度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聚焦家庭所需,聚力婦聯所能,找準女性參與基層治理突破口,創新開展「巾幗紅鄰長」工作,通過運用「1234」工作法,即組建一支隊伍、推進兩項服務、建立三張清單、開展「四微」行動,積極探索婦聯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新途徑。
  • 「紅細胞」在基層湧動
    為使「紅細胞」活力再升級、能效再提高,今年4月以來,克拉瑪依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以項目化方式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在廣泛調查收集基層黨組織、「紅細胞」黨員和居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基礎上,通過摸底調研、總結分析、提出舉措、試點檢驗等方式紮實開展「紅細胞」工程創新發展研究城市基層黨建課題調研項目,採取多項舉措進一步深化「紅細胞」工程的運行管理,更好地發揮「紅細胞」黨員參與社區治理
  • 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的「張家界經驗」——張家界創新開展「屋場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張家界市緊扣基層實際,緊盯群眾需求,廣泛開展「屋場會」活動。
  • 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治理效能
    這些年,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得到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建設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國特色民主政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 創新樓組微治理 激發社區新活力
    亟需找到治理單元和工作抓手,擴大社區參與,增強共同價值引領的歸屬感和家園意識,建設更有溫度的社區生活共同體。樓組是居民戶內家庭生活向戶外社會交往的延伸空間,是個人與個人、家庭與家庭最直接、最頻繁的社會互動空間,也是基層社區治理最微觀的單元,更可成為引導參與、深化治理的有效抓手。隨著社會治理重心不斷下移,樓組作為「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下的第五級社區治理平臺,作用日益凸顯。
  • 青海海東「十大工程」全面推進市域社會治理
    移風易俗是海東市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典型經驗。「作為全國第一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今年海東實全面啟動試點工作,實施『十大工程』,力爭在三年時間內完善社會治理機制,優化社會治理布局,夯實社會治理基礎,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海東。」海東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伯林說。
  • 汲雨露:堅定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努力打造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樣板...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底盤」和「根基」,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對於保障群眾切身利益、促進基層社會穩定,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具有重大意義。2019年以來,尼山鎮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積極探索、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黨建為領航、法治為保障、德治為載體、自治為基礎、智治為支撐,不斷完善基層社會治理制度,提升治理效能,逐步構建起部門聯動、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現代鄉村治理體系,打造出獨具儒家文化特色的鄉村基層社會治理新樣板。
  • 構建城區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各縣市區立足實際情況,大膽創新,積極探索,總結推廣了幹部沉基層、便民服務進社區的好經驗好做法。武城縣從今年4月中旬開始,推進全縣公職人員全部到居住小區報導,積極參選擔任黨支部、業委會成員和樓道長、樓長,推進小區支委會和業委會融合,實現支部書記和業委會主任「一肩挑」。
  • 吉林省破解基層政協「兩個薄弱」打造協商品牌工作記事
    吉林省明確鄉鎮(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聯繫政協工作,建立委員聯絡站(點)599個,設立協商議事室657個,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推動人民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為確保協商規範化、程序化,根據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江澤林總結並在全省推廣了「兩問三要三明確」8個環節的操作規則。
  • 德州:三把「鑰匙」叩響城市基層治理創新大門
    暢和名居小區是一個集城區安置、商業於一體的住宅小區,姜凱軍兼任小區黨支部書記後,全面負責領導業委會選舉、定期議事協商、規範物業服務、落實疫情防控等工作,武城縣委將對他的履職情況進行專項考核,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獎懲。暢和名居小區的實踐是德州市強化黨建引領、大力推進城市基層治理創新的一個縮影。
  • 市政協調研組在古浪縣開展全市村(社區)基層協商民主試點工作調研...
    調研組前往古浪縣黑松驛鎮黑松驛村、黑松驛鎮房車露營地、城關街道辦昌靈社區等地,通過看現場、聽匯報,觀看試點工作匯報片和新聞報導,查閱資料,實地調研學習部分村(社區)基層協商民主試點工作,總結交流試點村(社區)好的作法和經驗。
  • 瓊海市:創新城市黨建載體 完善城市治理機制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啟動後,瓊海積極探索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新形勢新背景下,創新城市黨建工作載體,完善城市治理工作機制,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水平,城市影響力、知名度、美譽度顯著提升。  樹立城市大黨建理念,  加強基層黨建頂層設計  作為一項創新性工作,城市基層黨建牽涉面廣、情況複雜,必須樹立系統建設、整體建設的大黨建理念。
  • 黨領導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邏輯研究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最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2013年,羅湖區委區政府在鴻翔花園小區召開現場會,推廣小區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的經驗,要求每個街道選2個小區進行試點。中國共產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把人民群眾凝聚起來,需要通過市場把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聯結起來,變成利益共同體;需要推進廣泛多層制度化的協商民主,尋找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約數」;需要給基層社會植入核心價值觀,用一元引導多元。因此,必須綜合發揮黨組織的整體功能,才能把更多的人凝聚在黨的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