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合川區以「聚力量、破盲點、解難題、提質效」為重點,全面推廣「紅細胞·微治理」工程,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民主協商治理,「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新格局」案例榮獲2020年全國創新社會治理最佳案例。
黨建強基,聚治理力量。全面深化「大黨建」,延伸城市基層黨建三級聯席會議制度,創新探索「3+1」聯席會議機制,把治理小單元納入聯席會議主體,推動基層黨建網和社會治理網「雙網」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緊扣村(社區)結構、需求和治理實際,指導城市小區、樓院、農村院落等治理小單元建立各類「小微」黨組織2413個,基本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持續深入推進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小區「雙報到」,激勵黨員幹部勇當基層社會治理「破題者」「示範者」「先行者」。在疫情防控、抗洪搶險、全國文明城區創建等大戰大考期間,全區黨員幹部累計開展志願服務10餘萬人次,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明顯。
劃小單元,破治理盲點。城鎮社區中無人管理、無專業物管服務的住宅小區和單體樓院,根據實際採取單建、聯建方式成立小區或樓院治理委員會,有專業物管服務的小區規範成立業主委員會,組織全體居民開展自治;農村地區按照「共同生活、便於治理」的原則,根據地域、人口實際劃分自治院落,組建農村院落治理委員會組織村民開展院落自治。目前,全區97個社區和322個村因地制宜建立小區、樓院和農村院落治理委員會3926個,劃小單元「微治理」,有效破除治理盲區。
民主協商,解治理難題。建立協商主體清單,明確治理委員會成員、戶代表、黨員、個體工商戶等利益相關方為協商主體,結合實際邀請駐村(社區)幹部、社會組織、社會賢達參加,解決了「誰來議」的問題;制定簡易協商目錄,明確物業管理、環境衛生、產業發展、精神文明、法制建設等方面,以及群眾反映強烈、普遍關心的問題為協商內容,解決了「議什麼」的問題;創新議事協商程序,固化多方提事、科學分事、協商議事、聯動辦事、專責監事、共同評事的「六步議事」工作流程,採取群眾喜聞樂見、靈活多樣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協商活動,解決了「怎麼議」的問題。「紅細胞·微治理」工程推廣至今,各「微治理」小單元通過民主協商解決群眾身邊大大小小事項3114件,真正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定、民事民管、民事民享。
做好加法,提治理質效。以民主協商為抓手,創新開展「規範物業、共謀發展、環境美化、德治教化、法制宣傳、典型培育、志願服務」等七大主題實踐行動,有效破解了城鄉發展、城市管理、環境治理等一系列社會治理難題。以南津街街道世紀花園、弘運小區,釣魚城街道金龍苑小區、絲廠「萬元村」小區,淶灘鎮水寺村等為代表的一批小區、樓院、農村院落,快速實現由「亂」到「治」,得到群眾好評。
【來源:重太市民政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