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基層黨組織比作肌體,每一名黨員就是構成肌體的細胞。
因此,每名黨員「細胞」既要從組織中獲得成長的動力,也要為組織發展作出貢獻。這便是「紅細胞」工程在基層黨建中起到的重大作用。
自克拉瑪依區「紅細胞」工程實施以來,轄區廣大在職黨員回社區認領服務崗位、參與志願服務,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推動和諧城區建設。
為使「紅細胞」活力再升級、能效再提高,今年4月以來,克拉瑪依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以項目化方式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在廣泛調查收集基層黨組織、「紅細胞」黨員和居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基礎上,通過摸底調研、總結分析、提出舉措、試點檢驗等方式紮實開展「紅細胞」工程創新發展研究城市基層黨建課題調研項目,採取多項舉措進一步深化「紅細胞」工程的運行管理,更好地發揮「紅細胞」黨員參與社區治理、服務人民群眾作用,並在多個試點社區取得實效。
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克拉瑪依區廣大「紅細胞」黨員更加生機蓬勃,「紅細胞」正在城區的各個角落閃閃發亮。
為基層黨建助力
「紅細胞」工程,是指各單位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利用業餘時間深入黨組織聯點社區和黨員居住地社區,亮明黨員身份,開展志願服務。
2008年,「紅細胞」工程在克拉瑪依區開始試點實施。十餘年來,轄區廣大黨員像社會肌體血液中的紅細胞一樣,為社區和諧建設注入活力、增添力量,「紅細胞」工程現已成為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踐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宗旨的重要平臺。
然而,「紅細胞」工程創新發展研究」城市基層黨建課題調研項目組在調研中發現,部分社區對「紅細胞」黨員的服務崗位設置較為單一,未能充分利用「紅細胞」黨員的資源和特長。同時,由於黨員服務供給和居民服務需求在對接時難免有偏差,使有的黨員有專業能力、服務意願卻找不到服務對象,有的群眾有服務需求卻沒有合適的志願者承接任務。
面對這一難點,項目組制定了《「紅細胞」黨員志願服務崗位設置參考辦法》,明確了服務崗位的設置規則和「紅細胞」黨員的服務標準,詳細列明了13類50項志願服務崗位,供各社區參考。
今年9月,醞釀討論多日的「紅細胞」志願服務崗位增設工作正式在天山路街道西月潭社區啟動。
此次,西月潭社區在以往社區巡邏、大門值守等志願服務崗位的基礎上,新增了多個具有探索性意義的特色崗位,崗位數量從20個增至43個。
增設的志願服務崗位,突破了原有崗位的固有範圍,為更多黨員提供了選擇,也為更多居民帶來實惠——
報名愛心公益崗的「紅細胞」黨員,由社區協助對接困難家庭,為其提供捐款捐物等長期幫扶;報名文體服務崗的,則可以充分發揮「紅細胞」黨員的文體特長,協助社區組織、策劃各類文體活動,豐富居民生活。
除此之外,西月潭社區還積極發揮聯點單位市教育局在職黨員的資源優勢,設立關愛青少年崗,利用寒暑假及周末等業餘時間,組織轄區青少年開展各類知識講座、社會實踐活動等。以此為依託,轄區部分孩子的國家通用語言水平在教師黨員的輔導下,有了顯著提高。
「現在,我們每周在『紅細胞』黨員群裡發布崗位時,都能得到許多黨員的積極回應,這正是我們進行崗位增設的初衷。」西月潭社區黨務專幹熊海英說。
這一舉措,在為「紅細胞」黨員提供豐富選項的同時,還拓寬了黨員志願服務渠道,使「紅細胞」黨員充分發揮服務居民群眾、推動基層治理的重要作用。
為創新發展護航
讓「紅細胞」湧動在基層,是「紅細胞」工程創新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因此,隨著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不斷深化,克拉瑪依區多個社區構建起了網格化「紅細胞」管理體系。
這一體系落腳在克拉瑪依區迎賓街道雅典娜社區裡,則演化成為令社區家喻戶曉的「紅色驛站」志願者服務隊。
今年6月,雅典娜社區黨委依據網格化管理機制,將社區4個片區按照相鄰樓宇進行劃分,設立了11個網格黨支部,即11個「紅色驛站」志願者服務隊。加入服務隊的黨員範圍從原先的五百餘名在冊黨員延伸至轄區內所有在職黨員。目前,社區1027名「紅細胞」黨員全部納入網格化管理。
同時,社區黨委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服務體系——詳細登記黨員個人信息、專業特長、興趣愛好、服務意向等內容,建立黨員服務資源庫。通過網絡平臺徵集、問卷調查、走訪以及居民「心願牆」等方式,社區還廣泛收集各類居民群眾的服務需求,建立居民服務需求庫。
隊伍壯大了,能量也明顯增強。這是雅典娜社區黨委副書記李玉景的親身感受。
「自『紅色驛站』成立後,原先各樓宇之間各自為陣的『單打獨鬥』已不再,社區內掀起了在冊黨員和在職黨員之間互相帶動、互相鼓舞的『紅色』風尚,他們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的積極性更高、效果更好,社區呈現出幸福祥和的嶄新面貌。」他說。
據李玉景介紹,截至本月,社區通過「紅色驛站」共組織「紅細胞」黨員服務群眾39人次,開展便民活動6場次,化解矛盾糾紛8起,幫助社區和群眾解決實際困難15個,為群眾辦好事實事10件。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復檢等工作中,轄區黨員也充分起到了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帶頭作用。
在積極參與各項志願服務活動的同時,社區還通過「紅色驛站」廣泛宣傳優秀「紅細胞」黨員先進事跡和黨員志願服務活動典型案例,大力倡導志願服務理念,增強黨員參與志願服務的政治覺悟,從而進一步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和宣傳引導,提高黨員參與志願服務的積極性。
「紅色驛站」的成功實踐,使雅典娜社區對實施「紅細胞」工程又有了新點子——開發了「左鄰右舍」手機APP。在這款APP中,「紅細胞」黨員可通過APP認領志願服務崗位,普通居民也可在APP上發表「微心願」,從而進一步聚焦供需關係,最終達到居民滿意、社區和諧的良好氛圍。
為黨員活力賦能
今年8月,克拉瑪依區銀河路街道園林陽光社區的居民邵兵成為了小區的「名人」。
在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期間,作為「紅細胞」黨員的邵兵與妻子楊麗主動申請成為志願者,分別承擔了物資配送、清潔消毒等工作。
在邵兵看來,他與其他黨員們積極服務基層的熱情,來自於黨員的責任、居民的認可,還來自於社區完善的「紅細胞」管理和激勵機制。
良好完善的管理和激勵機制,不僅能深化「紅細胞」工程與區域化黨建間的聯繫,更能使「紅細胞」黨員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以此為理念,去年底,園林陽光社區在銀河路街道黨工委的號召下,設立了名為「銀河先鋒」的積分超市。
與普通超市有所不同,這家積分超市的場地和水電費用均由社區承擔,裡面陳設的商品由商家以批發價提供。也就是說,這間超市是由社區和商家聯合建立的,商品價格相較於其他超市也較為優惠。除此之外,這間超市最大的亮點在於,社區內的「紅細胞」黨員憑積分手冊就可以在超市裡享受更加優惠的折扣價。
「『紅細胞』黨員參與志願服務次數越多,其積分就越高,能享受到的折扣力度就越大。」園林陽光社區黨委副書記高園園說,開設積分超市主要為回饋居住在轄區的『紅細胞』黨員、聯戶長、居民志願者等群體,從而鼓勵他們在參與志願服務、社區自治等方面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一間小超市,換來了「紅細胞」黨員們凝聚出的大力量。積分超市的開設,在社區內形成了黨員幹部「奉獻服務—獲得積分—回報社會」的「愛心鏈條」。在參與各類志願活動時,「紅細胞」黨員們互相比著幹,量化的「積分表」變成了黨員幹部參與志願服務的「助推器」。從積分超市的成效來看,克拉瑪依區「紅細胞」工程創新發展的相關思路和嘗試,已得到了具體的佐證。
「紅細胞」工程創新發展研究城市基層黨建課題調研項目組成員鄒慧民表示,通過開展「紅細胞」工程,不僅使克拉瑪依區26192名「紅細胞」黨員在服務群眾的實踐中傳承黨的優良作風,還展現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和時代風採。他們與群眾的血肉聯繫更加密切,使百姓進一步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增強了對黨的信賴感和認同感,同時為築牢維護社區穩定的第一道防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接下來,我們將依託該課題調研項目,繼續深入探索『紅細胞』工程創新發展的新思路、新做法,以創新性的機制為引領,在克拉瑪依區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基層黨建新格局。」鄒慧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