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李先祥(左一)參與抓黨建促創建工作。
攝影:張智琳
近期,一名網友在「楚雄治理通」平臺上反映「茶花大道井蓋下沉存在安全隱患」, 楚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收到處置任務後,將靈秀路至白龍路的156套傳統鋼纖維混凝土井蓋更換為新型高強度活性粉末鋼纖維混凝土井蓋,徹底解決了該路段井蓋下沉問題。
問題的解決,得益於楚雄市實施了城市基層黨建「書記領航」項目,這便是該項目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一個例子。
在加強城市基層治理工作中,雲南省楚雄市按照「州委書記迎難攻堅、市委書記擔當示範、鄉鎮黨委書記務實創新」思路,紮實推進三級書記聯動「2 2 4」「書記領航」項目,切實提升黨建引領城市治理水平。
「實施『書記領航』項目是破解城市基層治理瓶頸的重要手段,是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法,是各級基層黨組織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的生動實踐……」楚雄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書記領航破瓶頸,構建基層治理體系新格局
把構建基層治理體系新格局作為破解城市基層治理瓶頸的首要任務,深入推進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本著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相統一原則,州委書記攻堅克難抓好「書記領航」項目,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擔當示範抓好「書記領航」項目,帶動鹿城鎮、東瓜鎮黨委書記務實創新抓好4個城市基層黨建「書記領航」項目。
完善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負責、有關部門和行業系統齊抓共管的領導體制和責任機制,健全市委發揮「指揮部」作用、鄉鎮黨委發揮「龍頭」作用、社區黨組織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的市、鎮、社區三級聯動體系,充分發揮城南、城北區域化聯合工委統籌協調作用構築區域化城市黨建工作格局,確保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良性互動。
環境治理成效顯著。攝影:楊昊昆
科技支撐添動力,推進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
楚雄市整合現有的基層黨建、社區治理、數字城管、便民服務等信息系統,強化科技支撐完善智慧指揮中心,建立智慧聯動指揮平臺打通部門數據壁壘,完善以一個實施意見為統領、三個工作方案為支撐、多個制度機制為保障的「1 3 X」工作機制,著力構建「一屏知全域、一網管全局」的智慧城市治理模式。
在全州一級網格基礎上形成了楚雄市1個市級二級網格、15個鄉鎮三級網格、154個村(社區)四級網格、2064個村小組五級網格、2855個基礎網格,確保「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巡、事在格中辦。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6.82萬人安裝「楚雄治理通」APP,通過「楚雄治理通」平臺上報疫情相關事項3000餘件,社會監督類事項3.51萬件,城市管理類事項2.62萬件,民生服務類事項1.26萬件,農業農村類事項0.95萬件,處辦歸檔事項7.61萬件,真正做到社會治理事項「網上辦、指尖辦」。
家住鹿城花園的王女士盯著手機屏幕上的「楚雄治理通」APP對著大夥開心地說道,「現在這個治理通實施以來,真的是又有效、又便捷,一些影響市容市貌的問題市民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得到及時有效解決,而且處理結果還能在「事項上報」模塊進行公示接受監督,大家的幸福感真的是越來越強啦!」
共駐共建聚合力,推動城市基層治理增效能
「原來我們社區承擔著黨建、綜治、維穩、安全、禁毒康復、計生、民政、文化等20類180餘項具體事務,壓得我們工作人員喘不過氣來。現在好了,社區事務準入制度的實施為我們社區減輕了很多負擔,可以靜下心來一心為老百姓服務……」慄子園社區黨總支書記呂燕笑著說。
針對社區工作力量有限、服務人口較多、工作任務繁重、服務質量不高等情況,楚雄州委書記親自領銜推進「推行社區事務準入制度」項目,多次下沉社區調研推動社區事務準入工作,深入推進《楚雄州社區準入委託事項(政府購買服務)責任清單》《楚雄州社區法定職責工作事項(自我服務)責任清單》,確定社區法定職責工作事項(自我服務)責任清單30項、社區準入委託事項(政府購買服務)79項,切實為社區減負增效。
面對城市社區基層治理難度大、資源少、力量薄等問題,楚雄市充分動員轄區內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兩新」組織黨組織和黨員,全面下沉到駐地和包聯社區開展「雙報到」,暢通基層治理「最後一百米」。
學橋街社區把15個駐區單位聯合起來成立社區大黨委,吸納共駐共建單位黨組織的15名黨建聯絡員擔任社區共駐共建議事會成員,落實社區大黨委聯席會議制度,開啟「金點子」工程,共商社區發展事務,共解社區發展難題。
彝人古鎮社區與「雙報到」單位建立資源清單、需求清單、問題清單,精準對接商圈發展需要和商戶需求,整合州、市部門和開發區、東瓜鎮的資源力量,把發展、服務、黨建要素更好地配置到社區,使長期「單打獨鬥」的社區工作變為「合力攻堅」。 (陳建秋、蔣紅梅、孫林芳、徐思春、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