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老牌」礦泉水隕落!「賣身」外資巨頭22年,現卻成「棄子」

2020-12-24 財料

近年來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有許多企業紛紛走出了國門,同時也有許多外國企業紛紛進入中國,都想在中國的市場分一杯羹。而他們為了更好地融入中國,都會取一個「中國名」,所以許多國人如果不了解這個品牌的歷史,可能會誤以為他是國貨。外國企業在中國蓬勃發展,極力擴張期間也併購了許多中國企業,但是消費者只認品牌,並不關心其背後的歷史。

有這麼一瓶水在初出市場時,就獲得了傲人的成績,獲得了「中國礦泉水第一品牌」這個稱號。作為第一批進入礦泉水行業的「益力」,打開了瓶裝水的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而後來自法國的達能集團看中了益力的潛能,於是在1998年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在外企底下發展的益力過得並不順意,今年6月份更是被外企「榨乾」後無情拋棄回中國,這個老國貨的下場為何如此悽涼?

「賣身」於達能

1993年,深圳市益力礦泉水公司成立,「益力」也成為了當時中國唯一一個上市的礦泉水品牌。當時的礦泉水市場並沒有太多的品牌進入,益力便在短時間內佔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一度穩坐中國天然礦泉水的銷量冠軍的寶座。就是這種巨大的潛力吸引了達能集團的注意。而達能集團又是什麼來歷呢?

1987年,法國達能集團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作為一家多元化的跨國食品集團,擁有雄厚的資金與豐富的經驗。在進入中國後開始了其戰略部署,先是與光明達成合作,後收購武漢東西湖啤酒54.2%的股權,再後來一舉拿下「益力」「樂百氏」等眾多知名品牌,業務遍布了六大洲、產品也在100多個國家銷售。

達能在1998年與益力「強強聯合」之後,為其旗下的飲用水大軍又增添一名得力幹將,並且用將近1億元的價格買下了「益力」20多個商標。當時達能旗下已有眾多飲用水品牌,比如依雲、富維克等知名品牌已經在世界各地暢銷。當時勢頭正猛的益力加入無疑是如虎添翼,而後達能在礦泉水產業也一直遙遙領先。在2001年,更是成為了世界上飲用水生產商生產數量最多的公司。

被達能雪藏

在被達能收購後,益力再一次用成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年銷售額一度高達1900億,年產量達到了7.8萬噸,被評為「中國飲料十強」之一。但就是這麼順風順水看似擁有一番大好前程的益力,在2006年,走下了銷量冠軍的寶座。

在眾多的品牌崛起,進入礦泉水行業後,益力佔據的市場份額正在被其他品牌所搶奪。銷量也大不如從前,針對這一現象,益力為了搶救失去的市場,做出了一系列拯救措施。2016年先是推出了全新的包裝。2017年做出了兩大戰略部署,一是推出新的卡通趣味產品和多彩插畫瓶裝水,想從兒童市場尋找突破口。二是與網約車滴滴合作,成為其指定飲用水。

但是這一系列的自救並沒有取得什麼成效,甚至變成了人們眼中「定位不清」的產品。眼看益力在中國市場的大勢已去,達能為了減少損失,只能將其「雪藏」。2019年1月,官方明確表示將對益力瓶裝水停產,但是其桶裝水還有其他產品均不受影響。

成為達能的棄子

據尼爾森數據顯示:2018,在中國瓶裝水的市場中主要由農夫山泉、華潤怡寶、百歲山和康師傅四大品牌佔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再加上冰露、娃哈哈,這排名前六的飲用水品牌佔據市場份額高達80%。而益力想從中突破,重新找回自己的市場又談何容易?

在2020年6月,達能集團宣布將益力的品牌和工廠賣給深圳市互通有無商貿有限公司。而是利益的第二次「賣身」,兜兜轉轉,益力又回到了中國。從曾經的銷售冠軍沒落到如今無人問津的地步,不禁令人噓唏。而今後益力在國人手下是否能重新獲得新生呢?只能交給時間來證明了。

(本文由財料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曾經的中國礦泉水第一品牌,「賣身」千億巨頭22年後,慘遭拋棄
    2020年,中國瓶裝水市場再起波瀾。行業巨頭農夫山泉正式開啟上市之路,該公司去年實現營收240.21億元,同比增長17.3%;淨利潤高達49.54億元,同比大漲37.15%。市場早已被這幾大巨頭所佔據,其他品牌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沒落的品牌更是不計其數,其中就包括益力。6月25日,達能集團與深圳市互通有無商貿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出售包括益力大桶水及瓶裝水品牌,以及位於深圳和惠州龍門的兩家工廠。
  • 年銷1900億外資巨頭達能,斷送樂百氏,又搞垮中國礦泉水第1品牌
    來源:華商韜略文 | 華商韜略 Bonnie「30年歷史」、「中國礦泉水第一品牌」、「銷量最高1900億」……曾經頂著這些榮譽的益力礦泉水,在經歷過「賣身」、「停產」之後,再一次被拋棄。同時也意味著,與樂百氏一樣,在經歷了外資長達22年的運營後,益力再次回到了中國資本手中。【曾經的中國礦泉水第一品牌】益力是中國最早創立的礦泉水品牌之一,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
  • 又一「老牌」礦泉水倒下!22年前,賣身千億巨頭,如今卻慘遭停產
    如今的炎炎夏日,工作之餘或者學習之後來一杯冰爽的可樂或者水果茶,可謂是「人間一大幸事」。而各式各樣的飲料也成為了現在的人們都喜歡喝的飲品。但是飲料只是我們用來「消遣」生活的產品。而人們幾乎天天都要喝的便是礦泉水或者純淨水了。2020年,我國的瓶裝水市場總零售規模已經達到了2017億元。而其中比較知名的礦泉水品牌便是農夫山泉、怡寶和「水中貴族」百歲山了。
  • 又一老牌礦泉水確認停產!曾是市場「銷量王」,今面臨「大敗局」
    就拿飲品這一市場來說,牛奶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不少國人的「必備」。而咖啡和茶,也成為了飯後提神的飲品。至於果汁、奶茶,在年輕人群體中有多受歡迎就不用多說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平淡無味的礦泉水,反而成為了最賺錢的飲料。正是因為瓶裝水這一市場有利可圖,也吸引了不少資本進入這一市場,預計2020年瓶裝水銷售能夠達到2000億之高。
  • 外資紛紛潰逃!家樂福「賣身」、沃爾瑪關店,中國市場怎麼了?
    在近十幾年裡,有大量的國外零售業巨頭進入中國市場,他們也曾在龐大的中國市場撈金無數,但如今卻從神壇上重重跌下,慢慢沒落了。甚至有不少國人熟知的零售巨頭紛紛選擇撤出中國市場。這時候我們就有一個疑問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零售業巨頭紛紛敗走中國呢?
  • 這些民族品牌早已「賣身」外資,為何要賣掉他們?4點原因太現實
    即便沒有全部售出,也有很多品牌背後有外資的身影。如果能夠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也就罷了,在一個又一個的案例面前,我們發現不少被外資收購的民族品牌卻走上了衰敗之路。難道這是外資們的「陷阱」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國民品牌選擇「賣身」吧!第一點原因,部分企業缺乏民族意識。
  • 繼家樂福、沃爾瑪之後,又一外資巨頭被打敗!正式宣布退出中國
    又一外國巨頭退出中國!沃爾瑪、家樂福紛紛敗走,中國錢不好賺了 推薦語:不管什麼行業,對於中國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總是無法割捨。然而這些年,雖然外國品牌不斷進入中國市場,卻也面臨著水土不服的局面。
  • 民營超市巨頭倒下,曾大戰沃爾瑪家樂福,5年虧損17億被「賣身」
    受此影響,很多實體店陷入經營困局,陸陸續續迎來「關店潮」,比如華潤萬家、新華都這些老牌超市巨頭,也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而這家超市巨頭,在時代的浪潮下,扛不住就此「倒下」了,它就是「人人樂」。 三年前,人人樂創始人何金明自信滿滿地說了這句話:「人人樂不管現在還是將來,都不會被賣掉」。如今,事與願違,人人樂最終還是因為虧損太多被「賣身」了。
  • 外資巨頭加速布局,上海成國際資本避風港
    來源:一財網全球因為疫情蔓延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但作為中國金融開放的「橋頭堡」,上海的開放進程從未減速。目前,國際巨頭搭乘中國金融服務業全面開放的列車,正積極尋求在券商、資管、保險等領域的絕對控股。今年4月1日,資管巨頭貝萊德與路博邁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審批申請,主體同樣位於上海。正是自這天起,中國正式取消對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這標誌著中國金融開放迎來新裡程。除了金融服務業外,外資更是加速布局中國金融市場(尤其是股、債)。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外國投資者持有近1.9萬億元中國境內股票、2.3萬億元債券。
  • 國產飲料巨頭興衰史:曾靠一瓶八寶粥年入百億,如今卻被外資狠心拋棄
    由於陳清淵對五環外農村市場獨到的理解,銀鷺八寶粥迅速崛起,很快就成為了一款國民級的寶藏產品。之後,銀鷺一路開掛,花生牛奶、銀耳燕窩、碳酸飲料等產品紛紛出世。據統計,在1999年,飲料市場近80%的份額都被它生產的八寶粥和花生牛奶佔據。
  • 中國老牌礦泉水轟然倒下,手握一副好牌,成為了時代的「犧牲品」
    經過30年的發展,國內瓶裝水市場集中度一直很高。根據尼爾森的數據,去年,農夫山泉、華潤怡寶, 百歲山, 康師傅, 冰露和娃哈哈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前三名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6.5%、21.3%和10.1%。另一方面,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瓶裝水產業呈現高端發展的市場格局。
  • 外資卡車巨頭大舉入華 商用車市場將迎巨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20.3萬輛和420.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2.5%和20.9%,其中貨車產銷分別增長25.7%和24.1%,重卡銷量更是一騎絕塵,1-10月份累計銷量達136.5萬輛,同比增長39%,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戴姆勒、斯堪尼亞等重卡巨頭紛紛在中國進行國產,均是出於對中國重卡行業發展前景的高預期。
  • 社區團購現第一起「瓜分案」:巨頭擠壓下,美家買菜賣身,京東美團...
    美家買菜前期在山東發展速度很快,但如今僅剩戰略位置較重的臨沂殘留一些兵馬,與巨頭博弈。當得知這一結果,朵融並不意外。他發現巨頭去到成都後,美家買菜團長流失80%-90%,至少喪失掉了95%的市場。他曾加了六七十個美家買菜的微信群,目前除去解散的,只剩下12個群,「群裡推自家產品都少了,團長們反而在推競品的商品,畢竟一個團長至少做四五家平臺,有的甚至七八家。」
  • 又一零售巨頭撤出中國:曾大戰沃爾瑪家樂福,25億賣身華潤
    近幾年來,外資零售企業在我國的發展空間不斷的遭到本土新品牌的擠壓,市場競爭空前激烈,不少外資為了能夠在這一塊土地上生存下去,選擇與中國企業合作運營,例如家樂福就將在中國80%的業務打包銷售給了蘇寧,但歐洲超市巨頭TESCO(特易購),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 外資零售巨頭加速拓展上海市場
    沃爾瑪擬新設山姆中國旗艦店,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增資擴大經營規模,阿迪達斯將大中華區、日本、韓國、東南亞/太平洋整合成統一的亞太市場,並擬申請亞太區總部,日本亞瑟士(中國)商貿有限公司擬申請地區總部,義大利珂茜芙商貿(上海)有限公司擬認定為跨國公司地區總部……  疫情之下,緣何仍有更多外資零售業巨頭星夜趕赴中國「考場」?
  • 快遞巨頭接連倒下,最大對手只剩下「老冤家」
    而另一快遞巨頭最終也沒避免"出局"的命運,它就是在2003年成立的國通快遞,讓人不禁唏噓。其背後的資本力量紅樓集團實力非常雄厚,攜帶20億資金入場的國通在一開始的"徵程"中走得順風順水。但是由於在電商的蓬勃發展期它並沒有更隨時代的潮流而轉型,使得經每況愈下,最終淹沒在了"潮水"之中。2019年,國通被爆出存在虧損的情況,員工更是無限期放假。
  • 中國老牌礦泉水轟然倒下,被世界500強相中,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放眼如今國內的礦泉水市場,農夫山泉不論是在知名度還是影響力上都毋庸置疑。根據此前2018年尼爾森數據顯示,國內礦泉水市場在2018年已經被以農夫山泉、華潤怡寶以及百歲山為首的六大品牌霸佔了近八成份額。而曾經的老牌礦泉水益力卻已經杳無蹤跡。
  • 37歲老牌安全公司賽門鐵克賣身,尚能飯否?
    這次賽門鐵克被收購,更明確了繼跨國科技巨頭全面滲透網絡安全產業後,工業企業也在積極擁抱網絡安全技術。而當所有媒體、網絡安全業內人士都在盯著這次「換姓」的時候,被年輕9歲的博通收購,不知道已過中年的賽門鐵克是什麼心情。或是老驥伏櫪的不甘心,或是放下重擔的輕鬆。總而言之,筆者想和大家聊一聊賽門鐵克這名老將的過去還有未來,深入探討作為老牌安全企業,他的崛起和賣身之路。
  • 家樂福跑了、沃爾瑪撤退,如今又一巨頭「敗走」中國?究竟怎麼了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居民的消費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加上中國有很多本土品牌逐漸雄起,原來發展還不錯的外資企業在中國「越混越差」。在最近的十幾年中,有很多國外的零售巨頭陸續進入到中國市場,它們曾經在中國市場上撈了大量財富。但是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這些外國零售商在中國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國際巨頭零售商「敗走」中國呢?
  • 廣州老牌汽水「重出江湖」,一年賣出2億瓶!讓百事可樂措手不及
    2020年的夏天已經來了,各類冰凍飲料又迎來銷售旺季。目前,市面上的汽水品牌主要有百事可樂、可口可樂等,這也是備受消費者歡迎的「肥宅快樂水」。近兩年來,有一款老牌汽水品牌悄悄回到公眾視野,重出江湖。「沙示」是一種起源於墨西哥的草本飲品,大概在上世紀30年代進入廣州,因為有著清熱利尿祛感冒的功效,一開始在藥店上販賣。這一點倒是和可口可樂很像,其一開始被當成一款胃藥使用。在中國市場上,沙示有很多種,比如屈臣氏沙示、嶗山沙示等,但唯有亞洲沙示賣得最好。根據了解,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亞洲沙示年銷量就超過500萬瓶。在這之後,更是開啟了為期四十年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