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升,人們對於生活各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就拿飲品這一市場來說,牛奶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不少國人的「必備」。而咖啡和茶,也成為了飯後提神的飲品。至於果汁、奶茶,在年輕人群體中有多受歡迎就不用多說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平淡無味的礦泉水,反而成為了最賺錢的飲料。
正是因為瓶裝水這一市場有利可圖,也吸引了不少資本進入這一市場,預計2020年瓶裝水銷售能夠達到2000億之高。在高達千億的市場中,市場也被六大品牌「瓜分」。而這六大品牌分別是農夫山泉、華潤怡寶、百歲山、康師傅、娃哈哈以及冰露。
事實上在這之前,市場還有一個老牌礦泉水品牌。當時這一品牌幾乎「壟斷」了整個礦泉水市場,在市場一直都是「銷量王」。如今卻面臨「倒下」的局面,甚至已經確認被停產,這一局面還是令人比較唏噓的。
說到這裡相信有人已經猜到了,這一品牌就是益力。作為國產老牌礦泉水,益力曾經在市場的地位還是不容小覷的。那時候各大商超包括小超市隨處可見,礦泉水基本都被這一品牌佔據。然而原本手握一手好牌,卻被打爛,益力發展成如今的局面和這一外資品牌也是有關的。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益力其實早就被達能集團收購了。原本以為背靠達能,在市場的發展可以越來越好。但其實縱觀被外資收購的國產品牌,最終的結局都是非常相似的。就拿達能收購的幾個品牌來說,基本上收購這些品牌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搞垮」。
將競爭對手收購,然後逐漸搞垮,這樣才能發展壯大自己的品牌。樂百氏就經歷了這樣的局面,有人猜測益力或將成為「第二個樂百氏」。早在今年6月25日的時候,達能就表示出售益力業務,其中包括益力大桶水以及瓶裝水品牌。
但其實更早之前,達能旗下的益力龍門工廠就正式停產了。而達能對此的解釋則是,為了適應本地市場的快速變化,所以對業務進行調整。全面停止生產和銷售益力瓶裝水,桶裝水不會受影響。
縱觀益力曾經的巔峰時期,1993年就已上市,成為國內唯一一家上市的礦泉水公司。上市27年之久,在市場完全可以稱得上是老品牌了。然而從輝煌走向落寞,益力最錯誤的一個決定就是「賣身」達能。
對於益力走向停產的局面,有業內人士指出一方面是因為缺乏品牌推廣,其次則是益力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在礦泉水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的背景下,益力卻逐漸衰落,最終淪落到停產的境地。
從益力的「大敗局」可以看出,不管在哪個行業都要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否則一味停滯不前,指望「吃老本」是很難長久存活下去的。不斷迎合市場,關注市場的變化,才能確保在市場的地位不會受到動搖。這一點其實可以學習農夫山泉,從默默無聞的小品牌到成為礦泉水「老大」,一路走來還是有很多值得借鑑之處的。
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國內瓶裝水市場的格局也越來越清晰了,兩極分化的局面開始出現。不少礦泉水品牌開始進軍中高端市場,其實也預示了未來瓶裝水市場的競爭,主要還是以高端市場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