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其消費水平和需求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變。如今的炎炎夏日,工作之餘或者學習之後來一杯冰爽的可樂或者水果茶,可謂是「人間一大幸事」。而各式各樣的飲料也成為了現在的人們都喜歡喝的飲品。
但是飲料只是我們用來「消遣」生活的產品。而人們幾乎天天都要喝的便是礦泉水或者純淨水了。2020年,我國的瓶裝水市場總零售規模已經達到了2017億元。而其中比較知名的礦泉水品牌便是農夫山泉、怡寶和「水中貴族」百歲山了。
但是說到礦泉水品牌,還有一款已經擁有33年歷史的礦泉水品牌,就不得不提了——它就是益力礦泉水。曾經的益力礦泉水還被譽為「中國第一礦泉水品牌」,連如今的礦泉水「霸主」農夫山泉當年也不及它。
01上世紀90年代唯一的礦泉水上市公司
其實從上世紀開始直到今天,瓶裝水市場的競爭一直都沒有停過。從最開始流行的純淨水再到瓶裝礦泉水的轉變,各大瓶裝水品牌在市場上的競爭也都是很激烈的。其中有不少曾經老一輩人熟知的企業倒下,也有一直延續至今的品牌。
而且,對於像中國這樣瓶裝水規模龐大的市場,不少其他行業的巨頭也都加入了瓶裝水的市場,想要分得一杯羹,只不過效果並不明顯。然而在瓶裝水市場的競爭還沒有如此激烈之前,益力礦泉水便已經誕生了。1983年的時候,益力礦泉水的前身深圳礦泉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
9年時間過後,由員工承包的深圳礦泉水廠,和當時的東方公司合作吞併了深圳市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並成立了深圳市益力礦泉水有限公司。1993年的時候,益力和羊臺山礦泉水廠合併最終成為了,當時中國唯一一個家上市的礦泉水公司。
當時的益力礦泉水,不僅是我國最早一批開展瓶裝礦泉水業務的企業,還在廣東省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場面。即使後來有「水中貴族」之稱的百歲山和怡寶,也進入了廣東市場,也沒能將益力礦泉水擠下去。
02被達能收購的益力
當時的益力可謂是風生水起。其礦泉水的年產量都達到了7.8萬噸,曾一度霸佔中國礦泉水市場銷量冠軍的寶座。但是隨著越來越多像農夫山泉和娃哈哈這樣的飲用品企業崛起,市場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大。
當時益力的實力吸引了法國的食品巨頭達能集團的注意。1998年達能集團收購了益力,並且組成了合資企業——深圳達能益力泉飲品有限公司,並且用將近1億元的價格買下了「益力」20多個商標。
後來的益力也成為了達能集團全資擁有的品牌。不過剛剛被收購的時候,達能對益力還是很重視的。在2002年,益力對全線的產品都採取了降價的策略,將目光轉向了怡寶、百歲山的消費群體。
03走向衰敗的益力
從被達能集團收購一直到2006年的這8年時間裡,益力礦泉水的銷量仍然保持在天然礦泉水市場中第一的位置。並在同年9月還獲得了「中國名牌產品」的稱號。但是自從農夫山泉從2000年宣布停止生產飲用水,而全部轉向礦泉水市場之後,國內的瓶裝水市場便一步步地迎來了格局的改變。
而後來隨著達能集團在中國飲料食品市場的不斷擴大,益力這個單一的礦泉水品牌便被達能拋在了腦後。在21世紀20年代,基本已經很難看到益力礦泉水的身影了。但在2016年的時候,益力曾想要做出改變。
2016年益力改變了以往的包裝,並在2017年的時候取消了針對兒童市場的卡通類型瓶裝水,重新制定了市場經營策略。隨後還與當時火爆的網約車公司滴滴出行合作,一度成為滴滴的指定飲用水品牌。
但其實,當益力被外資收購的時候,就註定了會有落敗的一天。在達能集團的「保護」之下,益力不僅沒有好的銷售渠道,且從來沒有真正的進軍北方市場過。要知道,達能集團旗下收購的「中國民族品牌」並不是只有益力一家。
與益力同樣曾是中國水產業知名品牌的樂百氏也是在達能收購之後最終「消失匿跡」。在2019年的時候益力便宣布了旗下的瓶裝水業務全面停產。並且在2020年6月,達能集團向深圳市互通有無商貿有限公司出售了益力這一品牌,以及旗下的兩家工廠。
去年達能集團的年收入就已經達到了1929億元人民幣。在其無限風光的同時其曾經收購一家家我國本土品牌卻相繼倒下,這不禁讓人唏噓。如今雖然益力經過了22年的時間再次回到了中國人手中,但面對如今的強勁的市場,它還能否良好的發展下去,只能以後見分曉了。
(本文由財料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