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歌飄四方囉呵嗨,飄在人心上囉哎,你是山野吹來的風,帶著泥土香囉哎——」
這個聰慧美麗的女子,歌喉婉轉,似乎專為黃梅戲而生;這個敢愛敢恨的女子,一生歷經三次情感,最終覓得良緣;這個一身傲骨的女子,有過大紅大紫,也有過四處流浪,死後卻慘遭剖腹。
短短的三十八載,她為後世留下太多優秀的作品,也留給人們無盡的思念和思索。
01
因為熱愛,我願意四處流浪
1930年4月13日,安徽安慶,一個美麗可愛的小精靈降臨人間,父母給她取名取名嚴鴻六。
不想,這個水靈靈的小姑娘卻命運多舛。
4歲那年,母親離家出走,她成了沒娘的孩子。後來由於時局動蕩,父親嚴司明便把7歲的女兒送回了老家羅家嶺,跟祖父母一起生活。
幸而鄉下民風淳樸,天地開闊,生性活潑的小鴻六倒也無憂無慮。特別讓她開心的是,小奶奶能唱一口好聽的茶歌。這種輕快甜美的黃梅小調,讓本來就在父親耳濡目染薰陶下會哼唱京劇的小鴻六一下子喜歡上了,整天亮著嗓子唱,人們都誇這伢子唱得好。
可是祖父封建思想烙印很深,對小鴻六愛跳愛唱經常厲言相阻。不久,唱黃梅戲的嚴雲高回到了羅家嶺開鋪謀生,同時收徒授藝。迷上黃梅戲的小鴻六便經常偷偷學戲。13歲時正式拜嚴雲高為師,學會了《送香茶》、《春香鬧學》等傳統戲中的單折,14歲就開始正式登臺表演。
在古代,民間把江湖人物劃分為上、下九流,戲子(優伶)被歸於下九流,是一種不受人待見的職業,黃梅戲更被稱為「花鼓淫戲」。女子從事這樣職業,則被認為有辱家風而備受歧視。
1945年春,15歲的嚴鴻六在桐城練潭張家祠堂第一次登臺演出,觸犯了族規,嚴氏祠堂要抓她沉塘。在師傅的幫助下,嚴鴻六逃離家庭,投奔戲班。
從此,她開始了四處流浪的學戲唱戲生涯。
第二年,嚴鴻六進入安慶戲班「共和班」,改名嚴鳳英,並演出了《小辭店》和《遊春》,一下子轟動全城。
可是,唱戲讓她收穫了名利,卻也帶來了災禍。不久,好不容易有了安身之所的嚴鳳英不得不再一次出逃。
因為她被當地的一個自衛隊大隊長看中了。眼看劇團被帶刀帶槍的士兵們包圍起來,無奈之下的嚴鳳英為了劇團大局不得不束手就範。但嚴鳳英自小性格剛強,誓死不從,不但整天裝瘋賣傻胡言亂語,還幾次要上吊自殺。最終尋得機會逃了出來。
1947年底,17歲的嚴鳳英避走南京學習京昆藝術與歌舞。路經秋浦時曾在當地唱了三個月的黃梅戲。憑藉俊俏的扮相、甜美的唱腔和輕盈的舞姿,嚴鳳英名動大江南北,成為安慶周邊黃梅戲藝壇上的頭塊招牌。
誰知,相同的厄運再次重演。1948年,嚴鳳英隨劇團來到青陽駐唱,被當地陳姓惡霸扣押逼迫做其小妾。儘管受盡凌辱和恐嚇,但嚴鳳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憤而吞金自殺。幸運的是她被救了過來,並在當地開明紳士的幫助下逃離了虎狼窩。
後來,她繼續隨劇團在貴池等周邊地區走村串巷賣唱。1949年4月下旬,流浪的嚴鳳英被路過的渡江隊伍解救。部隊同志動員她參軍做醫務工作,但熱愛黃梅戲的她最終還是倔強地選擇了四處流浪唱戲。
02
事業愛情並蒂開
嚴鳳英黃梅戲的唱腔亮麗沙甜,韻味獨特,融合貫通京劇、越劇、滬劇、民歌之長,自成一家,譽為「嚴派」。
著名劇作家、中國現代戲劇奠基人之一的田漢稱她為「黃梅戲裡的梅蘭芳」,國人稱其為黃梅戲的「一代宗師」。
解放後,她的愛情伴隨著事業翩翩而至。只不過,和蒸蒸日上的事業相比,這愛情來得太過坎坷。
1949年10月,19歲的嚴鳳英從蕪湖來到到南京米高梅舞廳賣唱伴舞,改名嚴黛峰。為了躲避閒雜人等的騷擾和糾纏,她委身於一位木材商人,後來得知對方已有妻室後憤然分手。
不久,經人介紹,20歲的嚴鳳英認識了新喪偶的京劇名票、富商甘律之。俊男靚女,情趣相投,兩人很快墜入情網。不久,徵得父親甘貢三同意,甘律之就把嚴鳳英接回甘家。
甘貢三非常賞識嚴鳳英,還親自教她唱崑曲。這段時期,她從崑曲表演藝術中吸取了大量營養,對今後的事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但嚴鳳英是為舞臺而生的,甘家是溫暖的港灣,卻也是將她困住的樊籠。
1951年,瀕臨倒閉的安慶群樂劇場(後改名「勝利劇場」)請她回去唱戲。甘律之是君子,儘管內心不舍,但他明白,熱愛黃梅戲的嚴鳳英內心一直渴望舞臺,那裡才是她的天地。
重返黃梅戲舞臺的嚴鳳英如魚得水,很快就名聲大噪。在一次戲劇會議上認識了作曲家王兆乾。
一個是才華橫溢的才子,一個是美麗多情的名角。兩人漸生愛意,第二年便同居,次年生下兒子王小亞。
嚴鳳英熱烈地愛著、崇拜著王兆乾。她曾在散文詩《給我的愛人》中寫道:「不了解我的人,把我看得比紙還輕,只有你,不愛這些虛名。愛人,我時常在夜深人靜時自己思量,往往到天明都未閉眼睛。我是一無所取之人,為什麼能博得你這樣的愛情?」
愛情從來就應當是平等的。王兆乾也是愛著嚴鳳英的,但這份愛也許過於霸道凌厲了。嚴鳳英對他這種低到塵埃裡的愛,註定開不出芬芳的花朵。
1953年6月,嚴鳳英在南京演出,甘律之為表地主之誼,寫信邀請嚴鳳英夫婦端午節到家裡做客。
因為嚴甘二人的曾經,王兆乾不願意前往。嚴鳳英感懷當年甘家的恩情,不顧王的反對前去赴約。誰知甘律之在送嚴鳳英歸來的路上,在秦淮河邊與王兆乾偶遇,嚴王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吵。面對王兆乾的辱罵和懷疑,嚴鳳英傷心失望之極,甚至想跳秦淮河自盡。
再多的愛也經不起尊嚴的被踐踏。經此一段,性格剛烈的嚴鳳英負氣分手。兩個月之後,事業正如日中天的嚴鳳英赴南京正式與資本家後代甘律之結婚。
不管是賭氣還報恩,抑或是舊情復燃,加之二人地位懸殊,他們的婚姻必然遭到世人的非議。世俗的壓力足以壓垮一切美好,二人只得去合肥生活。
愛是有魔力的,婚後二人的事業都更進一步。尤其是嚴鳳英,虛心向前輩藝人學習,借鑑傳統,向兄弟劇種學習,一隻水袖、一個身段、一句唱腔,都要反覆推敲,精益求精。
1954年,她主演的《天仙配》參加上海華東戲曲匯演獲一等獎。
1955年拍攝黃梅戲電影《天仙配》更是風靡全國,在港臺地區形成了長達近20年的黃梅戲熱,甚至播映到了法國、義大利、英國、芬蘭等國家。
自此,黃梅戲這個昔日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方小劇種,走進了大眾視野,成了全國皆知的劇種。
後來,甘律之去河北、山東等地演出,夫妻倆再次分離。1956年6月二人正式離婚,這段不足兩年的婚姻就此畫上句號,讓無數人扼腕嘆息。
這期間,編導王冠亞走進了嚴鳳英的生命。二人常在一起讀古文,學唐詩,談表演,練唱腔。不久,二人合排的舞臺劇《王金鳳》(原名《衝破暴風雨》)在省首屆戲劇觀摩大會上獲得優秀演出獎,二人分獲表演一等獎和導演二等獎。
愛情就這樣不期而遇。
1956年9月二人結婚,次年生下兒子王小英。他們開始了一段琴瑟和諧、相依相伴了13年的婚姻生活。
嚴鳳英的事業也再次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1959年,拍攝黃梅戲電影《女駙馬》,再次在海內外引發熱潮。
事業愛情雙豐收,年輕的嚴鳳英登上了人生巔峰。她哪裡想到,如今的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都成了她日後慘烈謝幕的註腳。
03
塵劫人間驚萬千,唯君一死最堪憐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登上了人生巔峰的嚴鳳英哪裡想到,厄運正向她走來。
雖然嚴鳳英早在1960年就已經入黨,但她演出的戲劇都是在鼓吹「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汙泥濁水隨之傾盆而至,不久便被打成「三名三高」的「黑線人物」,最多時居然有13頂「帽子」,後來被關進了「牛棚」。
雖然一下子從雲端跌到地獄,但她還是堅強地頂住了,直到1968年。
4月5日,《紅安徽》報刊登長篇社論,兩次點名批判「文藝黑線」人物嚴鳳英。
次日,嚴鳳英被提審,勒令交待圍攻「革命樣板戲」的罪行,被指控為「文藝黑線人物」,成了宣傳封(封建主義)資(資本主義)修(修正主義)的美女蛇和國民黨特務。
在高壓政策下,人人自危。傲骨錚錚者有之,明哲保身者有之,但檢舉揭發他人而求自保甚至立功者也不鮮見。
更多的人在不斷地自我批評。這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恐懼,一種深入骨髓的自我審查。但自我審查久了,變態便會成為常態。
也許是看不到光明在何方,也許是不堪凌辱,1968年4月7日夜,離38歲生日還差一個月又16天的嚴鳳英,帶著無盡的遺憾和絕望吞下一百粒安眠藥。
可深愛的丈夫和一雙孩兒都是她丟不下的牽掛,服毒後嚴鳳英失聲痛哭。被哭聲驚醒的王冠亞見到空藥瓶,一面為她按摩腹部,一面讓大兒子王小亞趕緊到樓下找文化局的醫生來搶救。可是血壓太低,必須趕緊送醫院搶救。
當時只有部隊醫院還在正常運轉,王冠亞為了找救護車送入部隊醫院,去找軍代表劉萬泉申請。可是,劉萬泉卻開啟了床前批鬥與審問模式,指著嚴鳳英罵:「你怎麼回事?你裝病!你想自絕於人民!」「你會演戲,現在不要再演了!」
王冠亞苦苦哀求,得到的卻是:「不救她,一定要讓她先坦白」,後來看到嚴鳳英藥性發作方準許送醫院。可是第一家醫院一口就拒絕了,第二家醫院勉強收下後卻說要等領導開會研究決定。直到她停止呼吸,「領導」們才停止爭論。
在中國,流傳這樣一句話「死者為大,入土為安。」人都死了,一切也就結束了吧?嚴鳳英死後不到一小時,軍代表劉萬泉以尋找「特務發報機」為由,命人當眾剝光她的屍體,叫來醫生,要求割開喉管,挖出內臟。迫於淫威,醫生只得用手術用的小斧頭從咽下砍起,一根肋骨一根肋骨地砍。可是把內臟拉出來後,卻只查到安眠藥。
然而劉萬泉仍然不死心,下令繼續「深挖」,直至劈開恥骨,膀胱破裂尿液噴濺出來。看著殘缺不全的屍體,劉萬泉說:「嚴鳳英,我沒看過你的戲,也沒看過你的電影,今天我看到你的原形了!」
當年9歲的嚴歌苓曾親眼目睹了嚴鳳英的死。
她說,我總是能回憶起嚴鳳英的自殺。當時她已經失去知覺了,她是沒有穿衣服的,光著的,身體插滿管子,針管、導尿管,就像個被釘在病床上的標本。
她清楚地記得一個細節。
當時,眾目睽睽之下,嚴鳳英赤身裸體,有一個電工還故意把菸頭掉上去。小孩子們也紛紛跑去觀望。她說,看著「一個很高很細長的人抽筋抽成了很短。」
「黃梅好聽鄉音甜,天上人間你還在深情地唱。」
如今山野風散,斯人已去,再多的懷念和悲憤也只能訴諸筆端,惟願「黃梅皇后」羽化屍解離苦難,天上人間化婆娑。
附相關資料:
1978年5月23日,安徽省委為嚴鳳英平反昭雪,8月21日,安徽省文化局舉行了嚴鳳英骨灰安放儀式。
2000年,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籌措80萬資金用於嚴鳳英故居的修復和道路建設。2002年4月29日,嚴鳳英故居正式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