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關於深入推進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的部署要求,總結活動成效,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市委宣傳部在全市範圍內徵集篩選出20個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典型案例,激發各地各部門單位持續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的熱情。自今日起,本報開設「思想大解放 發展高質量 我們在行動」專欄,欄目聚焦思想大解放活動中湧現的生動案例,介紹各地各部門開展活動的心得體會、經驗收穫,展現他們推進思想大解放帶來的新氣象、新面貌、新發展,進一步推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在我市深入持續開展。
殷朝剛 李源 趙天 默然
10月8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與高郵合作的汽車工程研究院高郵院正式籤約,四個先進的試驗室以及一個試車場將集聚起新能源汽車領域實力強勁的專家群。與此同時,高郵市四套班子領導、法檢「兩長」帶領的拜訪團,正在國內篩選出的幾十所大學「掃街」,他們的目標是吸引更多的人才和科研成果落戶。
「面對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我們對於人才的渴求越來越迫切。」高郵市委書記勾鳳誠表示,高郵地處蘇中蘇北結合部經濟薄弱地區,作為省委書記婁勤儉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的聯繫點,如何突破人才瓶頸、催生區域發展新動能是我們解放思想大討論的實踐落腳點。在新一輪發展中,高郵要突出大院大所對接合作、高端人才柔性引進、人才創新載體建設等八個重點,大力實施「聚才創新」工程,促進變道超車、動能轉換,加快形成城市、產業、人才互動並進的生動局面。
開放包容,拆除人才流動「玻璃門」
不少地方為了留住人才,往往在人才流動上設置了「玻璃門」。不過,在高郵,無論是公務員還是事業單位編制的員工,如果想調動離開,只要符合規定,有接收單位,不僅不會受到阻礙,還能全程享受人性化的服務。與此同時,外地人員如果願意來高郵工作,調入時也享受原來的編制和職級。
「就是要建立以『放寬限制、簡化程序、人性化服務』為原則的調入調出制度,促進人才地區間合理有序流動,確保人才來得放心、留得安心、走得順心。」高郵市委研究室主任張來根告訴記者,相關的文件目前已經形成,實際操作中已開始執行這樣的政策。拆除「玻璃門」是一種信心,同樣也是一種招引人才的姿態。記者了解到,因為開放包容的政策環境,今年高郵人社等部門赴35所高校開展招聘活動,從東北等地引進了不少產業急需專業技術人員。
開放,同樣體現在村一級幹部的人才選拔上。記者了解到,高郵即將出臺的《鼓勵村幹部創業富民的意見》中,要求新任村「兩委」成員必須有致富的項目,到2020年村「兩委」正職年收入12萬元以上的比例不低於50%,同時鼓勵企業家主動進入村組織,擔負起鄉村振興領路人的職責。今年,高郵市確定了第四批「第一書記」,首次安排了30名有情懷的企業家,幫助村黨組織謀劃富民路徑、發展集體經濟。「市委、市政府還越來越強調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鼓勵國內外知名企業來高郵參與各種公共事業的建設,因為我們相信,這些知名企業會把最先進的技術和高端的人才帶過來,促進高郵各個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張來根說。
「院團會」激活招才引才存量資源
高郵是全國知名的羅氏沼蝦養殖基地,面積佔到全國的30%,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重要的富民產業,卻因為種苗供應常常出現「鐵蝦」問題,蝦長得又小又黑,產量減少,造成養殖戶的重大損失。2016年,經過多方尋找,終於引進國內知名水產專家楊國梁教授前來成立水產種業公司,他自主培育出新型羅氏沼蝦品種「數豐一號」,如今蝦苗供應全市6萬畝蝦塘,不僅解決了「鐵蝦」難題,蝦塘每畝利潤超過4000元,高出我省其他養殖地域20%以上。
破解「鐵蝦」難題的背後是高郵招才引智的創新模式——「院團會」聯動機制,所謂「院團會」就是產業技術研究院+科技鎮長團+高層次人才協會,其中高郵市產業技術研究院集聚各類科技創新資源,運用市場化方式服務全市各產業創新創業;科技鎮長團全力挖掘後方高校院所人才技術資源,發揮校地合作「雙面膠」作用;高層次人才協會則成為高郵市委市政府聯繫服務人才的紐帶,培養鄉土人才的搖籃,三者聯動實現了「集聚資源、集成支持、集中服務」效果。
高郵是經濟後發地區,在吸引創新要素集聚方面與其他發達地區相比沒有優勢,要實現彎道超車就必須解放思想,走出一條超常規前進的新路。「我們用已有的資源,創新建立『院團會』聯動機制,可以說激活了聚才引才存量資源,走出一條高郵人才工作的新路。」高郵人才辦主任、科技局局長譚旭說。
這些年,高郵市利用「院團會」這個平臺,每年都要引進和資助30多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50名左右優秀博士人才;全市企業柔性引進教授博士都動態保持在100人以上。
「招育並舉」築起人才創業高地
5月,一場「聚才創新,智匯高郵」的活動吸引了諸多企業家的目光,50多家高校的140多名專家和科技鎮長團的新老團員齊聚高郵,67個人才科技項目集中簽約,這只是高郵積極實施「聚才創新」工程的一個縮影。
趙平,省第七、第八批科技鎮長團團長,在高郵任職期間,他走訪了300多家企業。任期即將期滿時,他毅然辭去某大學副院長的職務,在高郵高層次人才創業基地註冊成立了一家公司。趙平說,高郵識才、惜才、愛才,創業環境太好了,他捨不得離開高郵。
吳戰宇博士從東北大學畢業後進入江蘇華富儲能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研發中心主任,他先後獲得省「雙創計劃」、揚州「綠揚金鳳」計劃等人才項目的支持,兩次入選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他滿懷感激地說,是高郵這片招才、聚才、育才的沃土,使他成為行業內的「香餑餑」。
據統計,高郵已留下各類高層次人才60多名,他們有的自己辦公司,有的成為企業的技術廠長,有的成為招商引智的專業能手……
在招攬外地人才的同時,高郵啟動「秦郵英才培育計劃」,目前已有107名培育對象列入「秦郵英才」培育庫;累計培訓各類企業家600多人次;為630名鄉土人才建立信息庫,其中有34名鄉土人才成功入選省「鄉土人才」「三帶」行動計劃。目前,「王金高工作室」「戴大喜工作室」「王才富工作室」已經開建。舉辦首屆「十大秦郵工匠」評選活動等,使一批「民間高手」「土專家」「田秀才」脫穎而出。
高郵還主動拜訪在外成功人士,組建了「10+X」專家智庫,鼓勵他們為家鄉發展獻計出力。同時,把高郵籍大學生作為引進的重點之一,開展本籍學子看家鄉系列活動,建立經常交流機制,吸引他們回鄉發展、就業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