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眾多的書畫名家中,畫家王佳謨先生應該是很敬業的一位。毫不忌諱的說,作為一位勤奮的畫家,王佳謨和中國歷史上的很多畫家一樣,是一位敬業的職業畫家。
現年78歲的王佳謨,1940年生於雲南昆明,從小受父母影響,父親是武人,他開始跟著習武。母親教他畫畫,他16歲進電影公司畫廣告畫,認識閻圃,學畫山水。後到部隊、到製藥廠,開始畫商標。上世紀80年代國家組織全軍武器裝備展覽會,昆明軍區部分的前言是王佳謨寫的。他是雲南民族畫院副院長、雲南省文史研究館特邀書畫創作員、中原書畫院客座教授、雲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雲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以畫虎及花鳥著稱,作品先後在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展出,部分作品被毛澤東紀念堂和國外政要及機構收藏,個人傳記入編多種大型辭典。由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吉虎賀歲》《高原情趣》《西部風情》等掛曆,深受讀者喜愛。
在記者就讀美術院校時,對先生之名就早有耳聞。被坊間稱為「高原虎人」的王佳謨,他筆下的虎筆墨蒼勁、造型生動、畫風獨特、大氣傳神。或一虎鎮山,或三兩成趣,或群獸爭雄,一隻只躍然紙上……得現代精良印刷術的高速輪轉,「王老虎」早已猛虎下山,佔據云嶺大小山頭,繼而進入尋常百姓家,為人們所熟識及津津樂道。
虎為百獸之王,中國虎文化淵遠流長,它很早就成為中國的圖騰之一。由於虎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自古以來就被用於象徵勇敢和堅強,如虎將、虎臣等。在文字、語言、詩歌、文學、雕塑、繪畫、小說、戲曲、民俗,以及更為廣泛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兒歌等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中,虎的形象無所不在,成為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古至今,畫虎俊傑人才輩出各領風騷。「王老虎」的筆墨精妙之處尤在於「取勢生動」,水墨丹青裡揮灑而出的是「虎嘯長林八面威風」之勢。
王佳謨先生「外師造化」,常年跋涉於山野並不懈地觀察、捕捉、體驗,使得筆下之虎能真實反映客觀物象。為「中得心源」,王佳謨數十年潛心研習中國歷代畫虎名家的筆墨意趣和精神,同時在多元文化上巧借他山之「玉」觸類旁通,結合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時代審美去升華自然之虎,讓「心源」之虎更生機勃勃。在王佳謨的作品中,古人「雲從龍,風從虎」的精神面貌得到繼承和發展,他筆下的老虎威風凜凜,威震八方。而人生又何嘗不是戰場,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只有猛虎才能在逆流裡立定腳跟,在逆風裡把握方向……只有猛虎,才能創造一番英雄偉業……王佳謨所刻畫的「老虎」,生動再現了「虎」這個中華文化中威武、勇猛、雄健、霸氣的符號象徵。正如《風俗通》記載:「虎者陽物,百獸之長,能擊鶯,性食魅魅者也。」先生所畫之虎,正氣昂然、瀰漫天地,是「正能量之虎」,可闢邪、驅魅,永鎮江山,是大氣、霸氣和浩蕩事業的象徵!
除了擅長畫虎外,王佳謨還廣涉人物、花鳥等畫科,而其所畫「王牡丹」,尤為人稱道。
牡丹色澤豔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又有「國色天香」之稱,是花好月圓、福壽康寧的不二象徵!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膾炙人口!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千古絕唱!王佳謨先生筆下的牡丹,濃淡乾濕、疏密聚散、輕重緩急都極傳神。在他筆下,無論是姚黃、趙粉、彩蝶、二喬或王紅,還是葛巾紫、藍田玉、首案紅、錦袍紅或狀元紅,都和美好的花名合二為一、水乳交融,正所謂「桃花飛雪、金星雪浪、菱花湛露、烏龍捧盛、貴妃插翠、春水綠波、雪映桃花、錦帳芙蓉、虞姬豔裝、軟玉溫香、玉璽映月、赤龍煥彩、金玉交章、紅霞爭輝」!這些力作,筆意酣暢,汪洋恣睢,雖揮灑紙上,卻富貴淋漓、流光溢彩、滿堂紅顏!
王佳謨先生現年七十有八了,在這個孔子所說「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執著於藝術,可謂心態和情懷已臻化境。王老雖然以畫虎、畫牡丹著稱,實際上他的創作領域非常寬廣,花鳥、山水、牛、鷹、馬、孔雀、人物和書法等,皆具特色,是當代職業畫家中造詣深、有成就的畫家,作品獲得國外政要及收藏人士好評。在創作理念上,他既不喜談玄奧高深的理論,也不顯擺吃過多少苦、辦過多少展、獲過多少獎,而是以樸實自然之心對待藝術,表達出對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真誠熱愛。
說起自己的老師閻甫先生,王老記憶猶新。他說,先生的山水畫在昆明市區很普遍,因為他早期一直在南屏電影院畫海報,影院大廳裡常懸掛他的作品,後來有些飯店也常見他的山水。閻甫老先生身體不太好,王佳謨一邊教他鍛鍊身體的辦法,一邊向他潛心學習,得花鳥畫真傳,師徒二人可謂亦師亦友,教學相長。後來,王佳謨在部隊做了十多年的文職幹部,1987年調到昆明日報工作。上世紀九十年代,「高原虎人」聲名漸響。這聲名當然不是憑空而來,王佳謨長期遍研畫虎大家的作品,到國內國外的動物園和飼養員交朋友,近距離觀察揣摩老虎的神態,將出行的虎、攛掇的虎、嘯吼的虎、靜臥的虎,都刻畫得形神兼備、生意盎然,真可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探尋王老的藝術之路,可以發現,他善於取經身邊人,踐行「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他身邊有兩位畫牡丹的高手,一位是「牡丹畫王」王衡鑑,一位是「牡丹仙子」郭怡芳,「既是兄長、小侄女,又是老師。」王老說:「能夠走到今天,我有一種自信,能畫好花鳥,也能畫好人物。身邊有那麼多好朋友、大師,一年進步一點,十年進步十點。」近年,王老和女畫家劉紅合作,創作《紅樓夢十二金釵》,已出成掛曆。
此外,王老還具有一種樸素的人生觀。比如什麼是快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快樂,生活雖然平淡,自己想辦法調節,愁眉苦臉沒有意義,人要活得健康、舒暢。」有時候偶有病痛,王老便將精神投注在書畫上,書畫完成了,病痛也沒了,他說:「書畫也是一種良藥啊,可以治一些小毛病。」說到唱歌,王老提起電視劇《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說只要聽見那豪邁、激情的歌聲,他都會放下手邊的事情,靜靜傾聽,王老愛人是專業唱歌的女中音,王老說,唱歌對健身也很好。
若一言以蔽之,王佳謨先生筆下的「百獸之王」和「花中之王」,可謂「虎鎮江山,永葆基業;花開富貴,福壽康寧!」而「三王」相會,偶然哉、必然哉,真汪洋大氣象也!
(雲南政協報記者 伏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