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需要福音?劉彼得牧師:好人、外邦人、基督徒和傳道人都需要

2021-01-12 基督時報

文 | 李新

「2020普世基督教信仰與福音研討大會」第六天(10月6日)上午,劉彼得牧師以「誰能攔阻神呢?——神的主動與傳福音」為題分享了記載在《使徒行傳》10章中彼得向哥尼流傳福音的經歷,指出世人都需要福音,神傳福音的旨意誰也無法阻擋。

「世人是神最愛的人,他把獨生子給了人。」

在分享的開始,劉彼得牧師藉著約翰福音3章16節的經文告訴大家,「你滑向死亡,愛你是給你永生。這是神的誰也不能攔阻的作為。」

藉著給哥尼流一家傳福音,使徒彼得走出猶太文化走向外邦文化,因為神定意要將福音傳給以色列人,也傳給外邦人。

由此可以看出,眾人都需要福音,而且不是信主那一刻需要福音,而是時時刻刻都需要福音,福音要不斷地傳,直到主再來。

什麼人需要福音呢?劉牧師從「好人需要福音」、「外邦人需要福音」、「基督徒需要福音」、「傳道人需要福音」四個點展開分享。

1.好人需要福音。

外邦人哥尼流,有地位有錢,是個敬虔的人,在家裡有見證,在社會上也是好人,他周濟百姓,是個大富大貴的大善人,是世界上看似完美的人。

什麼都有的人不一定有福音。

哥尼流的生命仍然空洞,也需要敬拜神,他還沒有得到救恩。人眼裡你是好人,在神眼中只是有好行為的罪人,人不能遵守全部律法,還是需要聽福音得救。

好人可能因為自己的好攔阻神的拯救,以為自己可以拯救自己,好行為成為攔阻自己被救的絆腳石。

2.外邦人需要福音。

《使徒行傳》1章8節記載,耶穌告訴門徒們「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福音要傳給活在罪中的外邦人,使他們得救。

外邦人想用假宗教、娛樂、享受等方式拯救自己,只能給肉體安慰,對於拯救靈魂無用,這些都會攔阻神的拯救。

3.信主的基督徒也需要福音。

猶太的基督徒對彼得進入未受割禮的人家吃飯表示質疑。奉割禮的人區分人的方法是看是否受割禮,認為受割禮的人是神揀選的,是已經得救的人。而一同吃飯代表著彼此認同、接納。

他們不接受未受割禮的人,反而未受割禮的人接納了受割禮的彼得,他們更有接納的心。劉彼得牧師指出,今天的教會也如同當初的猶太基督徒,缺乏接納的心。

教會常常在慈善上不夠慷慨,只是幫助跟教牧、教會有關係的人,而不是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以及陌生人,更難幫助跟自己文化傳統、種族、膚色不同的人。

這樣的基督徒內心沒有被福音改變,仍然被自己的宗教、種族束縛,按照自己的思維決定。

所以,信主的人也需要福音,來改變自己的慣性傳統,要更像耶穌基督。

4.傳道人更需要福音。

對於猶太基督徒的質疑,彼得的回答異常得謙卑和溫柔,這是經歷了福音的力量。他是漁夫、粗人,按照他的秉性會發火,他卻溫柔地解釋,說神給了哥尼流恩賜,像給了他們一樣,是無法攔阻的。

相比之下,耶路撒冷的領袖對福音的領受、對神的認識很有限。

劉牧師提醒現今的傳道人,不要傳福音給別人卻不傳給自己,自己成了攔阻福音的人。只有自己被福音改變,才能很好地傳。

劉牧師指出今天華人牧者的一大問題——太重面子,耶穌基督是謙卑的僕人式的領袖,但教會中的領袖常常是高高在上。他呼籲牧者要用自己傳的福音對照自己的生活深刻反省。

談完需要福音的對象,劉牧師接著講「誰要去再傳福音?」他通過彼得給哥尼流傳福音的經歷講到,彼得原本沒有計劃要去哥尼流家傳福音,是神藉著異象啟示他,同時也在哥尼流那邊工作,讓哥尼流派人請彼得過去。

由此看出,神是傳福音活動的發起者,成就者,傳道人只是神工作的器皿。

當初亞當犯罪後,神就開始傳福音,告訴將來女人的後裔將得勝;耶穌在十字架上已經宣告「成了!」;聖靈降下賜給門徒能力,也預備領受的人。劉牧師強調,沒有人可以攔阻傳福音的神。

神是傳福音的神,那人要如何傳福音呢?

劉牧師指出,神邀請人作為同工,傳福音的人需要順服,順服時可以看到福音在傳的人以及接受的人身上的能力。那要傳什麼樣的福音呢?劉牧師指出,神自己就是這個福音。

傳福音,就是經歷神的同在。神讓我們享受他的愛,習慣與他同在。

永生,就是永遠與神在一起;地獄,就是永遠都不能與神在一起。

「我們討厭的人,也是神所愛的。」

在分享的結尾,劉牧師挑戰聽眾向其他人傳福音:向網民、災民、難民、刁民、良民……萬民傳福音。他再次強調:神是傳福音給萬民的神,誰也不能攔阻神的福音。

△△△

添加小編微信

交流信仰,探討話題

基督時代

信仰、靈魂、希望

初心不變,與你同行!

相關焦點

  • 傳福音不需要蹭「英雄」的熱度
    近年來,主內微信公眾平臺亂象叢生,為了賺人氣和點擊率,甚至是為了賺取打賞,不惜違背真理,亂扣「基督徒」的帽子,強行「綁架」名人、熱點,以此搏人眼球,把一些明星、名人甚至是某總理和某主席夫人都強行扣上「基督徒」的帽子,以此來提升基督教的地位和知名度。基督徒是要傳福音,我們也希望名人巨星,國家領導人都來接受福音,但傳福音的前提是必須實事求是,絕不能以假見證來吸引人。
  • 基督徒的使命就是傳福音
    我們來看一段經文,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10章15節)若沒有俸差遣能不能傳道?是不能得,如今的教會中有多少人沒有被差遣就站起來傳道了!都是傳些社會上的、生活上的、肉體上的、人的行為上的,而神的道是在這些之外顯明出來的。看經文,正如大衛稱那在行為以外蒙神算為義的人是有福的,他說:「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主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羅4章6-8節)那報佳音傳平安喜信的人是指什麼人?乃是指傳神國福音的人。
  • 若有非基督徒,聽到牧師傳道醜聞……我為什麼要信耶穌
    問:若有非基督徒,聽到牧師傳道醜聞,非基督徒比基督徒行得更好,基督徒反而比非基督徒行的更不好,那我為什麼要信耶穌?對於這樣的人,怎麼去傳福音呢?每個人到賭博館,都想著用賭博館用那裡的辦法合法地去搶別人的錢,沒有一個人盼望到那裡是去輸錢的。想賺錢,肯定要帶錢。魔鬼是全世界最懂得投資的,魔鬼如果把一個很大教會的牧師弄的犯了姦淫,那教會裡的信徒會垮掉。它會先給你很多信徒,然後一下子讓牧師名聲敗壞,企圖讓基督教垮掉。
  • 話題丨基督徒職場人士談:如何在職場做光做鹽,職場中怎樣傳福音?
    周弟兄認為:「如果只是讓人知道你是好人,卻不讓人知道你是基督徒,可能在榮耀神上差一點。」不過他又說:「表明基督徒的身份也要看行業,有的行業比較敏感,不適合公開表明身份。不過即使這樣,還是可以在私下和人交流時談論信仰。我自己一般不會隱藏身份,但如果影響公司和同事,可能會暫時不說。不過無論身份公開與否,我覺得行為上都要做好,因為我們最終面對的是神。」
  • 教會線下活動暫停,傳道人「停薪留職」,他們要如何養家?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不好意思抱怨什麼,畢竟公司是真的沒錢了。但在上海生活,房租、養娃、房貸等,壓力也是不小的。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有工資發的。但是對於一些停薪留職的傳道人來說,他們要怎麼養家呢?他們不只是要養自己,有的傳道人有家庭,有孩子,一家人都需要吃飯的。
  • 窮人需要什麼樣的福音?(上)
    我很感激他們的幫助,但多年以來我注意到,很多來自英國和美國熱心的、愛耶穌的團隊,來的時候幹勁十足,但對要傳揚的福音並不了解。許多年輕人講福音, 就好像這個好消息都是關於他們自己、關於他們的自我價值感。他們可能有抓住福音的一些元素,例如耶穌的愛,或者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的事實,但幾乎沒有人能全面、綜合地講清楚福音究竟是什麼。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傳教的人什麼都不帶怎麼生活呢
    首先第5-8句都是馬太福音自創的,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裡並沒有。第5-6句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這兩句話顯示馬太福音作者狹隘和民族思想,他並不想把宗教傳給外邦人,甚至撒瑪利亞人都不想傳。
  • 使徒行傳丨彼得受聖靈啟示,率先向外邦人傳耶穌基督恩惠的福音
    除了聖靈啟示、差遣腓利向埃提阿伯的太監傳福音,門徒並沒有把福音廣傳到外邦!所以,神通過異象啟示使徒彼得,開啟向外邦人傳福音的先河,主給彼得打開傳道的門!外邦人哥尼流雖然對神存有敬畏的心,行善濟貧,禱告蒙神悅納,但需要借著福音,信而受洗才能得救,復活的王揀選哥尼流作外邦人歸主的榜樣!主先差遣使者向哥尼流顯現,要他差人去一個叫西門的硝皮匠家請彼得,當差役快找到彼得的時候,聖靈以異象啟示彼得!
  • 小敏姊妹創作新歌:寫給傳道人的歌《你們是世上的光》
    和以往不同的是,這首歌小敏只是作詞作曲,由另外一對基督徒音樂人夫婦侯強弟兄和姚綠綠姊妹製作和演唱;不過和以往一樣的是,該首歌仍舊延續了小敏對於傳福音的熱情,這是一首專門寫給傳道人的歌曲。這首歌已於11月24日正式發行。目前,可在百度音樂上聽到此歌。
  • 2017年引基督徒刷屏的十大謠言-福音時報--基督教資訊門戶網站
    在南京大屠殺中,不少宣教士和外國機構人員出於虔誠的信仰和人道主義精神,向苦難中的中國民眾伸出了援手,拯救了20萬多人。他們的義舉得到了中國民眾的牢記與讚許。但是,出於炒作需要,有些主內公眾號肯定不會放過這個好題材。他們紛紛發文,將紀念遇難同胞的公祭日,轉變為紀念宣教士的活動,甚至把德國西門子公司駐華代表約翰·拉貝也說成是傳教士。
  • 基督徒當分別為聖,卻不是與世隔絕
    對於基督徒來講,我們更無法達到與世隔絕的生活,在地上也沒有世外桃源供我們享樂,我們也達不到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因為我們生在罪中,或許我們每天都在對付自己身上的罪惡。一些非基督徒認為基督徒就是在教會裡唱唱歌什麼的,甚至會厭煩基督徒怎麼老是聚會,就沒有別的事情可做嗎?
  • 基督徒如何處理福音與個人之間的關係問題?
    基督教之所以由幾百人的小教派團體,發展成今天遍及世界角落的龐大規模,這源於基督教特有的傳福音行動。每個基督徒都擔負著傳福音的使命,把福音傳遍地極這幾乎成為基督徒信仰生命中的最大衝動和願望。
  • 「兩種蒙召」,告訴基督徒「蒙召」到底是什麼?
    即:一個人蒙上帝的呼召(或被上帝揀選),成了上帝所用的傳道人(或基督徒)。筆者想借著本文來梳理有關蒙召的教導,盼望每位基督的門徒都能認識主的心意,領受主的託付,專心侍主並跟主到底。雖然中國教會面臨著羊多牧人少的局面,但各教會在推薦年青人讀神學這件事上還是需要慎之又慎。畢竟,如果對方不清楚上帝的帶領,我們不僅害了他,也會害了他所牧養的基督徒群體。對於年青人奉獻自己,去讀神學,這樣的心志是應當得到肯定的。不過,如果要做全職服侍,那是一件相當嚴肅的事,教會需要幫助擬被推薦者了解其領受。在對方不清楚的情況下,是不當以教會的名義去推薦他的。
  • 異端邪說丨恩典福音的牧師宣揚信耶穌就得救,不需要認罪悔改
    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的流血犧牲,客觀上洗淨了人一切的罪(客觀上的應許),但基督徒依然帶著舊造的肉體,依然會犯罪,所以,每個基督徒要常常省察認罪(主觀上的經歷)!我們需要認罪才得洗淨、得到赦免,若不及時認罪必召致神的管教!
  • 美國近一半的千禧一代基督徒認為福音主義是錯誤的
    例如,近四分之三的人表示,當有人提出關於信仰的問題時,他們知道如何回答(73%),而且他們擅長與他人分享信仰(73%)。這比其他任何一代人都要高:X世代(66%),嬰兒潮一代(59%)和年長一代(56%)。儘管如此,許多千禧一代對傳福音的實際做法並不確定。
  • 衣食無憂的時代,基督徒該如何走十字架的道路?
    但是基督徒屬靈的生命卻需要苦難的煉造,因為信仰的路是十字架的路。年輕一帶的基督徒已經不需要經歷物質等方面的艱難,到底如何走好這信仰靈程?越在信仰的路上前行,越發現十字架道路的重要。知識與道理可以從字面上了解,但是生命中沉澱的內容卻是需要在十字架的雕刻中成長起來的。真實的信仰不是明白多少深奧的道路,真實的信仰應該是在簡單的事情上活出主的教導。
  • 聖家節----聖家----基督徒的福音學校
    若瑟便起來,星夜帶了嬰孩和他的母親,退避到埃及去了。留在那裡,直到黑落德死去。這就應驗了上主藉先知所說的話:「我從埃及召回了我的兒子。」黑落德死後,看,上主的天使在埃及託夢顯於若瑟,說:「起來,帶著孩子和他的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那些謀殺孩子性命的人死了。」
  • 漫談:傳福音不應該成為一種口號
    或許我們常會聽到講道人傳達的傳福音信息,並且呼籲每個人去做,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都要把傳福音的事放到第一位。無論在行路、購物、坐車、散步、旅遊,我們總有機會去傳福音,總有機會把基督的愛活在更多人的面前。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要不要論斷人 不論斷人還有什麼深層含義
    要不要診斷人,這對基督徒來說可是個大問題,一方面新約寫明不要論斷人,另一方面新約又無處不在論斷人,最典型的是在論斷文士和法利賽人。如果你仔細閱讀這段話,你就會發現,這段話前面說不要論斷人,後面卻在接連論斷人,不僅說有些人是假冒偽善,最後更是將有些人比喻為豬和狗,而這兩句話也是基督徒們最愛拿出來論斷人的,一言不合就說別人是假冒偽善、是狗是豬。
  • 對教義的極端認識會成為福音的攔阻
    有不少人卻指出,傳教士是不錯,可現在的基督徒實在不行。比如生病了有些人都不去醫院,覺得只要禱告就能好了。認為這樣的信仰就是迷信,無法接受。從筆者看,這種情況還是較為普遍的。不僅在教會裡時常會接觸到這種教導,從非信徒口中也偶爾聽到。從《聖經》角度看,耶和華確實是擁有大能,會醫治我們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