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娛樂觀察·綜藝篇:爆款浪姐高開低走、看來看去還是大張偉們

2020-12-24 騰訊網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圈裡GeeWhy」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系列其他稿件:

年度娛樂觀察·電影篇:票房超美國成全球第一,但從業者仍壓力重重

年度娛樂觀察·藝人篇:偶像不斷爆雷、明星無法出圈、網紅上位元年

文|富貴

對內地綜藝市場來說,2020年更像是「過渡」的一年。

這一年既不像2018年那樣爆款頻出,開啟了「偶像選秀元年」;但卻也不像2019年那樣平淡無奇,選秀「小年」遇上綜N代疲軟,只有觀察類綜藝的表現差強人意。

今年綜藝的本身並不缺乏熱度,出現了爆款《乘風破浪的姐姐》,也不缺少綜藝相關的熱搜話題——《脫口秀大會3》帶動了大量討論,而光是《演員請就位2》就上過327次微博熱搜。但是2020年,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現象級」作品。

(《演員請就位2》)

上新綜藝當中,沒有一部像2018年的《創造101》那樣引發過全社會討論,或是像2016年的《中國有嘻哈》一樣,把某樣小眾潮流文化推向大眾、一炮而紅。

2020年本被預測是變革性的一年,但效果卻不如預期。

疫情停工一度倒逼著綜藝製作求變,衛視、平臺紛紛試水「雲綜藝」。但等到復工後,「雲綜藝」便成了迅速被拋棄的限定產物。「(雲綜藝)出現得太急太快了,形式還得打磨,目前跟Vlog沒有區別,還沒有作為綜藝投入的必要。」某位綜藝導演依依向圈裡GeeWhy(ID:G-why-)表示。

不過與此同時,綜藝行業對熱點題材的反應在加快。多年社會情緒積累,帶來女性話題的爆發,《乘風破浪的姐姐》應運而生,此後多檔女性題材節目、與「姐姐」題材相對應的「哥哥」節目迅速出現。可就內容而言,這一話題並未被打透,《姐姐》的大眾評價高開低走,後續節目《姐姐們的愛樂之程》反響平平。

而今看來,疫情影響下,綜藝內容的「保守求穩」,要甚於「窮則思變」——衛視憑藉綜N代節目固守最後的輝煌,在雲合年榜前10佔據多數,卻未能製造新爆款;網綜方面,偶像選秀、觀察綜藝等賽道日漸成熟,帶來的是平臺間同題競爭加劇,內容同質化愈發嚴重。

(雲合數據綜藝年榜,截至2020年12月21日)

同質化讓來年的賽道競爭更為艱難,但反過來看,越來越多平臺的入局,也將倒逼著綜藝內容必將要邁向創新。2020年,芒果TV深耕綜藝賽道成果初顯,已經能與騰愛優三巨頭平分秋色,「後備力量」之中,B站、西瓜視頻、抖音也紛紛試水綜藝製作,對賽道爭奪頗具野心。

「新的風暴已經出現,怎麼能夠停滯不前?」創新欠奉的2020年,或許正孕育著2021年的精彩。

綜藝越來越長,是注水嗎?

與劇集市場精品短劇的崛起相反,頭部綜藝內容正被越拉越長。

《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明日之子4》等選秀節目開始被分為上、下集,單期時長可達4-5小時。暑期檔熱門綜藝《這就是街舞3》的總決賽,更是直播了7小時之久。網友對此感慨道:「看到第一個小時我就放棄了,這哪裡還是綜藝?這是跟觀眾熬命。」

(《這就是街舞第三季》)

頭部綜藝拆分上、下集,自第一季度的《青春有你2》起。該節目第一季單期時長2-3小時,每周更新一期,到了第二季每期固定分為上、下集,一周更新兩期,一周播出的正片內容超過4小時,時長顯著拉長。

時長的增加和分集的模式,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青春有你2》的成功。依依認為,《青春有你2》最大的優點是以「推人」為主線,對選手角色定位明確。而通過正片內容擴充給予選手充分的篇幅,正是讓角色立住的必要條件。

待到《青春有你2》之後,各大平臺的S級綜藝紛紛開始拆分上下集,則是看到了分集的優點。但這種模式的發展,真的有必要嗎?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無論是否拆分上、下集,綜藝正片時長增加已經是必然趨勢。

「像S+級的節目,招商體量大,也就需要配備同樣的藝人體量和同等的節目內容設置,所以正片本身就有非常多的內容。」 依依告訴圈裡GeeWhy。《心動的信號》第二、三季後期公司的負責人康康則表示:「現在真人秀錄製的體量本身就在變大,大型真人秀素材量都是大幾百到1000TB,像《心動的信號》,不間斷錄製一個月的素材,才剪輯出來10期。」

除了素材本身在增加,正片內容的增加則是導演組、平臺方乃至更多方的共謀。某樂隊綜藝剪輯師空空向圈裡GeeWhy透露:「上一季節目時長在90分鐘左右,現在加起來可能有三、四個小時,一方面是因為釋放出來的樂隊多了,並且甲方覺得內容都很精彩,觀眾也喜歡看,就保留了。」

在內容擴充的前提下,分集是一個最佳選擇。

多位綜藝從業者在採訪中提到,分集一方面符合平臺流量需求,拆分後播放量成倍增長;一方面也是出於觀看感受考慮,一集內容長達三四個小時容易讓人產生疲勞,集數增加後還更容易做懸念,並且形成「小帶狀播出」,有利於培養用戶的觀看習慣。

然而節目拉長是一柄雙刃劍,除了帶來肉眼可見的好處,也引發了「注水」爭議。尤其是一些本身內容體量不大的節目也順應趨勢做分集,就會造成故意拉長節目的觀感。比如每期僅有8位歌手競演的《我是唱作人2》,分成上、下集後,一集只有4個舞臺,節奏明顯被拖緩。

(《我是唱作人2》)

對此剪輯師阿木認為,觀眾抱怨「注水」的關鍵並不在於節目太長,而是內容無趣。「近期的綜藝質量確實沒有之前的那麼高,現在後期製作周期太短了,沒辦法更加精細地製作。」依依則提到:「(注水)也跟導演組的拍攝功底有關係,比如前期拍的不怎麼好,全靠後期去救,只好重複做那種罐頭笑點。」

正因如此,想要有效增長節目時長,就必須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設備成本。

然而現狀很多時候卻事與願違。據了解,很多節目在後期工作量變大的情況,並沒有給到單集更多的後期支出,這就導致後期團隊無法擴充人手,從而導致節目質量不佳。空空也表示,她經手的一檔節目儘管內容在擴充,但團隊只是多招了幾名實習生,實習生主要負責故事線相對簡單的會員專享內容。

當越來越多的素材進入正片,帶來播放量短期紅利的同時,也要警惕內容價值被稀釋。相比之下,探索付費專享內容、製作衍生節目等新方式,或許比粗暴地拉長正片更為靈活,也更易為觀眾所接受。根據云合2020年Q3綜藝報告,全網綜藝會員內容有效播放達34億,同比增長了87%。可見如果是真正有料的衍生內容,不僅僅能夠解決前文提到的內容體量問題,也可以大大增加會員的平臺黏性。

同題競爭白熱化,新平臺衝擊騰愛優

相比往年騰訊、愛奇藝、優酷在綜藝市場的三足鼎立,2020年芒果TV的綜藝表現尤為突出。在雲合綜藝霸屏年榜上,芒果TV憑藉《朋友請聽好》《快樂大本營2020》《乘風破浪的姐姐》在前十名佔據三席,且均為平臺獨播。

(雲合數據綜藝年榜,截至2020年12月21日)

其中網綜《乘風破浪的姐姐》是芒果TV首次涉足女團類節目,創造了超50億前臺點擊量,帶動芒果TV8月MAU(月活人數)超過優酷,在話題熱度上,甚至高於愛奇藝、騰訊推出的兩檔女團節目。通過賽道爭奪,芒果TV正衝擊著頭部長視頻平臺格局。

除了播放表現突出的三檔綜藝,芒果TV今年也加入了說唱節目賽道競爭,推出了《說唱聽我的》。該節目與B站製作的《說唱新世代》共同衝擊著愛奇藝《中國新說唱2020》在賽道內的霸主地位。儘管《中國新說唱2020》仍然是今年有效播放量最高的說唱類節目,但在口碑和作品熱度上卻遭遇挑戰。

6.7分的《說唱聽我的》帶動組合「魔動閃霸」歌曲《對手》出圈,《說唱新世代》則成為了今年豆瓣評分最高的綜藝節目之一,6萬人打分9.3。相比之下,《中國新說唱2020》豆瓣評分僅4.5,播至第四年後,節目該怎麼給觀眾帶去更多的新鮮感,開始成為挑戰。

(雲合數據)

受到「威脅」的不止是說唱類節目。據云合綜藝報告統計,2020年節目題材扎堆現象已經頗為嚴重,真人秀、音樂、舞蹈類節目佔了九成。隨著更多平臺入局綜藝節目製作,熱門賽道的同題競爭趨於白熱化,對於老牌平臺而言無疑會是一種調整。

「在每個題材上面,只要有一個平臺做了,另外兩方一定是會跟上去的。」依依表示。

關於新平臺的入局,某衛視工作的剪輯師包包認為:「芒果TV為什麼之前沒做說唱節目,今年卻做了?首先肯定是搶奪特定的粉絲群體,此外隨著芒果超媒上市,平臺也有足夠多的資金嘗試新領域。」根據公開招商信息,芒果TV計劃在2021年上線53檔綜藝,是騰愛優等平臺公布上新節目數量的兩倍。

在包包看來,衛視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定位和受眾群,而網絡視頻平臺之間還沒有形成明確定位和區分度。「說白了,願意充會員的人可能每個平臺都買了會員,所以平臺為了多分一杯羹,就一定要做每種類型的內容。」

同題競爭下,最先變得擁堵的是選秀賽道。截至2020年Q3,僅播出了兩檔女團、一檔男團選秀和一檔「姐姐」選秀,而從11月開始,抖音製作的《無限偶像》也宣布開播,試圖打造「主播女團」。至於明年,則還有包括B站《出圈吧少年》在內的7檔男團選秀上線。

大平臺偶像選秀已經紛紛找到自身優勢,同時形式也趨於固化:《青春有你》系列導師陣容年輕,吸引粉圈關注;《創造營》系列依託平臺,成團後資源豐厚。相較之下,新入局的平臺則蘊含著更多節目創新的可能性,比如央視製作的《華彩少年》,近日官宣高度仿真的AI選手「翎」,就迅速引發熱議。

(《華彩少年》虛擬少女「翎」)

過去兩年遍地開花的觀察類綜藝賽道,2021年也將持續擁擠:根據平臺招商信息,觀察類綜藝上線數目是騰訊視頻5檔、愛奇藝6檔、優酷5檔、芒果TV 5檔。

觀察類綜藝多集中在戀愛、獨居、職場三種類型。今年第二季度,《我要這樣生活》《看我的生活》《讓生活好看》三檔獨居觀察綜藝扎堆上線,連名字都十分相近。包包表示,觀察類綜藝是非常好「套模板」、規模化生產的一類綜藝內容,因此同題問題也尤為嚴重。

同題競爭白熱化的同時,同質化的內容卻已經引起了觀眾審美疲勞。近期上線的《令人心動的offer2》繼續選定律所為場景,就有豆瓣熱評吐槽道:「不太懂為什麼每季都一定要是律師,那不就是《令人心動的律師offer》嗎?」相比首季豆瓣8.3的評分,第二季當前評分僅有7.1。

在觀眾流失和新平臺進入賽道的雙重壓力之下,網綜的題材內容創新,也已經迫在眉睫。

綜N代霸榜,臺網之爭走向終局

儘管《乘風破浪的姐姐》異軍突起,但2020年的節目市場整體上仍然缺乏創新。

雲合綜藝霸屏年榜前10中,8個席位被綜N代佔據:《王牌對王牌5》《青春有你2》《奔跑吧4》《極限挑戰6》《快樂大本營2020》《創造營2020》《歡樂喜劇人6》和《這就是街舞3》。如果只是把視線聚焦到衛視綜藝霸屏榜,前十名則均被綜N代包攬。

相比芒果TV兩檔新綜藝《朋友請聽好》與《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突出表現,作為老牌收視霸主的湖南衛顯得較為疲軟:王牌節目《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收視表現均不如往年,經典綜N代《歌手》在今年改版為《歌手·當打之年》,也因為表現不佳而成為該系列的終章。

(雲合數據)

綜N代霸屏和新綜藝的減產,與節目創新力量在今年遭到阻礙有關。

依依告訴圈裡GeeWhy,疫情導致今年第一季度大量綜藝延遲播出,品牌在前一年第三、第四季度就談好的植入沒辦法落實,形成了品牌投放的空窗期。在這樣的變動之下,今年品牌更加審慎地評估風險,更傾向於投放表現穩健的頭部綜N代。

「其實不是沒有創新,而是創意能不能落地,跟商務和銷售息息相關。新創意必須非常有說服力,品牌才會願意投錢。只能說大部分節目的創意沒有辦法像《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樣讓品牌商都眼前一亮,這類節目還是少數。」依依說道。

(《乘風破浪的姐姐》官方微博)

而相比能夠在小體量綜藝類型上有機會創新的網絡平臺,衛視綜藝在商業選擇下顯得更加被動。

包包指出,現在衛視的節目比以往更難吸引廣告商投資。「因為現在電視開機率越來越低,衛視平臺對節目預算的投放也自然越來越謹慎。反倒是衛視節目能否在網絡上有很好的發酵和傳播,成了廣告商投放時參考的重要指標。」

在這種情況下,包包對湖南衛視《歌手》系列的走向終點,顯得並不意外,即使是韓國的原版節目也只做了三季,湖南衛視之所以能夠多做幾季,也是因為廣告商願意投錢,認為節目符合品牌的氣質和定位。但實際上,該系列的收視表現早已經一年不如一年了。

2016-2017年超級網綜崛起以來,臺網競爭就成了從未休止的話題。如今五年過去,衛視綜藝頹勢已經較為明顯:受訪的綜藝從業者均認為,相比網綜更嚴格的審查、電視觀眾大齡化和觀眾的流失是臺綜沒落的主要原因。而招商問題,似乎正在印證著臺綜的進一步失勢。

臺網之爭將要走向終局了嗎?或許如此,但也並不意味著網綜的勝利。

黃金時期的衛視綜藝一度是國民藝人的搖籃,當下活躍在各大綜藝的熟臉藝人仍然是從衛視節目裡走紅的何炅、撒貝寧、大張偉、賈玲、楊迪們。據統計,今年以來大張偉至少參與了13檔綜藝節目,包括《天天向上》《樂隊的夏天2》《認真的嘎嘎們》《嗨唱轉起來2》等常駐綜藝。

這不是一個短期現象。據DT財經統計,2010-2020的十年間,大張偉、撒貝寧、何炅和楊迪是參演綜藝節目總數最多的4位藝人。

像大張偉這樣喜劇效果好、價格合適、具有大眾認知度的綜藝嘉賓屈指可數,並且鮮有接班人。隨著衛視綜藝衰落,《奔跑吧》沒能像曾經捧紅楊穎、迪麗熱巴那樣,捧紅2019年常駐的宋雨琦、黃旭熙;而網綜輸送的新秀,又尚未建立大眾認知度,今年的《脫口秀大會3》人才輩出,楊笠、李雪琴、小北等脫口秀新人表現不俗,但是圈層之外,他們知名度有限。

當下視頻平臺製作大型喜劇節目時,仍然要從衛視綜藝熟面孔裡尋找嘉賓。騰訊和愛奇藝聯合製作戶外綜藝《哈哈哈哈哈》,啟用的是《奔跑吧》經典陣容:鄧超、陳赫和鹿晗。觀眾觀看時忍不住串戲:「濃濃的前跑男極限打工即視感。」

綜藝製造新鮮血液的需求,正如內容創新一樣迫切。如果衛視綜藝持續低迷,也就意味著,製造突破圈層的綜藝明星的擔子,落在了網綜身上。

結語:

從臺網競爭到視頻平臺混戰,節目的載體或許會產生更迭。但顛撲不破的是,好內容才能留住觀眾。畢竟綜藝節目的對手,從來不只有競品節目。劇集、短視頻、直播、遊戲和電競等線上娛樂內容,正在不斷推陳出新、加速佔領著用戶的時間。

賽道之外,仍有戰場,內容創新,已經刻不容緩。

相關焦點

  • 黃曉明退出《浪姐2》是好事:暴露第一季「高開低走」大問題
    除了將這兩人再次推向風口浪尖,黃曉明和第三位主角李菲兒共同參加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2》也未播先火。雖然大家對黃曉明與前女友李菲兒同臺都抱著吃瓜看戲的態度,但透過一層層娛樂,小編忽然覺得,即使話題度這麼高,但浪姐2卻肯定不會有第一步的熱度了。首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黃曉明楊穎事件過去後,黃曉明發微博稱,將推出浪姐2的錄製,這無疑是晴天霹靂。
  • 為什麼《浪姐》越來越不好看了?一部和初衷越走越遠的綜藝
    有多少人看浪姐的初衷是為了看30個姐姐的爭鋒相對,有多少人被浪姐那段驚為天人的文案所感動,有多少人真誠地認為這是一個成熟大氣的綜藝節目。是的,我看這個綜藝的初衷就是這樣,我真誠地認為《浪姐》一定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節目。但是是什麼讓我一期一期追下來,卻一遍一遍的感覺到,他的特別之處,在一開始的文案變成了他的頂峰。
  • 姐姐很高貴,節目組不配,從開播前分析浪姐為啥高開低走?
    閒話少說,讓我們一起分析為啥浪姐越來越糊了。 在那段時間裡,某個以為是黑馬,數據也好到有、誇張的選秀綜藝在以什麼「絕絕子」(這個莫名其妙的熱搜標題,讓我尬到現在還記憶猶新,以至於我想拉他出來鞭屍)上了一個讓人一頭霧水、尬到摳腳的熱搜的同時,浪姐還未開播就已經顯示了其霸佔熱搜的潛力,今天是「小明歷險記」、明天是」姐姐們不收手機」,一天幾個熱搜還不帶重複也不會讓人覺得尷尬。
  • 《浪姐》年度綜藝排名第一,天后那英行程曝光,真的參加第二季!
    近些年隨著選秀節目的火熱,每一年都有好幾檔選秀綜藝,等待著觀眾去追,明年的《創造營2021》以及《青春有你3》早已經預備好了,但是這些節目的熱度其實一年不如一年,最成功的養成偶像團體,依然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 爆款之下,皆是贏家!2020最值得贊助的綜藝不是浪姐而是它!
    原來,農夫山泉在綜藝營銷界一直有「錦鯉體質」的傳說,出手就是爆款。它分別在2017、2018年冠名了《嘻哈》和《偶練》,還跟節目內容玩起了花式聯動。《偶練》播出時期,觀眾只能通過買水獲得為選手額外投票的機會。而農夫山泉跟《嘻哈》聯合推出的說唱廣告歌,也完成了一次內容深度融合。結果這兩檔節目接連大爆,農夫山泉的熱度自然水漲船高!
  • 爆款缺失的2020,「觀察類綜藝」是如何陷入迷途的?
    實際上,觀察類綜藝的出現,一方面給觀眾提供第二視角觀察世界,另外也挖掘了藝人明星身份之外的其他社會角色,以此達到內容深度與娛樂趣味的雙重滿足。那麼,現在的觀察類綜藝,究竟出現了什麼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從1.0到3.0,觀察類綜藝在保持內核的基礎上不斷調整形式,以對胃當下受眾,但今年觀察類綜藝也正失去以往的熱度與口碑,無論是創新的還是老牌的,都未能跑出來。離不開催婚、催戀,嘉賓的同質化,這些因素讓觀察類綜藝的口碑與收視倒掛、有口碑無聲量的現象正在上演。
  • 貴圈|大張偉:新褲子這樣的樂隊來綜藝節目,是整個搖滾樂壇的悲哀
    大張偉對花兒的復活沒有公開表態。他的微博最新一條是他參加的四檔熱門綜藝《天天向上》《密室大逃脫》《認真的嘎嘎們》《樂隊的夏天》的宣傳,順便給馬上要出的新歌打廣告:「三分鐘裡,有7種風格和187個梗!」 如今,他成了「大老師」。每周7天,4天有他常駐的綜藝節目播出。無論打開電視還是網絡平臺,他的臉都出現在精彩預告裡。
  • 《百變大咖秀》讓路,《浪姐2》霸佔衛視黃金檔,播出時間來了
    作為國內娛樂綜藝的老大哥,湖南衛視將迎來兩檔強勢綜藝,一個是沉寂多年,今年確定復出的曾經火爆全網的綜藝《百變大咖秀》,另一個則是在去年開創綜藝新境界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二季,而且兩檔綜藝規格都獲得提升,從單純的網綜到上星播出,這無疑是巨大的飛躍。
  • 2009快女潘虹樾diss《浪姐》難看,嘲諷姐姐們為「妖魔鬼怪」
    《乘風破浪的姐姐》的開播,給了中生代女藝人重新翻紅的機會,她們通過舞臺為觀眾呈現了嶄新的面貌,也因此獲得了高知名度,娛樂圈中有很多藝人自發為姐姐們打call,比如虞書欣、許凱等等,但是也有由diss《浪姐》,7月11日,潘虹樾(2009年《快樂女聲》第八名)發文diss
  • 開始扯頭花的浪姐,好在還有寧靜
    一期節目下來,浪姐已經「花少化」確實已經非常明顯了,但戰場可能還不止在姐姐這邊。評委爭議和芒果綜藝的爆款套路從第一期節目開始,浪姐就創造出新的節目爆點——評委爭議。第一期勇挑大梁被網友懟出圈的是杜華。姐系女團綜藝的爆款密碼到底是啥?現在的問題是:回到芒果爆款套路是對的嗎?表面看有道理,因為觀眾原本就期待著一個大型互撕現場。不管是用小心機的選手,還是看不上隊友的姐姐,抑或是姐姐們的宮鬥與暗戰,不都是要最好的話題和談資嗎?
  • 《浪姐》還未播完,寧靜張雨綺助陣《密室2》,付費觀看模式太坑
    隨著《極限挑戰》、《嚮往的生活》、《奔跑吧兄弟》三檔國民綜藝開始走下坡路,綜藝市場似乎接近瓶頸期,但近期全新選秀類真人秀《乘風破浪的姐姐》打破了這個局面,話題度、點擊量雙雙創下新高,成為這個夏天最熱門的綜藝。
  • 《浪姐》成團綜藝曝光,姐姐們將攜手頂流小哥哥,邊旅行邊玩音樂
    這檔年齡30+成名女藝人參加的《浪姐》,算是開創了女團選秀的先河,不僅在國內綜藝史無前例,甚至連韓綜也在模仿。這也讓人更加好奇,《浪姐》最後的成團名額以及成團之後的發展方向,畢竟每一位姐姐都有著龐大的粉絲基礎,而且也都是各自領域裡的佼佼者。
  • 何炅學汪涵,可惜身邊是謝娜不是大張偉
    歐弟之前在港臺綜藝圈已經嶄露頭角。被汪涵引進《天天向上》後,在內地又綻放了一下。後來由於聲名在外之後,《天天向上》已經無法給到他預想的待遇,只能放人走了。王一博在入駐《天天向上》之前,是男團成員。在湖南臺的新綜藝節目《朋友請聽好》中,我們看到了天天兄弟的相處模式。第一期我們就看到了這個節目中的何老師和娜姐與以往有些不同。何老師和娜姐不再是快本時帶新主持的樣子,這次他們帶著易烊千璽,就像涵哥和大張偉帶王一博。
  • 金星鄭爽揭秘節目本質,性轉版浪姐只是個吐槽向綜藝
    不同於《浪姐》開播時的萬眾期待,《追光吧!哥哥》從節目立意到參賽名單都充滿了一種強行湊合的感覺,一看就是趕著《浪姐》的熱度急忙上線的搭便車綜藝。01概念上的先天不足該節目的導演也相當坦誠,直言做節目的初衷就是受到了《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啟發,畢竟男藝人不同於女藝人,不存在30歲的天花板一說。
  • 《浪姐》:組員選隊長,實力派王霏霏選寧靜,網友:並非心甘情願
    新褲子樂隊絕對的團寵第九期五公演出結束以後,袁詠琳、吳昕和張萌小姐姐三個被淘汰了,客觀來說,袁詠琳小姐姐拉小提琴的樣子真的好美,吳昕小姐姐好努力,和海濤兩個人的神仙友誼太讓人羨慕了;張萌小姐姐多可愛啊,大大咧咧的,自帶娛樂效果
  • 暑期熱門綜藝盤點:《浪姐》破圈,易車《新手駕到》入海
    用「新老爭鋒,火力全開」來形容今年暑期的熱門綜藝節目再恰當不過。粗粗一盤,今夏上線的綜藝節目高達38檔:從類型看,覆蓋選秀、音樂、競技以及文化等熱門領域;從梯隊看,既有《2020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7》、《我們在行動5》等經典強勢回歸,更有《乘風破浪的姐姐》、《新手駕到》等創新綜藝節目轟炸人們的眼球。
  • 《追光》不如《浪姐》?哥哥們冤啊,都是導演挖的坑
    「看浪姐:人間尤物;看追哥:人間油物。」 「姐姐跳舞,側手翻、劈叉、藝術體操,完了還反省自己跳的不夠好;哥哥們,日地板、猩猩舞步、咬嘴唇,就像在說『哥一定電暈你們』。」 看網友評論,簡直是油炸哥哥,這事真不能全賴哥哥們,下面不吹不黑的說兩句公道話。
  • 《浪姐》成團綜藝曝光,姐姐團+頂流鮮肉+王牌製作人,但弊端很明顯
    這檔年齡30+成名女藝人參加的《浪姐》,算是開創了女團選秀的先河,不僅在國內綜藝史無前例,甚至連韓綜也在模仿。 這也讓人更加好奇,《浪姐》最後的成團名額以及成團之後的發展方向,畢竟每一位姐姐都有著龐大的粉絲基礎,而且也都是各自領域裡的佼佼者。
  • 分手觀察、全民養生,2021「獵奇」綜藝一覽
    或許是因為綜N代表現不如預期,Q4及2021年的待播綜藝序列中,除了少數曾引發過全民效應的爆款綜N代,如《奇葩說》《火星情報局》,新節目成為絕對主導。當然,出現在片單並不意味著一定會與觀眾見面,可起碼代表了綜藝市場的趨勢和探索。那些我們熟悉的類型還能裝什麼新酒?戀愛看膩看分手、不選少年選大叔?
  • 高開低走,失敗還是成功?淺析《刀劍神域》第三季
    高開低走,失敗還是成功?淺析《刀劍神域》第三季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刀劍神域》這個IP都能算得上頂級流量。而配合上原作中,世界觀最為宏大的UW篇,那麼應當就是頂級中的頂級。確實,在《刀劍神域》第三季剛剛開播的時候,一度霸佔了所有二次元的首頁,宣發陣勢更是浩大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