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八哥,今天是八哥閒談武漢美食系列第六期,在前五期八哥依次和大家講了熱乾麵、三鮮豆皮、湯包、面窩、糊湯粉,今天和大家聊的過早美食,有不少武漢的粉絲,在八哥的評論中也留過言,說到這兒有些粉絲或許也能猜到,今天咱們就和大家聊的就是武漢的重油燒梅,重油燒梅也是武漢人過早的首選。
01
在中國,其實很多地方都有著自己的特色燒賣,如瀋陽的馬燒麥原稱馬家燒麥,開水燙麵,大米粉作撲粉。選用腰窩、紫蓋、三叉三個部分的牛肉剁碎作餡,加調料用清水浸煨,攏皮捏餡時留大纓。有皮亮、筋道、餡松、醇香等特點;再如呼和浩特市的燒麥,燒麥出籠,頓時鮮香四溢。觀其形,晶瑩透明,皮薄如蟬翼,柔韌而不破;用筷子挾起來垂垂如細囊,置於盤中團團如小餅,人稱是「玻璃餃子」。呼和浩特的燒麥吃起來清香;或者昆明的都督燒麥。其口味加鹽又不成,蘸醋又不酸,肉多又不膩,餡心又飽含汁,妙就妙在此;而在美食之都成都的燒麥具有皮薄餡豐、造形美觀、葷素兼備、營養豐富的特點。玻璃燒麥因其皮薄、熟制後皮料浸油呈半透明狀,透過皮亦可見其餡;而燒賣作為晉南地區的代言詞,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
在全國各地各地燒賣各有各的特定,其大多口味為清香,而湖北燒麥卻反其道而來,其特色是重油,即用大量的豬油拌合糯米及肉末、香菇做燒麥的餡料,因此餡料中各種材料的比例以及燒麥皮的厚度都非常有講究。武漢街頭賣燒麥的小店很多,但好吃的不多,不是糯米太多,就是太油太膩,要不就是皮太厚,吃一口都是面,再咬一口還是面。
而武漢的嚴氏的燒麥卻不是這樣,開店之初嚴氏的燒麥就從順香樓請來大師傅,當時的武漢燒梅口味以順香居為最,後因為拆遷順香居酒樓退出歷史舞臺,和別家燒麥店都去菜市場買現成的燒麥皮不一樣,嚴氏通常都是自己和面、擀皮,蒸出來的燒麥皮,薄而柔韌,半透明,幾乎可以看見裡面的餡料。餡料也是自己調配,和別家用機器絞碎的肉末不同,嚴氏燒麥用的是手切的肉丁、香菇丁,豬油的比例也放得恰倒好處,吃起來糯米潤滑,時常還能吃到大個的肉丁和香菇丁,讓人很有滿足感。 嚴氏燒賣也因兄弟三個分家,形成三劍客,老大德潤福老字號嚴氏燒賣、老二嚴氏重油燒賣,老三嚴老么。
燒梅的褶子許多地方做得像麥穗花一般,故有「燒麥」一說。武漢叫「燒梅」,是因為麵皮是走槌擀出梅花邊,蒸出來,宛如一朵朵綻開的梅花而得名的。
做燒梅的老師傅們都知道,燒梅皮沒有走槌,是做不出俏美的梅花形狀的。若論其做工精細,則以順香居為最。
包好的燒梅形似石榴,再用天然食用色素在上端「花瓣」上,妝點一番,使其看上去宛如一叢初開的紅梅,因而又稱「石榴燒梅」。其中的寓意就更有意思了,謂之:榴結百子,梅呈五福,吉祥如意之兆也。在武漢品嘗燒梅,既看形,又品味,實在是一種不同凡響的享受。
02
自製武漢小吃重油燒賣,周六忽然想起在武漢呆那幾年天天早上吃的重油燒賣,於是上網查了下怎麼弄,一切搞定後殺向超市!
1、糯米1斤--散裝的
2、五花肉1斤
3、香菇--新鮮的大概5-6個即可,我用的是幹的,泡了一晚上。
4、餃子皮或者混沌皮
操作過程:
1、將糯米洗乾淨後泡著,一晚上足夠了;
2、五花肉洗淨放入用八角、桂皮、香葉、辣椒、生抽、料酒、糖、鹽等配好的滷汁中燉熟,要稍微燉爛點。晚了撈起來備用。
3、香菇用水泡上
4、早上一大早將泡好的糯米上蒸鍋蒸熟(大概10分鐘),起出來用冷水衝,給他降溫,防止粘連。濾幹水分後放入盆中。
5、將滷好的五花肉切成小丁,香菇切成小丁,切一點蔥花,和入冷卻了的糯米中拌勻,加生抽、鹽知道鹹淡合適。
6、用餃子皮或者混沌皮將調製好的餡料包上,不用封口,稍微用手指鎖緊即可;
7、上蒸鍋,哈哈。。10分鐘後大功告成!!
8、吃上一口糯米香糯爽口,五花肉中的肥肉已經融化在糯米中,瘦肉則散發出滷汁的濃鬱香味,入口即化,濃香四溢!
03
在這邊八哥想和各位閒聊一點八哥自身關於燒賣的事情。
八哥出身在揚州在這個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城市。也曾多次吃過揚州富春燒賣。
初來乍到的你也許會茫茫然,但熱情好客的友人定會在晨起時,帶你到依著運河或小湖畔的茶樓,請你品著散發淡淡清香的龍井,而後上一籠有名的揚州燒賣,向你娓娓道來這句話的典故:揚州人早上起得很早,不趕著上班的人早起喜歡到茶樓喝茶、吃一籠燒賣,而到了晚上,他們喜歡把自己泡在浴盆中,浴個熱水澡,洗去一天的塵埃和疲勞。揚州的湯包是使人放鬆,開啟一天的生活。
最後八哥還想問問武漢朋友對於重油燒賣的記憶,歡迎在評論區裡留言。在這邊對每位看完的朋友們說聲謝謝,如果喜歡八哥或者喜歡交流美食的請關注公眾號「舌尖上的早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