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差錢」到「很差錢」,「零元購」不失為開發商融資的好手段
1月5日,網上出現了多張恆大集團商鋪0元購的海報,稱「0元搶商鋪,預期收益每年10%,十年回本。
按照恆大方面的宣傳,自2021年1月1日起至1月31日,購買恆大集團旗下項目商鋪的全款客戶,恆大將會從2022年開始,每年返還購房總金額的10%,分十年返還客戶的所有購房款。返還期間正常籤訂網籤合同,並按時辦理房產證,房屋所有權歸購房者所有。
這不是什麼新鮮的銷售方式,也不是新鮮的營銷手段,此前,在很多地方就已經有過類似的銷售現象。所不同的是,有的是採用股權轉讓的方式,亦即支付一定數量的資金,獲得某商業樓或實體的股權,且承諾經營期間不允許將資產抵押貸款等。
應當說,恆大的這種銷售方式,比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融資,對投資者來說風險要小得多,利益回報也要更直接得多。畢竟,自從支付了全款之後,商鋪就已經屬於投資者,而不再是開發企業。可能出現的風險,就是做出商鋪銷售行為的開發商,能否支撐到承諾年限結束,能否按照合同確定的返還方式,每年準時將資金返還給商鋪投資者。如果開發商活不下去了,或者無錢返還了,對購買商鋪者來說,就要面臨損失了。
對恆大這樣的頭部房企來說,應當是相對保險的。畢竟,如果這麼大的企業出現風險了,支付不出返還款了,那出現問題的開發企業就多了去了。因此,對恆大的這種「零元購」銷售模式,還是能夠具有一定信任度的,有條件的投資者,也是可以一試的。畢竟,恆大還是有較強實力的,只是可能眼前遇到了一定困難,需要通過這樣的銷售方式來籌集資金,以確保企業度過難關。
如果恆大的「零元購」融資方式效果好,可能會有更多開發企業效仿。到時候,投資者就要當心了,需要對開發商的實力、能力、信譽等進行認真分析和比較了。因為,不同的開發商,對待信譽的認識是不同的,經營能力也是不一樣的。如果企業實力不強,尤其已經出現了很嚴重的資金矛盾,只是想通過融資維繫一段時間,或者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卷錢跑路。那麼,投資者就會受騙上當。
那麼,「零元購」會不會擴大到商品房呢?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可能性不大。因為,商鋪對多數開發商來說,都是非核心資產,也非主業,更多的是商品房開發附帶出來的資產,或者說為小區建設配套的資產。開發商通過「零元購」的方式把商鋪銷售出去,就是加快資金回籠,以減輕企業債務負擔,降低財務成本。同時,按照目前商鋪的實際狀況,銷售的難度也是比較大的,如果能夠通過「零元購」的方式銷售出去,也可以減少資產容量,實現資產和負債同步降低的目標。
對投資者來說,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防止開發商將已經抵押的商鋪,或者產權關係不是很清晰的商鋪以「零元購」的方式轉讓,以籌集資金。恆大的「零元購」方式,應當可以相信。因為,企業承諾按時辦理房產證,房屋所有權歸購房者所有。投資者只需要弄清楚這個「按時」是多長時間就行。而對於有的開發商,本身信譽就不好,如果不同步辦理房產證,就不能答應將全款交到開發商手中。否則,很有可能購買的是已經被抵押或產權不清晰的商鋪。到時候,官司就有的打了。如果開發商將所獲得的資金用於還債或轉移,要想將資金討回來,也是不大容易的。
從總體上講,在管理層已經完全收緊房地產貸款,對房地產貸款實施集中度管理、設置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的情況下,開發商要想獲得資金支持,已經很難很難,唯有通過房產銷售回籠資金。先將非主業、非核心資產的商鋪通過「零元購」銷售掉,再逐步擴大到商品房,探討新的銷售模式,是開發商保持資金平衡、維持資金鍊安全、確保企業不發生風險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如果這項工作做不好,很多開發企業都將面臨比較大的風險。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有關開發商遇到危機的消息時有發生,且都圍繞著頭部企業而展開。有的可能是無中生有,有的則不是無風起浪,按照開發企業現狀,出現一些負面消息,放在絕大多數開發商身上,可能都比較正常。因此,加快房產的銷售,而不要再試圖通過外部融資來維持資金平衡,可能化解風險、消除負面影響的效果會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