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鋼盔為何裝一層網狀物,不光是為了美觀,有著大作用

2020-12-22 雷姐的機械空間

國內的抗日影視劇塑造的鬼子形象大多都是手持38大蓋,頭戴鋼盔的形象,很多影視劇內的鬼子鋼盔上罩著一張網,抗日劇中日軍頭戴網罩的鋼盔這一點還是比較符合歷史的,但是也要分具體的歷史背景。這些鋼盔上的網狀物可不只是為了美觀,還有大的作用。

先從日軍鋼盔說起,日本在1920年就開始給士兵配備鋼盔了,當時的日本從法國引進了亞德裡安鋼盔,這款鋼盔是法國在一戰時期設計出的,可以算是現代軍用鋼盔的鼻祖,但是亞德裡安鋼盔的尺寸較大,不太適合日本人。

亞德裡安鋼盔

日本開始自行設計鋼盔,較大程度上參考了亞德裡安鋼盔,設計出了01式鋼盔,該型鋼盔散熱孔蓋是櫻花形狀的,這款鋼盔也被稱為櫻花盔,該型鋼盔在1932年前是日軍的主力鋼盔。如果抗日劇的背景是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出現了90式鋼盔是非常不嚴謹的,多數這一背景的抗日劇都有這個錯誤,就不一一列舉了。

日本01式鋼盔

由於01式鋼盔的缺點非常多,如帽舌偏長阻擋視線等,日本也開始了設計新式鋼盔,在1930年設計出了90式鋼盔,在90式鋼盔列裝日軍後,立馬就受到了一個大考驗,1939年蘇日諾門坎戰爭爆發,暴露了日本鋼盔非常多的缺點,日本鋼盔的帽徽是紅色的,在日光下非常明顯,成了蘇軍的靶子,大量鬼子因為90式鋼盔的這個缺點喪命。諾門坎戰役中很多鬼子都不願意佩戴鋼盔,或者悄悄的將帽徽破壞掉。

原品90式鋼盔,注意彈孔

90式鋼盔最為致命的還不是說大帽徽容易成為靶子,畢竟三五百米的距離被擊中的概率還是很小的。90式鋼盔的內襯太薄了,冬天在頭部出汗後頭皮容易被沾粘,摘下頭盔時頭皮被扯下,夏天被日光照射後燙頭皮,簡直折磨人。日本認識到90式鋼盔的缺點後,又設計出了98式鋼盔,這款鋼盔大多出現在太平洋戰場,國內戰場裝備數量非常少。

我軍繳獲的90式鋼盔,此圖可以看出反光比較嚴重

90式鋼盔的外漆在日光下反光也比較嚴重,當時在我國的日軍子因為這一問題,也被我抗日軍民大量殺傷,有些有經驗的日軍,在戰鬥前用泥塗滿鋼盔避免反光,但是大家都知道泥幹自掉,塗泥也無法真正解決這一問題。

日軍自然也認識到了這一問題,日本也為90式鋼盔開發出了偽裝網,但時各國的鋼盔都是鍛造的,製造完後還需要打磨,鋼盔的外表非常光滑,這一問題並不是90式鋼盔獨有的。鋼盔上加裝偽裝網可以有效的破壞鏡面反射,可以抵消些反光。

鋼盔上加裝上偽裝網也可以避免在碰撞後發出巨大的聲響,畢竟打仗要摸爬滾打,磕碰自然是免不了的,偽裝網在碰撞中也可以起到一點緩衝作用。偽裝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便於固定偽裝網,從樹上折點樹枝和草,很容易通過網眼固定,增強隱蔽性。特別是在偽裝過程中,加上樹枝和樹葉,偽裝起來效果比較不錯。

帶偽裝網的90式鋼盔

關鍵偽裝網這個東西還便宜,便於大規模生產,實際作戰時起到的作用還不小,所以日軍也大量給士兵配備偽裝網。而且日本也開發出了鋼盔罩衣,可以有效避免鋼盔反光的情況。

帶罩衣的90式鋼盔

抗日劇中日軍鋼盔上有偽裝網是很符合歷史的,《我的團長我的團》中也很真實地還原了在偽裝網上綁樹枝等偽裝的歷史情景。

二戰中往鋼盔上加裝偽裝網也不是日本的專利,美國、德國、英國都在鋼盔上加裝偽裝網,而且偽裝網這款小裝備仍然延續至今。

二戰美軍鋼盔和偽裝網
二戰德軍鋼盔和偽裝網

越南戰爭時期,美軍也為鋼盔配上罩衣加裝偽裝網,但是美軍把這些裝備當成了塗鴉板和儲物架,在罩衣上寫著各種反戰標語和符號,偽裝網綁著香菸和火柴等,就相當於一個簡單的儲藏工具,看起來非常實用,並且外觀顯得非常酷。

以色列在鋼盔偽裝網上玩出了花樣,裝備的不規則偽裝網既可以增強隱蔽性又可以有效的降溫。雖然看起來怪怪的,但是看起來也不錯,又酷又實用。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日本鬼子鋼盔上的一層網,能讓日軍減少幾萬人的傷亡
    我們知道戰爭並非是近代才有的,古代也有著大規模的戰爭。所以這些沒有什麼用處的盔甲最終被淘汰了,不過我們在影視劇之中可以看到,在二戰期間,除了中國,幾乎所有國家的士兵都配備了鋼盔。我們都知道,這種鋼盔並不能讓他們躲過子彈,所以也有人說這只是為了給他們一個心理安慰作用,實際效果是十分有限的。
  • 日本鬼子的鋼盔上,為何總是罩著一層網,原來心機這麼深!
    「鋼盔」是如今軍人的標配,但是在二戰前,鋼盔也是個稀罕貨。日本當年在中國四處燒殺搶掠,橫行無阻,起初也沒有鋼盔,一直是戴著法式平頂帽。直到1930年,30式頭盔才面世,就是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裡看到的那種。但是很多人就好奇了,為什麼日本人的鋼盔上,都蒙著一層網呢?其實這裡面有三個很重要的原因,讓人不得不佩服小鬼子的心機。
  • 「90鋼盔」有效提升了日軍陣亡率?二戰日本鋼盔前世今生
    而我們現在真正熟知的二戰日軍鋼盔,正式名稱是「90」式鋼盔。 大概是在1937年″七、七"事變時,日軍所有部隊統一全部配發了新式的9O式鋼盔。其材料是碳素鋼,重約一公斤,分為大小號兩種,在外觀方面也極力去適應亞洲人的簡單外型。
  • 決定二戰走向的諾門坎戰役,日軍頭戴的鋼盔成為致命失誤
    不太熟悉二戰的朋友,經常會忽視這場發生在遠東的諾門坎戰役。在1939年5月到9月這段時間,日本和蘇聯在未經宣戰的情況下,先後投入了20多萬兵力,在諾門坎發生了多次戰鬥,最終蘇聯更勝一籌。有不少人認為,諾門坎戰役幾乎是一場決定二戰走向的戰役,正是因為日本在進攻蘇聯時受阻,後來日本並沒有和德國配合作戰,在遠東地區出兵夾擊蘇聯,一旦諾門坎戰役蘇軍失利,那就有可能助長日軍進步一進攻蘇聯的欲望,那蘇聯在二戰的處境將變得更加危險。對於這場戰爭,日本直到近年來才陸續對外界公開,我們得以發現其中一些有趣的細節。
  • 二戰日軍頭盔上有一層漁網,非常簡陋,卻能減少傷亡
    在二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日本兵打仗時,戴的頭盔上還有一層植物編成的網狀物體。這樣的頭盔有什麼特別的作用呢?尤其是大熱天,咱平常人戴個草帽都熱得不行,日本兵就不感覺悶嗎?
  • 日軍的自製的98式鋼盔,和國軍的M35型頭盔,到底哪個更強?
    日本軍人至於日本鋼盔還有一個特點,與鋼盔配套的還有一層防護網,很多人都納悶為什麼頭盔上要裝一層網子,其實這層網主要有四個作用,1可以減少反光,因為90式和98式都是金屬,在高亮的地方作戰容易暴露,有了一層網光線會弱很多。
  • 二戰時期,日軍頭盔上為何有一層「漁網」,真相竟然是這個
    我們從一些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中可以看到,很多日軍頭上戴的安全帽,都有一層類似「漁網」的東西,有什麼作用呢,你是不是認為這種腦洞大開的設計很反人類,其實並不是。它的出爐,猶如日軍「軍帽垂布」的設計初衷一樣,對身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 亮劍:獨立團繳獲大量日軍鋼盔,為何李雲龍從不讓戰士佩戴?
    《亮劍》中,獨立團繳獲大量日軍鋼盔,為何李雲龍從不讓戰士佩戴?因為八路軍不是以陣地戰為主,運動作戰,急行軍多,所以不需要這些負重,鋼盔在某種程度上遠不如糧食重要。當時由於當時日軍鋼盔也不多,因此,八路軍繳獲的鋼盔數量非常有限。一般都是優先發給精銳部隊或執行危險任務的部隊。普通部隊肯定沒有的。記得抗戰勝利紀念日的時候,有新四軍老兵來我們學校開座談會。他們說起,如果是去炸鬼子的炮樓,要是有鋼盔的話肯定會給突擊手戴上的。
  • 二戰,為何日軍見到戴這種帽子的中國軍隊,就挖好戰壕準備挨打?
    導語:二戰,為何日軍一看見戴這種帽子的中國軍隊,就挖好戰壕準備挨打呢?提到二戰日軍,相信很多人都不會忘懷他們對世界人類的罪行,畢竟經歷了那樣一場災難。很多有血性的人都紛紛開始站出來進行反抗,誓死將日軍趕出國家領土。當時在我們國家有很多的武裝力量與日軍對抗,除了我們的軍隊之外,還有友軍,以及一些綠林好漢還有民間組織等等。但是日軍的反擊幾乎都是十分的瘋狂的,在那個年代,由於社會不安定,大家幾乎都是營養不良的,在抗擊日軍上十分的吃力,通常都是人海戰術,以一換多。日軍也知道這一點,因此在反擊上面十分的喪心病狂。
  • 二戰時為什麼頭盔上要安裝一層漁網?
    二戰中,各主要參戰國都已經裝備了鋼盔,雖然盔形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喜歡在鋼盔上罩一個網兜。日軍90式鋼盔大家不約而同都罩網兜,說明這種做法絕對是有戰術價值的。現在總結起來,這主要有以下5個作用:1。防止反光。
  • 中國士兵展示被擊穿的日軍鋼盔,他們的鋼盔,防不了子彈嗎?
    下面這張拍攝於1942年,中國軍隊跟日軍戰鬥之後,繳獲了很多武器裝備。哈裡森把鏡頭對準了這位士兵,他正微笑著展示一頂被打穿的日本頭盔。如此看起來,日本頭盔似乎防彈性能不佳啊,但它真的像一些朋友所言的,日軍鋼盔,可戴可不戴,反正都沒作用?
  • 為什麼二戰日軍頭盔喜歡加個網,而德軍頭盔卻沒有
    二戰時日軍一直帶的是大帽簷,這是模仿法國軍隊的。之後德國軍隊的鋼盔在各國流行起來,日本就又將帽子換成了鋼盔。 為了便於偷窺固定,帽子裡面有兩個釘子繞著系帶,不過這兩個釘子咯著腦袋十分危險,種種原因日軍就在偷窺的外面罩上了一張網。
  • 實力與顏值並存的德式M35鋼盔有話說
    二戰時期各國武器裝備風格迥異,說實話這一方面的個性也是讓人非常著迷二戰的原因。而當時各國的鋼盔風格和外觀也是一樣,都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其中最讓人喜歡的無疑就是德國的M35鋼盔了,說它是集「實力與顏值」於一體也算毫不誇張。
  • 日本士兵的自殺式頭盔是二戰時期質量最差的鋼盔之一
    說到二戰時期各國陸軍的單兵頭盔質量,美國的M1型頭盔是二戰公認的質量最好的鋼盔之一,美軍士兵二戰的陣亡率較低,很大程度上跟美軍的裝備的鋼盔有關,美國的鋼盔厚度要比蘇聯和德國鋼盔厚度,高出三分之一,其優點就是堅固,厚重,但缺點就是普遍比其他國家的鋼盔要重上許多,導致美軍很多士兵在戴鋼盔時都不太喜歡扣上扣子
  • 八路軍中的「鐵帽子」部隊:繳獲了日軍鋼盔,憑什麼不用?
    對於大眾來說,本來了解抗戰的渠道就不多,因此沒有見過真實的八路軍戴鋼盔的形象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真實的歷史上,其實八路軍戴鋼盔的照片也是有一些的,因為當時繳獲了日軍鋼盔後,本來自己就會使用的。
  • 二戰期間日軍為何都在自己的頭盔上套上張網呢?作用大到驚人!
    二戰期間日軍為何都在自己的頭盔上套上張網呢?作用大到驚人!抗戰期間日軍陰險狡詐,並且手段殘忍。在二戰期間中國,朝鮮,東南亞等等都成為了他們的戰場,最後也是和美國開展。當然這一切都是和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工業還有經濟等多方面快速發展有著極大的關係。
  • 歷史上日本兵為何非要戴「尿布」,死活都不戴鋼盔?
    二戰時期,無論是在寒冷的東北,還是炎熱的東南亞,幾乎都是日軍的標配。 這兩塊「尿布」的作用還是非常大的,最主要的是對臉頰和頸部的保護。 寒冷的季節可以防寒;炎熱的地方可以防止蚊蟲;毒日之下可以防止臉頸的曬傷;雨雪天氣可以防止雨雪鑽進脖領;在戰場上可以保護頸部不受小石子、彈藥碎片的傷害;真的遇到放毒氣,還能用來捂一捂口鼻。
  • 二戰美軍醫療兵哭訴:德軍很「紳士」,日軍卻是「屠夫」
    每一幕幕慘烈的受傷和死亡場景,都會是對人神經和心理最為可怕的考驗。為了在戰場上能讓敵人很好區分醫護人員和作戰人員,二戰時期美軍也算是煞費苦心。在混亂的戰場環境下,最顯眼直接的區分方法就裝備標誌,這些美軍醫護兵們會在鋼盔上塗上鮮明的紅十字標誌,同時還會在左右兩臂都佩戴紅十字袖套,以此鮮明地表明其醫療人員的身份。這種美軍塗裝在義大利戰場逐漸出現,在諾曼第登陸後的歐洲各大戰區是一種普遍做法。
  • 日軍頭盔上為什麼總要罩一張網?這一作用太大,曾拯救數萬士兵
    自從二戰過後,所以的國家開始迅速的開展對於武器裝備的換代次數,這些國家也樣做的原因主要是,想在以後爆發的戰爭中可以戰略主動的位置,而不要只是表現於重型的武器的研究與開發方面。每一個國家對於不同形式的武器裝備開發與換代的研究領域想到了頗多的特殊情況。
  •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何在頭盔上罩上一層網?專家:三個關鍵原因
    喜歡看抗戰劇的朋友們會發現,在一些比較優雅的電視劇中,日軍士兵的鋼盔總是喜歡蓋上網。那麼問題是這樣的。像這個漁網有什麼用?為什麼日軍要配置這種東西?其實這裡面真的有講究,儘管日本也是近代史上的列強。但是這支列強可以在亞洲橫著走,但在西方各國眼裡,日本即使不跪也是二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