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只賣出400本的《三體Ⅱ》,為什麼遭日本全民瘋搶?-虎嗅網

2020-12-06 虎嗅APP


「我在書店這麼多年,從沒見過哪個海外作品能火到這種程度,就算是日本國內,能相比的,大概也只有村上春樹了吧…」日本東京,一家大型書店裡,店員一邊補貨,一邊感慨。


是的,《三體》在日本又火了。



6月18日,《三體Ⅱ:黑暗森林》上市,廣大日本書迷稱之為「6月份唯一一件正能量喜事」。日文版第二部上下兩冊一經發售,立刻登上日本亞馬遜文藝榜榜首。只用5天,就賣出了接近前作成績的14萬冊。不僅書店忙成一團,連出版社也加印加到頭禿。


書店店頭,寫滿熱情的叫人臉紅心跳的推薦,誇張程度絲毫不輸中國房地產廣告:


@芳林堂書店高田馬場店:人類史上最強的怪物級科幻文學,劉慈欣大哥今日迅猛來襲!


@熊澤書店蒲田店:店長激烈推薦!這已經是六體了!


@住吉書房元住吉本店:驚天動地的硬科幻將直擊你的大腦!請您也在這震撼與浪漫中盡情顫抖起來吧!


去年7月,《三體Ⅰ》發售時也是同樣。原本只按慣例試印了1萬冊試水,結果上架不到半天,全部銷售一空。發售首周,7天整整加印了10次。到2019年底,包括電子版在內的銷量達到 14萬冊,要知道,在文藝圈百花齊放的小國日本,10萬冊以上即是暢銷書,制霸書店門口書架C位


正因早有預料,此次日本書店還會同時搭售中文原版劉慈欣作品,甚至配合《北京摺疊》等其他中國科幻作品,營銷策略跟超市裡果醬配麵包別無二致。


《三體》旁還擺放了《北京摺疊》等其他中國科幻作品


當島國的花式吹捧傳回國內,一衣帶水的中國大陸國民亦覺與有榮焉,紛紛表示——


「劉慈欣才是中國最重要的文化輸出」。


然而,沉浸文化輸出的中國讀者一定想不到:就在50多公裡外的韓國,同樣的《三體》系列銷售卻十分慘澹。2019年5月,劉慈欣在一次採訪中爆料:「韓國版的《三體》,第一部才賣出是400冊。」


韓國是全球最早翻譯出版《三體》的國家。日韓同為亞洲文化背景,按說更能引起共鳴,為何如此天差地別?這可不是簡簡單單就能解釋清楚的。



有人說,韓版吃虧吃在了封面。


土得這麼燙手燒心,誰能不被勸退?


韓版《三體》封面


要知道在其他國家,為了配得上《三體》,各出版商都在封面設計上下足了功夫。


其中頂尖科幻畫師Stephan Martiniere創作的英版、巴西設計師RodrigoMaroja創作的簡約風葡版、俄羅斯退休科幻畫家N.V.Plutakhin創作的俄版都廣受好評。風格陰森的泰版、深得共產主義精髓的匈牙利版也別具特色。



唯獨韓版,各種元素胡亂堆砌,充滿上世紀兒童科普貼畫的風格。


然而,韓國出版商痛定思痛,修改封面後,銷量卻也未見起色。在韓國著名圖書銷售網站YES24上,《三體》第二部至今只有20條評論,而第三部更是不到10條。


《三體》第二部YES24銷售頁面


實際上,韓日的銷量差別,在60年前就早已註定。



《三體》系列這樣的科幻作品在日本暢銷,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其科幻積澱之深厚,全世界也找不出幾個。


1960年代,日本擺脫戰後頹勢,進入經濟高速成長期,年實際經濟增長率長期維持在10%以上。


與此同時,日本科幻「黃金時代」開啟,一面大範圍翻譯外國科幻名著,一面逐漸摸索出一條有別於歐美的獨特道路。「時間支配者」光瀨龍的《百億之晝、千億之夜》、筒井康隆的《穿越時空的少女》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之作。


與後世馳騁宇宙的作品不同,這時日本科幻創作更加天馬行空,喜歡穿梭在過去與未來的時間線索裡,討論「穿越」的奇觀。


到了1970~1980年代,受石油危機影響,日本結束狂飆突進,進入經濟平穩發展時期,大量開展基礎建設的同時,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這二十年間,「黃金時代」進入頂峰。



1973年,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沒》出版,狂銷400萬冊,使得日本科幻破圈,走入普通民眾之間;緊接著,《宇宙戰艦大和號》上映,開闢宇宙戰艦類題材設定;進入80年代,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問世,其中聯盟與帝國的結構,成為後世機甲文繞不開的設定;


此外,《超時空要塞》《機動戰士高達》《銀河鐵道999》等今日耳熟能詳的作品,都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這一時期,也被稱為日本硬科幻的「黃金時代」。關於何為硬科幻,歷來眾說紛紜。不過大部分人都承認——


只有硬科幻,才是經典科幻的內容核心。


對此,與劉慈欣並列「何慈康松」四大家的王晉康曾定義,所謂硬科幻,就是要「具有宏大深邃的科學體系、含有基本正確的科學知識、以人類整體為主角、最終激起讀者對科學的尊崇與想往」。


縱觀這一時期的日本作品,絕大多數都在這一框架之下。現實社會高速的科技發展,在科幻暢想中得到完美體現。


這段時間日本科幻的世界影響力之強,僅從《銀英傳》一書就可得知。小說不僅總銷量超過1500萬部,而且從它的粉絲裡,甚至能夠直接拉出一套中國網文全明星陣容。


《銀河英雄傳說》主角楊威利和萊因哈特


1986年,劉慈欣23歲,在一本破舊的臺灣盜版書中第一次讀到「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為後來他的科幻創作埋下伏筆;2000年,榕樹下科幻版充滿帝國皇帝萊因哈特和聯盟元帥楊威利的同人,版主蔡駿同年決定開始創作《病毒》;2001年,今何在與江南在清韻論壇相逢,從《銀英傳》談起,最終共同創立《九州》;2018年,《銀英傳》作者田中芳樹訪華,姚海軍、貓膩、我吃西紅柿、老豬紛紛到場拜見偶像…


這種影響,直到幾十年後仍然在發揮著作用。在《三體Ⅱ》裡,劉慈欣甚至直接引用了聯盟元帥楊威利的臺詞:


面壁人泰勒為執行自己的面壁計劃,在全球尋找具有自我犧牲精神的人類戰士。他先後來到日本、中國和蓋達組織,其中在日本,防衛廳長官井上宏一面對泰勒要求恢復神風特攻隊的提議說:


人的生命高於一切,國家和政府不能要求任何人從事這種必死的使命。我還大概記得《銀河英雄傳說》中楊威利的一句話:國家興亡,在此一戰,但比起個人的權利和自由來,這些倒算不得什麼,各位盡力而為就行了。


此處引用,也讓日本讀者驚喜莫名。


劉慈欣在《三體》中引用《銀英傳》的段落被日本網友標紅


不過,經濟增長不會永無止境,90年代後,日本泡沫經濟破裂,經濟發展陷入長期低迷。昔日銳意進取的雄風漸漸消散,科幻世界也失去了眺望遠方的膽量。


這段時間,硬科幻作品逐步退場。取而代之的,是賽博朋克和心理分析等更為個人化、更為怪誕和黑暗的東西。


許多人心中永恆的經典,《新世紀福音戰士》


《阿麗塔》的原作《銃夢》、押井守執導的《攻殼機動隊》和世紀末的《新世紀福音戰士》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科幻題材泛化,受眾群體理應進一步擴大。可遺憾的是,當日本科幻脫離經典硬科幻道路後,能「出圈」的現象級作品反而越來越少。


面對這一現象,人們不得不承認——


屬於日本的「黃金時代」已走向終結。就像30年前在美國一樣。



正如馬克思老爺子說,資本主義的周期性衰退是必然,日本的科幻興衰規律也在世界各地上演。


所謂科幻「黃金時代」,曾在世界多個地區的多個時期多次重現。


遠的如19世紀的歐洲,那時他們擁有英國的威爾斯和法國的凡爾納。近如上世紀40~60年代的美國,那是克拉克、阿西莫夫和海因萊因的天下。


克拉克、阿西莫夫和海因萊因「科幻三巨頭」


有趣的是,結合歷史可以發現一個驚人的巧合——


凡是出現「黃金時代」的國家或地區,同時也都處在本國經濟科技發展最美好的時代。


19世紀的歐洲,工業革命如火如荼;上世紀40~60年代的美國,在戰爭中大大受益,社會發展欣欣向榮;似乎只有這樣的時代,才能孕育出對未來最美好的想像。


尼古拉・特斯拉與他的交流電實驗


作為盛開在科學土地上的花朵,只有土地足夠肥沃,科幻文學才能結出最為甘甜的碩果。這與總在強調「史家不幸詩家幸」的詩歌領域截然不同。


詩歌是感受性的文體,可以是王勃的少年銳氣,也可以是駱賓王的至純,而科幻,尤其是代表黃金時代的硬科幻,則是極端依靠積累的「大叔文學」


不論是歐洲的凡爾納、美國的克拉克、日本的小松左京,還是中國的「何慈康松」,沒有一個人能在二十多歲就達到自己的創作巔峰。所有人的巔峰之作,都在中年才得以成形。


他們成長成才的過程需要不斷從本國的經濟社會中汲取養料。這個過程少則二三十年,多則三五十年,整個過程裡,社會的每一次進步或陣痛,都將化作他們筆下的文氣。


你如何期待一個生活在低欲望社會的人,滿懷激情地去書寫宇宙遠航?就像無法阻止一個身邊總在發生技術飛躍的人,去暢想比銀河還遠的遠方。


只有科技昌明、銳意進取的時代,才能孕育出關心廣袤宇宙與時間盡頭的文明。


科幻的「黃金時代」,一定是充滿希望的美好時代。


而當美好年代逝去,科幻也必然會隨之衰落。70年代美國經濟滯脹,90年代日本經濟失速,兩國科幻創作者不約而同地集體轉向新浪潮主義,投入賽博朋克和反烏託邦的懷抱,昔日窮盡宇宙的輝煌,從此轉瞬成煙。


2020年,日本將高達模型送入太空,為奧運應援,可高達上天了,奧運卻爽約了



看到這裡,相信不少人會產生疑問——


韓國作為「亞洲四小龍」,從60年代起,同樣經歷了長期的經濟快速增長,理應同樣誕生「黃金科幻」,可為什麼沒有?


事實上,雖經濟發達,但與歐美、日本、中國截然不同的是——


韓國的科技樹全部點在了電子通訊和醫療領域,在航天科技、基礎科學領域著力甚少。


上世紀八十年代韓國工人生產電視


作為亞洲有數的發達國家,直到2013年,韓國才藉助俄國力量成功發射了第一顆科學衛星,躋身世界上第10個能自主發射衛星的國家。


科技背景自然影響了韓國科幻果實的品種。如果說科幻作家是一棵果樹,他所生長的國家是紮根的土壤,那麼果子的甘美與否,土壤的養分起決定性作用。而果子的品種,則要看這片土壤適合生存哪種作物。不關心宇宙冒險,只關注人性本身,成為韓國科幻最顯著的標籤。


另外,長期獨裁體制下,科幻一直被視為少兒科普工具,真正的科幻創作也舉步維艱。如今,除《雪國列車》《漢江怪物》《鐵線蟲入侵》等少數幾部借著科幻外殼,反映人性的科幻電影外,韓國幾乎沒有叫得響的科幻作品。



如此基礎下,《三體》在韓國遭到冷遇,也就不足為奇。



反觀孕育《三體》的中國,對飛天遁地的嚮往,似乎全是刻在骨子裡的。


明代官員萬戶,為飛上九天,不惜用火箭與風箏行險,最終獻出生命。《小靈通漫遊未來》作者葉永烈考證,1904年登載的中國第一部科幻小說《月球殖民地小說》,也是放眼在星空之中。


即使是其他科技領域幾乎陷於停滯的六七十年代,中國也從未放棄過兩彈一星。


改革開放後,中國像60年代的日本一樣,經歷了快速到令全世界震驚的高速發展。1963年出生的劉慈欣等人,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裡開啟了自己的創作人生。


在經濟與科技的高速發展中,深埋在中國人骨子裡的終極嚮往,重新從冬眠中被喚醒。代表科幻核心魅力的硬科幻文學,又一次找到了依憑。


這一次,科幻創作的「黃金時代」選擇在古老的東方國度復甦。


於是,《三體》應運而生。



每當被問及《三體》為何會火,劉慈欣總會說:「不是我造就了時代,是時代造就了我。」


「在美國,在英語世界,科幻文學正處於衰落的態勢,這樣的一部作品進入歐美市場,它和現在的一些主流作品的風格完全不同,卻和上個世紀科幻文學黃金時期的主流創作風格類似,這給西方的科幻文學圈和科幻讀者帶來了清新與奇趣。」


日媒關注劉慈欣講述的「中國未來感」


同樣的理由,放至日本、歐洲,也說得通。


日版《三體》是第25個國家版本,譯介可算遲滯。但實際上,早在2013年,就已有一位名叫千野拓政的粉絲開始嘗試翻譯,2014年部分譯稿出版時,劉宇昆的英文譯本還未面世。


《中國語LEVEL UP》中的《三體》節選


不過這位譯者並沒有將自己的譯稿交給出版社,而是放在了一本叫做《中國語LEVEL UP》的NHK廣播教材裡。在該教材2014年1月刊中,千野節選了12000字左右的《三體》片段作為閱讀材料,並在開頭寫道:


「一聽到中國SF,大概很多人都會覺得,一定是使用科學技術禦敵、保護社會主義祖國之類的政治宣傳作品。但是,當下中國其實已經出現了許多被世界認可的硬科幻作品,比起格雷格·伊根和伊藤計劃來也毫不遜色。其中的佼佼者就是這部作品。」


在一個國家普通語言教材裡如此大篇幅使用硬科幻作品,千野老師恐怕已經做到了前無古人,但事後所有看過《三體》的網友都表示,他這麼做的理由完全可以理解。


就像日版譯者大森望所說,對於日本讀者來說,這種「科幻小說最初的興奮感」已經太久沒有品嘗。


劉慈欣和日版譯者大森望


為什麼不論作者出身哪裡,科幻「黃金時代」的作品總能引起全世界的共鳴?


也許,這就像我們愛慕年少輕狂。「黃金時代」的科幻,天生帶有青春氣場。


它的誕生,永遠在一個文明的黃金年代。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面對最後一個哲學終極問題,每一個朝氣蓬勃的青春文明,都在科幻文學裡給出了相同的答案——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相關焦點

  • 日本賣到脫銷的《三體》,在韓國才賣400本,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2019年7月,《三體》日文版正式發售,發售後引發了熱潮,大批量的畢本粉絲瘋狂購買日文版《三體》,書剛開賣一周就多次增加印刷。發售當天就臨時加印了2批,第二天又加印2批,現在已經印刷到第10批了,累計的印刷量達到了86000本。但是,在韓國《三體》卻遭受到了冷落。
  • 《三體》在日本7天加印10次,韓國只賣了400本,網友:要我也不買
    而這本著作也隨之翻譯成各國版本在多個國家發行。《三體》在日本7天加印10次2019年7月,日本圖書市場上,殺出了一匹黑馬,這本書一上架就被搶空,7天加印10次,一個月突破10萬本。在《三體》風靡全球的時候,大劉曾發出過靈魂拷問:自己的作品在英語世界銷售火爆,但在亞洲卻反響平平,按理說,在亞洲語境下,大家應該更有共鳴才對,為什麼賣不動呢?大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自我懷疑呢?
  • 《三體》在日本狂銷8萬冊!而在韓國只賣400本?對比封面就知道了
    2019年7月4日,遲到了十幾年的日文版《三體》終於翻譯完成,並在日本正式銷售。一開始的時候,劉慈欣的心中非常的忐忑,因為他非常害怕再次上演前幾年的窘況。原來,此前《三體》風靡全球的時候,2013年,《三體》被翻譯成韓文在韓國上線,但是銷量非常的差。
  • 《三體》日語版7天加印多次,在韓國只賣了400冊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這是我國作家劉慈欣2008年出版的《三體》在中國大熱,2014年被翻譯成英文版,2019年7月,出版日語版。這也是《三體》的第25種語言,還是這麼火熱,還是這麼受人歡迎。其實,早在2013年日本讀書界就有《三體》的民間譯本,甚至比英文版還早,由此可見該作的受關注程度。
  • 《三體》在日本賣到脫銷,韓國卻僅出售400本?網友:你看是啥封面
    比起被搬上熒幕獲得好評如潮的《流浪地球》,劉慈欣更出名的其實是另外一部系列小說,《三體》。《三體》共分為三部,標題的這個「三體」指的其實是另外一個宇宙文明,在書中地球文明跟三體文明從信息交流發展為生死搏殺,不同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過程被完美的體現了出來。
  • 《三體》在日本成暢銷品,韓國為何僅售400本?封面讓人感到不適
    在讀過《三體》以及《三體Ⅱ·黑暗森林》以後,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嚴鋒 2020年對於三體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一方面今年的8月2日,三體官宣改編為電視劇,並放出概念海報。
  • 三體,韓國2013年就翻譯出版,在韓受歡迎程度遠超日本
    筆者近日在網上注意到一些文章(包括多個衍生版本),說三體在韓國只賣400本,在日本初版就賣了幾千本,賣斷貨。然後妄斷出一個結論說三體在韓國賣不動,在日本暢銷。實際情況真是這樣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首先,400本是在韓國2013年初版發售的銷量。雖然不及日本初版發售銷量的十分之一,但是韓國初版的時間是2013年,日本初版時間卻是2019年。2013年劉慈欣尚未獲得雨果獎,也沒獲得國外任何大獎,在國外基本沒名氣。韓國翻譯出版時,三體僅僅只在國內銷售,尚未走出國門,但韓國卻慧眼識珠,成為最早翻譯出版三體的國家。此時銷量不高是很正常的。
  • 劉慈欣的《三體》在日本被瘋搶,5天重印8次,真正的文化輸出
    在中國網友期盼《三體》能被好萊塢製成電影時,《三體》小說也於7月4日登陸日本,開售五天印八次,出版商還底氣十足的放話書店「不用擔心賣不掉」,可以說是徹頭徹尾的「爆」了。看完三體之後,我覺得當個美國總統和浩瀚的宇宙相比實在太渺小了, 畢竟每天處理的都是和國會爭論的瑣事,不用擔心外星人入侵。」劉慈欣的《三體》在日本被瘋搶,5天重印8次,真正的文化輸出作為劉慈欣2006年開始連載的長篇科幻作品。
  • 《三體》日本銷量登頂,一周狂賣11萬冊,大劉坦言:曾擔心賣不動
    大劉說:在韓國,《三體》第一部只賣出400本,不是4000本,而是400本!銷量不佳,美術設計要背鍋,《三體》韓國版的圖書封面可以說是毫無美感,甚至有些恐怖。2019年7月4日,遲到了11年的《三體》日文版正式發布。這樣大劉既激動又害怕,激動是因為迫不及待地想聽聽日本讀者的反饋,害怕是因為銷量重蹈在韓國的覆轍。所以大劉曾經坦言:擔心《三體》在日本賣不動。
  • 《三體》在日本大賣?只要你的東西優秀,不管來自哪裡,我都買單
    說起劉慈欣的《三體》,那真是好評如潮。尤其在獲得雨果獎後,更是在世界各國掀起了科幻熱潮,僅歐美就賣出了150萬套,可謂是戰績卓著。不過,讓劉慈欣沒想到的是,他在韓國遭遇了滑鐵盧,堂堂雨果獎得主的《三體》在韓國竟只賣出了400套。
  • 全民瘋搶的迷惑行為暴露:人類本質是跟風狗
    全民瘋搶的迷惑行為暴露:人類的本質是跟風狗相信大家都被昨天的優衣庫瘋搶小視頻刷爆朋友圈了吧,各種瘋狂行為又是鑽門又是扒衣服甚至大打出手,這是現實版的《釜山行》嗎?相信很多人都和小編一樣一臉懵,這到底是在幹啥?去看熱搜才知道這是優衣庫x KAWS聯名款發售,優衣庫我倒是熟悉,KAWS又是啥???這麼火我為啥不知道!真是一小時不上網,突然爆出來個新聞都看不明白!
  • 楊冪真人手辦遭日本宅男瘋搶?中國留學生看到後很是不解
    日本動漫肯定在你心裡佔據一定的地位。比如《海賊王》、《名偵探柯南》都還沒有完結呢,但國內外很多人依舊在追,要是別的劇,大家可能早就失去了耐心了吧。動漫文化,現在涉及我們生活很多領域,比如漫展,很多人喜歡COS的人,每年都會去參加活動,COS不同的人物,還有我們最常見的手辦,喜歡動漫的男生,家裡一般都有手辦大家可別小瞧這些手辦,價格可是很貴的,小則幾百,大則幾千幾萬的都有呢!
  • 日本瘋搶羽生郵票:為什麼要瘋搶羽生郵票?具體什麼情況?
    日本瘋搶羽生郵票:為什麼要瘋搶羽生郵票?具體什麼情況?《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在日本,平昌冬奧會男子花樣滑冰項目中獲得金牌的羽生結弦紀念郵票太受歡迎,日本人為了搶購擠爆郵局網站。  日本郵局的「網上商店」一直處於無法打開的狀況。自2月19日發售以來,想要購買郵票的人蜂擁而至。之後又陸續有日本選手獲得獎牌,越來越多的人登錄網站購買郵票。  「當前,由於冬奧會帕運會紀念郵票的發售,點擊過於集中」,登陸郵局網站時就會顯示出這樣的信息。
  • 新海誠 高達畫師安利 日本讀者在三體《黑暗森林》裡看到了什麼?
    《三體II 黑暗森林》6月強勢登陸日本,不僅空降日本亞馬遜科幻小說榜第一、二名,在文學榜也一度衝上第二、第四名。部分書店已經售罄。不到一周時間,早川書房就宣布加印。《三體II 黑暗森林》決定加印!累計14萬部!謝謝大家!
  • 三體:從日本的茶道到日本武士刀,三體文明為什麼偏愛日本元素?
    作為整個三體世界代表,智子絲毫沒有掩飾自己對日本文化的偏愛,不僅從外觀上將自己打扮成一個美麗的日本女人,而且從行事作風上也以一個日本女人而自居,從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到冷靜、冷酷的日本武士,美豔到極致,冷酷到極致,將日本傳統文化中「菊花與刀」的精神內核發揮的淋漓盡致。
  • 優衣庫+J系列遭瘋搶 引發門店擁擠
    優衣庫+J系列遭瘋搶 引發門店擁擠 2020-11-18 11:00:42 來源:中服網 優衣庫時隔11年再次與極簡女王吉爾·桑達合作,發售+J系列新品上線後
  • 日本漱口液遭瘋搶 藥妝店脫銷網上6倍高價轉賣
    【日本漱口液遭瘋搶】5日,日本全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357例,包括鑽石公主號郵輪在內,日本全國累計確診病例已達到43525例。隨著感染人數不斷攀升,日本又出現了新一輪的「搶購潮」,而這一次大家爭相搶購的物品竟然是漱口液。
  • 雙十一奪冠 +J系列遭瘋搶,優衣庫為什麼風頭一直盛
    甚至早在8月底,優衣庫中國門店數量達到767家,超過日本國內的直營店(764家),中國市場成為優衣庫的海外主力戰場。 隨著今年雙十一落下帷幕,優衣庫繼續蟬聯男裝和女裝雙料銷售榜首,而且其後推出的+J系列遭消費者瘋搶。 優衣庫在其他快時尚品牌的節節衰退下仍勢頭良好,它做對了什麼?
  • 為什麼優衣庫×Kaws遭瘋搶?炫「潮」時代?
    為什麼優衣庫×Kaws會遭瘋搶?Kaws的玩具、雕塑、油畫、版畫都具有升值價值。例如今年,出自KAES之手的這幅《THE KAWS ALBUM》以1.02億人民幣成交。KAWS×海綿寶寶KAWS×史努比KAWS×藍精靈還有這款《星球大戰》的周邊,發售價位1200元,現在已高達27000元左右。
  • 「只防口水不防病毒」的這款口罩被瘋搶,價格已被炒至3倍!網友:我...
    「只防口水不防病毒」的這款口罩被瘋搶,價格已被炒至3倍!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優衣庫稱口罩售價每隻人民幣66元,遭網友吐槽:太貴。正式發售的價格可謂親民——3隻口罩65.5元,平均平均22塊錢1隻。而且,更驚喜的是,這款口罩居然是中國製造的。據了解,口罩分3個碼,S、M、L,「臉大」的消費者也不愁了。已經入手的網友分享道,口罩質地非常柔軟,為3層結構,阻隔紫外線的外層+高機能過濾層+AIRism內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