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哈嘍,樹先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魔幻現實主義電影,很多人說主演王寶強貢獻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演技,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給我們呈現出了一個真實的「樹」。
它讓我們走進了小人物樹的精神世界中,並產生共情。樹與其它大電影的主人翁不大相同,他沒有文化,長相一般,動作扭捏且不受人尊重,他像我們身邊的那些「白日夢想家」,也像觀影的每個人。
一、看上去受人敬重,實則只是大家的吉祥物
村裡人張口一句「樹哥」,閉口一句「樹哥」,樹看上去受人敬重,實則只是大家的吉祥物。真正發生事情的時候,沒有半點面子可談。
一起玩大的夥伴邀請樹一起吃飯,卻在整個過程中不停的拿樹的糗事說笑。當朋友刮到惡霸二狗的車時,樹站出來說:「給哥一個面子」,卻直接被二狗推開:「有你什麼事兒」
在朋友的婚禮,大家把樹拿出來說幾句吉祥話,樹支支吾吾的說了些不著邊際的話,大家鬨笑著,推著新郎新娘往前走。
這一切都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所有人都不曾指望樹能說上什麼得體的祝福語,只是圖個樂子罷了,就像我們常常會逗傻子玩一樣。
意料之外的是在眾人的推推冉冉中,樹不小心踩到了二狗,二狗記下後故意找茬,當著眾人的面叫樹跪下。樹出於面子不當面回應,二狗不依不撓的追到了屋裡。
樹跪下了,撲通跪地,拉也拉不起,二狗這才罷休。
可千萬不要因為別人平日裡哥哥長、哥哥短,就覺得是倍有面子的表現,這一切可能都只是面子工程,等到驗證感情的時候全是泡沫。
不止像樹一般缺少文化和地位的人如此,地位顯赫的人依舊遭遇過類似情形,儘管他人經常與你稱兄道弟,可遭遇困難時,很多人巴不得踩上一腳。
單用人性去囊括未免顯得有些膚淺,實則,我們都是那些人眼中的「樹」,從未獲得他人內心認同。
二、通過欺負更弱小的人獲得滿足感
人們常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樹在人前丟了面子,自然想在人後找回來。可是樹這樣的人是做不到以牙還牙的,他們只有隻有去欺負比他們更弱小的人。
樹看到幾名小孩兒在打架,正義使者的勁頭就一下上去了,幾大步上去咧開嗓子衝幾名小孩兒吼了幾句「誰家的孩子?」「擾亂社會治安」。
可笑的是連小孩都不買帳,故作聲勢的頂著嘴,樹只有揮舞著做著要揍他們的樣子,小孩才鬨笑著離開。
樹從來都不是想做一名和平使者,他上去勸架的原因不過也只是想體現自己的強大罷了。欺負不了二狗,還欺負不了小孩嗎。
另一邊,當樹被老闆扔下一筆錢打發後,樹緊緊的抓住何潔飾演的護士的手,仍憑她掙扎,始終不鬆開,還帶著猥瑣的笑。
這裡樹的行為不能被錯誤的解讀成「好色」,而是他想從老闆的拋棄中找回一絲自尊。
樹這類人只有從更弱的人身上尋找一絲慰藉,弱女子、弱小孩便成為他發洩的對象。成語「欺軟怕硬」便是最好的解讀,強者常常高高在上,可憐人卻欺負比自己更可憐的人。
然而,欺負弱者從來都不是讓自己變強的方法,二狗欺負樹,樹欺負護士,護士又只有欺負比她更弱的人,長久下去只會形成惡性循環,欺負弱者而達到的相對而言的強不過是自欺欺人。
一個人只有內心強大才會被世人認可,欺凌他人所帶來的的滿足感只是暫時的,被欺凌者也僅僅只是畏懼,而沒有半點對欺凌者的敬仰。
三、面子是自尊的一切
死要面子活受罪,究竟是面子重要還是過活重要,樹的身上體現了這一精髓。
樹在意外受傷後,老闆來看望他時,當從包裡拿出一沓錢交給他時,樹的表情由喜轉悲,一遍遍的說著錢不打緊。
樹在請求好友陳藝馨給自己謀個差事時,陳藝馨問他為什麼不幹了,他卻隱瞞自己被辭退的事實,只說自己厭倦了。
樹在被聾啞女拒絕後,反倒對媒婆說自己嫌棄對方不會說話,想考慮一下。
樹在被一遍遍的現實打擊後,只有通過裝模作樣讓自己顯得強大一些,面子也許是他活著的最後一絲期望。
當他給二狗跪下後,天開始黑了起來,他扶著陳藝馨的手說出了「活著沒意思」的消極話。
樹從那時開始便已經瘋了,導演特意用了一個模糊鏡頭表示,兒時的玩伴圍在一起嬉戲打鬧,樹像剛醒了一樣,其實他一直沉睡著,他的靈魂的死了,留下來的只是一具軀體。
兒時玩伴是不可能再次聚在一起無憂無慮的玩耍的;沒有文化的樹是不可能說出那些文藝的情話的;聾啞女小梅是不可能嫁給樹的;樹也不可能成為預言家的。這些,都只是樹的幻想,樹的一場「白日做夢」。
如果說生活的困苦與壓力都不能打擊樹活下來的信心,那麼致使他瘋掉的唯一可能就是自尊。儘管面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卻給生活中的我們留下了太多煩惱。
想得到的太多,現實卻又無法實現,只能通過可悲的幻想。
憂慮、憤怒、悲傷、抑鬱,哪個不是由於自尊心作祟呢?但是面子不應該是自尊的唯一外在表現,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享受物質所帶來的財富,更多的是期待有良好的精神收穫,只有建立的精神世界才能不把面子視為一切。
一個人,也許會被傷及自尊所摧毀,但不應該輸在面子上。選擇跪那一刻開始,你就一定要立志站得更高,韓信尚且經受胯下之辱,我們所面臨的困境又何嘗不能面對呢。
寫到最後:
樹看上去是可笑的,也是可悲的,然而我們都能理解他,我們又何嘗不可能成為樹呢?
理想與現實總是在激烈的碰撞,有時候會還會產生火花,傷及到我們脆弱的內心。
我們時常會在夢想難以實現的時候用上「如果.....就好了」這樣的句式,頭腦中伴隨著自己想像的一切景象,這何嘗不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幻想呢?事實已經擺在我們面前,無法通過幻想達成,我們要做的不是追溯以前的可能,而是應對面未來的變化。
《孟子·滕文公下》中講: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哪怕今日我們再貧窮、再困苦,也不應該改變的我意志,哪怕經歷再大的強權也不應當屈服。
生活不會因為你的屈服而投下同情的淚水,你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才能迎來有轉機的明天。勇敢的面對現實,拒絕白日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