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當地時間),日軍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海軍基地珍珠港,日本出動飛機約360架、軍艦55艘,由南雲忠一奉命率領,連續兩次猛襲珍珠港的美國軍艦和機場,擊沉、擊傷軍艦20餘艘,其中有戰列艦8艘,擊毀、擊傷飛機260餘架,美軍猝不及防,太平洋艦隊主力幾乎全被摧毀,使美軍太平洋艦隊在短期內無法恢復,隨後幾個月日軍橫掃東南亞。
太平洋戰爭初期,美軍被日軍壓著打大致原因:
一、美國先歐後亞戰略
1941年5月美國國會陸海軍聯合委員會責成制定的「彩虹5號」計劃,面對即將爆發的美日戰爭(1940年日軍開始準備南下進攻東南亞),美國海軍將在太平洋方向處於守勢,在大西洋方向處於攻勢。一但開戰,菲律賓、關島乃至阿留申群島等地的陷落在聯合委員會看來是必然之勢。
因為在其看來,東南亞距離美國太遠,意味著補給線太長。
二、兵力不足及兵員素質差距大
1941年12月7日,美國陸軍總兵力168.5403萬人(其中陸軍航空隊27.5889萬人),共編有29個步兵師、5個裝甲師和2個騎兵師。海軍兵力43.8萬人,8艘航空母艦,17艘戰列艦,37艘巡洋艦,170艘驅艦,113艘潛艇。空軍兵力27.5萬人,共編有4個航空隊67個航空大隊。
(截止1945年5月;美國陸軍兵力592.4萬人,海軍兵力341萬人,空軍兵力226.2萬人,海軍陸戰隊兵力47.7萬人,岸防兵17.1萬人。陸軍24個軍、海軍5.0759艘艦艇,總噸位1350萬噸、空軍245個航空大隊共7.2726萬架飛機。)
1941年底美國海軍總噸位223萬噸,日本海軍為195萬噸,主要戰艦數量上差距不大,但美國是分為2大艦隊,而日軍卻能擊中幾乎全部主力戰艦參戰,而日軍對於中國戰場來說只需要用老舊的軍艦封鎖中國海岸線就足夠了,中國海軍已於1938年武漢會戰中全軍覆沒,僅剩炮艇。
兵員素質:
太平洋戰爭前,日本海軍的炮術長期保持著世界領先水平。1936年扶桑號在超25000米距離取得命中率14.5%。1940年榛名號20000米精度達到24.1%。日本海軍「先發制人」的思路不僅反應在艦載機大航程上,同時也對遠程炮擊十分看中。長門號在1936年,27200米的距離上達到21.5%,在1938年和1940年在30400米和30900米的距離上,達到17.2%和9%
同期美國標準戰列艦的打靶成績,25000米難以超過5%,20000米也只有15%左右。
日軍走的是精兵戰略,前期的飛行員大多都是精英。印度洋作戰期間,九九式艦爆對「多賽特郡」和「康沃爾」兩艘巡洋艦急降下爆擊準確率達到驚人的88%,江草少佐的機群以3架為一個小隊接連俯衝,總共投下52枚250公斤炸彈,命中46枚。爆機隊用了不到20分鐘,在雷擊隊尚未抵達戰場時,就消滅了兩艘巡洋艦。
但是這種精兵戰略及訓練出的精英跟不上戰事消耗。
三、可投入戰艦數量差距(僅供參考)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雙方海軍武器對比:(不含正在建造的戰艦)
(1)航母:
美國7艘:列剋星敦、薩拉託加;遊騎兵;約克城、企業、大黃蜂;胡蜂號。
日本10艘:''赤城''號、''飛龍''號、''蒼龍''號、''加賀''號、''翔鶴''號、''瑞鶴''號、''龍驤''號''、祥鳳''號、鳳翔號、瑞鳳號。
(2)戰列艦
日本10艘:金剛、比叡、榛名、霧島、扶桑、山城、伊勢、日向、長門、陸奧號。
美國17艘:阿肯色;紐約、德克薩斯;內華達、俄克拉荷馬;賓夕法尼亞、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密西西比、愛達荷;田納西、加利福尼亞;科羅拉多、馬裡蘭、西維吉尼亞;北卡羅萊納、華盛頓號。
(3)重巡洋艦
日本18艘:青葉、衣笠、古鷹、加古;妙高、那智、足柄、 羽黑;高雄、愛宕、鳥海 、摩耶;最上、三隈、鈴谷、熊野;利根、築摩號。
美國18艘:彭薩科拉、鹽湖城;北安普頓、切斯特、路易斯維爾、芝加哥、休斯頓、奧古斯塔;波特蘭、印第安納波利斯;紐奧良、阿斯託裡亞、明尼阿波利斯、塔斯卡盧薩、舊金山、昆西、文森斯;威奇塔號。
(4)輕巡洋艦
日本18艘:天龍、龍田;球磨、 多摩 、北上、 大井、木曾;長良、 五十鈴 、名取 、由良 、鬼怒、阿武隈;川內 、神通 、那珂;夕張;大澱
美國19艘:奧馬哈、密爾沃基、辛辛那提、羅利、底特律、里奇蒙、康科德、特倫頓、馬布爾黑德、孟菲斯;布魯克林、費城、薩凡納、納什維爾、鳳凰城、博伊西、火奴魯魯;聖路易斯、海倫娜。
(5)另驅逐艦日軍105艘,美軍171艘。潛艇日軍54艘,美軍111艘。(珍珠港事件中美軍損失戰列艦8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3艘)
雖然從數量上看雙方主要戰艦相差不大,但美國海軍是2大艦隊,即太平洋艦隊、大西洋艦隊。而巴拿馬運河只能通過寬度不超過33米的戰艦。因此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主要戰艦數量上比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多。
四、裝備差距
開戰初期日本零式戰鬥機面對的是美軍F2A水牛,完全乾不過零式,美軍換裝F4F之後情況才有了緩解。英國的颶風和海颶風等性能相對優良的戰機,則因為數量稀少,且需要用作要地防空,因此也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印度洋方向,薩維爾的「存在艦隊」甚至不具備和南雲的機動部隊硬碰硬的實力。
日軍高雄級重巡和吹雪級驅逐艦戰力彪悍,為了在九段截擊最後一段的「主力艦炮擊」階段擁有優勢,日本的計劃是在前幾段通過海軍航空兵,潛艇,水雷戰隊不斷削減美國主力艦隊的實力。因此,日本的驅逐艦極端強調魚雷攻擊,尤其是夜戰的能力,這也為開戰初期日本水雷戰隊的幾次勝利帶來了優勢。相比起來,美國的驅逐艦幾乎完全成了輔助艦支。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初期日軍陸續從中國戰場的中國派遣軍及關東軍抽調甲種及乙種師團前往太平洋戰場,從陸軍作戰能力上美軍也比不上日軍
★1941年美國國防開支佔GDP的5.6%達64.4億美元。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到了1942年國防開支佔GDP的16.31%達256.6億美元。1943年高達34.68%達667億美元。1944年達791億美元,1945年達830億美元。
而1941年日本軍費支出為24.1億美元(以當時匯率折合,下同)。1942年為44.14億美元,1943年為60億美元,1944年172.2億美元,1945年4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