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新老搭配 幹活不累

2021-01-12 騰訊網

9月27日,北京,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景海鵬(左)、陳冬步入會場,準備接受記者採訪。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陳劍/攝

本報北京10月16日電10月16日,隨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舉行,航天員飛行乘組終於揭曉。

已執行過神舟七號、九號兩次飛行任務的景海鵬第三次「出徵」,擔任神舟十一號的指令長,這在中國航天員中尚屬首次,景海鵬以50歲「高齡」上天也創造了中國航天員的紀錄。

景海鵬的搭檔是38歲的航天員陳冬。據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黨委書記李新科介紹,陳冬是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上校軍銜,1978年12月出生於河南洛陽,大學本科學歷,1997年8月入伍。2010年5月,陳冬成為第二批航天員;2016年6月,入選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

「百分百信任對方,但不能百分百『相信』對方」

一位是執行過兩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第一批航天員,一位是從未上過天的第二批航天員。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注意到,景海鵬和陳冬的年齡相差12歲。1998年景海鵬入選航天員時,陳冬剛入伍不久。執行任務中,二人將怎樣配合?

回答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提問時,陳冬說,經過6年的訓練、磨合,兩人之間已經非常了解,「進入乘組後,我們每天工作訓練的時間都在10小時以上,遠遠超過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

「第二批航天員年輕,富有朝氣,而且對載人航天事業非常熱愛。」景海鵬說,「作為首批(航天員),我當航天員比他們早一點、閱歷比他們多一點,但我覺得,新老搭配,幹活不累。」

「有句話景師兄說得非常好,叫做『要百分百地信任對方,但不能百分百地「相信」對方』。」陳冬說。

「信任是什麼?是我們倆是生死之交。」他解釋說。但陳冬也表示,做任何事情時都可能出現疏忽,這就要發揮兩個人的優勢,相互補位,才能保證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指令都準確無誤。

對於「不能百分百相信對方」,景海鵬深有感觸。不久前的一次訓練中,景海鵬正準備進行一項操作時,陳冬忽然說「01請稍等」。景海鵬馬上意識到,自己剛才差點出現一個失誤。「雖然我是指令長、老大哥,陳冬得聽我的,但他絕不盲從,而是巧妙地制止了我的動作。」景海鵬說。

這樣的配合和默契,需要在長期訓練中磨合。

陳冬回憶,某次演練時,有一個戴壓力服手套的動作,他當時有一個地方沒卡好,動作慢了。通過眼睛的餘光,他看到景海鵬已經戴好了手套,頓時感到有些壓力,又調整了幾次都沒戴好手套。

訓練結束後交流時,景海鵬說,以後訓練時他會儘量做到步調一致,避免一個人還沒完成動作、另一個人早早就做完了,無形中會給對方帶來壓力。

採訪中,陳冬習慣性地稱景海鵬為「景師兄」,景海鵬則稱陳冬為「我兄弟」。但在執行任務時,兩人的稱謂只會是「01」和「02」。

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說,採用「新老搭配」,是考慮到航天員隊伍的現狀和未來,希望將來有更多上過天的航天員執行以後的任務。

按照香港中學生的設計,景海鵬和陳冬將在太空養蠶

與前幾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相比,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一大特點是試(實)驗項目繁多——需要航天員親自操作的就有幾十項,其中不乏專業性很強的試驗。

就在接受媒體採訪的當天,景海鵬和陳冬還在強化訓練實驗操作。那天他們的訓練實驗項目是「在軌失重狀態下的心血管研究」——無重力時,人體的體液重新分布,心血管的調節能力和泵血情況與地面相比會有差異。在地面,醫生靠B超探頭去探測心臟的四腔。而在天上,只能靠景海鵬和陳冬兩人自己看心臟的整體構形、主動脈瓣的影像,然後把圖像傳到地面,供專業醫生對比。

一名醫學博士告訴景海鵬,專科醫生要經過一年以上的訓練才能上臨床、給病人看病。而景海鵬他們才訓練了不到半年,就要進行相關操作,更何況太空中沒有重力,人心臟的位置與在地面培訓時不會完全一致。但景海鵬開玩笑說:「(反正心臟)位置再怎麼變化,都跑不出胸腔。」

黃偉芬介紹,這一實驗預期實施國際首例在軌人體微血管內皮功能評估研究,探索從內皮功能角度揭示失重心血管功能失調機制。

過去的半年裡,除了正常的飛行專業訓練,航天員們還接受了多項科學實驗操作的培訓。「我們不是科學家,我們是把科學家的想法、目標、理念,通過我們的雙手來實現。」景海鵬說。

有的實驗項目堪稱「炫酷」,比如,有一項實驗名為「腦機交互技術的在軌適用性」,實驗預期是「搭建完全由意念控制的腦機交互控制平臺」。

此外,按照香港中學生的設計,景海鵬和陳冬將在太空養蠶,看太空中的蠶寶寶吐絲是否像地面那樣有方向性、能否結成繭子——他們還為此專門學習了如何養蠶。

實際上,本次任務的意義遠不止於此。景海鵬說,本次任務的考驗之一就是,在這一個月裡,航天員在太空的生活情況及生理指標如何。而這次進行的空間技術實驗、航天科學實驗等,都是為後續空間站的長期載人飛行做準備。

藉助VR技術,航天員可以在太空「見到」家人

入選航天員大隊前,陳冬已經當了多年飛行員。幾年前,他在駐地結識現在的妻子。兩人剛認識時,女方覺得飛行很不安全,有些擔心陳冬的工作。經過多次溝通,她終於慢慢打消了疑慮。

這次任務,不是陳冬離家最久的一次。當飛行員時,他曾經在外面執行訓練任務,半年都沒有回過家。

談及家庭,原本有些靦腆的陳冬掩不住嘴角的笑意。他有一對5歲的雙胞胎兒子,「正是調皮的時候。」陳冬說,以前在外面執行任務,「眼不見,也不想」。但這次不同,藉助VR技術,航天員可以「見到」家人。陳冬覺得:「看到的話,多少會有些不一樣。」

而經歷過兩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景海鵬看上去很淡定,任務中,他將在太空度過50歲生日。執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時,景海鵬的妻子一直提心弔膽,三天三夜沒合眼;而到2012年的神舟九號任務時,就已經習以為常了。

在航天員上天執行任務期間,航天員大隊也會派人去航天員家裡慰問。「跟妻子溝通好後,應該不會怎麼樣(擔心)。」第一次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陳冬笑著說。

相關焦點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太空生活揭秘:五天菜譜不重樣有魚香肉絲_澎湃...
    神舟十一號飛船計劃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升空後將在兩三天內與中秋之夜成功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393公裡高的近圓軌道交會對接。隨後,兩名屬馬的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進入天宮二號,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的太空駐留。 航天員是怎麼選拔出來的?上天幹什麼?穿什麼?吃什麼?
  • 天馬行空33天—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太空生活全揭秘
    神舟十一號飛船計劃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升空後將在兩三天內與中秋之夜成功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393公裡高的近圓軌道交會對接。隨後,兩名屬馬的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進入天宮二號,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的太空駐留。航天員是怎麼選拔出來的?上天幹什麼?穿什麼?吃什麼?……近日,記者走進航天員「娘家」——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一探究竟。
  • 揭秘中國航天員20年:2008年神舟七號軌道艙曾響起火災警報
    翟志剛:這就有點著急了,如果門打不開,那我肯定就出不去,我要是出不去,神舟七號的飛行任務就沒有完成。為了出艙,付出是太多太多了,最關鍵時候開不開艙門,那前面的訓練,一切都為零了。 正是神五、神六、神七航天員們英勇無畏的太空探索,為後續載人航天任務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壞的打算,我們可能回不去了」   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要在太空進行長達33天的太空之旅,實現中國航天員首次中期在軌駐留任務。
  • 時代楷模景海鵬,三巡蒼穹的英雄航天員,現狀如何?
    2003年10月15日,我國太空人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宇宙飛船成功進入外太空,他也是我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這也代表著我國是繼俄羅斯、美國之後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之後,我國又相繼出現了多位優秀的航天員。在這其中,有一位三巡蒼穹的太空人,且每一次都出色完成了科研任務,堪稱航天員之最!
  • 外媒熱議神舟天宮交會:歐洲航天員開始學習中文
    外媒熱議神舟天宮交會:歐洲航天員開始學習中文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 綜述:外媒熱議神舟天宮交會  新華社記者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19日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中國在實現空間站夢想上邁出重要一步。
  • 中國航天英雄景海鵬:中國唯一一位3次上太空的人,現狀如何
    在部隊裡,景海鵬遇到了他一生的摯愛:張萍,後來,他們在1993年完成了婚禮。1996年,景海鵬開始參加航天員的選拔活動,而妻子張萍那邊也傳來了好消息——她懷孕了。在景海鵬被成功選拔為航天員的時候,他的兒子剛剛四個月大,還沒有取名。為了紀念這一特殊的時刻,景海鵬特意給兒子取名為景宇飛。
  • 神舟七號飛船
    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曾入選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航天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6月,入選「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乘組。
  •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七號簡介神舟七號,是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在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4秒988毫秒由長徵2F火箭發射升空。
  • 東莞製造助力航天夢 茵茵股份為中國航天員提供尿收集裝置
    2016年10月17,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成功。  對於大眾的關注和疑慮,在10月19號神十一飛船成功對接天宮二號的專題報導裡,面對央視記者的提問,航天員景海鵬毫不避諱,他向記者透露:「現在小孩子用的尿布溼,不怕你們笑話,我們現在上去還要用,我們叫尿收集裝置。」
  • 神舟七號飛船:載人 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
  • 護航11名航天員進太空 神舟團隊二十載書寫驕人成績
    隊員們沒日沒夜工作在實驗室裡,累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會,餓了就隨便吃一點。經過反覆排查,最終發現不是軟體問題,而是晶片上的一個存儲單元壞了。就是在這種艱苦條件下,陳老帶領團隊先後攻克了計算機控制衛星姿態的控制系統研製,掌握了衛星全姿態捕獲技術、衛星應急控制器技術等。後來在神舟科研攻關期間,他們還成功研製出我國載人飛船GNC系統,並成功應用於9艘神舟飛船。
  • 秒速7.9公裡 —— 神舟返航 再現航天整版鈔收藏熱
    北京時間11月18日14時07分,在全國人民的密切關注下,神舟11號載人航天飛船於內蒙古中部草原順利著陸。
  • 官宣 這枚火箭將發射「神舟十二號」飛船
    荔枝新聞訊 記者/王晟   7月30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網發布的新聞中,首次展示了將搭載「神舟十二號   配圖展示了火箭總裝車間,圖片說明為:「執行神舟十二號飛船任務的長二F火箭總裝現場。」 >2016年景海鵬和陳冬的長期駐守空間實驗室,藉助長徵二號F型火箭,總計有11艘「神舟」系列飛船成功發射,將11位航天員安全送上太空。
  • 艙門打不開?軌道艙起火?揭秘中國航天員首次出艙行走
    艙門打不開?軌道艙起火?揭秘中國航天員首次出艙行走
  • 神舟十二號首次實現與航天員中心遠程測試,天舟二號有新進展
    神舟十二號首次實現與航天員中心遠程測試,天舟二號有新進展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2020-03-27 15:40
  • 科技日曆|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中國首次「太空漫步」成功!
    科技日曆|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中國首次「太空漫步」成功!發射成功後,三名太空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操作手)和景海鵬(實驗員)發回信號,揮舞著國旗畫面的那一刻至今讓很多人印象深刻。9月27日16點45分,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開始太空行走。在16點59分結束太空行走,返回軌道艙,成功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
  • 航天英雄景海鵬:從一貧如洗到3登太空,如今的他過得怎樣?
    10歲那年,景海鵬交不起學費,父親和他商量,要不先休學一個學期吧,等有錢了再去讀。景海鵬看著一貧如洗的家,看著父母花白的頭髮,儘管心裡難受,但還是用力點了點頭,答應了。如果不是那次航天員的選拔,景海鵬的路可能就終止在了飛行員這條道路上。1996年,中國航天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國家將在空軍部隊中選出幾名飛行員出任航天員,景海鵬也報了名,他已經飛過祖國的東西南北,還從未去過宇宙洪荒!他想在那片浩瀚的銀河裡,踏上自己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