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夜叉國

2020-12-15 平生曉夢

【聊齋故事-夜叉國】

提要:商人流落荒島,來到夜叉國,眼看著就要被吃掉,幸虧使了個美食計才得以保全性命,眾夜叉感激,竟然給他帶來一個母夜叉做妻子……

古時候有個姓徐的商人出海做生意,忽然颳了一陣大風,等船停下了,徐抬頭一看,只見深山蒼茫,不知道是個什麼地方。眼看著沒有其他地方可去,只好帶上一些乾糧下船查看。只見山崖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洞口,裡面隱隱傳出聲音,徐走過去一看,只見兩個夜叉正在裡面生吃鹿肉。徐大驚,剛想跑就被夜叉抓住了。

夜叉撕掉徐的衣服,想吃了他,徐拿出乾糧獻給夜叉,夜叉嘗了一口發覺十分美味,吃完又要,徐搖手表示沒了。夜叉大怒,又要吃他。徐以手語表示可以去船上把鍋拿下來煮肉吃。夜叉就跟著他一起拿回了鍋,把剩下的鹿肉煮了,夜叉發現這樣比生吃好多了,十分高興。

怕他逃走,夜叉晚上睡覺時用一個大石頭把洞口給堵上了,次日出去又帶了一隻鹿回來,讓徐給他們煮了吃。

沒多久又來了幾個夜叉,一起把煮好的肉吃了,大家都表示很好吃,就是鍋有點小,這麼多人不夠吃。過了幾天一個夜叉背了一口更大的鍋來,於是夜叉們紛紛把獵物都帶過來給徐。徐就這樣給他們做了廚師,幾天後跟他們混熟了,夜叉對他的防備也減少了,徐察音知義,學了夜叉語,能跟他們對話了,夜叉更加高興。為了感謝徐,有一天帶來一個母夜叉給他做妻子,徐一開始害怕,後來母夜叉主動撩撥,徐乃與交。

有一天夜叉們起了個大早,在脖子上掛了一串明珠,讓徐多煮一些肉,母夜叉說今天是天王的誕辰,大家要給天王祝壽。看徐沒有明珠,從別的夜叉處湊了幾個給徐戴上了。徐拿來一看,發現這是夜明珠,在中土價值百金。

徐煮完肉後,就和眾夜叉一起去接天王,來到一個大洞,十分廣闊,正中間有一塊十分平滑的大石頭,大石頭周圍有很多石座,已經坐了二三十個夜叉了。沒多久,忽然一陣大風,只見來了一個巨大的夜叉,傲然坐在中間的大石頭上。環顧四周,問道:「咱們臥眉國的百姓都來了嗎?」眾夜叉回都已經來了,又看見了徐,問道:「這人是誰?」

母夜叉說是自己的丈夫,眾夜叉也讚美他的廚藝,有兩三個夜叉把煮好的肉獻給天王,天王吃了大喜,讓他們以後就上貢這個,又看著徐問:「骨突子怎麼這麼短?」眾夜叉說他剛來,還沒準備好。天王於是從自己的骨突子中拿出十個給了他,徐一看比自己戴的大了不止一倍。天王吃完就走了。

徐就這樣一住四年,母夜叉懷孕,生了三胞胎,二男一女,都是人的模樣,眾夜叉也都很喜歡這三個孩子。

有一天眾夜叉都出去打獵,只有徐在,忽然進來一個別洞的母夜叉,想要跟徐做不可描述的事情,徐不肯,兩人打了起來,忽然徐妻回來,大怒,把別洞的母夜叉咬掉了半邊耳朵。從此母夜叉就一直守著徐不離開。

又過了三年,子女都能走路了,徐教他們說人話,也都能學會,徐十分高興。雖然還是個孩子,但是登山如履平地。

有一天母夜叉與一子一女出門,半日未歸。忽然北風大作,徐心中一動,起了鄉愁,帶留下的那個孩子去海邊一看,只見船還在,於是父子登船,藉助海風,一日一夜抵達了膠州。回到家後,徐賣了兩顆明珠,賺了好多錢,於是買田蓋房,家道十分興旺。給兒子取名為彪,十四五歲就有千斤之力。膠帥聽說後讓他當兵,他勇猛善戰,立了戰功,十八歲就升了副將。

話分兩頭,有一個商人也是出海做生意,被風吹到了臥眉國,剛一登岸,就看見了一個少年,少年問他從哪裡來,商人說從膠州來。少年於是把他領到一個小石洞裡,洞口都是荊棘,又反身出去拿來了一些鹿肉給商人吃。並跟他說:「我父親也是膠州人。」商人一打聽,發現竟然認識他的父親徐,並跟少年說他們在中土生活的十分好。少年心動,也想去中土,但想到母親不是人類,又嘆了一口氣就算了。跟他說:「等北風颳起的時候,我送你走,請你給我的父兄傳一個口信,就說我們十分想念他們。」

這一等就是半年,把商人愁的頭髮都白了,等北風再次刮起來的時候,少年來到石洞,拉著商人飛快跑到船邊,把他送走了。

商人回到膠州之後,來到副將府上,把這件事告知了他們。彪聽說後十分傷心,想要出海去找母親和弟弟妹妹,但是父親擔心大海無情,有去無回。但彪心意已決,徐只好隨他。

彪於是出海,幾經輾轉,一度還走錯了路,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來到了臥眉國,接上了母親和弟弟妹妹回了家。

家人拜見主母,無一不嚇得戰戰兢兢,彪又勸母親學中土話,教弟弟妹妹讀書識字,弟弟取名豹,妹妹取名夜兒,全都力大如牛。

三人全都從了軍,立了戰功,一家大富大貴,皇帝還封了徐妻為誥命夫人。

從此一家人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完】

相關焦點

  • 白話聊齋故事:夜叉國奇遇
    (重溫聊齋系列129篇《夜叉國》) 話說交州有個商人叫徐海角,駕船出海做買賣,在海上突遇暴風,吹得睜不開眼,只得伏在船上。船被吹到一個不知名的地方,風也停了,徐海角睜開眼,發現岸上草木蒼翠,山嵐連綿,就拴好船,背著乾糧上了岸。
  • 聊齋系列電影開機 全新演繹聊齋故事
    同樣的故事,不同的演繹。10月20日,聊齋系列院線電影「聊齋新編四部曲」(《聊齋新編之畫皮人》《聊齋新編之嬰寧》《聊齋新編之辛十四娘》《聊齋新編之鴉頭》)在象山影視城開機。電影由尹波執導,無限精彩(無錫)影業公司,安徽澤深影業出品,此次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打破觀眾對聊齋的傳統印象,演繹不一樣的聊齋故事。
  • 聊齋系列電影開機,全新演繹聊齋故事
    同樣的故事,不同的演繹。10月20日,聊齋系列院線電影「聊齋新編四部曲」(《聊齋新編之畫皮人》《聊齋新編之嬰寧》《聊齋新編之辛十四娘》《聊齋新編之鴉頭》)在象山影視城開機。電影由尹波執導,無限精彩(無錫)影業公司,安徽澤深影業出品,此次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打破觀眾對聊齋的傳統印象,演繹不一樣的聊齋故事。
  • 神魔鬼狐百態生,看《聊齋搜神記》如何盤點《聊齋志異》經典故事
    由四九遊戲發行的全新聊齋題材東方志怪卡牌手遊《聊齋搜神記》,測試預約火爆進行中。《聊齋志異》裡記載了近500篇故事,或歌頌愛情,或揭露人性,或批鬥封建官僚,無一展現了世間百態。其中的許多經典故事,更是傳頌於世,家喻戶曉。
  • 聊齋故事:一個小偷以及一個大盜的故事
    (重溫聊齋系列268篇《某乙》) 話說城西的某乙,曾經是一個小偷。因為在《聊齋志異》裡,不光彩的人為了避諱,都不留姓名,故此叫做某乙,但是為了敘述方便,姑且給他取個名字,叫做聊齋乙。聊齋乙的老婆擔驚受怕的,害怕某一天聊齋乙被抓住,不但要坐牢遊街,而且一輩子的名聲也壞了,還會連累她受辱。她常常規勸聊齋乙金盆洗手,改行幹一些別的正經事。在她苦口婆心地規勸下,聊齋乙幡然醒悟,不再做小偷了。 就這樣過了兩年,家裡越來越貧窮,幾乎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聊齋乙實在忍受不了貧窮,打算再去偷最後一次。
  • 改寫《聊齋》,汪曾祺講出了什麼新故事
    長大一些,我看的第一部「傳統經典」,不是四大名著,而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儘管對文言文半懂不懂,可那些「鬼」的故事,似乎比人的故事要有趣得多,也直接得多。有時候,如果蓋住「鬼」的身份識別,就是一幕幕人間百態。
  • 《聊齋志異》:鬼神故事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蒲松齡在書齋中設了一個茶棚,專門詢問一些奇聞異事,然後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之後記錄下來,《聊齋志異》便由此而生。
  • TVB也拍過《聊齋志異》,這幾個鬼故事,演繹經典《聊齋貳》
    香港的TVB拍出過很多風靡一時的經典電視劇,也曾拍過港版的《聊齋志異》,那就是TVB劇《聊齋貳》,這部劇一共有40集,包括幾個經典的鬼故事,道盡了人鬼狐妖仙的悲歡離合,反映了現實,每個故事寓意非常深刻,非常經典。
  • 《聊齋志異》:不僅是狐妖鬼怪的故事,更是人生的哲學
    蒲松齡一生窮困潦倒,將自己的一腔孤憤都傾注在了《聊齋志異》中。很容易就能發現,在蒲松齡筆下的狐妖鬼怪與民間傳說中殘忍的形象不同。聊齋中的鬼怪狐妖,大多容貌姣好、平易近人、美麗多情,是世人心目中最理想的伴侶形象。除此之外,她們都還有一個共同點。
  • 新版《聊齋》電影上線,特效成主角,故事和演員跑龍套
    4月23日,玄幻愛情網絡大電影《聊齋古卷:蘭若之境》在正版視頻平臺上映。一看電影的名字,網友就知道,這部電影和蒲松齡所著的《聊齋志異》有關。《聊齋》IP早已被導演們拍爛,經典故事觀眾看得都被背了,如今翻拍還有什麼新意,吸引觀眾花時間看呢?
  • 「聊齋」夜叉國:一部清朝版的魯賓遜漂流記
    皇帝得知這位夜叉夫人的戰功,下詔封她為「男爵」,徐豹替母親推辭,改了一個「夫人」的誥封……3、從歷史到傳說,似人非人也困惑這是《聊齋志異》中的一篇小說「夜叉國」,描寫了一個清朝「魯濱遜」的漂流記,勾畫了一個陌生而奇異的海外世界。
  • 鬼故事與憨人——書評|《聊齋·嬰寧》
    《聊齋》之名,用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來形容,大概不算過分。但大多數人只看到《聊齋》獵奇的那一面,這是很可惜的。以今天的文學視角來看,這部大名鼎鼎的文言短篇小說集的確屬於類型文學,拿它和武俠、懸疑、科幻等相提並論並非空穴來風。
  • 《聊齋志異》中的山西故事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多次提到白蓮教,比如明代萬曆年間山東最活躍的「徐鴻儒」,就多次出現在蒲松齡筆下。在這些小說中,跟徐鴻儒和白蓮教有關的,大多是撒豆成兵、摺紙成馬的一類法術。今天要讀的,就是《聊齋志異》中的《白蓮教》。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居然寫過瀘州的故事,這是真的嗎?
    最近有熱心瀘州民俗文化的朋友跟沽酒客詢問,說看到有人寫說著名的清代短篇小說大家蒲松齡先生居然在他的《聊齋志異》裡寫了關於瀘州的故事,這一發現讓他頗為興奮,因為作為一個比較有影響力家喻戶曉的名著短篇小說集,雖然是文言文,但是它的故事通過以前的連環畫即小人書,戲曲、評書、電影、電視以及白話文聊齋類書籍等等
  • 《聊齋志異》中的小說《畫皮》,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最早的手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間就已經在民間流傳很廣了。我手裡的這本《聊齋》全書共有短篇小說517篇,有些篇章是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如《促織》《夢狼》《梅女》等;有些則是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如《葉生》《司文郎》《於去惡》《王子安》等都是這類名篇;有些是寫古人如何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幸福的故事如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名篇有《蓮香》《小謝》《連城》《宦娘》《鴉頭》等,這類內容在全書中數量佔比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
  • 你不知道的那些《聊齋》故事
    上篇我大概和大家談了我對《聊齋志異》創作主旨的一點看法,分享了幾篇幽默故事,今天我們再來聊一些比較雷人三觀的故事篇目,看看幾百年前古人們生活中的奇葩「熱點」 ,以及他們對此的所思所想。你以為的《聊齋志異》
  • 還記得《新聊齋志異》嗎,你最喜歡哪個故事呢?
    《新聊齋志異》是根據清代著名小說《聊齋志異》改編而成的古裝神怪單元電視劇,漂亮女妖精的故事在中國民間向來都很有市場,短短幾千字的故事被編劇們豐滿成一個又一個或感人,或搞笑的故事,並深受觀眾喜愛。《新聊齋志異》在2005年開始首播,劇集由六個具代表性的故事單元構成的,分別為《畫皮》、《小翠》、《痴心靈雀》又名阿寶、《陸判》、《小謝》、《小倩》。時間過去了15年,我們已經長大甚至變老,裡面的主演有的現在依然活躍在熒幕上,有的也已經甚少見到身影。
  • 《聊齋志異》寫作背後的故事:大明湖帶給蒲松齡太多靈感
    我們都知道《聊齋志異》吧!其實這本曠世巨作和濟南有著很深的淵源!快跟著泉崽一起看看吧!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濟南府淄川(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傑出文學家,優秀短篇小說家。「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 6部聊齋故事改編影片盤點(80年代篇),逝去歲月中的經典之作
    人們總是喜歡寄情於鬼神之說,讓仙狐鬼神故事在民間大有市場,自影視技術問世以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便有了更豐富的展現形式,在眾多影視版本中,公認的是86版《聊齋》電視劇最為經典,但那個時代也有很多聊齋故事的電影版本,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歷史文化】亦真亦幻神奇隴原 《聊齋志異》中的甘肅故事
    大約蒲松齡認為這故事很有些「噱頭」,故遂筆之於《聊齋》。此亦可見蒲氏創作時對情趣的追求了。  二是在傳聞的基礎上,由蒲松齡加工創作的故事。這樣的篇章有《八大王》《姚安》《賈奉雉》《申氏》《苗生》等。而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取其一點因由隨意點染的故事,既有著《聊齋》作者的藝術創造,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地域文化色彩。換言之,這類的故事在文化蘊涵上往往具有兩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