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寫作背後的故事:大明湖帶給蒲松齡太多靈感

2021-01-17 啟明之聲

我們都知道《聊齋志異》吧!其實這本曠世巨作和濟南有著很深的淵源!快跟著泉崽一起看看吧!

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濟南府淄川(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傑出文學家,優秀短篇小說家。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齡的文字是一個作家天才的想像和藝術才能的集中體現,藝術來源於生活,蒲松齡的文字藝術則與濟南有著不可割捨的的聯繫。

他反反覆覆考了四十四年,屢試不第,卻與濟南結下了一世情緣。其《聊齋志異》中的《姐妹易嫁》《孤嫁女》 等篇章都是蒲松齡根據自己客居大明湖畔時採訪到的故事演繹而成的。

此外,《聊齋志異》所收錄的近五百篇短篇小說中,涉及濟南的地理風物、習俗技藝的篇章還有《偷桃》《丐僧》《公孫九娘》《鍾生》《寒月芙蕖》等十多篇。

從《聊齋志異》中《林氏》《祝翁》的婚姻、生子、孝道等平民瑣事,到那《偷桃》《木雕美人》《寒月芙蕖》的魔術、木偶戲、幻境,他細緻描寫了清代前期濟南社會各層和市井百態。

他寫下了27個以濟南為背景的傳奇故事,刻畫了高官、小吏、文人、書生、僧道、工匠、民女、商販、藝人等眾多人物形象。

蒲松齡到濟南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參加科舉考試, 二是會友。在濟南期間,他寫下了大量與濟南相關的詩文。他在濟南時曾多次遊覽大明湖、趵突泉、白雪樓等名勝古蹟,並留有諸多吟詠。

康熙十七年(1678) ,蒲松齡到濟南參加鄉試,途中經明水時遇雨,作《明水阻雨》七律一首,其中有句雲:「四十年來人似舊,可憐險阻已全經。」儘管這樣,命運依然沒能給蒲松齡以絲毫的眷顧,他再一次落榜了!

他與同樣失意的安丘人李文貽結伴遊覽大明湖,寫了《同安丘李文貽泛大明湖》七律兩首抒發其心中失意之苦。

康熙二十三年秋天,已經四十五歲的蒲松齡又一次到濟南參加山東鄉試,結果仍沒考中。在這期間,蒲松齡在濟南作有《趵突泉賦》。時隔四年的暮春時節,蒲松齡再次遊歷下,登白雪樓,並作七律《白雪樓》三首。

康熙四十五年夏天,蒲松齡應友人之約再次到濟南,在大明街邊賃樓而居,作有詩《夏客稷門,僦居湖樓》兩首等。三年後的二月十五日,年近七旬的蒲松齡與所教的畢家弟子到濟南應試,並再次遊覽了大明湖,作有《風寒泛舟》一詩。

除上述詩賦外,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也曾寫到大明湖、歷下亭,比如《寒月芙蕖》一篇的故事發生的地點就在大明湖上。小說寫一位濟南道人施展法術,宴請官員,讓隆冬時節的湖上開滿了嬌豔的荷花:

亭故背湖水,每六月時,荷花數十頃,一望無際。宴時方隆冬,窗外茫茫,唯有煙綠。一官偶嘆曰:「此日佳集,可惜無荷花點綴。」眾俱唯唯。少頃,一青衣吏奔白:「荷葉滿塘矣!」一坐盡驚。推窗眺矚,果見彌望菁蔥,間以菡萏。轉瞬間,萬枝千朵,一齊都開,朔風吹來,荷香沁腦。群以為異。

遣吏人蕩舟採蓮,遙見吏人入花深處,少間返掉,白手來見。官詰之,吏曰:「小人乘舟去,見花在遠際,漸至北岸,又轉遙遙在南蕩中。」道人笑曰:「此幻夢之空花耳。」無何,酒闌,荷亦凋謝,北風驟起,摧折荷蓋,無復存者。

蒲松齡的這些詩文,凝聚了他對大明湖一景一物的傾心愛慕之情,大明湖則因蒲松齡的這些文字平添了縷縷典雅的文化氣息與歷史情思。蒲松齡對趵突泉也十分喜愛,曾作《趵突泉賦》《趵突泉連珠》以詠之。(天下第一泉)

相關焦點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居然寫過瀘州的故事,這是真的嗎?
    最近有熱心瀘州民俗文化的朋友跟沽酒客詢問,說看到有人寫說著名的清代短篇小說大家蒲松齡先生居然在他的《聊齋志異》裡寫了關於瀘州的故事,這一發現讓他頗為興奮,因為作為一個比較有影響力家喻戶曉的名著短篇小說集,雖然是文言文,但是它的故事通過以前的連環畫即小人書,戲曲、評書、電影、電視以及白話文聊齋類書籍等等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一覽
    ,如《日用俗字》、《農桑經》等也作了探究,更為全面地梳理了蒲松齡與民俗學、《聊齋志異》與民俗文化的關係。>石隱園是蒲松齡的精神家園——從聊齋詩詞探析蒲松齡的心理狀況 …孫啟新《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的《南遊詩草》 介紹…路大荒記《聊齋詩餘》 手稿…王利器論蒲松齡的詩及其與 《聊齋志異》的關係…趙儷生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什麼裡面總是離不開狐狸、書生、妖魔鬼怪
    《聊齋志異》是我兒童時代就很愛看的書本,那書中的情節全是人與鬼,和狐狸精的愛情故事,很感人,也很真摯。但那時候還小,不懂世事,不知道是作者在借題發揮,傻傻的還以為世上真的有那麼多情的鬼怪,和那麼專一的,又懂得感恩的狐狸精呢!
  • 蒲松齡:聊齋志異,所有偉大背後都有一份愛情
    明末清初,蒲松齡出生在一戶落魄地主家,誰也沒想到真的一生執著於科舉卻屢次落榜的落魄文人最終卻憑藉一本志怪小說聊齋名傳至今,更少有人知道,他之所以寫鬼怪狐妖,起因卻是他的老婆。這其中有手足兄弟,也有摯交親朋這一番番感慨,也都在幾十年間化作一則則小故事。由於他打小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業餘時間都用來撰寫小說。
  • 《聊齋志異》:突破封建的人鬼之戀,是蒲松齡用一生寫下的希冀
    前言眾所周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塑造了一大批與人發生情感糾葛的妖狐鬼怪,例如《聶小倩》中的善良女鬼聶小倩,《小翠》中的率真狐女小翠,《翩翩》中的體貼仙女翩翩。《聊齋志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和傳統意識中的鬼形象大相逕庭的女鬼。據統計,《聊齋志異》中有80多篇中的主角為女鬼。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為什麼都說《野狗》是最恐怖的一個?
    《野狗》是蒲松齡創作的一篇僅280字的小說,收錄在《聊齋志異》第一卷中。在三百多篇聊齋故事中,《野狗》的篇幅短小,故事情節也很簡單。然而其恐怖程度甚至超過了著名的《畫皮》,其原因就在於這是一篇披著鬼神外衣的紀實文字,真實的再現了幾百年前清軍對山東地區的一場大屠殺。
  • 聊齋志異:只談愛情,不談生子?我蒲松齡第一個不同意
    《聊齋志異》是一本文言短篇小說集,他構建出一個亦真亦幻,一人一鬼的幽冥世界。但很多讀者只停留在故事的情節與狐仙神鬼中的描寫中。但對於文本下掩飾的真實世界,很多人是讀不出來的。張國鋒,江蘇無錫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卞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古代小說研究,著有《太平廣記會教》《話說金瓶梅》《話說紅樓》《話說西遊》《話說聊齋》《話說水滸》《武林外傳詩論》等著作。張國風對《聊齋志異》有著非常獨特的見解和認識,今天我們就通過《聊齋的鬼狐世界》這本書來對聊齋世界的狐鬼仙人有一些新的認識吧。
  • 《聊齋志異》的由來,蒲松齡耗盡心血,康熙喜愛,故以書房為名
    據傳聞清初時期蒲松齡創作的《聊齋志異》原名為《鬼狐傳》。而《聊齋志異》這個書名可能就是康熙改的,還親筆題了字。這裡面還有一段稀奇的故事呢。有一年,蒲松齡依然像往年一樣,進京準備應試,這場大考他狀態特別好,考完之後,感覺非常滿意。
  • 《聊齋志異》:不僅是狐妖鬼怪的故事,更是人生的哲學
    在蒲松齡的筆下,刻畫了這樣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狐仙、鬼怪、花妖,都與人類發生了各式各樣的情感糾葛,怪力亂神,讓人嘆為觀止。蒲松齡一生窮困潦倒,將自己的一腔孤憤都傾注在了《聊齋志異》中。科舉失意的他轉而開始對民間光怪陸離的狐妖精怪的故事感興趣,於是便開始收集民間故事,經過自己的加工之後,用盡大半生的經歷,寫出了驚世之作《聊齋志異》。如果說聊齋中的書生都是蒲松齡自身的寫照,那麼他筆下溫柔小意、美麗多情的狐妖精怪,就全都是他妻子的影子。
  • 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悽美、悲催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全書共有490餘篇,都寫的狐仙、鬼妖、人獸等事務。蒲松齡出身沒落地主家庭,幼時聰明,然而一生科甲不利、生活清貧。《聊齋》的作品可以分成三個類別:第一類是人間男子與異類的女性之間的愛情故事,如《小翠》《綠衣女》《嬌娜》《聶小倩》《嬰寧》。在《聊齋志異》正面歌頌的那些超越人鬼界限的愛情故事中,男方無一例外的是人,屬於異類身份的,一定是女方。
  • 《聊齋志異》中的山西故事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多次提到白蓮教,比如明代萬曆年間山東最活躍的「徐鴻儒」,就多次出現在蒲松齡筆下。在這些小說中,跟徐鴻儒和白蓮教有關的,大多是撒豆成兵、摺紙成馬的一類法術。今天要讀的,就是《聊齋志異》中的《白蓮教》。
  • 《聊齋志異》:鬼神故事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蒲松齡在書齋中設了一個茶棚,專門詢問一些奇聞異事,然後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之後記錄下來,《聊齋志異》便由此而生。
  • 《聊齋志異》——「起死回生」現象分析
    引言:《聊齋志異》中經常出現人或鬼或狐或精等的起死回生現象,其中不同故事中的死亡與復活都有著各自的獨特之處,起死回生的奇妙在蒲松齡的筆下顯得不再如往常我們所讀過的故事那樣平淡。《聊齋志異》中有人被惡鬼所殺,輾轉之後得到高人相助而起死回生;也有傷心的鬼魂借屍還魂而復活;還有善良的鬼魂感動奇人,助其起死回生等等。通過蒲松齡的《聊齋》中的幾篇典型故事裡面對於起死回生這些現象的描寫,從中所反映出的是一個時代對於人鬼狐仙等和生死的態度和理解,獨特的敘事、生死觀等等。
  • 聊齋志異中的畫皮並不是鬼故事,蒲松齡到底想表達什麼?
    我們今天一起來聊一聊畫皮,畫皮是聊齋志異中特別有名的故事,很多同學都聽說過或看過這個故事,不少同學也看過根據這個故事改編的電視劇或電影。那麼第一個問題,就先來講一下目前比較流行的大眾想像中的畫皮故事,我們講幾個典型的影視版本。
  • 從修道層面去讀《聊齋志異》,看因果報應和懲惡揚善
    蒲松齡自幼就喜讀道家經典,生長在山東並曾寓居嶗山寫作的他深受道教文化氛圍的影響,對道教思想中的神仙高道、鬼狐花妖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一生更以「雅愛搜神」標榜。蒲松齡嘔心瀝血歷時四十餘年創作的《聊齋志異》,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直接與道教有關的就達157篇之多。其中大名鼎鼎的《勞山道士》更是與嶗山道教分不開的。
  • 《聊齋志異》全書約500篇,寫狐的有80多篇,蒲松齡想表達什麼
    《聊齋志異》又名《鬼狐傳》,全書約500篇,寫狐的有80多篇。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而講「人狐戀」大約佔總數的一半。《聊齋志異》中,「人狐戀情」是其中一種非常重要的題材,人類男子與狐女是一種最常見的人物結構關係模式。這些人狐戀的故事情節大概相同,大多以肉體關係開始發展。
  • 《聊齋志異》中的小說《畫皮》,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最早的手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間就已經在民間流傳很廣了。最諷刺的小說《畫皮》又稱《鬼畫皮》、《畫皮鬼》,是《聊齋志異》中的經典篇目之一。這篇小說講的是一個面目恐怖的惡鬼,披掛上用彩筆繪畫成的人皮,裝扮成一個楚楚動人的美女,耍弄各種欺騙招數,愚一好色書生,以達到撕裂人腹、掏取人心的目的。
  • 張長國:《聊齋志異》最短的故事只有三句話,講了一個秘密
    ) 在中國的志怪小說小說集中,如果要推薦一本大眾喜愛的書的話,那麼《聊齋志異》無疑就是其中之一了。《聊齋志異》記載了許多的民間怪異故事,但是這其中的許多怪異故事並不是蒲松齡隨隨便便寫下的,這許多的故事背後也隱藏著許多當時民間不為人知的歷史。。 在那樣一個封建社會裡,許多民間的思想得不到正常的渠道來反映,所以許多的文人就把他們的一些感想融入到一些故事當中,《聊齋志異》也不例外。那麼,我們就來看《聊齋志異》一書中這樣一個最短的故事的背後隱藏了怎樣的悲慘歷史。
  • 《聊齋志異》的土偶一文,說泥人和人生孩子,蒲松齡想表達什麼?
    作者:學思知行(一組聊齋的圖片)在蒲松齡所寫的《聊齋志異》這本志怪小說中,有許多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仔細分析起來,其實,它是真實存在的事情。在《聊齋志異》中一篇名為「土偶」的文章中是這樣說的,有一個姓馬的,娶了一個姓王的妻子,兩個人關係很好,但不幸的是,這個姓馬的早早就去世了,而且,兩個人沒有留下後代。這個妻子王氏的父母想讓他們的女兒再嫁。但是,他們的女兒非常倔強,就不願意再嫁。她的母親對她說,你還年輕,又沒有孩子,以後怎麼過?
  • 《聊齋志異》即將出版法文繪圖本——東方狐仙與西方奇幻的共鳴
    法國最大的出版集團弗納克宣告:中國文學經典《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將於11月9日出版。這部名著的核心人物是美麗善良的「狐仙」,曾給諸多中國藝術家以創作靈感,其中《俠女》篇搬上銀幕頗得好評,曾在坎城電影節獲獎。這無疑是中國古典文學在西方傳播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