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瘋狂,利潤3年翻300倍,小玩偶泡泡瑪特怎麼就成了印鈔機?

2020-12-14 電商界的007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在港股開盤交易,其交易價格迅速拉升到每股77港元,較之前認購每股38.5港元的認購價上漲100%,公司市值突破1000億港元。

從實際控制人王寧大約持有一半的股權來計算,這位33歲的老闆身家來到500億港元。

「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一頭金黃色的捲髮,一雙大大的湖綠色眼睛,再配上傲嬌的小標籤,這個叫做Molly的小女孩,不知掏空了多少年輕人的錢包。

01

成年人的玩具有多賺錢?

在上市之前,資本市場曾給出40億-50億美元的估值,然而在認購階段356倍的超額認購,直接把泡泡瑪特的市值抬到了70億美元。

看來多數人還是低估了「盲盒第一股」的受歡迎程度。泡泡瑪特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覷啊!

當然也有人表示擔憂,作為潮流文化公司,並不能保證能設計出來的產品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畢竟泡泡瑪特的其他84個IP加起來,都不夠Molly的零頭。

有著超強吸金能力的同時,過於依賴單一IP已經成為著泡泡瑪特的隱憂。業內對其未來能否撐得起這麼高的市值存在質疑。

自從2014年,天貓母嬰玩具行業專家邵運傑發現,以樂高為代表的帶有承認屬性的玩具市場份額在不斷增加,於是把成年人玩具單獨拆分出來成為一個部門。成年人對玩具的需求也開始逐漸被重視起來。

這些看似沒啥用的小玩具,實際上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成年人尋求精神寄託的需求。而隨著95後成為消費的主力軍,新的消費趨勢也正在形成。模玩手辦的出圈,正是小眾商品走向大眾化的一個過程。

2017-2019年,是盲盒產業的高速發展時期。而身處行業頭部的泡泡瑪特,在這兩年內的淨利潤增長都是高達300倍,吸金能力堪比印鈔機!特別是其遠高於同行的毛利率,從2017年的47.6%,漲到了2019年的64.8%,堪稱暴利。

就目前而言,中國的潮流玩具零售市場仍處於初期競爭階段,遠遠沒有達到飽和。上市後的泡泡瑪特,或許將進一步打開國內的潮流玩就市場。

02

「反常識」的潮玩IP

泡泡瑪特的線上渠道主要包括京東旗艦店、天貓旗艦店、潮玩愛好者在線社群「葩趣」App以及「泡泡抽盒機」微信小程序。2019年,泡泡瑪特的線上收入為5.39億元,營收佔比增長到32%。

不過,多位玩家表示,購買盲盒時第一選擇仍然是有體驗感的線下門店。從搖盲盒估算聲音和重量,到購買和拆盲盒的這段過程,其實都是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情感交流。

所以,儘管線上流量增長迅速,但更多只是發揮部分增量以及引流的作用,盲盒最主要的增長空間是線下,線下門店依然是泡泡瑪特的基本盤。

潮玩不是玩具,更像是擺件。消費者會對噘嘴的Molly產生情感連結,是因為獨生子女很容易對著一個玩偶進行腦補,而不需要任何背景故事。

「如果要買龍珠的手辦,我可能還需要看動漫才能和別的手辦收集者交流,但我買Molly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我買個玩偶僅僅是因為我覺得可愛。」

「可愛」的確是泡泡瑪特粉絲對其最多的評價。在翻看淘寶的買家評論時,我們能發現,「可愛」出現在評論裡的頻次最高。

而這也能從側面粗略勾勒出盲盒類潮玩的消費者畫像。據華金證券的研究報告,潮玩處理的消費者的分布:18-34歲的用戶佔比約78%,女性用戶佔比75%。

儘管潮玩IP沒有任何文化基礎和內容基礎,但這並不妨礙其成為一種文化。對玩家來說這不僅是一種有效的社交貨幣,更能夠在線上社區交流和線下展會中加強身份認同感。

可以說,盲盒的整個產業鏈都是圍繞IP展開的。

當然,無論盲盒把潮玩下沉到什麼程度,設計感好的IP才是潮玩運營的一切基礎。

03

越「盲」銷量越高

高歌猛進的泡泡瑪特,一路收到資本青睞,目前已經成為國內最大且增速最快的潮玩品牌。快速增長的背後,泡泡瑪特靠的究竟是什麼?

今年,泡泡瑪特月均上線盲盒5.8款,每月4次上新,每次上新1-3款不等。泡其上新速度之快,正是能夠持續吸引消費者進店購買的重要原因。

盲盒不僅是一種銷售形勢。對潮玩來說,更像是一種銷量放大器。

依靠不確定性和驚喜感,精準捕捉消費心理。當代青年精神壓力大,需要得到心情的釋放,而盲盒既新奇,又有驚喜感,同時還帶有賭博的刺激感玩法,恰好擊中了年輕人的消費需求。

以泡泡瑪特現有的盲盒為例,一整箱裡有12個整盒,一個整盒裡有12個不同款的潮玩手辦,而一整箱中只有一個隱藏款。也就是說,抽到盲盒隱藏款的概率是1/144。

不過,越「盲」銷量反而越好。以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為例,一款「泡泡瑪特天貓抽盒機適用59元盲盒手辦」月銷量達10萬+,但Molly美食排隊系列的公仔月銷量僅有4907件。

有些用戶為了獲得稀有的隱藏款,甚至會整箱購買,以確保能抽到,但代價也十分高昂。

儘管盲盒的售賣形式並不是泡泡瑪特發明的,但這種抽獎類型的銷售模式,正是國內潮流玩具市場急速擴大的重要原因。

04

新玩家陸續入場

潮玩是一種亞文化,而亞文化的誕生,是源於年輕人對主流文化的叛逆。當潮玩漸漸走向主流,不再潮了,泡泡瑪特就必須得接受主流市場的競爭考驗。

泡泡瑪特在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是65.2%,其中自有品牌產品的毛利率高達71.1%。在如此高的利潤誘惑下,必然會有競爭對手出現。

畢竟用盲盒做潮玩的商業模式,看起來複製性就很強。而且目前消費者沒有確定的忠誠度,導致行業內的玩家相當分散。

目前,國內做潮玩的公司此起彼伏地開始冒頭,先後出現了十二棟文化、尋找獨角獸等潮玩公司,就連剛剛上市的名創優品都下場做起了潮玩。

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我國潮玩相關企業年註冊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僅從今年初至11月30日,就新增了260多家潮玩相關企業。

從數據上也可以看出,不論是研究機構還是資本市場,都認為中國潮流玩具市場很大,預計其規模將於2024年達到763億元。

而泡泡瑪特作為中國潮流玩具零售市場第一的參與者,招股書中顯示其所佔市場份額也僅僅只有8.5%而已。

05

爭議中的盲盒

在出圈的同時,目前盲盒經濟仍處於粗放發展階段,儘管發展迅速,但難以避免無序混亂,行業的亂象也迅速滋生出來。

隨著玩家們的需求增加,以及潮玩社區的發展壯大,改娃、二手交易等衍生服務業逐漸興起,同時還出現了「黃牛」黨刻意囤積,人為製造稀缺款等市場亂象。

過去一年,Molly盲盒的成交量超過23萬單,均價270元。而原價59元的Molly胡桃夾子,其隱藏款在閒魚上被拍到了1350元;原價59元的潘神,其隱藏款更是賣到了2350元。

在線上,大量黃牛黨徽掌握限量款盲盒的發售時間,並大量囤積,最後再以高價賣出。「盲盒最初帶來的驚喜感逐漸變味了。」不少玩家都感慨萬分。

而在線下門店,黃牛們也會通過搖盒、感受盒子重量等方式來判斷盲盒,買走隱藏款或熱門款娃娃,再拿到二手市場進行倒賣,售假一般都高於零售價。

炒盲盒實際上也是一種賭博心理,黃牛和運營商互相勾結,借隱藏款和稀有款炒作,價格越炒越高,盲盒也越來越火。

但當炒作終有結束的一天,到時剩下的可能是一地雞毛。

盲盒經濟的受眾,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對市場風險的識別能力較低。若一味地投入金錢購買盲盒,或在二手交易平臺上高價購買盲盒玩偶坐等升值,最終可能只會成為被收割的韭菜。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上市!市值超千億,靠賣盲盒3年淨利暴漲300倍,它憑什麼
    一位85後的創業者,10年前創辦了潮玩零售品牌泡泡瑪特,主要是開線下玩具店,於2016年推出盲盒產品後,僅用3年時間,成功逆襲成為港股上市公司。招股書顯示,這家公司以IP盲盒營銷著稱的公司,從2017年到2019年,泡泡瑪特的收入分別為1.58億、5.15億、16.83億,3年賺了20億,淨利潤暴漲近300倍,堪稱一部印鈔機!
  • 3年淨利翻300倍,泡泡瑪特是潮玩還是炒作?
    泡泡瑪特招股書披露:2017~2019年,公司淨利潤從160萬增長到4.5億元。短短3年翻了近300倍,如此算來,潮玩生意簡直暴利!但泡泡瑪特背後的盲盒生意已被推到風口浪尖。有報導質疑泡泡瑪特利用盲盒炒作IPMolly,創始人王寧解釋到,「泡泡瑪特迅速壯大不僅僅因為盲盒這個載體,核心要素還是IP本身。」
  • 泡泡瑪特一年賺4.5億,盲盒成了「印鈔機」?
    1   「盲盒」成了「印鈔機」   近幾年,隨著其線上線下渠道的增加和完善,這位有著綠色的眼睛,嘟著嘴的娃娃在生活中變得隨處可見,截至2019年,泡泡瑪特一直在全國擁有114家零售店,825個自動售貨機。
  • 盲盒第一股:利潤3年翻300倍,創始人身價超500億
    盲盒、潮玩都賦予泡泡瑪特年輕化的標籤,但它卻是一名十足的「創業老兵」,自2010年成立,泡泡瑪特至今已走過第十個年頭,並經歷了一場過山車式的成長曆程——曾陷入連年虧損,隨後實現利潤暴漲。在2017年-2019年期間,泡泡瑪特分別實現淨利潤160萬元、9950萬元和4.511億元,3年時間翻了300倍。招股書顯示,IPO前,泡泡瑪特共經歷了8輪融資。
  • 泡泡瑪特憑什麼受到資本青睞?70%的毛利率堪比印鈔機
    70%的毛利率,賺錢能力堪比印鈔機 2017-2019年是盲盒產業高速發展的時期,作為國內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也獲得了高速的發展,僅僅2年時間內,淨利潤增長了300倍。
  • 泡泡瑪特兩年淨利激增近300倍!即將上市
    也許你沒聽過泡泡瑪特,但是你也許會在網絡上看到一個嘟嘟臉、藍眼睛的可愛女孩子玩偶MOLLY,當然同時一起出現的還有一個名詞——盲盒。而這家靠盲盒起家的公司,即將迎來上市。11月22日晚間,據港交所文件顯示,泡泡瑪特已通過港交所聆訊,並披露聆訊後資料集,有望在12月下旬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 太瘋狂!「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
    3年時間,泡泡瑪特淨利潤暴漲近300倍!僅用三年時間,就華麗轉身成港股上市公司。可以說,這一切,都源於他們2016年推出的爆紅產品——盲盒。什麼是盲盒?3年利潤暴漲近300倍!泡泡瑪特被稱為「印鈔機」圖/ 圖蟲觀察公司的招股書可以發現,自2017年—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和16.83億元,增幅高達225%和227%;淨利潤方面,分別為160萬元、9950萬元和4.51億元。
  • 太瘋狂!「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 85後...
    而到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已達16.8億,淨利潤是4.51億元。  3年時間,泡泡瑪特淨利潤暴漲近300倍!  僅用三年時間,就華麗轉身成港股上市公司。  一個巴掌大的小玩具,成本只有幾塊錢,為何能成為當代硬核燒錢方式的大哥大?  賣什麼不重要,怎麼賣才是關鍵。  只要夠神秘,萬物皆可盲。
  • 印鈔機還是泡沫?泡泡瑪特的兩副面孔
    讓無數公眾號與媒體在日前重複帶你回憶《阿甘正傳》的「罪魁禍首」,正是在上周赴港上市的「國內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近期圍繞著這個年輕的品牌,有驚嘆其盈利能力「堪比印鈔機」者,也有看衰「泡泡瑪特,還是泡沫瑪特」者,甚至還有直接質疑其「割年輕人韭菜」者。
  • 3年營收翻10倍的泡泡瑪特成功打造「成年人的玩具」也引人焦慮
    玩具泛指可用來玩的物品,玩玩具是人類寓教於樂的方式之一,不過如今我們所說的玩具大多是狹義的玩具,像玩偶、玩具車等偏向低齡的玩具,成年人對玩具大多表面不再感興趣,直到手辦的誕生。不過2010年由國人創立的公司泡泡瑪特成功出圈,最開始公司是打造IP賣潮牌,幫助潮牌辦展的業務,也賣自己做的玩具,但不怎麼火。董事長王寧是1987年出生的深受ACGN文化影響,他深知玩具做好的利潤之大。正如下圖調查顯示95後最燒錢的五大愛好玩具(手辦)類還要比買鞋和買3C產品花得多。
  • 盲盒上市來了:泡泡瑪特1年狂賺4.5億,兩年淨利激增近300倍
    4.5億,兩年淨利激增近300倍! 一年賺4.5億,兩年間淨利潤激增近300倍 今年6月1日兒童節當天,泡泡瑪特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本次赴港IPO的募資規模預計為2至3億美元,摩根史坦利和中信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
  • 泡泡瑪特市值破千億,盲盒生意怎麼成了「印鈔機」?
    12月11日,成立十周年的泡泡瑪特登陸港股,首日開盤股價高漲約100%,報77.1港元/股,市值破千億,成為了國內潮玩文化領軍第一股。泡泡瑪特在兩年內淨利潤增長了300倍,賺錢能力堪比「印鈔機」。
  • 泡泡瑪特是什麼?為什麼能值1000億?
    泡泡瑪特是什麼?它是這幾年年輕人最愛的潮玩盲盒,樣式不同的小玩偶,在看不見的盒子裡,每次打開時的神秘感和驚喜感,讓許多年輕人甘願為其買單。就是這樣的一個玩具,在今年雙十一為其公司創造了一年4.2億的淨利潤,3年利潤增長300倍。而它的創始人,王寧,在公司上市市值達到1000億港元後,他的個人身價也已達到500億港元。究竟泡泡瑪特為什麼火?
  • 泡泡瑪特迎上市,背後是誰在為盲盒「印鈔機」買單?
    三年前的2017年1月25日,泡泡瑪特曾掛牌新三板上市,但是2014年-2016年連續三年虧損,最終於2019年4月遺憾摘牌。退市又上市,過去三年間,泡泡瑪特經歷了什麼變化,此次上市之後還能一直火下去嗎?這篇2020年初的舊文將帶你進入盲盒的「瘋狂」世界。
  • 熱點:盲盒公司泡泡瑪特年入16億 賺錢速度堪比印鈔機
    熱點:盲盒公司泡泡瑪特年入16億 賺錢速度堪比印鈔機 盲盒公司泡泡瑪特年入 16 億,「盲盒」為什麼這麼賺錢?
  • 京東健康、藍月亮、泡泡瑪特撞車!誰才是真正的黑馬?
    目前對京東健康的2020年業績預測為9億左右,如果明年京東電商業務有30%的增速,那麼2021年也就算12億左右,換算出來,發行的PE為2020年251倍,2021年188倍,而京東目前的TTM是32.75,只炒作一個概念就要付出大概8倍的溢價。
  • 市值破千億,盲盒怎麼成了「印鈔機」?
    12月11日,泡泡瑪特在港交所上市,首日開盤股價高漲約100%,報77.1港元/股,市值破千億,成為國內潮玩文化領軍第一股。在2017年-2019年期間,泡泡瑪特分別實現淨利潤156.9萬元、9950萬元和4.511億元,這就意味著兩年時間淨利增長近300倍,賺錢能力堪比「行走的印鈔機」。
  • 這個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有多野?
    淨利潤從156萬飛增至4.51億元,兩年翻了近300倍;毛利率高達65%,動態市盈率高達180倍……依靠販賣「成人玩具」,只有百餘家線下門店的泡泡瑪特,還能繼續火爆多久?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581億元、5.145億元、16.834億元,2018和2019年的營收增幅分別為225.4%、227.2%,連續兩年保持高速增長。2017年至2019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淨利潤3年暴漲近300倍。
  • 星空獨家︱困在盲盒裡的泡泡瑪特
    上市首日開盤價直接暴漲100.26%至77.10港元,截至當天收盤,泡泡瑪特總市值達到953.29億港元,真正成為中國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實體店何謂盲盒?盲盒起源於日本,指的是裝有不同類型玩偶的盒子。盲盒一般按照系列出售,一個系列通常由6至12個普通款+1至2個隱藏款構成。
  • 退市再上市,泡泡瑪特的「盲盒泡泡」這次能吹多大?
    2020年6月1日,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這家因「調整經營決策,減輕資金壓力」於2019年4月在新三板終止掛牌的企業,再次迎來上市的新機會。那麼支撐泡泡瑪特再次上市的底氣什麼?這種底氣可否支持著泡泡瑪特一路走遠?一、從連虧3年到年賺4億,盲盒真的可以「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