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修繕一宋代建築時發現罕見地宮

2020-12-14 新華社

新華社太原12月13日電(記者王學濤)記者獲悉,持續約兩年的「上黨長春玉皇廟」修繕工程近日順利竣工,維修人員在其殿內意外發現地宮。

「上黨長春玉皇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長春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前殿為北宋建築。

由於年久失修,玉皇廟內的古建築存在漏雨、柱子傾斜、梁架歪閃等問題。2018年底至今,山西省文物局撥付400餘萬元對其進行研究性保護修繕。堅持最小幹預、不改變原狀原則,對問題較嚴重的部分進行了重點修繕。

長治市上黨區文物博物館館長王利平介紹,維修人員在給這座宋代建築鋪墁室內地磚時,驚喜地發現了一個地宮。地宮為穹隆頂,裡面幾塊磚上刻有銘文。

「玉皇廟在長治地區較多,但在大殿內發現地宮實屬罕見。」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研究館員賀大龍說,下一步他們將和西安交通大學合作,以地宮和銘文磚為線索開展對晉東南地區玉皇信仰、祭祀的研究。(完)

相關焦點

  • 山西修繕一宋代建築發現罕見地宮 磚上刻有銘文
    山西修繕一宋代建築發現罕見地宮 磚上刻有銘文時間:2020-12-13 20:3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山西修繕一宋代建築發現罕見地宮 磚上刻有銘文 新華社太原12月13日電(記者王學濤)記者獲悉,持續約兩年的上黨長春玉皇廟修繕工程近日順利竣工,維修人員在其殿內意外發現地宮
  • 發現罕見地宮!
    記者獲悉持續約兩年的「上黨長春玉皇廟」修繕工程近日順利竣工維修人員在其殿內意外發現地宮「上黨長春玉皇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長春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前殿為北宋建築由於年久失修玉皇廟內的古建築存在漏雨、柱子傾斜梁架歪閃等問題2018年底至今山西省文物局撥付400餘萬元對其進行研究性保護修繕
  • 山西這座寺廟 有國內最大純銅地宮 罕見露齒觀音被譽為東方維納斯
    山西大同,自古就是晉北地區的首府和通都大邑,還曾擔任過北魏首都和遼、金兩代的陪都,素有「北方鎖鑰」、「鳳凰城」之稱。作為一個濃縮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都,大同境內遺存了大量文物古蹟,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位於大同古城西南隅的華嚴寺。
  • 廣州發現宋代大型建築基址
    新華社廣州12月11日電(記者鄧瑞璇)記者11日獲悉,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基本結束對廣州市中山六路RJ-6/7地塊考古發掘,共出土從漢代到民國各時期重要文物2500餘件,並發現宋代大型建築基址。
  • 河南汝州//千年墓塔上的銅佛及地宮之謎(劉佔江)
    但問及近年維修時在塔內發現一尊明代銅佛一事,卻鮮為人知,更不用說塔基下的地宮了,至於在歷史上它是否曾被打開過、裡面存放的都有什麼「寶貝」?更是茫然失措、一無所知。這座迄今有著近1300年歷史的唐代墓塔,裡面隱藏的、如今還不為人知的諸多秘密,還有待人們去探究、去破解。
  • 罕見!瀘州新發現2個宋代中型古墓,正搶救性發掘
    //sichuan.scol.com.cn/items/202003/200309205017995000142138.mp4 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視頻拍攝:樊鳴霄 剪輯:魏馮) 四川在線消息(樊鳴霄 曾剛 記者 魏馮)近日,瀘州市龍馬潭區一施工工地發現兩座古墓
  • 南京古寺驚現神秘地宮,專家挖出「鐵盒子」,裡面竟裝著佛祖頭骨
    寺廟內的五彩琉璃寶塔高達78.2米,塔內有一百四十六盞長明燈,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有「天下第一塔」的美譽。鹹豐年間,大報恩寺在太平天國運動中不幸被焚毀,從此,這一建築史上的偉大奇蹟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 山西平順的黑虎牡丹與罕見的小滿牡丹花廟會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句唐代詩人劉禹錫《賞牡丹》的名句千古流傳,在牡丹花開時經常被引用。這句詩說的賞牡丹花的情形雖然誇張,也還在情理之中。到了他的同齡好友白居易筆下,則成了「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 山西還有這樣一個城隍廟!名氣雖不如上海城隍廟,但建築很是精美
    ,被評為是「全球最美建築」,就在山西晉中,卻是少為人知。,使這裡的建築充滿著不同時期的風格。 山西被譽為我國的「琉璃之鄉」實在是名不虛傳,在寺廟當中也有所體現,榆次城隍廟是一個三進院落,在東西面的戲臺上還建立了琉璃影壁,全部都是用各種琉璃構件組成的建築,通過顏色的對比
  • 山西的一座城堡,被稱為「小紫禁城」,建築風格深受歡迎
    說到山西,美食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莜麵栲栳。第一次看的時候,風格很奇怪,當它與酸辣菜餚一起食用時,是一種味道很好的麵食。山西以麵食聞名,另外小吃也特別多。太谷餅,看起來像桃餅,沒有桃餅的酥脆感,軟軟糯糯的,但是味道挺美的。
  • 整個中國南方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到底是哪一處
    中國傳統建築大多以木質材料為主,長久保存不易。加上每次改朝換代的時候,徵服者們總喜歡焚燒前朝宮室,到了今天,真正古代遺存的木結構建築其年代大多以明清為主,能追溯到宋元時期已經是罕見珍品,而更早的五代和唐朝遺構簡直鳳毛麟角、堪稱國寶了。
  • 蕭山宋代古剎楊岐寺,你來過嗎?
    明朝時,因寺宇建於楊歧山下,故易其名為「楊歧寺」。由宋寧宗御賜題寺名匾額,至今已有八百年歷史。清人毛奇齡作《楊寺考》載:「賞遊湘湖最深處,曰楊寺,以楊冀王舍宅為寺,故名。予時為詩有『龍常瀨淺楊王宅,鳥道雲盤勾踐寺』之句。」明清之際,天下大亂,千戈運年,唯楊歧寺遠離塵囂,不惹俗務,人稱「世外桃源」。
  • 秦始皇陵地宮是否被盜掘?焚毀的真相是怎麼樣的?
    內城中部發現一道東西向夾牆,正好將內城分為南北兩部分。高大的封冢坐落在內城的南半部,是整個陵園的核心。陵園的地面建築集中在封土北側,陵園的陪葬坑都分布在封冢的東西兩側。形成了以地宮和封冢為中心,布局合理,形制規範的帝王陵園。
  • 原來宋代瓷器,還有這些極為罕見的「款識」
    北宋定窯白釉蓮瓣紋『孟』字款直口碗,淨志寺塔基地宮出土  3、汝窯瓷器款識鑑別  汝窯青瓷為宋代青瓷之冠,傳世品很少  一為「奉華」字樣,為宮廷玉工製作。 奉華堂是南宋高宗時德壽宮的配殿,如汝窯出戟樽、汝窯瓜稜注碗及汝窯紙槌瓶,這三件器物的底部均刻有「奉華」二字。 又如汝窯粉青釉樽,仿銅器樽等,底部都刻「奉華」二字。
  • 安達森洋行舊址主體建築修繕工程通過驗收
    7月21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南岸區文旅委獲悉,安達森洋行舊址主體建築修繕工程已通過驗收。不久後,這裡將打造成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讓故宮博物院與重慶再續文化姻緣。   依託南濱路安達森洋行舊址打造的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是2020年南岸區在兩江四岸核心區實施的重點項目之一。
  • 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開幕
    原標題: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開幕 2020年12月19日,《百載重光——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在上海閔行區博物館展出。展覽共有展品86件,歷史原物48件,90%以上的展品為第一次對外展出。
  • 看上海如何修繕歷史建築:花磚、蝴蝶瓦、滴水獸的保護往事
    2020年,正值上海被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4周年,也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成立一周年之際。12月18日,「百載重光——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在閔行博物館開幕。從華東政法大學(原聖約翰大學舊址)的清水牆磚、徐家匯天主堂的花磚、石雕滴水獸到天后宮的蝴蝶瓦、葉家花園的綠色琉璃筒瓦……展覽通過歷史原件和傳統修繕工藝的展示,既呈現了上海近代優秀建築的歷史剖面,又向公眾傳遞出建築遺產背後的保護和修繕理念。
  • 應縣木塔搖搖欲墜 文物修繕別拖拖拉拉
    位於山西朔州的應縣木塔是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結構佛塔,被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譽為「獨一無二的偉大作品」。只是這座令大師驚嘆的木塔是否能完美地留給後人,如今要打上一個問號了。  應縣木塔始建於1056年,歷經近千年的風霜雨雪、地質災害、戰火侵襲,塔體早已是扭曲變形。
  • 河南古寺挖出千年地宮,出土的肉身佛像,引大批日本遊客前來跪拜
    河南千年佛塔發現地宮據記載,這座寺廟建於東漢年間,是中國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很多人都不知道這裡的存在,人們總是關注於它旁邊名氣比較大的少林寺,而忽略了大法王寺的存在,但其實這裡並不亞於少林寺。不過由於歷史悠久,這座寺廟經過時間的推移也變得破敗不堪,當地文物部門為了保留這座古老的建築,便派專家前往維護修復,希望能夠進行搶救性的發掘。
  • 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第十三站
    晉祠的建築布局基本採用了中軸線對稱布局:中部建築,結構宏偉,以藝術價值高貴而著稱;北部建築,依山勢而建,錯綜排列,以崇樓高閣而取勝;南部建築,既有樓塔聳峙,又有泉水環流,以風景誘人而馳名。這些建築雖不是同一時期所建,卻都服從於一個精巧的總體設計,布局緊湊,錯落有致。其中,宋代建築的代表作聖母殿、舉世罕見的十字形古橋魚沼飛梁和金代建築獻殿,被文化部鑑定為三大國寶建築,統稱為「晉祠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