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5日,這是浙江杭州供電公司「小萌新」上崗的第300天。在這一天時間裡,這位身高不足一米的小傢伙共計穿梭隧道50公裡,相繼完成了5G VR全景掃描、紅外裝置探測、溫度異常判斷等多項常規工作,並通過高清攝像頭實時3D建模探測高危環境下的隧道沉降情況、檢測隧道內有毒有害氣體···「小萌新」的每一個動作、每一項記錄都被遠在十幾公裡外,電纜運檢綜合監控中心杭州供電公司姚廣元看在眼裡、實時掌控。
不要看「小萌新」個子小,它的來歷可不簡單。它是中國聯通攜手國網電力公司聯合打造的全國首個基於5G專網的電纜隧道自主國產AI巡檢機器人及其智慧化巡檢系統。據姚廣元介紹,只需輕輕一按,監控中心的大屏上便可實時展現千裡之外的隧道現場機器人監控的8K VR超高清畫面,實現實時360度查看隧道實況,纖毫畢現。
「小萌新」上崗,全力保障電網供電可靠
伴隨城市經濟的迅猛發展,城市建設和工業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城市電網中電力電纜所佔比重越來越大。隧道電纜鋪設作為一種新型的鋪設方式,存在空間狹小、線路密集、空氣流通速度慢、敷設環境溼度大等特點,並不適合人工巡檢,這就給傳統巡檢方式帶來了很大挑戰。
建設智慧輸電線路是保障電網安全可靠運行的必然要求。2019年,中國聯通聯合杭州供電公司研發使用「5G智能化電纜隧道巡檢技術」,突破了空間、技術上的限制,集智能化、信息化為一體,解決了傳統巡檢的「卡脖子」問題,為電網供電提供了更可靠的技術保障。
從濱江到蕭山,從地上到地下,這些呆萌又忠誠的「小萌新」們已經實現了廣泛上崗,充分保障了電網的供電可靠性、提升了地下通道資源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構建了和諧共生的地下生態圈與產業鏈。
「小萌新」全部自主研發,三大特色提升智能化水平
中國聯通依託5G技術開展的智能化電纜試點,首先選取了浙江杭州市區的主幹輸電通道--湘湖隧道,開展了全程「5G+電力隧道」智能巡檢試點應用。該電纜隧道作為全國第一條5G智慧線路,搭建基站獨享+UPF下沉的5G行業專網,部署自主研發的雲邊協同智能巡檢系統,結合大數據、雲計算、AI技術等,實現5G智能巡檢立體升級。
「該系統獨具三大特點,分別是5G綜合立體AI巡檢、監測預警、聯動幹預以及作業安全,可以充分賦能無人操作。」中國聯通浙江分公司智慧能源項目負責人戴玉華介紹道。據悉,在聯通5G技術支持下,該系統可進行雷射實時建模,智能路徑規劃,超高清視頻,隱患AI自主識別以及超低延時切片和遠程實時操控等動作。同時,該系統也率先實現5G「雲-邊-端」一體化協同,智慧化聯動新風、除溼系統及5G MEC敏捷數據分析,智能化水平得到不斷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該系統極大降低了密閉空間巡檢壓力、作業風險,實現5G智控賦能毫秒級遠程無人操作,同時通過網絡切片技術有力地提升了數據的穩定性、安全性、實效性。
「疫情催生了新技術新課題的研發推進速度,」 在談到團隊創新研發過程時,戴玉華坦言,由於在疫情期間,電力行業經常面臨巡檢人手不足等現實問題。中國聯通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立足5G技術,經過夜以繼日地需求比對、系統研發,及時派出這些「小萌新」們上崗作業。在2020年創新5G電力行業應用及抗擊疫情央企行動中,「小萌新」「智鬥」疫情的案例,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截至目前,該項目先後榮獲了「2020年浙江電力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中國聯通集團科技進步獎、中國電力科技進步獎、全國第三屆「綻放杯」大賽優秀項目等多項大獎。
「小萌新」的投入使用將實現「三效並提」
據悉,這些「小萌新」上崗以後,隧道巡檢周期由1周一次改善為全天候實時監測,隧道內人員巡視頻率下降85%,人均可運維線路長度增長了70%;依託於巡檢機器人系統的AI智能決策提升了評價決策的科學性和全面性,報表自動生成率提升至100%;應急響應由小時級提升為秒級響應,對缺陷、隱患處置率提升了80%,實現管理效益明顯提升。該項目將實現以機替人,年節約運檢費用達589萬元;排除隱患缺陷,故障率下降73%,減少停電損失約3785萬元,實現經濟效益顯著提升。同時,地下通道資源經5G智能化管理以後,構建了和諧共生的地下生態圈與產業鏈,實現社會效益持續提升。
目前,中國聯通在浙江杭州已率先建成「泛濱江」智慧電纜示範區,實現了區域內126公裡29條電纜線路的5G智能巡檢100%覆蓋,構建線路狀態全景感知的預警體系,基於狀態評估和感知預警的精準化多源融合巡檢體系以及多元輔助的智慧決策體系,形成了杭州電纜智能運檢點-線-面全區域覆蓋的示範模式。
城市綜合管廊、電纜隧道、亞運保電···未來,將有更多的「小萌新」們在精準智控領域嶄露頭角,為智能供電領域帶來更多新的實踐案例。未來,中國聯通也將與合作夥伴一道,積極擴大合作範圍,繼續在5G應用場景上深挖鑽研,在智慧能源領域提供更多、更具推廣意義的探索與實踐。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h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