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最後的好詩,血淚寫成的吶喊與哀吟,詩人風骨,讀後一聲長嘆

2020-12-19 六不和尚

詩人寫詩,不僅在於描寫水光山色,自然之美,詩中更蘊含著作者的志趣、品質和性格,而許多詩更埋藏著家國之思,亡國之痛。

公元1279年,南宋滅亡,陸秀夫背負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身亡,享國319年的大宋王朝徹底覆滅。這對於南宋詩人來說無異於「天塌地陷」,不少有志詩人不不願意屈從元朝的統治,他們或者隱居山林,哀吟嘆息;或者積蓄力量,繼續反抗。這些詩人以詩作為武器,來宣洩內心的愁悶和悲涼。

今天,王和尚推薦的兩位詩人:真山民和蕭立之,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他們的詩真摯動人,感慨遙深,細讀能體會到他們堅強的風骨,文人的操守,和對故國深沉的眷戀與緬懷。

這6首詩,多是以血淚寫成,也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持真我的絕佳例證,不可不讀。

△王和尚讀詩:南宋詩人如何展現風骨?

1.訪李延不值 宋·真山民

白雲滿空山,山空人未歸。

拄杖莫敲門,恐驚白雲飛。

北宋魏野有詩寫《尋隱者不遇》說:「採芝何處未歸來,白雲滿地無人掃」,因此,「白雲滿空山」,就點出所尋朋友不在。空山、山空,疊用是強調朋友不在,也暗示作者等待朋友時的悵惘與寂寥之感。。

但作者卻很小心地站在門外等候,而不去敲門,他怕白雲受驚逃跑了。這是擬人手法,無理而妙。環境如此幽靜,作者的內心也非常閒適,何必非要渴望朋友歸來呢?在此欣賞一下白雲也挺好。

王維在《春日與裴迪過新昌裡訪呂逸人不遇》詩中寫道「看竹何須問主人。」既然等不到朋友,何妨看一看朋友種的竹子呢?這就寫出作者與朋友惺惺相惜,志趣相投的知己之感。真山民此詩與王維的心境非常相似。

這首詩很有韻味,化用很多前人名句,卻不露痕跡,反而把尋友不遇的惆悵,淡然灑脫的心境都寫出來了。朋友不在,就不必費心敲門,這樣也寫出詩人的一種雅趣。

曲歌評:首聯悵然,二聯悠然。

△王和尚讀詩:隱士的高潔與瀟灑

2.草 宋·真山民

草枯根不死,春到又敷榮。

獨有愁根在,非春亦自生。

敷榮:開花、繁榮。

真山民是南宋著名遺民,其姓名均無可考,他生活在南宋末年,深切感受南宋亡國之痛,對國事心懷憂愁和絕望。這首詩看似寫草,其實是亡國之恨。南唐後主李煜有詞說「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北宋秦觀有詞說:「恨如芳草,萋萋剗盡還生。」這種手法與此詩很類似,都是借春草來描寫愁緒悵恨的綿延不絕

真山民對故國的眷戀之情,就像草一樣,雖然枯萎,但是頑強不死,稍有機會,愁緒就瀰漫開來。「春草」也象徵他堅強、堅韌,毫不屈服的性格。二聯更進一步說,這種故國之悲就像在他心中生根一樣,即便不遇到春天,也會生生不息,愈演愈烈。

這首詩的的用字很有講究。草枯:暗示國家滅亡,也暗示自己境遇悽慘;敷榮:暗示對元朝統治不屈服,稍有機會生命就會蓬勃滋生。雖然面臨嚴峻的現實,但是草仍然生生不息,毫不妥協。

首聯著重寫草,二聯著重寫自己,表達對故國的生生不息的憂思和懷念。整首詩有統一也有遞進,二聯的力量更加強烈。

巧巧不了評:比春風吹又生更執著。

△王和尚讀詩:草的堅韌與力量值得敬佩

3.新年 宋·真山民

妝點春光到眼邊,凍消殘雪暖生煙。

杏桃催換新顏色,惟有寒梅老一年。

讀宋詩,一定要注意「梅花」這個意象,梅花相當於宋朝的國花,除了象徵作者的品質如梅花般高潔孤傲外,梅花也代表對國家、國事的憂慮和寄託。姜夔的名作《暗香》和《疏影》,表面是寫梅花,但很多評註者都認為暗含故國之思。南宋末代皇帝宋恭宗《在燕京作》詩說: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這首詩也是選取了梅花的意象。

新春到來,萬物開始生長。這首詩首聯寫春天解凍,百花開放。二聯作者選擇了兩個意象:桃杏和梅花。桃杏迎春,展現新的面貌來取悅觀賞者,只有高潔孤傲的梅花比去年又蒼老了一年。兩種意象作對比,而作者的選擇、側重點和暗含的無奈,已經在詩中了。

聯繫真山民所處的環境,不難猜測,桃杏相當於在新朝諂媚的人,而寒梅既比自己和那些眷戀故國,謀求國家復興的有志之士。雖然他對故國保持著忠貞,但是抵擋不了衰老,恢復故國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

正因如此,這首詩越讀越悲涼。

△王和尚讀詩:真山民的詩飽含故國之悲

4.晚步 宋·真山民

未暝先啼草際蛩,石橋暗度晚花風。

歸鴉不帶殘陽老,留得林梢一抹紅。

受儒家思想影響,中國傳統文人,對華夷之辨,是特別敏感的。他們一向看不起夷狄,而對滅亡南宋的蒙古人,更是既憤恨又絕望。

南宋有個人叫愛國詩人叫鄭思肖,為何叫「思肖」呢?「肖」是「趙」的一部分,他又號憶翁,這都暗示他一直眷戀故國,堅守文人的氣節。鄭思肖擅長畫蘭花,但是他畫蘭,卻從來不畫土,暗示自己「沒有了故土」。真山民作為南宋遺民,也一直忠於南宋,詩中也多寫故國之思。

這是一首以「閒步」為主題的詩,主要是寫景,但是他選擇的意象卻非常有特點。天還未全黑,草叢中的蟋蟀已經開始叫了,用了個啼哭的「啼」,顯得非常悽涼哀切。走向石橋,他看到花朵在晚風裡飄零,更加顯得悲涼而孤獨。「暗度」二字,值得細思,風不知不覺就把花吹落了,而夜晚也將不知不覺來臨,吞沒整個光明世界。

△王和尚讀詩:南宋詩人的風骨與堅韌

王昌齡有詩說「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作者卻反其意而寫「歸鴉不帶殘陽老」。烏鴉再黑,盤旋得再嚴密,也遮擋不了夕陽的紅色。

因此,詩的二聯說,雖然黑色的烏鴉成群結隊,但是它們依然遮擋不了夕陽的紅色,這種紅色在林梢雖只有一抹,卻紅得鮮亮,也紅得悽慘。

這就暗示他對故國的懷念,這種眷戀之情很堅韌。但是太陽終究要落山,黑暗終究要到來,他渴望恢復故國的願望也越來越渺茫,故而這首詩的精神內核,依然是悲涼而絕望的。

△王和尚讀詩:蕭立之為何寫白鷗?

5.一翠亭二首 其一 宋·蕭立之

隔水山青欲染衣,一簷雲影樹高低。

白鷗似笑客塵土,飛過亭前卻下溪。

蕭立之也是宋末元初的詩人,他有著堅強的民族氣節,南宋危急的時候,他參加過衛國戰爭,南宋滅亡後,他隱居山林,拒絕與新統治者合作。

但這首詩卻寫得清爽峭利,用字和命意都暗含巧思。山色碧青得都要把衣服染綠了,這個「染」字很形象,手法和王維名句「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很類似。第二句寫景也很細膩形象。這就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

首聯鋪排手法值得留意。首句水白而山青,綠中有白;二句寫雲白而樹綠,白中有綠,顏色搭配很協調。首句寫靜,二句寫動,整聯卻顯得靜謐而和諧。

△王和尚讀詩:蕭立之是南宋愛國詩人

白鷗,是詩詞中一個常見的「語碼」,鷗鳥全身皆白,自由飛翔,是高潔、瀟灑和脫俗的象徵。因此詩中這隻白鷗,好像在嘲笑在紅塵中浮沉的作者,在他眼前飛過,而去溪水中去了,白鷗本身就潔白,尚且要再去溪水中清洗自己,可見它是多麼高潔,絲毫不受俗塵玷汙。

面對白鷗,作者似乎有點慚愧,有些羨慕,估計是在反省自己一身塵世的煩擾和蕭索吧。

因此,詩中的白鷗其實是作者品質的外化,更是他在亡國後,堅持真我的信念。

△王和尚讀詩:蕭立之孤獨中的堅持

6.第四橋 其二 宋·蕭立之

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

一江秋色無人管,柔櫓風前語夜深。

這首詩主要寫詩人的孤獨和孤獨中的自娛自樂。「自把」和「孤樽」,都寫出作者的孤獨。但是一邊吃螃蟹,一邊喝酒,放眼看月出平林,心情還是很暢快和適意的。

最妙的是二聯,一江秋色今夜獨屬於自己,聽著風吹櫓聲,好像在跟作者交談,一直陪伴他到深夜。雖然沒有朋友,但是櫓聲就是他的知己,可以撫慰他的寂寞。

這首詩的景與情,寫得都生動,且把秋晚泛舟刻畫得如詩如畫。

△王和尚讀詩:南宋詩人對蒙古人的反抗

但是,細讀「無人管」,聯繫作者的生活背景,卻有另一層滋味。元朝雖然統治了大江南北,但是這滿江秋色,作者高潔的品質,卻是毫不受管束,在大自然中保守自己的純潔與孤獨,對作者而言未必是一件壞事。

從中也能看出作者內心的堅持和倔強。

相關焦點

  • 救國的呼號,亡國的哀吟——南宋詩詞教學探究
    三、分類同:作者為南宋詞人,詩詞中表達的是詞人愛國的熱忱。異:一首為「亡國的哀吟」,其餘為「救國的呼號」。四、總結「靖康之變」之後,當時的詞人也隨著南宋朝廷南渡,眾多詞人都在流亡之中,顛沛流離。六、板書「亡國的哀吟」——《揚州慢》(姜夔)南宋詩詞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愛國) 「
  • 每日好詩|詩人馬維駒:等待
    每日好詩|詩人馬維駒:等待 2020-12-04 0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方志四川•文藝】《七子之歌—澳門》背後故事:詩人含憤寫成...
    【方志四川•文藝】《七子之歌—澳門》背後故事:詩人含憤寫成 作曲家一夜譜曲 2020-12-21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兩首詩慷慨悲歌,讀後令人扼腕嘆息
    但是荊軻無所畏懼,他仰天吶喊,長嘯一聲,那吐出來的大氣能夠在空中連貫成長虹。 荊軻的故事《戰國策》等史書上都有記載,他隻身一人去刺殺秦王,燕太子丹在易水岸邊為他設酒餞行。荊軻明明知道自己是有去無回,但他甘願拋頭顱灑熱血,義無反顧。
  • 每日好詩|詩人馬維駒:獻給星空的詩
    每日好詩|詩人馬維駒:獻給星空的詩 2021-01-06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唐代詩人及其外號大全,仙、佛、魔、狂全齊了!(下)
    他處於武則天時期,這一時期,許多詩人多鍾情於「館閣體」,可是陳子昂的詩歌創作卻表現出明顯的復古傾向,他在《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序》裡寫道:「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徵者。所謂漢魏詩風在文學史上又被稱為「建安風骨」,是指以三曹七子即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為代表的一批詩人在詩歌創作過程中展現出來的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詩歌藝術風格。
  • 每日好詩|李平:靈門夜歌
    我點燃香菸你桂樹下的容顏在指縫間明滅而記憶,象月光一樣毫無緣由地砸向大海一絲淡淡的憂傷一點遺憾,一聲嘆息幽然四濺而起讀睡詩社桂冠詩人李平,七零後業餘寫作者,打工詩人,一直在謀生的隙縫中堅持寫作,位雖卑微,卻從不自嘆,獨自在文字中沿著一句句詩的小徑走向那超凡脫俗的精神殿堂。
  • 每日好詩|詩人六木菩提:秋天的情歌
    綿羊不需狼窩的風花雪月蝴蝶只要玫瑰的五穀豐登讀睡詩社桂冠詩人六木(六木菩提),芹泥蓮香居士(羅六榮),湖南永州人,一個自始至終痴迷於詩歌的小學教師,一個富有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的青年公民,一個將生命體驗煮成咖啡釀成美酒的無名草根。
  • 女子地鐵站丟失錢包報警也沒用,一聲長嘆:可惜不是外國人
    該女子心灰意冷之下,一聲長嘆:可惜我不是外國人,我要是外國人,方圓九百裡你們都能找到吧。女子地鐵站丟失錢包後一聲長嘆所幸的是,有熱心人打來電話,說撿到錢包了。檢查後發現,藍牙耳機沒了,充電寶沒了,門禁卡沒了,現金也沒了,其他的應該都還在。
  • 每日好詩|詩人格命草:夢裡,我與月光為鄰
    夢裡 我與月光為鄰相思 一層層落夢讀睡會員詩人格命草,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大學修讀新聞傳媒專業,文學學士學位。詩歌以感情真摯,風格隨性見長,擅於從生活中捕捉情感,感悟人生,注重內在情感的表達,注重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把寫一輩子詩歌作為人生理想之一。詩者,格物致知,玩物尚志!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
  • 南宋詩人陸遊的子孫是什麼時候「家祭告乃翁」的
    很多讀者和小編一樣學過不少南宋愛國詩人陸遊的詩,比如陸遊到了晚年「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即便到了臨終之際還留下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感人詩篇作為遺言。遺憾的是在陸遊去世66年後南宋王朝宣告滅亡。
  • 詩人的吶喊(外二首)*作者:高紀明
    原創高紀明魯沂文學2020-10-21詩人的吶喊(外二首)*詩人的吶喊詩人用文字堆積起來>自以為是的詩行一瞬間的愉悅把寂靜的暗夜點亮獨自芬芳在默守的路上用青春熱血,寫就的篇章慰籍著孤冷的心房竭斯底裡的吶喊
  • 大江安瀾|陸遊的風骨
    □趙慶勝一835年前的那個清晨,細雨濛濛,南宋王城臨安,籠罩在無邊的氤氳中,一切不再那樣清晰,甚至有些迷離,如同正在走向沒落的那個王朝,讓人看不到一點晴朗的希望。這天,一大早宋孝宗就在皇宮裡召見了陸遊(1125—1210),向他宣布了任職嚴州(梅城為嚴州府所在地)知州的命令。
  • 多年後南宋亡,有人哭訴:家祭如何告乃翁
    南宋朝廷總是被一些主和派所掌控,大多數時候,陸遊總是備受打擊。他的大部分詩歌,都是在為抗擊金人而吶喊,讀起來至今都覺得慷慨激昂,有一種凌然正氣。儘管這麼高壽,陸遊最大的遺憾還是未能看到宋軍克復中原,收復失地。在他臨終的時候,陸遊寫下了最為出名,也是千古傳唱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南宋王朝的凌冽風骨
    700多年前的南宋末年,巴蜀民眾抗擊蒙古族軍隊的戰爭長達52年,其間,雲頂山的8000多名孤軍,在四川安撫制置使餘玠將軍的統領下,憑險堅守在沱江之畔的山頂城堡上,阻擊蒙軍15年,最終石城陷落,宋軍死傷殆盡,蒙軍也傷亡近3萬人,大傷元氣,其戰事慘烈程度讓史家驚嘆不已。
  • 美國一詩人翻譯李白情詩,被列入美國教材,美國人稱是一首好詩
    ——《春日憶李白》歷史上有很多的詩人,名垂青史。他們風格多樣,有的瀟灑脫俗,有的浪漫詩意,也有的狂放不羈,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文風。而唐代著名的詩人之一,被後人譽為「詩仙」的李白,就是有著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的詩人。對於這位詩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他的詩,幾乎每個人都可以隨口說上幾句。可以這樣說,在中國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李白的。
  • 晚唐才子的一首絕句,膾炙人口,南宋一位詩人也深受感染
    晚唐有一位才子就非常善於寫詩,下面介紹晚唐才子的一首絕句,膾炙人口,南宋一位詩人也深受感染。白鹿洞唐代:王貞白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王貞白,字有道,號靈溪,唐末著名詩人。他20歲中進士後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貫休等相互切磋贈和。晚年退隱之後,詩人卻沒有去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是潛心教學,為家鄉子弟傳道解惑。他去世時,朝廷封他為光祿大夫、上柱國公等封號。王貞白一生作詩很多,亦頗自負,他的作品筆致清婉,清俊自得。
  • 著名詩人何基富詩作《庚子年的吶喊》書法作品出爐
    意不盡網訊(阮中華):由著名詩人何基富創作的詩歌《庚子年的吶喊》發表後,先被巜人民網-強國社區》刊發;後有讀者寫出熱情洋溢的長篇詩評;近日,再被熱心書法家劉翀先生,精心用行草全篇抄錄創作完成。(巜人民網》刊發截圖)據了解,《庚子年的吶喊》這首詩,系何基富先生在庚子年初,被抗擊「新冠肺炎」的人和事所感動,心靈激蕩,理性客觀紀錄發生在庚子年的這場大瘟疫,為黎民百姓而吶喊,為英雄而吟歌。(讀者詩評截圖)細品劉翀先生的書法作品,筆力遒勁,字跡雋永清秀,堪稱佳作。下面請欣賞劉翀先生的《庚子年的吶喊》書法作品。
  • 好詩三「道」(大地漫筆)
    從螢屏節目到線上公號,再到線下的各類讀詩分享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回味經典好詩,從詩詞中汲取精神營養。詩在中國千年不衰,其道何在?結合我自身的詩歌創作實踐,我認為好的詩歌,關鍵就是處理好氣道、味道與門道這「三道」。先說「氣道」。詩是有氣的,氣通了,詩則順:語順,意順,情順,境順,讀起來也順,容易產生共鳴。
  • 每日好詩|詩人馬維駒:獻給星空的詩(10首)
    你說,夜空很美我在抬頭仰望的瞬間看到明亮的天狼星,正從你前方的高處墜入你的深眸●夜歸山路暗下去時,星空亮了起來雲從北方湧來細雨溼了眉梢天地暗下來時,你的窗口亮了起來我奔波千裡只為扣響這扇斑駁的思念●我是詩人我喜歡在人流中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