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素解》卷九:邪師令弟子們財產無故耗散

2020-12-06 走心書院

1.想陰魔一

【原文】阿難。彼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不覺是其魔著,自言謂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巧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斯須,或作比丘,令彼人見。或為帝釋。或為婦女。或比丘尼。或寢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為菩薩。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慾。口中好言災祥變異。或言如來某處出世。或言劫火。或說刀兵。恐怖於人。令其家資,無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解釋】阿難。彼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以下分別開示想陰的十種魔境:

佛又說道:「阿難。此善男子修行人已經透過受陰的覆蓋。

為什麼說受陰虛妙呢?即受陰已經銷盡,已經得意生身,可以離開身體,所以說妙。如同鳥飛出鳥籠,隨往來無障礙。

不再遭遇受陰邪慮邪魔所迷惑,比如恐懼、憂愁、我慢、大喜或者大悲等。

因此圓融通達的妙定,得以發明。

於是在禪定之中,忽然生起一念,執著於愛圓滿光明,可以發明一切妙用。貪愛善巧,勇銳其志,精進去思維。貪求像孫悟空那樣變化,更加善巧方便去度眾生。方便教化,廣作佛事。」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佛又說道:「正在此時,天魔,即六天魔王,趁著修行人的方便,有間隙可乘,即飛去附旁邊的人的身體。

為什麼是附體在別人身上呢?因為此修行人色陰銷盡、受陰銷盡,魔不能入其心腑了。所以只要假借旁人來迷惑他,轉而令他自己亂陣腳。

被附體的那個人口中說相似的經法。因為有魔附體的力量,資助其有邪慧。以令此修行人聽受,並非真說真正的佛法正法正道。

如果果真能宣說佛法,即並非魔了。」

其人不覺是其魔著,自言謂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巧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斯須,或作比丘,令彼人見。或為帝釋。或為婦女。或比丘尼。或寢暗室身有光明。佛又說道:「其人即所附體的那個人,自己是不知道被魔附體的,不能覺知。

因為附體的那個人一向不能說法,而今竟然無端能夠說經法,自己懷疑自己已經證得無上涅槃,無上正等正覺,無上菩提。

於是附體那個人就來那個求善巧的善男子那裡,敷座說法,只不過是想要設計誘惑他罷了。

宣說什麼法呢?投其所好,因為知曉他愛求善巧方便,所以就講示現神通之法。

於是魔附體那個人的形貌,在頃刻之間發生變化,或者變現為比丘,以表現出同類的身體,投其所好,令他生信。

或者顯現帝釋身,或者顯現婦女身,及顯現比丘尼。

或者在黑暗的室內顯現出光明,身有種種光明。或者時而說法,時而變形,或者時而放光,廣作善巧,鼓動修行人的心,令其自亂。」

難怪孫悟空師父看到他在弟子們面前隨便變化,此會誘惑弟子們追求神通變化。因為正法正道根本是要追求般若智慧,正定禪定,而非神通。神通只是副產品罷了。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慾。佛又說道:「此修行人缺乏般若智慧,愚昧缺乏智慧,被迷惑而不自己發覺,以為是菩薩來說法。

經不住外魔的蠱惑,形貌現變化神通,口說似是而非的法,因此相信他的教化,將所習的入定的心,都被搖蕩。

所秉持的戒律,都被破壞。

魔惑亂此修行人,使得此修行人著魔,使得欲心生起。

因為魔大多貪慾,潛行毀戒。」

然而對於清淨禪定功夫深,智慧強的修行人,任由外魔多麼善巧莫測,只要是誘惑修行人去淫慾毀壞戒律的,便知道是魔。

怎麼會被迷惑呢?此反而為驗魔的助力,成為照妖鏡。

口中好言災祥變異。或言如來某處出世。或言劫火。或說刀兵。恐怖於人。令其家資,無故耗散。佛又說道:「由於此修行人被迷惑了,就會有很多貪慾。

口中常好說一些災禍即劫火刀兵、缺糧乾旱等,令世人恐怖。

或者說一些吉祥的事情,比如如來在某處出世等。

或者說一些怪誕反常的話。

使得信徒們家中資糧,無故耗散,無端端就沒有了。」

說嚇別人的話,別人就會想辦法破財消災。

或者說哪裡有真佛出世了,世人信仰如來,就會把所有家產都給出去,以求接引。

古往今來的很多預言書中記載,彌勒菩薩(紫薇聖人)即將降臨於東土,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然了,末法時期,邪師橫行,很多邪師為了騙取信徒的財色,會以種種花言巧語說法,學佛之人應當警惕。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佛又說道:「此名鬼怪附體在那個人身上,年老已經成魔,已經腦亂了此修行人。附體的魔呆久了,厭惡滿足心生起,就離開人體的附體。於是弟子和所謂的師父,都落難了。

魔附體有威德,所以官府還沒有處理。

一旦魔離開身體,已經沒有什麼威德,官府就以妖言惑眾,敗壞風俗之罪判處,估計得斬首。」

弟子,即此修行人,貪求善巧的人;

師父,即魔附體的那個人。

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佛又說道:「你如果是此修行人,就應當聽如來所宣說,仔細明察,預先做好心理準備,覺知對方是魔,不為所惑。

不被迷惑,就超出生死,不會再入輪迴。

如果被迷惑,受外魔所腦亂,必然墮入無間地獄,不可以不慎重。」

相關焦點

  • 《楞嚴經素解》卷九:邪師變出奇珍異寶,變出蛇等,迷惑世人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佛又說道:「此是天魔候著此修行人的間隙方便,天魔修很多年才能精,於是飛精附體周圍的人,對此修行人口說經法,似是而非,迷惑修行人。」此修行人受陰已經透盡,所以天魔無法直接侵入心腑,於是變著法子附體在別人身上,投其所好,來說邪法誘惑此修行人。
  • 《楞嚴經素解》卷九:邪師說某個人是畜生,讓另外一個人踩住尾巴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本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陰善男子處,敷座說法。令其聽人,各知本業。或於其處語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敕使一人於後蹋尾頓令其人起不能得。於是一眾傾心斂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諦比丘,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 弘恩法師:當今邪師的19種典型表現 初學佛者必看
    而在當今末法時代,正如《楞嚴經》中佛陀所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作為一個正信的佛弟子,在學佛之初,必須要有分辨正邪的智慧,否則極易被外道邪師所惑而走入邪路,枉誤今生。一、喜好浮誇此類外道邪師,經常讓弟子編寫資料,將自己吹噓成「法王」,「活佛」「金剛上師」「大伏藏師」,「大禪師」等,逢人便發,如世間推銷做廣告一般。
  • 末法時代,為什麼選擇讀《楞嚴經》?
    在《大方等大集經》卷五十六中載:「今我涅槃後,正法五百年。……像法住於世,限滿一千年。」釋迦牟尼佛說,在他涅槃後,五百年為正法時期;此後一千年為像法時期;再後一萬年就是末法時期。但是不同的佛經對著三個時期有不同的時間說法,《大悲經》說正法有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大集月藏經》、《賢劫經》和《摩耶經》等則說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古德多用正法五百、像法一千、末法萬年之說。
  • 楞嚴經釋疑:楞嚴經一共幾卷
    《楞嚴經》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楞嚴經包括:序分、三番破識、十番顯見、剖妄出真、會通四科、圓彰七大、審除細惑、從根解結、二十五聖圓通章、四種清淨明誨、楞嚴神咒、十二類生、歷位修證、七趣、五十陰魔。《楞嚴經》共十卷,意思要你自己看懂蔡有用。
  • 《楞嚴經素解》卷九:六道輪迴,阿修羅道
    回向所修者,為楞嚴大定,即妙修行路。因為能夠回向修楞嚴大定,回向大乘,所以能夠不落於輪迴。」阿難。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佛又說道:「阿難。此無色界四空處天。後來帝釋兵出戰,令各念摩訶般若波羅密多,以妙智慧而得大勝。而阿修羅,於是變化為小身,入於藕絲孔中。此阿修羅王由天道所統攝。」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遊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溼氣有,畜生趣攝。
  • 《楞嚴經素解》卷十:邪師和稀泥,求法只回答一兩個字,有或者無
    《道德經》中講,世人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世人皆知惡之為惡斯不善已。心學四訣來自於王陽明的王門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禪宗有許多參話頭和公案,看似隱秘,但是實則是直指人心的教法,令修行人頓悟而見性成佛。明眼人一看,禪宗和外道,高下立判。如今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數,更是虛言虛論擾亂人心。因此我們需要弘揚真正的佛法,正本清源。
  • 《楞嚴經素解》卷八:成結界地,護佑眾生
    在新冠狀病毒肆虐世界之時,但願此楞嚴經所在之地,此楞嚴神咒所在之地,在在處處,都能夠形成結界地,護佑眾生遠離各種災害,遠離新冠狀病毒的侵害。【原文】阿難。是娑婆界,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二十八大惡星而為上首。復有八大惡星以為其主。作種種形出現世時,能生眾生種種災異。有此咒地,悉皆銷滅。十二由旬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
  • 楞嚴經賞析:楞嚴經義貫全文
    師兄在修行楞嚴經的過程中,是要用心的去體會經文中的內容是什麼,這樣師兄的修行功效才會更加的好,而且師兄也會知道楞嚴經全文講什麼,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簡單的了解楞嚴經義貫全文吧!「首楞嚴」:又譯為「首楞伽摩」。佛在《大般涅槃經》中解釋「首楞嚴」為:「一切事究竟堅固」。
  • 《楞嚴經》坐菩提樹入大涅盤
    十方如來,行此咒心,能於十方,攝受親因,令諸小乘,聞秘密藏,不生驚怖。十方如來,誦此咒心,成無上覺,坐菩提樹,入大涅盤。十方如來,傳此咒心,於滅度後,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嚴淨戒律,悉得清淨,若我說是佛頂光聚,般怛囉咒,從旦至暮,音聲相聯,字句中間,亦不重疊,經恆沙劫,終不能盡。
  • 《楞嚴經》五十陰魔漸次篇:卷10-9 佛示五十陰魔破盡實相
    我們大慈大悲的釋迦牟尼佛,又反覆悲憫叮囑這些大菩薩、大阿羅漢以及未來要成就的有學聲聞弟子,【汝等存心秉如來道】你們這些弟子,一定要留存大慈大悲的菩提心,要發下度盡眾生的菩提大願,秉承弘揚如來菩提妙覺道義,【將此法門】將這無上殊勝的『菩提心如來藏』佛法第一義諦,以及這最真實無上耳根圓通的『首楞嚴王三昧』法門,【於我滅後。
  • 《楞嚴經素解》卷十:凡人的懸絕,感應不到周圍動物的哭嚎
    1.識陰計九【原文】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於命明中分別精粗,疏決真偽,因果相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聲聞。諸無聞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九圓精應心,成趣寂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纏空種。
  • 《楞嚴經素解》:楞嚴咒全文解析,護佑眾生脫離愛別離苦等
    楞嚴咒經文極其殊勝,文殊師利菩薩在阿難遇難的時候,如來令他執持楞嚴咒去救渡阿難,降魔摩登伽女和她的母親。修行人越往上修行,可能遇見的阻力越大,各種心魔會干擾拉扯,不讓你往上成就。會考驗修行人的種種弱點,進行誘惑。如果修行人好美色,這時就會安排種種美色前來誘惑,如果沉迷於美色,就如同女兒國那樣,唐僧就無法去西天取經了,就無法有什麼成就了。
  • 楞嚴經解釋:念楞嚴咒的作用
    誦持《楞嚴咒》比買黃金更賺得多,誦《楞嚴咒》一遍,就等於幾萬萬盎司的黃金那麼有價值,不過不能用貪心來誦持。若能持戒律,無嫉妒障礙,無貪嗔痴,那麼誦持《楞嚴咒》就有大感應、大利益;若你有不守規矩的行為,修這個法便沒有大的感應力量。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83)|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譯解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汝等亦當將如來語, 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 楞嚴經講解:只要念好楞嚴咒,就會有福報了嗎?
    宏海法師《楞嚴經·卷七》講解33從第一劫,乃至後身,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及富單那、迦吒富單那。鳩槃茶、毗舍遮等。並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是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得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大家來看,這就開始這一段講到的是遠離雜趣。這段經文簡單,其實都不用細講的,大家一看都一目了然。就是說上面這些持咒的,有的是發了菩提心的持咒,能夠正心正受地持咒,有的是散心的持咒,或者偶爾地來一句半句的持咒。
  • 為什麼同樣是佛經楞嚴經要比金剛經難讀很多?
    2、《楞嚴經》行文我們再來看看《楞嚴經》的譯師,般剌蜜帝大師。其實《楞嚴經》能夠帶來中土還是相當之有波折的。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譯成一部十卷。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釋迦稍訛。正雲鑠佉。此曰云峰)譯語。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循州羅浮山南樓寺沙門懷迪證譯。量翻傳事畢。會本國王怒其擅出經本遣人追攝。泛舶西歸。後因南使入京。經遂流布。有惟愨法師資中沇公。各著疏解之。文中所說的制止寺,就是現在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廣州光孝寺。
  • 《楞嚴經》卷十
    楞嚴經
  • 楞嚴住世正法不滅,被稱為經中之王的《楞嚴經》,究竟重要在哪裡
    學佛的人也都應該聽過這麼一句話:「楞嚴住世,正法不滅」,直接把楞嚴經與佛教的存滅相提並論,足以證明楞嚴經的重要性。幾千年的流傳,《楞嚴經》更是被佛教徒們推崇為「經中之王」、「破魔寶典」,早晚誦讀,從中獲得智慧和啟示。
  • 修持〈大佛頂首楞嚴咒〉消災解冤、滅重罪,十方如來所有功德!
    除了廿五圓通,《楞嚴經》修持法門另一重點,就是持〈楞嚴咒〉。〈楞嚴咒〉是佛門大咒,共427 句,2620 字。其廣大功德,《楞嚴經·卷七》有詳細敘述。〈楞嚴咒〉是如來密音,還在生死輪迴的眾生,「不持此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誦持、書寫、佩戴〈楞嚴咒〉能遠離毒害將書寫好的〈楞嚴咒〉放在香囊,帶在身上,「一切諸毒所不能害」。誦持〈楞嚴咒〉,不被水、火、毒物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