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位刀友的留言,特別感動。前情是倆網友在評論區說匠人工坊的刀有點貴,然後刀友「心若向前,何懼遠方!」有點看不下去,留言道:那些說價格高的,去看看國外的垃圾折刀,動不動好幾千塊。微技術的跳刀,動不動上萬,卡巴軍刀,這類低端軍刀,也要幾百塊!這家的大馬士革刀,是國內少有的真品,而且性能還鋒利,還能粗用,不是樣子貨,這是很重要的!可不是某寶上一搜一大堆的假大馬士革刀。
刀具收藏屬於小眾愛好,遇到能懂你的刀友其實並不容易。我做匠人工坊的目標,第一是傳承這項冷兵器時代的大神級工藝,不希望它失傳。第二希望在設計方面有一點自己的特點,融入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刀友一眼看上去能知道「這是匠人工坊的」。第三希望自己做的不止是工藝品,在性能方面仍然能有所追求。這位陌生刀友的留言正好切中了我做匠人工坊的初心,傳承工藝,堅持原創,做工實誠,可以實用。今天謹以此文獻給懂刀、懂我、懂匠人工坊的刀友「心若向前,何懼遠方!」朋友。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兩位外國的刀友,他們都是能在歷史書上留下一筆的人物,一位是作家,另一位是科學家。
第一位大咖刀友名叫沃爾特司各特,就是那位寫作了「薩拉丁凌空斬斷紗巾」故事的著名作家。司各特一七七一年出生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是維京人的後裔。他的家族屬於蘇格蘭和英格蘭交界地帶的「掠族」,先輩靠打家劫舍躋身蘇格蘭上流社會,成為了可以邀請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來家裡串門的上層貴族。
司各特以寫作為生,是一位高產的歷史小說作家和詩人,被譽為「玄幻小說之父」。在他的小說《護身符》裡,司各特以第三次十字軍東徵為背景,讓交戰雙方最負盛名的兩位英雄人物薩拉丁和理查一世進行了一次歷史性的會晤。這兩位軍事首領當場炫技,分別展示了各自攜帶的兵刃。理查用一把寬刃的歐洲長劍斬斷了侍從帶來的鐵質手杖,薩拉丁用一把布滿花紋的大馬士革彎刀,凌空斬斷了一條輕薄的紗巾。這段描寫十分細膩,而且包含了雙方的心理活動,下面截取的這一段,是薩拉丁展示大馬士革刀的部分。
他(薩拉丁)不慌不忙從地上拿起一個填了羽絨的絲綢靠墊,並把它立在地上,對獅心王理查說:「我的兄弟,你的武器可以斬斷這個靠墊嗎?」
獅心王答道:「不行,一定不行。天下所有的刀劍,縱然它是亞瑟王之劍,也不能斬斷一個沒牢固支持的器物。」
薩拉丁說道:「那請你仔細看了。」一邊說,他一邊捲起自己長袍的袖子,露出細而長的手臂,終年的磨鍊使他的手臂變得異常堅實,手臂上除了骨骼、肌肉和氣力之外,沒有任何多餘之物。他伸手抽出自己的大馬士革彎刀,彎刀的刀身彎而窄。與歐洲光亮的闊刃長劍全然不同,彎刀呈現出昏暗的藍色,刀身上遍布千萬條蜿蜒的波紋,顯示出刀匠在鍛造這塊金屬時心中充滿了殷切的瞻仰。
與獅心王相比,薩拉丁蘇丹在揮刀時顯得那麼無力,他站立時重心放在稍微靠前的左腳上,稍微穩了穩身子,就像是要穩住手臂,隨即向前上步,異常迅速地拖刀切過靠墊,看起來用的氣力如此之小,以致靠墊就像是由於自己倒地而破碎的,而不像是被暴力切為兩半。
獅心王帶來的隨從被眼前的場景驚得目瞪口呆,就好像在觀看一場神秘的幻術。
薩拉丁蘇丹似乎明白這些人的疑心,他解下自己一直戴著的面紗,把它橫搭在彎刀的刀鋒上,將刀鋒向外憑空伸出彎刀,然後突然從面紗中抽刀。面紗原本只是松松垮垮地搭在刀鋒上,在抽刀的瞬間竟然斷為兩截,飄落到了兩側。這不只展示出武器厲害水平已到達駭世驚俗的境界,也同樣顯露了使用者的身手迅速和舉止優雅。
薩拉丁凌空斬斷紗巾的故事被廣為傳頌,然而我不得不告訴你事情真相,這個故事很可能是……杜撰的!
《護身符》是一部歷史玄幻小說,類似於我們熟悉的《三國演義》、《水滸傳》,以歷史人物和事件為背景,展開想像。歷史上可能並沒有薩拉丁和理查的這次會晤,關於雙方炫耀武器以及斬斷紗巾的情節更無從考證。但是透過小說《護身符》裡的情節,可以看出來在司各特的年代,大馬士革刀已經在歐洲具備相當高的知名度,所以作者才會把它安排到作品當中,作為與英雄人物相匹配的兵刃。比如《三國演義》中關羽關雲長所使用的兵器是青龍偃月刀,其實青龍偃月刀出現於宋代,到羅貫中所處的元末明初時期已經非常有名,經常被用於武科場較量以及武術表演。羅貫中在小說中表達的其實是他那個時代對青龍偃月刀的欣賞和崇拜。司各特和羅貫中一樣,只不過羅貫中崇拜偃月刀,而司各特崇拜大馬士革刀。
司各特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寫作,並且因此賺得大量財富。他寫作的主要動力是還債,因為他一方面缺乏生意頭腦,投資屢屢失敗,然而他又是個十分注重生活品質的人,大量財富被他「浪費」在建設莊園以及收藏愛好上。他是一個冷兵器愛好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刀友。他花費巨資建造的阿伯茨福德莊園裡,直入門廳就是一面兵器牆,裡面展示的每一件收藏品都來歷非凡。其中有各類十字形劍、槍枝、盔甲、榮譽勳章,古代凱爾特人帶羊角的金屬面具,還有司各特自己用的大口徑短槍,蘇格蘭羅賓漢、民族英雄羅勃羅伊(RobRoy,司各特寫有同名小說,也有中文版譯為《紅毛大俠》)用過的匕首、腰刀、毛皮袋。其中最有傳奇色彩的莫過於一串鑰匙,它們是洛赫利文城堡(LochlevenCastle,蘇格蘭瑪麗女王被囚禁的湖中城堡,《修道院院長》的故事發生地)的鑰匙,瑪麗女王逃出孤島監獄後把這串鑰匙扔進了湖裡。在司各特的收藏品中,也包括大馬士革彎刀、獵刀,以及廓爾喀彎刀。
司各特用他充滿奇幻色彩的筆觸,描繪了薩拉丁與獅心王理查展示兵器的恢弘畫卷,表達了作者自己對大馬士革刀的崇拜,也讓更多人對大馬士革刀升起了無限的嚮往。英國城市愛丁堡,現在還矗立著司各特的雕像。著名的阿伯茨福德莊園則成為當地著名的人文景點。
今天要介紹的第二位刀友,和司各特的玩刀理念略有不同。司各特用他的文學之筆為大馬士革刀繪上光環,而下面要介紹的這一位,則是執著於大馬士革刀材質和性能的研究,用他的科學精神為大馬士革刀在工業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這位刀友的名字叫麥可法拉第,是大名鼎鼎的電磁感應之父、電學之父、交流電之父。其實在這些影響人類歷史的重大成就頭銜之外,他還是合金鋼之父。而他最初研究合金鋼的目的,是為了複製一把大馬士革刀。
一七九一年,法拉第出生於英國的一個鐵匠家庭。他比作家司各特小了二十歲,兩人可以說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考慮到司各特是當時歐洲最著名的小說家和詩人之一,法拉第很可能讀過司各特的《護身符》,並對薩拉丁展示大馬士革刀的橋段印象深刻,畢竟法拉第也是一位大馬士革刀的狂熱愛好者。
根據現有的文獻記載,最早在文獻中提及大馬士革刀一詞的是英國人莫克松,他在一六七七年提到,旅行者從敘利亞大馬士革帶來的大馬士革刀,是用質量最好的鑄鋼經過鍛打得到的。歐洲人眼中的大馬士革刀,是一種來自神秘東方的頂級兵器,代表亞洲最頂級的金屬冶煉和鍛造工藝。事實上,大馬士革刀也的確擔得起這樣的盛名。亞洲的花紋鋼工藝發源於中國先秦時期的花紋刃,此後逐漸傳播到西域、日本和東南亞等地,發展出大馬士革刀、日本武士刀、馬來克力士劍這三種各具特色的花紋鋼刀劍。到冷兵器時代末期、歐洲工業革命以前,以大馬士革刀為代表的「手工鍛造複合鋼」可以說是手工業時代金屬加工技術的巔峰。
歐洲進入工業革命初,機器生產需要大量的優質鋼材,很多科學家投入到鋼鐵冶金研究,刀友法拉第也是其中之一。
一八一八年,著名刀具生產商斯託達特將一塊大馬士革鋼交給他的助手法拉第,希望他能搞明白隱藏在大馬士革刀材質中的秘密,進而復原並批量生產這種「世界上最優秀的鋼」。
法拉第檢查了大馬士革鋼中是否含有鐵和碳以外的元素,同時也分析了一塊英國本地產的鋼樣品作對比實驗。然後他自己設計了一座小型煉鋼爐,使用焦炭作燃料,通過一對手動的鼓風裝置來鼓風,這座煉鋼爐能夠在12至15分鐘內熔化鋼料。
法拉第以當時通用的工具鋼作為基本材料,向熔化的鋼液中添加各種元素,然後測試不同元素給成品鋼性能帶來的影響,主要是硬度、韌性、熔點、耐腐蝕性等方面。他在鋼液中加入了鉻、鎳、鉑、銘、銅、金、銀、鉑等等元素,並留下了詳細的實驗數據。
法拉第製作的合金鋼,含鉻最高量為2.3%,含鎳最高量為2.2%,含鉑最高量為2.5%,含鍺最高量為1.6%,含銅最高量為2.79%,含銀最高量為1%。有的合金鋼中還同時加入了0.75%的金和2.1%的鎳,所有的合金鋼中都含有0.75%至1.5%的碳。
他把實驗成果寫成論文,在一八二二年提交給英國皇家學會。和論文一起提交的還有七十九塊合金鋼樣品。他煉製的合金鋼當中沒有用到錳。因為直到一八一九年,法拉第才從礦物中提取到錳,由於當時獲得錳比較困難,因此沒有足量的錳元素用來做合金鋼實驗。法拉第也從而與「錳鋼之父」的頭銜失之交臂。
法拉第通過實驗認識到合金鋼的優良性質,並將其提供給sheiffeld的冶煉廠來製造刀具。原本法拉第還想開一家自己的工廠生產合金鋼,但是由於負責商務聯繫的合伙人詹姆士斯塔德特於一八二三年去世,而在同一時期法拉第又對電磁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因此對合金鋼的研究就到此為止了。真是羨慕天才這無處安放的才華,隨便用在哪個領域,都可以獲得影響全人類的偉大成就……
法拉第是第一個系統研究合金鋼並取得成就的科學家,他最早提出了向鋼中添加某些元素來提升性能的概念。當初拿到他合金鋼樣品的sheiffeld冶煉廠,後來發明了錳鋼和矽鋼,進一步促進了鋼鐵冶金的全面發展,推動了歐洲工業革命的進程。
法拉第即使沒有發現電磁感應定律,僅僅憑藉他在合金鋼方面的先驅地位,也稱得上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大馬士革刀代表了手工業時代最出色的人造金屬,法拉第對大馬士革刀的研究開啟了人類金屬應用的新時代。這種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大馬士革刀在人類金屬冶煉史上具有特殊的標誌意義。
在司各特和法拉第生活的時代,大馬士革刀已經從它的原產地西亞地區失傳了將近500年,只有一些歷史遺留下來的收藏品在旅行家和收藏家手上流通。天才的科學家法拉第雖然通過對大馬士革鋼的研究發現了對人類影響深遠的合金鋼特性,但他卻沒有參透大馬士革刀工藝的秘密。
西亞大馬士革刀工藝為什麼會失傳?這就不得不提到我要向大家介紹的下一位刀友。他出現在西亞這片土地,直接導致了當地大馬士革刀製造業的凋亡。下一期,我會為大家介紹這位可敬的刀友。
作者:尚開紅,匠人工坊創始人,視頻「老尚叨刀」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