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汙泥生物填料對黑臭水體的脫氮除磷效果研究

2020-12-1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現場小試模擬研究了鋁汙泥生物填料、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以及二者分別與狐尾藻組合在黑臭河道水體中的治理效果。結果表明:鋁汙泥生物填料能夠調節水體pH,狐尾藻可提高水體溶解氧(DO)濃度,營造有利於微生物生長的微環境;鋁汙泥生物填料出水水質優於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出水水質基本達到GB 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Ⅴ類標準;鋁汙泥-狐尾藻組合對水體汙染物的整體去除效果最好,出水水質優於GB 3838—2002的Ⅳ類標準,對CODCr、TP、TN和NH3-N去除率分別為74.62%、93.59%、93.19%和96.46%。

關鍵詞:鋁汙泥;狐尾藻;脫氮;除磷;黑臭水體

近年來,由於工業廢水以及生活汙水大量排入河道,河道水體黑臭現象日漸加重,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和居民身體健康,因此,如何有效淨化黑臭河道水體已成為城市健康發展的重中之重[1,2,3]。生態-生物修復技術因其費用低,管理方便,兼具美化環境的特點,成為近年來研究和應用的重點[4,5]。生態-生物修復技術的處理效率受很多因素影響,其中填料是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黑臭河道修復效果的關鍵因素,填料的篩選、改進和合理配置關係到這一技術能否正常發揮汙染治理效能的關鍵[6]。作為給水廠生產過程中的副產物,鋁汙泥含有大量鋁離子及其聚合物,用作生物填料時可有效提高脫氮除磷效果[7,8]。筆者將鋁汙泥生物填料與具有高效淨化作用的狐尾藻相結合,以常見的生物填料聚丙烯纖維作為對照,模仿天然河道構建生物填料系統,研究並分析該系統的脫氮除磷效果,以期為河道黑臭水體治理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鋁汙泥取自給水廠,主要成分為Al2O3,濃度為38.62%~45.84%,體積密度為(1.18±0.10)g∕cm3,孔隙率為40%,比表面積為21.54~36.50 m2∕g,電導率為0.010 4~0.014 0 S∕m。

鋁汙泥原料經過攪拌、造粒後,在105~120 ℃下烘乾2~3 h,以去除水分;在500~600 ℃無氧焙燒6~8 h,自然冷卻後裝入40 cm×8 cm×8 cm尼龍網袋,製備成鋁汙泥生物填料。

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從市場上購得,密度為0.90~0.92 g∕cm3,長度為40 cm,直徑為8 cm。

狐尾藻取自南京市某湖泊,將狐尾藻置於有機玻璃櫃中用自來水曝氣培養,每隔3 d換1次水,保證植物表面吸附的懸浮物被氣流衝洗乾淨。

1.2 水質分析

試驗用水取自南京市江寧區外港河,河道寬為10 m,流速為0.54 m∕d,CODCr為120 mg∕L,TP濃度為4 mg∕L,TN濃度為20 mg∕L,NH3-N濃度為10 mg∕L,pH為5.5~6.5。

1.3 生物填料小試系統

在河邊構建生物填料小試系統,如圖1所示。

小試系統主要包括進水池、控制區、生物填料區等單元,其中生物填料區由4種處理組組成,即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組、鋁汙泥生物填料組、聚丙烯纖維-狐尾藻組和鋁汙泥-狐尾藻組,各組均另設1個平行試驗,取平均;承載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和鋁汙泥生物填料的網架均採用鋼結構;生物膜掛膜採用自然掛膜,網架置於水面以下,將生物填料沿池體長邊間隔8 cm依次系掛於網架上,水流平行方向設7行,垂直方向設4行;狐尾藻種植於生物填料區的上部,種植密度為100株∕m2。小試系統各部分規格如表1所示,生物填料與孤尾藻組合組剖面如圖2所示。

為保證小試系統中狐尾藻的穩定生長和生物膜的自然掛膜,在運行1個月後正式開始試驗。試驗採用連續進水方式,通過蠕動泵調節進水流速,均由頂部進水和出水。該小試系統處理水量為360 L∕d,表面水力負荷為0.3 m3∕(m2·d),水力停留時間為2 d。測定系統出水水質,主要檢測TP、TN、NH3-N濃度及CODCr。CODCr採用重鉻酸鹽法測定;TP濃度採用鉬酸銨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1200,MAPADA)測定;TN和NH3-N濃度採用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氣相分子吸收光譜儀,GMA3510,森普)測定。

2 試驗結果

2.1 溶解氧濃度

選取出水口水深10 cm處作為溶解氧(DO)濃度監測點,考察小試系統運行期間不同處理組出水DO濃度隨時間的變化,結果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試驗運行期間,各處理組DO濃度分別為: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組,3.2~4.3 mg∕L;鋁汙泥生物填料組,3.5~4.4 mg∕L;聚丙烯纖維-狐尾藻組,6.2~7.1 mg∕L;鋁汙泥-狐尾藻組,6.1~7.2 mg∕L。2個組合組DO濃度變化趨勢一致,且水體DO濃度遠高於生物填料組。生物填料組和組合組水體DO濃度均達到GB 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Ⅳ類標準。

2.2 pH

系統運行期間不同處理組的出水pH隨時間的變化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不同處理組的出水pH差異較大,其中鋁汙泥生物填料組和鋁汙泥-狐尾藻組出水pH較為穩定,在7附近波動;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組和聚丙烯纖維-狐尾藻組出水pH隨時間變化波動範圍較大,聚丙烯纖維-狐尾藻組出水pH維持在6.5以上,而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組出水pH基本在6.5以下,與進水pH相差不大。

2.3 CODCr的去除效果

系統運行期間不同處理組的出水CODCr隨時間的變化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不同處理組對CODCr的去除效果為鋁汙泥-狐尾藻組>聚丙烯纖維-狐尾藻組>鋁汙泥生物填料組>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組。鋁汙泥-狐尾藻組對CODCr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為74.62%;聚丙烯纖維-狐尾藻組次之,平均去除率為69.71%;鋁汙泥生物填料組對CODCr去除效果較差,平均去除率為65.96%;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組去除效果最差,平均去除率僅為59.94%。鋁汙泥-狐尾藻組的出水平均CODCr可達到GB 3838—2002的Ⅳ類標準(<30 mg∕L),聚丙烯纖維-狐尾藻組、鋁汙泥生物填料組的出水平均CODCr達到GB 3838—2002的Ⅴ類標準(<40 mg∕L),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組對CODCr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其出水平均CODCr處於較高水平,未達到GB 3838—2002的Ⅴ類標準。

2.4 TP的去除效果

系統運行期間不同處理組出水TP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6所示。由圖6可知,不同處理組對TP的去除效果為鋁汙泥-狐尾藻組>鋁汙泥生物填料組>聚丙烯纖維-狐尾藻組>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組。鋁汙泥-狐尾藻組和鋁汙泥生物填料組TP去除效果較好,平均去除率分別達93.59%和93.38%;其次是聚丙烯纖維-狐尾藻組,平均去除率為90.55%;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組去除效果最差,平均去除率為84.04%。鋁汙泥-狐尾藻組和鋁汙泥生物填料組出水TP平均濃度達到GB 3838—2002的Ⅳ類標準(<0.3 mg∕L),聚丙烯纖維-狐尾藻組出水TP平均濃度達到GB 3838—2002的Ⅴ類標準(<0.4 mg∕L),而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組出水TP平均濃度劣於GB 3838—2002的Ⅴ類標準。

2.5 TN、NH3-N的去除效果

系統運行期間不同處理組TN和NH3-N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7和圖8所示。由圖7和圖8可知,含有鋁汙泥的處理組出水TN、NH3-N濃度隨時間變化較含聚丙烯纖維的穩定。鋁汙泥-狐尾藻組對TN和NH3-N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分別達93.19%和96.46%;鋁汙泥生物填料組去除效果次之,平均去除率分別為91.25%和94.42%;聚丙烯纖維-狐尾藻組TN和NH3-N平均去除率分別為91.29%和91.45%;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組去除效果最差,平均去除率分別為84.17%和88.39%。鋁汙泥-狐尾藻組出水TN平均濃度達到GB 3838—2002的Ⅳ類標準(<1.5 mg∕L),鋁汙泥生物填料組和聚丙烯纖維-狐尾藻組出水TN平均濃度均達到GB 3838—2002的Ⅴ類標準(<2.0 mg∕L),而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組出水TN平均濃度劣於GB 3838—2002 Ⅴ類標準。生物填料組和組合組出水NH3-N平均濃度均優於GB 3838—2002的Ⅳ類標準(<1.5 mg∕L),尤其鋁汙泥-狐尾藻組出水NH3-N平均濃度達到GB 3838—2002的Ⅱ類標準(<0.5 mg∕L)。

3 討論

3.1 水體DO濃度和pH對脫氮除磷的影響

DO濃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河道生態系統內部好氧和厭氧微生物的活性,而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是主要的脫氮途徑[9,10]。當DO濃度高於1.7 mg∕L時,硝化細菌可將水體中的NH3-N全部轉化成硝酸鹽;DO濃度低於0.5 mg∕L時,硝化細菌活性被抑制,水體中的NH3-N濃度逐漸增加;DO濃度為0.5 mg∕L左右時,反硝化細菌大量富集,與藻類形成有利共生關係[11]。本試驗中生物填料組出水DO濃度處於較高水平,這可能與生物填料組的整個水面均與空氣接觸有關,空氣中的氧氣自由進入生物填料系統使水體DO濃度增加[12]。生長茂盛的植物會影響空氣中的氧進入水中,但組合組上部水體DO濃度遠遠高於生物填料組,這是由於狐尾藻的根系泌氧等[13]作用保證了系統上部的DO濃度,說明在試驗運行期間,組合組水體上部DO濃度可滿足系統中硝化細菌對DO的需求,有利於硝化作用的進行。同時,組合組系統中部至下部的厭氧環境以及填料大量的孔洞空間為聚磷菌和反硝化細菌提供了良好生存環境,好氧與厭氧環境的轉變和結合,使汙水經歷完整的吸附去除過程,從而使組合組獲得更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pH影響生物填料系統中微生物的存在形式[14,15]。當pH為4.0~6.0或大於9.5時,硝化細菌的生長會受到抑制[11]。試驗運行期間,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組的pH低於6.5,不利於反硝化作用的進行。由於鋁汙泥含有大量具有緩衝作用的鋁離子及其聚合物[16],且狐尾藻也有升高水體pH的作用[17],因此鋁汙泥生物填料組、聚丙烯纖維-狐尾藻組和鋁汙泥-狐尾藻組出水pH維持在6.5~7.5,有利於硝化細菌和反硝化細菌的生長和繁殖[18],促進系統脫氮過程的進行。

根據試驗結果,鋁汙泥生物填料組對水體CODCr、氮、磷的去除較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組強,這可能是因為鋁汙泥填料提供了更有利於微生物活動的微環境,如較大的比表面積[19,20],適宜的pH、DO濃度,以及較好的緩衝性能;狐尾藻聯合生物填料增強了對水體中CODCr、氮、磷的去除效果,其原因除了植物吸附吸收外,還可能與狐尾藻根系良好的微環境有關。

3.2 脫氮除磷機理探討

聚丙烯纖維-狐尾藻組和鋁汙泥-狐尾藻組對CODCr去除的主要途徑有微生物的吸附降解、植物的吸附吸收和生物膜吸附沉澱等[21,22]。可溶性有機汙染物大多通過狐尾藻根系的吸附吸收被去除[17],非溶性有機汙染物則被系統填料和植物根系截留,進一步被微生物分解利用[21]。

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組和聚丙烯纖維-狐尾藻組對磷的去除主要依靠生物膜中微生物和植物作用[23,24,25]。相比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鋁汙泥生物填料自身對磷的吸附也佔據重要作用。鋁汙泥固定磷的途徑主要有離子交換作用[23,26]、絡合作用[16,20]、靜電作用[19,20]。鋁汙泥等電點約為6.4,系統進水時的pH為5.5~6.5,說明此時鋁汙泥表面主要帶正電荷,易於吸附水中的陰離子,此時水溶液中的磷主要以H2PO4O4-形式存在,有利於H2PO4O4-通過靜電作用被吸附在鋁汙泥上。鋁汙泥生物填料組和鋁汙泥-狐尾藻組出水pH相對原水的增大,與鋁汙泥中大量—OH基團與PO34O43-發生離子交換作用有關。另外,鋁汙泥中的鋁主要以無定形形態存在,增大了對水體中磷的吸附能力[26],且鋁離子作為一種絮凝劑,能夠與水體中的陰離子反應形成絮狀物,這些絮狀物對PO34O43-也有吸附絡合作用[25]。

生物填料與水生植物(狐尾藻)組合系統對氮的轉化途徑主要包括微生物作用和水生植物吸收作用。微生物將水體中的有機氮化合物分解為銨態氮,同時吸收銨態氮或硝態氮作為營養;硝化和反硝化細菌將水體中的銨態氮轉化為氣態氮,使水體中的氮得到有效且徹底的去除[27]。水生植物在系統脫氮過程中也有著重要作用,其可直接吸收汙染水體中的銨態氮或硝態氮作為營養,合成自身組織結構所必需的物質,使水體中的氮得到去除[18];水生植物具有間接脫氮作用,其龐大的根系可為微生物提供巨大的附著面積,其根部泌氧作用可增加系統內的DO濃度,在根系附近形成氧化態的微環境,為脫氮微生物提供有利條件[13,17]。另外,鋁汙泥生物填料組和鋁汙泥-狐尾藻組運行期間靠近出水口區域pH的增大,使OH-與NH+4H4+發生中和反應,且此時鋁汙泥表面帶負電荷,亦可通過靜電作用吸附部分氮。

4 結論

(1)鋁汙泥生物填料能調節水體pH,系統中加入狐尾藻可提高水體DO濃度,營造有利於微生物生存的微環境,強化對黑臭水體的脫氮除磷效果。

(2)鋁汙泥生物填料組出水水質優於聚丙烯纖維生物填料組,出水水質基本達到GB 3838—2002的Ⅴ類標準;鋁汙泥-狐尾藻組對水體汙染物的整體去除效果最好,出水水質達到GB 3838—2002的Ⅳ類標準。

(3)氮主要通過硝化∕反硝化細菌的分解轉化和植物的吸收轉化途徑去除,鋁汙泥生物填料能營造良好的微生物生存環境,強化微生物降解作用;磷主要通過填料-植物-微生物的聯合作用去除,其中鋁汙泥除了強化微生物作用外,其自身對磷的吸附配位交換、絡合和靜電作用使系統達到更好的除磷效果。

原標題:鋁汙泥生物填料對黑臭水體的脫氮除磷效果研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幹擾同步脫氮除磷效率的5個因素及對策!
    .聚磷菌多為短世代微生物,為探討泥齡對生物除磷工藝的影響,Rensink等(1985年)用表1歸納了以往的研究成果,並指出降低泥齡將會提高系統的除磷效率。泥齡在3.0d左右時,系統仍能維持較好的除磷效率.此外,生物除磷的唯一渠道是排除剩餘汙泥.為了保證系統的除磷效果就不得不維持較高的汙泥排放量,系統的泥齡也不得不相應的降低.顯然硝化菌和聚磷菌在泥齡上存在著矛盾.若泥齡太高,不利於磷的去除;泥齡太低,硝化菌無法存活,且泥量過大也會影響後續汙泥處理.針對此矛盾,在汙水處理工藝系統設計及運行中,一般所採用的措施是把系統的泥齡控制在一個較窄範圍內,兼顧脫氮與除磷的需要
  • 高偉秘書長考察中交天航局菏澤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工程EPCO項目
    2020年9月5日,高偉秘書長考察中交天航局菏澤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工程EPCO項目(以下簡稱:菏澤水體治理項目),與中交天航煙臺公司副總經理、菏澤水體治理項目經理張宏喆等相關項目負責人,圍繞該項目基本情況、工程進度、技術方案、安全管理、黨建工作等進行了深入交流,還考察了該項目青年湖帶式壓濾淤泥處置場
  • 黑臭淤泥處理_2020年黑臭淤泥處理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黑臭水體治理手段包括:控源截汙、內源汙染控制、生態恢復等等,其中內源汙染控制的主要手段是清淤疏浚,對河道底泥進行處理。  河道底泥一般含水率高、強度低,並有潛在環境風險,同時清出的汙泥缺乏足夠的土地或者空間貯存。因此,如何預測產泥量、如何選擇正確清淤方式、如何控制汙泥環境風險以及尋找底泥出路是清淤疏浚處理底泥需要落實的幾個最重要的問題。
  • 綠色秦巴|全國農村黑臭水體之(一圖看懂四川276處農村黑臭水體)
    【農村黑臭水體調查項目是在SEE和河流守望者支持下,綠色秦巴通過科學的調查方案設計,線上線下實際調查農村黑臭水體,識別農村黑臭水體現狀,理清農村黑臭水體成因,形成專業的調查報告,助推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進程。】
  • 蕭太后河重生背後: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再三年
    未來,黑臭水體攻堅戰將在全國各個城市中展開。2018年10月15日,住建部、環境部聯合公布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據了解,這是印發的首個涉水攻堅戰實施方案。《方案》要求,到2018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高於90%,基本實現長制久清。
  • 市地頭條丨牡丹江市三條黑臭水體「脫黑」
    市地頭條丨牡丹江市三條黑臭水體「脫黑」 2020-07-20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黑臭水體變形記│下橋河:從黑臭粘稠到清澈如初
    東莞市建成區新發現的12條黑臭水體,已納入「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整治工作由東莞市水務局統籌,屬地鎮街實施。目前,12條黑臭水體已全部完成「初見成效」階段整治工程措施,連續多月的水質檢測結果均顯示為「消除黑臭」,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檢測結果達到國家考核標準。實現長治久清。
  • 關於加強我市黑臭水體長效管治的建議
    季彩群代表:您提出的關於加強我市黑臭水體長效管治的建議收悉,現答覆如下:首先感謝您對城市建設的關心和支持。南通市區水系豐富,河道縱橫。前些年由於城市化進程加快,汙染控制不嚴等原因,市區出現較多黑臭河、斷頭河。
  • 2020年中國黑臭水體治理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行業需求...
    黑臭水體,指呈現令人不悅的顏色(黑色或泛黑色),或散發令人不適氣味的水體的統稱。根據黑臭程度的不同,可將黑臭水體細分為「輕度黑臭」和「重度黑臭」兩級。當前我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已初見成效,未來工程將主要集中於農村及非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及黑臭水體運營維護,預計未來15年內仍有較強行業需求。
  • 【項目案例】蓋亞環保: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旭日公園景觀湖黑臭水體...
    項目基本信息  推薦單位:江西蓋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項目名稱: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旭日公園景觀湖黑臭水體治理工程  項目所在地:由於外源汙染水源長期直排入湖,市政管網滲漏汙水,市民生活汙水的直接排入,導致慢慢形成發出臭味的黑臭水體。  該項目通過控源截汙+MBR膜工藝大幅消減外源汙染,清淤疏浚消除內源汙染,採用「低碳沉水生態修復技術」使水體具有持續的自淨能力,從根本上解決城市黑臭汙染問題的同時,營造「草型清水態」美麗景觀。
  • 資陽市落實「三舉措」 強力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
    為打好農業農村汙染防治攻堅戰,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要求,資陽市以解決農村突出水環境問題為導向,落實三舉措,強力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一是突出問題導向,全面排查識別。資陽市成立市、縣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工作組,以村民聚居區向外延伸500米公共範圍內房前屋後的河、塘、溝渠以及村民反映強烈的黑臭水體為調查範圍,採取感官識別、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全面摸底,經過近5個月鄉村、鄉鎮、縣級有關部門逐級摸排,市級覆核、甄別,最終確定1條溝渠、2條河流納入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範圍,建立農村黑臭水體名冊,明確地理坐標、水體類別、水域面積、汙染成因及河湖長責任人等內容。
  • 水清岸綠魚翔淺底 青島市順利通過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核查
    11月30日—12月1日,國家核查組一行12名專家對青島市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進行了專項核查,核查內容主要包括現場檢查、水質監測和資料查閱三個部分。核查結果認定:我市12處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100%,抽查的6處水體無黑臭現象;通過現場核實公眾舉報、衛星遙感識別的疑似黑臭水體等方式,經過水質監測,青島城市建成區內未發現新的黑臭水體;完成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20年目標。
  • 新安鎮城西新渠水體黑臭,周邊環境髒亂差!
    在市河長辦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裕安區新安鎮城西新渠看到,整個河道水汙染嚴重,水體黑臭,散發刺鼻氣味。有人私自修建攔河道路,阻礙河道行洪,河道內亂堆、亂放垃圾現象嚴重。前幾年,裕安區對城西新渠環境進行了全面治理,整治後的溝渠水清岸美,沒想到,沒過幾年就變成了臭水溝。居民:以前排場很,這二年沒人搞,比較髒亂差。
  • 超磁分離汙泥與剩餘汙泥協同水解酸化
    水解酸化是把汙泥中的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得到揮發性脂肪酸(VFAs)的過程。而VFAs中的乙酸和丙酸是增強生物脫氮的有利碳源,其反硝化速率比甲醇和乙醇更高。超磁分離水體淨化工藝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物化水處理技術。磁分離技術藉助外加磁場強化固液分離效率,較生物吸附技術處理效率高,較膜分離技術能耗低,能彌補現有碳源濃縮技術各自的劣勢,滿足節能降耗需求。
  • 廣州整治黑臭水體見成效
    但曾經,黑臭的河湧、溝渠,也一度讓百姓頗為頭疼。 2018年以來,廣州市以納入國家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為重點,探索特大型城市治水的有效路徑——兩年多來,當地有哪些創新實踐?居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 ...丨黑龍江大慶:2025年,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危廢處置率達到百分百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到2025年,臭氧濃度上升趨勢得到遏制,PM2.5年均濃度33μg/m3;集中式地下水型飲用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III類比例達到85%,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達到100%;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3%以上;保持全市危險廢物安全貯存、處置利用率100%,油田含油汙泥處理後泥渣石油類標準提升至3‰。
  • 汙泥堆肥項目中除臭技術的選擇與設計
    2.3.1生物過濾法生物過濾法是使收集到的廢氣在適宜的條件下通過長滿微生物的填料, 臭源物質先被填料吸收, 然後被其上的微生物氧化分解, 臭味除去。生物濾池的正常工作要求微生物保持較高活性, 因此, 要在濾池內創造適宜的溫度、pH 值、氧氣含量、溼度和營養等微生物生長所必須的環境條件。
  • 市淠河管理處紮實開展小高堰黑臭水體治理巡河工作
    為切實做好我市黑臭水體整治覆核驗收準備工作,保障小高堰黑臭水體治理效果,保護良好的水生態環境,市淠河管理處強化組織領導,狠抓責任落實,全力開展黑臭水體治理巡河工作。充分投入人力物力,落實責任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