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彩群代表:
您提出的關於加強我市黑臭水體長效管治的建議收悉,現答覆如下:
首先感謝您對城市建設的關心和支持。南通市區水系豐富,河道縱橫。前些年由於城市化進程加快,汙染控制不嚴等原因,市區出現較多黑臭河、斷頭河。近年來,南通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關於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堅持把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擺在改善民生的重要位置。按照「控源截汙、內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態修復」思路,精準施策、綜合治理,用近三年時間完成市區建成區33條黑臭水體整治和65條河道列入水環境整治項目,2019年底順利實現「市區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目標。
一、強化統籌協調,嚴密組織推進。南通市區建成區包括通州區、崇川區、港閘區和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225.84平方公裡。建成區內有河道403條,經排查,共發現黑臭水體(水系)33條。市委、市政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集中優勢力量,堅決打好黑臭水體治理這場標誌性戰役。一是完善推進體系。市委、市政府先後召開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暨水環境治理推進會、汙染防治攻堅戰動員大會、季度點評會、市區水環境治理工作推進會等會議,對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進行重點部署。市政府專門成立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對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進行統籌組織、督查考核,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專門聘請富有實幹經驗的治水專家,為我市黑臭水體綜合整治把脈支招。二是明確工作責任。各區主要負責人為本區黑臭河道整治總負責人,各位河長為河道整治工作第一責任人。市政和園林局作為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的牽頭部門,履行行政監督、技術指導職責;攻堅辦、水利局、生態環境局、住建局、城管局分別負責「六小行業」(即小餐飲業、洗車業、沐浴業、美容美髮業、洗滌業、小旅館業)治理、活水疏浚、汙水偷排集中整治及水質監測、住宅小區內部雨汙管網排查整改、沿河環境整治等工作。市水務公司會同各區,實施雨汙管網普查及整改工作。三是科學制定方案。對所有問題河道組織摸排,實地踏勘水系,找準找全病因,精準鎖定治理點位,不漏掉任何一處潛在汙染源。在此基礎上,以適用性、經濟性、生態性、長效性和安全性為原則,認真篩選技術可行、經濟合理、效果明顯的工程措施;同時,充分吸收海綿城市、河道連片整治等先進理念,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確保治理方案能落地、起效果。
二、堅持系統治理,注重標本兼治。濠河風景區以及中心城區(北至通呂運河、東及南至海港引河、西至長江,約45平方公裡)是南通城市的精華,也是市區水環境治理的重中之重。我們將其作為城市水環境治理的先行區域,按照區域治水、流域治水、全域活水的思路,探索推進截汙、清淤、暢通、活水以及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等綜合整治措施,並將成功經驗加以複製推廣。一是紮實推進控源截汙。堅持把控源截汙作為治本之策,開創性地實施沿河排口高標準截汙、雨汙管網高質量養護、汙水管網低水位運行「兩高一低」工作舉措。2019年完成了濠河核心區336個排口的溯源排查和問題整改。對濠河及周邊45平方公裡範圍115公裡主次幹道汙水管開展結構性和功能性檢測,疏通堵點60多處,非開挖修復3處,完成11個液位儀布點。洪江排水公司覆蓋管網範圍及港閘區江海大道東片區基本實現汙水管網低水位運行,同時新建汙水管網75公裡,改造市政汙水管網8.7公裡,進一步完善汙水處理系統。按照「街道吹號、部門報導、一線推進、全程服務」的工作機制,集中開展「六小行業」截汙整治和沿河環境專項整治,整改問題排汙點3800多個,並在推進其餘點位整治的過程中進行「回頭看」,防止反彈。中心城區基本實現 「晴天汙水零入河,雨天溢流汙染得到高效控制」的治理目標。二是加快實現水系連通。水系連通是提升水環境質量的基礎性措施。我們系統實施全面活水、持續活水、按需活水、兩利活水、高效活水、連片活水「六項工程」,結合自然地理和水文氣象特點,因勢利導,推動實現江河聯動、內外循環,濠河由定期換水變為每天循環流動、自然活水。因地制宜地解決水系連通問題,在文峰片區一些「斷頭浜」,運用拓撲導流牆、箱涵連通等新技術,先後拆除100多處影響水體流動的壩頭壩埂,中心城區44條斷頭河實現水系貫通。同時,全面打開併集中統一調度城區100多座涵閘等水利工程設施,中心城區66平方公裡範圍內的120多條河道得到「解放」,實現了河道與河道之間、水系與水系之間的互連互通。利用歷史形成的水利分區和水位落差,通過水利工程的跨區聯動,形成「西引東排、北引南排」的活水暢流格局,高效利用水資源,最大限度的滿足河道的生態流量和生態水位需求,使河流真正成為有生命的生態河流。三是著力加強生態修復。強化城市「藍線」規劃管控,集中解決河湖亂佔、亂採、亂堆、亂建等問題,還群眾碧水綠岸。2019年以來,共拆除河道兩側違法建設192處,整改亂倒汙水、汙水直排65處,清理河道河坡亂堆放生活垃圾、建築垃圾90處,清理亂堆放、亂種植321處。採用「生態水利工程+溼地公園」方式,通過恢復水域植被、建設生態河岸和溼地等舉措,讓河流水體重現自然風貌。中心城區36條「三面光」河堤重新恢復成充滿野趣、蜿蜒蛇行的自然河流,五山及新城片區經溼地化、海綿化、森林化改造後,森林、綠地及水面面積達1025公頃,佔該區域面積的48.8%。
經過系統治理,去年10月10日起每周在《江海晚報》等本地主流媒體公示水質檢測結果,讓群眾知曉、監督市區水環境治理工作。從檢測結果看,中心城區水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提升,濠河及周邊主要河道水質基本達到Ⅲ類標準,市區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以實打實的數據兌現了對市民的承諾。下階段,我們將總結經驗再出發,加大治理力度、提升管理手段,部門聯動、上下共推,讓全體市民都能切實感受到治水成效,提升公眾對水生態環境的滿意度。重點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高效控源截汙。圍繞《江蘇省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333」行動方案》,實施「三消除」(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汙水直排口、消除汙水管網空白區)、開展「三整治 」(整治工業企業排水、整治「小散亂」排水、整治陽臺和單位庭院排水)、推進「三提升」(提升市區汙水處理綜合能力、提升新建汙水管網質量管控水平、提升汙水管網檢測修復和養護管理水平)。提升廠網配套能力,消除排水盲區,消除汙水直排口及混接口,逐步提高汙水處理設施運行效能。深入推進「兩高一低」。以摸清排口為重點,通過科學排查、檢測、分析,細化工作方案,深入推進雨汙管網高質量養護、沿河排口高標準截汙、汙水管網低水位運行工作,深入開展六小行業汙水排放和沿河環境整治,加大建築工地排汙管控力度,切實加強汙水排放源長效管理。
二、完善河網水系。市水利部門將以觀音山片區為整治重點,實現崇川區100平方公裡內河道「100%連通、100%清淤」。一是全面實現水系連通。對觀音山片區河道現狀進行梳理,對現狀存在斷頭、卡口的河段通過開挖明河、管涵連通、拓撲導流等措施實現河道貫通,恢復河道過流能力,增強水體活力。二是全面完成河道清淤。對近兩年未清淤疏浚的河道進行基礎測量,明確淤積範圍,列出工程清單,確保年內實現所有河道「應清盡清」,消除內源汙染。三是實施生態修復。以「河道皆公園,水體皆靈動」為原則,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見空插園,見空插綠,打造可休閒、可運動、有溫度、有深度的魅力水岸,營建高水平的公共開放空間。四是實現智慧管控。通過智慧管控建設打造南通高質量治水「中樞」,實現區域內控制建築物的統一管控,建立防洪排澇調度優先、水環境調度常態化的管理機制,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的綜合管理水平。
三、壓實長效管護。將河道管理納入南通市城市網格化管理體系,充分利用專業隊伍和智能平臺,及時發現問題、明確主體、解決問題。一是嚴格落實河長制。明確區域內每一條河道的河長,河長要切實履行責任,按照治理時限要求,加強組織協調,調動各方力量,確保河道整治到位、管護到位。河長要帶頭並督促指導有關部門做好日常巡河,及時發現解決水體漂浮物、沿岸垃圾、汙水直排口等問題,著力解決違法排汙、亂倒垃圾取證難等問題,維護河道及周邊配套設施衛生整潔。二是健全長效管護機制。按屬地管理和片區化管理原則,籤訂長效管理承諾書,大力拆除沿河違法建築,嚴控侵佔河道藍線行為,從源頭控制汙染物進入水體。三是落實常態化保潔。落實專人定期清理河道及周邊垃圾,確保河道內無建築和生活垃圾,水面無漂浮物,解決河道環境衛生髒、亂、差等問題。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既是一項硬任務,更是提升群眾獲得感的重大民生工程,實現水環境質量改善、景觀環境改善、親水環境改善,還廣大市民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下一階段,我們將繼續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攻堅克難,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好,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建設「強富美高」新南通作出更大貢獻!
最後再次感謝您對建設事業的關心。
南通市市政和園林局
202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