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十五期說|抗耐多藥結核病及治療的地域/人種差異的相關討論

2021-01-09 騰訊網

耐藥結核病已然成為危害全球人類健康的共同難題,但因為流行菌株不同,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結核桿菌耐藥率、耐藥模式各有差異。此外,在結核病的治療中,因為患者人種或基因型差異抗結核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或嚴重程度亦會有所不同。為了提高結核病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以上這些因素都是我們臨床藥物選擇、方案制定和藥物監測時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關於結核病治療過程中需要考慮其地域或人種差異您是否也深有體會呢?有哪些寶貴經驗可以分享?

中青年圓桌派社群聚集了全中國最具潛力的中青年結核醫生。本期的圓桌代言人分別為:劉莉、聶文娟、張曉磊。

包括三位圓桌代言人在內,社群內老師們圍繞以上主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並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下面是三位圓桌派代言人關於第十五期話題討論的總結分享。

劉莉

陝西省結核病防治院

副主任醫師,畢業於南昌大學醫學院,碩士研究生,陝西省結核病防治院內五科(耐多藥結核專科)主任,中國防癆協會臨床專業組青年委員,陝西省防癆協會臨床專業組委員,中華醫學會陝西分會會員。擅長於各種結核病的診斷與治療,尤其擅長於對耐藥、耐多藥、廣泛耐藥結核病的診治及臨床研究。主持省級科研項目2項, 參與國家十三五科技重大專項科研項目5項,共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

圓桌代言人

「耐藥結核病因其可選藥物品種少、治療時間長、藥物不良反應多、治療成功率低、傳染性強等問題備受大家關注。結核分枝桿菌為耐多藥結核病(MDR-TB )和廣泛耐藥結核病(XDR-TB)的病原體,我們普遍認為既往不規律的抗結核治療是導致耐藥產生的主要原因,而耐藥基因突變是結核分枝桿菌產生耐藥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臨床上經常可以見到敏感或耐藥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型與表型不完全相同,就是因為耐藥基因不同所致,不同敏感結核分枝桿菌菌株、不同耐藥結核分枝桿菌菌株基因型,其毒力、傳播強度、耐藥表型等方面存在很大異質性,這些均影響著耐藥結核病的診斷、用藥及治療預後。全球許多國家或地區流行的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型存在多樣性,廣泛流行的北京株與耐多藥性可能有關,該種系可能更易發生耐藥基因突變。因此建議臨床有條件的地區和醫院開展耐藥基因的檢測,提高我們對耐藥結核的診斷及治療。

另外,在結核病的治療中,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或嚴重程度不僅和患者的性別、年齡、個體差異、機體狀態、營養狀態等有關,還與患者人種或基因型差異、地域不同有關。例如在北京、上海和天津一線抗結核藥物的耐藥率較高,在西部地區二線藥物例如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氨基水楊酸的耐藥率要高於東部和中部,大劑量異煙肼在中國人群發生不良反應的機率明顯高於西方白種人,這與異煙肼的快/慢乙醯化有關。經過大家討論發現阿米卡星的不良反應的發生也有地域特點,北方明顯高於南方,這些均是我們臨床診療中需要關注的。

為了提高結核病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以上這些因素都是我們臨床藥物選擇、方案制定和藥物監測時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聶文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結核內科副主任醫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醫學院訪問學者,中國防癆協會青年理事會委員和非結核分枝桿菌病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主要研究結核病尤其是耐藥結核病、胸腔積液、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的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發表中外論文10餘篇。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級和北京市科研項目。

圓桌代言人

「耐藥結核病已然成為危害全球人類健康的共同難題,但因為流行菌株不同,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結核桿菌耐藥率、耐藥模式各有差異。此外,在結核病的治療中,因為患者人種或基因型差異抗結核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或嚴重程度亦會有所不同。為了提高結核病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以上這些因素是否都是我們臨床藥物選擇、方案制定和藥物監測時不得不考慮的因素?以及是否需要考慮其地域或人種差異?

儘管有很多文獻認為基因多肽態性會影響藥物的劑量、有效性和安全性等問題,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有做到如此精準治療,絕大部分還是選用標準常規的劑量來用藥,我們在制定藥物劑量的時候,通常仍然按照指南推薦劑量,不太考慮基因多態性對方案影響。有關患者人種或基因型差異問題,我院最近新開展了NAT2基因多態性的檢測。理論上認為NAT2快代謝人群,發生肝毒性的可能性相較慢代謝更低,所以在用藥前檢測人群的基因多態性,對未來預估血藥濃度水平,以及進而推測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一定臨床意義。希望我院率先開展的臨床檢測項目有助於推動我國抗結核精準治療發展。

對於治療藥物的選擇,我們在制定臨床方案的時候並沒有太考慮地域的流行病學背景情況,這種習慣也和我國國內流行病學分布情況大致相似有關。但在國際範圍,不同國家的流行病學數據並不一致,比如西方國家結核病初治耐藥發生率很低,所以在診斷初期不會常規篩查有無耐藥,幾乎均予以一線初治方案。在我國,初治結核病患者推薦在治療前就篩查耐藥情況,這是根據我國初治耐藥比例相對較高有關。

正如題目所言,越來越多的基礎科研技術被推廣到臨床應用中。是否該應用,以及如何應用,還需要臨床一線工作者的長期使用經驗積累來總結。」

張曉磊

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

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耐藥病區主治醫師

2009年畢業於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專業

2013年6月開始從事耐多藥結核病的診斷治療管理工作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結核病防治分會中醫學組後備委員

參與了NDIP項目國家十三五科技重大專項

主持省級科研課題、發表國內論文數篇

圓桌代言人

「本期圓桌派就「因為患者人種或基因型差異抗結核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或嚴重程度亦會有所不同」這個話題進行了討論與交流,各位專家發表了關於自己所處地區病人在治療中對幾種抗結核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臨床表現、嚴重程度的經驗總結。

通過全國多地區耐藥結核病治療一線專科醫生的總結不難看出,地域差異導致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嚴重程度和表現形式存在著差異。注射類藥物阿米卡星,在黑龍江、貴州等省份使用劑量可以用到0.6g每日,病人耐受性普遍較好,耳腎毒性發生率較低,而在北京、陝西地區應用以0.4g每日為多,耳毒性發生比率較高。環絲氨酸的應用多數以0.5g每日為主,大家的觀點也一致的認為不良反應的發生與使用劑量正相關,但是不良反應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有的地區以頭暈、抑鬱、精神異常為主,有的地區以失眠、固有性格的增強表現為主。包括肝損傷、電解質紊亂、末梢神經損傷等等不良反應的發生,也應與地域和人種的差異性有關。

為了證實臨床經驗及自身感受,下一步可以進行多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用數據來真實的反應出地域、人種的差異性,為不同地區耐藥結核病治療、藥物選擇、不良反應預防等方面起到指導作用。」

下期話題預告:【手術治療】

往期話題回顧:

【圓桌十四期說|抗耐多藥結核病肺結核診斷的相關討論】

【圓桌十三期說|抗耐多藥結核病營養支持的相關討論】

【圓桌十二期說|抗耐多藥結核病醫學科學論與耐多藥結核預防的相關討論】

【圓桌十一期說|Bdq治療Pre-XDR的病例討論】

【圓桌十期說|抗耐多藥結核病結核預防的相關討論】

【圓桌九期說|抗耐多藥結核病短程方案的相關討論】

【圓桌八期說|抗耐多藥結核病血藥濃度的相關討論】

【圓桌七期說|抗耐多藥結核病治療方案的相關討論】

【圓桌六期說|抗耐多藥結核病治療選擇的相關討論】

相關焦點

  • 鹽野義全球首個鐵載體頭孢菌素Fetroja:有效治療耐多藥...
    目前,Fetroja已被批准:(1)用於選擇有限或沒有治療選擇的18歲及以上成人患者,治療由易感革蘭氏陰性微生物引起的複雜性尿路感染(cUTI,包括腎盂腎炎);(2)用於18歲及以上成人患者,治療由易感革蘭氏陰性菌引起的醫院獲得性細菌性肺炎(HABP)和呼吸機相關細菌性肺炎(VABP)。
  • 結核病治療方法多,需要防止耐藥性出現,同時了解檢查很重要
    導語:結核病是危及人類健康的一種主要疾病根據相應的報導,主要包括了肺結核骨結核以及胃腸道結核,全球的發病率大約在1040萬人,而有104萬兒童會發病。同時我國是全球最主要的結核病發病地區之一,所以進行相應的藥物治療就非常的重要,而且是很多人都並不知道相應藥物究竟該如何更好的治療。
  • ...單抗IBI188(Letaplimab)單藥治療晚期惡性腫瘤的1a期臨床研究結果
    NCT03763149研究是IBI188(letaplimab)單藥用於經標準治療失敗的晚期惡性腫瘤的1a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letaplimab單藥治療晚期惡性腫瘤的耐受性、安全性和PK/PD特性。本研究共設置7個劑量組,從0.1mg/kg至30mg/kg ,每周給藥1次,直至疾病進展、毒性不可耐受或其他需要終止治療的情況。
  • 結核病防治:談談藥物性肝損傷
    今年,我國在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提出的宣傳主題是「攜手抗疫防癆、守護健康呼吸」,提醒我們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進展的時刻,同時要關注結核病的防治工作。目前,我國藥物性肝損傷的年發病率約達到23.8/10萬,遠超西方國家,其中抗結核藥物性肝損傷是常見原因之一,已經成為抗結核治療過程中最為多見、危害最大的藥物不良反應。
  • 人種的差異
    這五個人種是:高加索人種,蒙古人種,高個子澳大利亞人種(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矮個子澳大利亞人種(小黑人——安達曼群島的居民等),高個子剛果人種(非洲黑人)、矮個子剛果人種(非洲俾格米人)和開普茲人(所謂布希族和霍屯督族)。庫恩認為,這些種族是各自獨立進化的,他們是從同一個種族進化而來的。
  • JAMA | 2020年HIV感染治療指南發布,有哪些要點值得關注
    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的成功使生存率大幅提高,HIV感染者的壽命已接近正常,越來越多的患者活到50歲以上。因此,IAS決定對HIV感染治療指南再次更新。此次更新由15名HIV研究人員和患者護理專家組成志願者小組,參考並評估了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包括新藥和新製劑)的新數據,將其納入先前的治療指南中,從治療啟動、檢測和改良等方面入手,為HIV風險人群的預防以及HIV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治療繼續提供最佳的管理指南。
  • PCI 術後抗血小板治療新曆程
    抗血小板治療是冠心病患者動脈硬化血栓防治的基礎。隨著新型藥物和支架的不斷發展,以強效P2Y12受體抑制劑為基礎的雙聯抗血小板治療(DAPT)極大降低了PCI術後患者的缺血風險,但DAPT可能帶來的出血問題也日益引發重視。
  • 常用的球蟲病治療藥物和給藥方法
    不同類型病的病理原理、治療方式差異甚大,感染位置也不同,所以治療該病對症下藥十分關鍵。通常若肉雞感染該寄生蟲,食慾多不振,精神會萎靡,羽毛失澤,消瘦,嚴重者便血、誘發感染而致死。若養殖戶防控不及時,治病率、致死率均比較高,若是急性球蟲病,病雞還會發生雞冠蒼白、脫水等症狀,死亡率可以達到89%。
  • 抗IgLON5抗體相關腦病一例
    診斷方法腦脊液常規、生化正常,抗IgLON5抗體 (+) 1:320(血+腦脊液)。多道睡眠監測示嚴重失眠,僅入睡3.5 min(N1期),血氧飽和度正常。家屬訴患者睡眠時夢話多、伴有四肢活動,入睡無困難。當地醫院考慮「抑鬱、睡眠障礙」,予抗抑鬱、營養神經治療(具體不詳)後症狀有所減輕,2~3個月後自行停藥,此後症狀持續存在。2014年出現間斷髮熱伴意識障礙,不伴抽搐,體溫最高達39℃,每個月3~5次,口服布洛芬3~4 h後體溫下降、意識恢復,約半年後不再發熱,未就醫。2017年末出現尿頻尿急,白天約2 h小便一次,夜晚需小便7~8次。
  • 曹彬等評論:抗病毒單藥不足以治療COVID-19住院患者
    本文肯定了抗病毒藥物在感染早期的治療作用,但對於中重症住院患者,抗病毒單藥治療可能不夠。曹彬和 Hayden 認為,抗病毒藥物和免疫調節劑聯合治療是改善新冠重症患者結局的重要策略。 此前,曹彬和王業明團隊今年4月29日發表於《柳葉刀》的瑞德西韋研究發現,COVID-19 抗病毒時間窗不應晚於發病後10天。
  • 蕁麻疹,治療藥物有哪些?| 螞蟻藥事
    、奧洛他定等,這些藥可緩解瘙癢等症狀。對於重度急性蕁麻疹當抗組胺藥無法緩解瘙癢等症狀時,醫生可能會使用糖皮質激素藥物注射或口服,比如地塞米松、潑尼松等,但激素藥只能短期使用,長期用藥會導致較大副作用。當紅腫症狀嚴重時,可能還會使用抗生素氨苯碸緩解紅腫。
  • 分歧桿菌感染易引起頸部淋巴結結核,可完全治癒,但治療時間長
    導語:頸部淋巴結結核是一種由分支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其最典型的症狀就是頸部淋巴結髮生腫大,通常情況下,採用多藥聯合抗分桿菌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並且該病可以完全治癒,接受標準抗結核治療後,一般情況下預後良好,但是治療時間比較長,因此患者心態非常重要。
  • 抗精神病新藥!ALKS3831(奧氮平/samidorphan)在美國進入審查,治療...
    近日,該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受理ALKS3831(olanzapine/samidorphan)的新藥申請(NDA),這是一種新型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每日一次,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和雙相I型障礙。該藥旨在提供奧氮平(olanzapine)的療效,同時減輕奧氮平引起的體重增加。FDA已指定處方藥用戶收費法(PDUFA)目標日期為2020年11月15日。
  • 與K藥聯用一線治療多個癌症進入Ⅲ期
    截至目前,共有4家企業在爭奪侖伐替尼的首仿,同時,侖伐替尼與K藥聯用一線治療NSCLC、肝癌以及子宮內膜癌的臨床試驗均已進入Ⅲ期。月銷1億的靶向藥侖伐替尼(又名樂伐替尼,英文名:Lenvatinib,研發代號:E7080,中文商品名:樂衛瑪)是由日本衛材研發的一種多靶點激酶抑制劑,可以阻滯腫瘤細胞內包括VEGFR1-3、FGFR1-4、PDGFRα、KIT、RET在內的一系列調節因子,因此被稱為"靶向神藥"。
  • 美媒:川普亂說瘧疾藥治療新冠肺炎 多人誤信服用後中毒吃死一人
    中國小康網3月26日訊 老馬 川普總統數次推薦抗瘧疾藥物治療新冠肺炎,導致對此類藥品的濫用和過量使用,在美國造成至少一人死亡、一人嚴重反應住院治療。美國執業醫師說,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表明此類藥品是否對新冠病毒有效,民眾切不可自行用藥。
  • 抗瘧疾藥物治療新冠肺炎?FDA警告:該藥或致心律失常
    當地時間4月24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官網發布一則新聞公告,警告醫生不要開兩款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抗瘧疾藥物——羥氯喹和氯喹,除非是在醫院有專人監督或用於臨床研究。
  • 結核病入檔案,你的隱私權被侵犯了嗎?
    國家衛健委近日發布的《中國學校結核病防控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引發了網友熱議。《指南》中明確:包括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和託幼機構在內的各級各類學校,應在新生入學體檢和教職員工常規體檢中開展肺結核病相關檢查,並將結果納入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健康檔案。
  • 亞盛醫藥IAP抑制劑APG-1387聯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II期...
    聯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B型肝炎(CHB)的II期臨床研究已經在中國完成首例患者給藥。該項研究為一項國際多中心、開放性的Ⅱ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APG-1387聯合恩替卡韋用於初治或經治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並計劃全球多國共入組104例患者。
  • 新科普∣江蘇師大多名學生感染肺結核,結核病緣何會在青壯年學生中...
    江蘇師範大學科文學院潘安湖校區近日被爆多名學生感染肺結核,截至10月14日,該校共有22名學生感染肺結核並休學治療,學校之前對43名學生單獨隔離進行醫學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