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熔斷20次,3天漲1480%!膠片大王搖身變「新藥神」,川普政府...

2020-11-23 上遊新聞

21世紀經濟報導消息,所謂疫情改變命運,這一點在柯達身上得到了鮮明的體現。

昨夜美股市場上,柯達的股價再度暴漲逾318%,盤中20次觸發熔斷,一度漲至59.98美元的高點,漲超650%,創7年新高。從7月27日開盤2.13美元到29日收盤33.20美元,3天累計上漲1480%,市值暴增13.6億美元。

柯達股價狂飆主要源於其與美國政府達成的一項協議。7月28日,柯達公司表示根據《國防生產法案》,公司獲得了7.65億美元(53億人民幣)的政府貸款用於仿製藥生產,其中包括川普曾吹噓能用於治療冠狀病毒的抗瘧疾藥「羥氯喹」。

據Robintrack數據,在過去的24小時內,有20000多名Robinhood用戶將柯達股票添加到其投資組合中,使該股成為該平臺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股票。

美國聯邦政府為何選擇了柯達?

在智慧型手機/相機崛起、膠片時代逐漸遠去的時候,老牌膠片企業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回大眾視線。

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7月28日,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U.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DFC)與柯達共同宣布,前者向伊士曼·柯達公司提供7.65億美元的貸款以支持推出Kodak Pharmaceuticals業務部。這個新部門將生產關鍵藥物成分。

這是依據美國《國防生產法》發放的首筆貸款,旨在幫助加快可治療多種疾病的藥物在美國國內的生產,降低美國對外國供應來源的依賴。

美國有關部門稱,柯達藥業部門開工後,美國新冠藥品所需的1/4藥物活性成分都能在這裡生產出來。

(圖源:DFC官網)

根據美國食藥監(FDA)的定義,柯達製藥公司將生產關鍵的藥物成分,這些成分已被認定為必要的,但已陷入長期的國家短缺。雖然美國消費了世界上大約40%的用於生產仿製藥的大宗成分,但這些原料中只有10%是在美國生產的。

DFC的貸款將通過支持重新調整和擴展柯達在紐約州羅切斯特和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的現有設施所需的啟動成本,包括整合持續製造和先進技術能力,來加快柯達的上市時間。值得一提的是,明尼蘇達州目前是一個「搖擺州」,大選投票意向不明確。

一旦全面運作,柯達製藥公司將有能力生產25%的活性藥物成分用於非生物、非抗菌、非專利藥品,同時支持360個直接就業崗位和另外1200個間接就業崗位。有消息稱,其中包括抗瘧疾藥物羥氯喹,也包括抗新冠病毒的原料藥。

美國聯邦政府為何選擇了柯達?

柯達擁有龐大的工業設施,包括1600萬平方英尺的製造空間、實驗室、倉庫和辦公室、88個批量生產反應堆,現場發電廠和蒸汽供應,同時在有機化學製造方面擁有較長時間的經驗。按照設想,柯達的設施預計最多能夠生產仿製藥所用原料藥的25%。

同樣的轉型軌跡,我們也在拜耳公司 、3M公司和富士膠片等巨頭身上看到過。這些公司都成功地從精細化學品行業過渡到製藥業。

(圖源:柯達官網)

"柯達時刻"曾經是照片攝影的代名詞,而如今對製藥領域的發力標誌著該柯達公司正在轉變。

柯達首席執行長Jim Continenza表示,柯達正在進行有效的轉型,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公司的藥品原料生產將佔到其業務的30%至40%。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柯達歷史上首次涉足醫藥行業。早在上世紀90年代,如日中天的柯達就曾參與諸如阿司匹林的生產,但在1994年公司將醫藥業務以29.25億美元打包出售給了SmithKline Beecham,後者與葛蘭素威康合併成為了今天的葛蘭素史克。

"我們在藥物和高級材料生產方面有悠久的歷史——遠遠超過100年,"Continenza補充說,柯達現有的基礎設施使該公司能夠"迅速啟動和運行"。

柯達將利用這筆資金生產用於仿製藥的「起始原料」和「原料藥(活性藥物成份)」——目前,美國人消耗著全球大約40%的仿製藥原料供應,但只有不到10%的仿製藥生產是在美國進行。按照川普的說法,「這是將製藥業帶回美國的一個突破」。

新冠疫情暴露了美國在這方面的短板。早在疫情爆發之前,該國就已經有許多仿製藥供不應求,但疫情加劇了供應的短缺,包括一些鎮靜劑、麻醉藥,還有被川普所吹噓的、爭議較大的抗瘧疾藥物羥氯喹(福奇曾指出羥氯喹對新冠病毒無效),以及牛津大學研究發現的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有效的地塞米松。

業內人士認為,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之下,獲得政府巨額貸款,對柯達來說是轉型仿製藥生產行業的一次良機。

相機行業曾經的霸主

(圖源:柯達官網)

提到Kodak柯達,許多80後可能還記得90年代非常經典的「留下精彩每一刻」的廣告。

1892年柯達公司誕生,到1996年,柯達公司擁有超過14萬名員工,它的市值達到了280億美元,它佔據了美國85%的相機市場,2012年柯達申請破產保護。

從誕生到巔峰,柯達用了近百年時間,而從巔峰到谷底,它只用了不到10年時間。

柯達的高管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種一開始只有0.01像素的低解析度的數位相機會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給自己帶來致命打擊。

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數位相機拍攝的照片越來越多,柯達開始艱難生存,到了2007年,它就無法盈利了,隨後一年iPhone誕生,由手機拍攝的照片開始井噴,用柯達拍攝的照片數量直線下降,2012年1月柯達正式申請破產保護。

柯達歷史回顧:

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初,創始人伊士曼用他的專利生產了「攝影幹版」,就是柯達公司的前身。

1892年,公司更名為伊士曼柯達公司,並在此後的近百年的時間裡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影像產品公司,佔據了全球膠捲市場三分之二的份額。

1994年,柯達快速衝印進入中國,並在之後的幾年裡陸續開設了八千多家門店。

到1996年,柯達在全球擁有超過十四萬名員工,市值高達280億美元。

然而自2004年以來,柯達幾乎每年都在虧損。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柯達只有2007年是盈利的,因為那年它出售了大量資產。當時,柯達先是出售了數位相機業務,之後又以二十五億多美元的價格出售了其支柱業務——醫療成像。同年,柯達將其所持有的樂凱股份出售給了廣州的一家公司。

從2011年開始,柯達多次傳出破產消息,其股價急劇下降,其市值從1997年的三百一十億美元跌至二十一億美元。到去年,柯達的市值已降至1.28億美元,下降了99.6%。而截至目前,柯達的市值只有1.06億美元了。

2012年,柯達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據悉,當時柯達的資產為五十一億美元,負債達六十八億美元。並宣布停產數位相機、錄像機、數碼相框等產品。

柯達在100多年的時間裡擁有超過10000項專利。1975年,柯達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數位相機。

上世紀九十年代,索尼、佳能和尼康等如今的巨頭開始進入數位相機領域,而柯達仍不願放棄利潤豐厚的膠捲業務。

1998年,膠捲業務開始萎縮,但柯達的決策者仍然不敢發展數字業務,於是就錯過了轉型的最佳時機。

2000年以後,全球數碼市場迅速發展,而膠捲的需求卻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不斷下降。

2003年,柯達的膠捲銷售業績急劇萎縮,其影像部門的利潤從2000年的一百四十三億美元暴跌至不到四十二億美元。也是在這一年,柯達才宣布放棄膠捲業務,將發展中心轉到數碼產品上。但直到2009年,柯達才正式停產膠捲。

成功「跨界」,百年柯達「起死回生」

從2013年退出破產保護、重新融資上市後,柯達就開始了自己的「跨界」之路,被迫進行了一系列轉型嘗試,包括進軍印表機、做電影膠捲,還一度與加密貨幣扯上了關係。

2017年,這個曾經的膠捲大王開始做雜誌。它推出了名為《Kodachrome》的藝術雜誌,隨後,柯達開始進軍時尚圈。它先後與Forever 21、H&M等品牌進行合作,推出了一些非常「柯達風」的聯名產品,趕了一回復古潮。之後,柯達又和滑板品牌Girlskateboards合作推出了聯名滑板。

除此之外,柯達在電子產品領域也進行了嘗試。2016年,柯達推出了自己的手機。

在2018年初,柯達宣稱將和Wenn Digital合作發布柯達幣,並稱柯達幣是「一種以圖片為核心的加密貨幣,將助力攝影師和代理機構在圖像版權管理上有更多的控制權」。當時,在區塊鏈被炒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下,這則消息也曾令柯達股票「詐屍式」起跳,當日股價翻倍。

據柯達財報,其2019年收入為12億美元,同比減少7800萬美元,淨利潤為1.16億美元。2020年第一季度合併收入為2.67億美元,同比減少約2400萬美元,淨虧損為1.11億美元,季度末現金餘額為2.09億美元。

(圖源:柯達官網)

柯達執行主席Jim Continenza當時對財報的評價是,「柯達員工已經接受了大流行的挑戰,繼續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服務,並重新分配資源來生產用於洗手液的異丙醇,並使用我們的ESTAR膠片基地生產口罩。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我們的計劃,以期將數字印刷翻倍,推出令人興奮的新產品,並重新調整業務以專注於客戶。」

看來這個新業務要變成生產藥物了。2016年,柯達開始生產藥品原料。除了傳統的膠印業務,柯達的業務中其實還包括提供各種材料和化學,覆蓋包括醫藥中間體、航空航天、生物燃料、化妝品、定製和特種化學品、國防與核能、電氣元件、食品/營養保健品、影像學、光伏發電、薄膜電子等產業領域。

沒有任何人會想到,新冠疫情之下,柯達這家百年老店會以如此戲劇性的方式迎來新生。

原標題:一夜熔斷20次,3天漲1480%!膠片大王搖變「新藥神」,川普政府撥款7.65億美元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柯達一夜熔斷20次 公司股價三天暴漲1480%
    最近幾天,曾經壟斷整個攝影市場的柯達徹底火了,自獲得美國白宮巨額貸款之後,膠捲大王轉行做藥廠,美國政府和柯達合作生產仿製藥藥物成分,以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其中,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受到此消息的影響,在周三美股盤中,柯達一夜熔斷20次,公司股價現「詐屍式」暴漲!
  • 破產的「膠捲大王」轉行變藥廠,一夜熔斷20次,三天暴漲1480%
    作為曾經的「膠捲大王」柯達,在幾經沉浮之後,如今華麗轉身製藥買賣。 一夜熔斷20次,三天暴漲1480% 北京時間7月29日晚,在前一交易日股價暴漲203%的情況下,柯達再度大幅高開,隨後盤中更是加速上漲,最高漲幅一度達655%,股價最高報59.98美元,向上觸發熔斷多達10次。不過暴漲之後又迎來暴跌,柯達從572%的漲幅快速回落至260%,這也觸發了該股當日的第13次熔斷。
  • 柯達膠捲賣抗新冠「神藥」,三天股價暴漲1480%!川普也為其站臺
    7月28日,川普在白宮簡報上再次肯定羥氯喹對於治療新冠病毒的作用。事後,儘管多個美方醫學專家稱,目前暫無證據支撐該藥物對於治療新冠病毒有效,但資本市場仍顯示出對該「神藥」的熱捧,相關的醫藥股股價暴漲。其中,就包括柯達。
  • 從膠片轉戰製藥業的柯達,股價一夜熔斷13次
    說起柯達,可能很多人都會想起那個有膠片的時代,每一張膠片留下的都是美好且珍貴的回憶。而擁有過百年歷史的膠片巨頭——柯達,自2012年1月19日正式宣布破產後,便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時至今日,柯達以全新的身份重回人們的視線當中。
  • 三天暴漲1480%!「膠捲大王」柯達要轉行變藥廠
    信息時報訊(記者 張柳靜)昔日「膠捲大王」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在歷經轉型失敗破產之後,這幾天借著它製藥企業的新身份煥發新生。三個交易日柯達累計上漲1480%。不過,做膠捲的要去製藥了,這專業對口嗎?
  • 川普砸8億美元,讓「膠捲大王」柯達造抗疫神藥!股價暴漲1480%
    根據DFC聲明,柯達製藥項目是美國總統川普近期一項的行政命令授權的首次使用。該命令使得DFC和美國國防部依據美國《國防生產法》進行相關合作,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不是新冠疫情以來川普政府首次動用《國防生產法》,但柯達成了該政策下首家獲得DFC貸款支持的企業。
  • 三天暴漲1480%!破產的「膠捲大王」柯達轉行變藥廠
    就是這家擁有140年歷史、一度陷入破產陰霾的昔日膠捲大王,成了最近兩天全球資本市場最關注的焦點。圖片來源:攝圖網周三美股開盤後不久,柯達股價一路飆升,盤中觸發20次熔斷,一度暴漲572%報60美元,截至收盤,收於33.32美元,漲幅318.14%,市值14.5億美元。
  • 柯達一夜熔斷13次,曾經的膠捲大王能靠當藥神東山再起嗎?
    來源:江瀚視野根據每日經濟新聞7月30日的報導,作為曾經的「膠捲大王」柯達,在幾經沉浮之後,如今要華麗轉身做製藥買賣了!近日,柯達獲美政府7.65億美元貸款用於仿製藥生產,其中包括曾被川普吹噓能用於治療冠狀病毒的抗瘧疾藥「羥氯喹」。
  • 一夜熔斷20次!做膠捲的柯達公司現在賣藥了!
    昨日晚間,柯達美股盤中股價一度暴漲600%(收盤上漲318.14%),觸發20次熔斷,而在此之前的一天,柯達股價同樣暴漲203.05%,有不少投資者調侃,「這是一次『詐屍式』的上漲。」昔日「膠捲大王」因為賣藥完成自我救贖說到伊士曼柯達公司,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它的黑白膠捲,1880年,發明家喬治伊士曼一手創造了柯達公司,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市。
  • 一夜「熔斷」20次!柯達轉行做藥,股價三天暴漲14倍
    美東時間28日,美國政府宣布依照《美國國防生產法》給予柯達公司7.65億美元的貸款,專門用於生產非專利藥品的原料,旨在重修美國本土藥品供應鏈,並應對新冠肺炎大流行。這是此類法案中的第一筆貸款,川普稱其為「美國製藥業歷史上最重要的交易之一」。
  • 美國總統助攻 昔日膠片之王柯達股價一夜十餘次熔斷:最高飆升近600%
    老牌膠片巨頭伊士曼柯達股價周三收盤大漲318.14%,報33.2美元。在美國政府周二宣布向柯達提供7.65億美元的貸款、用於生產抗擊新冠病毒的製藥成分之後,柯達股價周三盤中一度飆升近600%,盤中更是觸發了十餘次熔斷。一夜之間股價狂漲300%以上,也讓柯達成為了一些投資者的追捧,當然這些投資客中還是以散戶為主。
  • 沉淪的膠片巨頭,柯達意外火了
    來源:VCG文/ 韓璐 編輯/ 陳曉平一支無人問津的破產股,一家淡出視野的沒落公司,卻在三天時間暴漲1480%,盤中觸發熔斷達到20次。7月29日晚間,美股柯達(KODK)盤前股價18.42美元,盤中一度漲至60美元,漲幅超過600%,截至收盤,柯達股價報收33.2美元,漲318.14%,市值達14.52億美元。過去一年,柯達的股價都徘徊在1-2美元區間,市值僅在1億美元左右。
  • 全球確診超20萬例!美國確診近萬,美股10天內4次熔斷,川普自稱戰...
    川普則自稱「戰時總統」。0110天內第四次熔斷!道指跌穿2萬點關口,川普任內漲幅被抹平美股繼續上演超級「過山車」行情。周二受巨額經濟刺激計劃預期提振強勁反彈6%,周三盤中又創造出兩周內第四次熔斷的歷史!
  • 股價三天暴漲1480%
    轉折點是周二柯達公司表示根據《國防生產法案》,公司獲得了7.65億美元的政府貸款用於仿製藥生產,當時柯達市值僅為1.15億美元。自消息公布後,三個交易日柯達累計上漲1480%,7月29日盤中股價甚至高達60美元,觸發了20次熔斷,市值暴增13.6億美元,本周漲幅有望超過 2000%。
  • 三天暴漲1480%,昔日膠捲巨頭怎麼成了「藥神」?
    今天(7月30日)一早,昔日膠捲大王柯達登上熱搜,天眼妹仔細一看發現竟然是因為其宣布轉行製藥後,股價暴漲,向上觸發熔斷多達10次。感覺天眼妹又錯過了個一夜暴富的機會。不過在暴漲之後,當日柯達就又迎來了暴跌,從572%的漲幅快速回落至260%,並由此觸發了該股當日的第13次熔斷。這...怕是比過山車還要刺激了吧。不過除了驚訝於柯達股價的高速變化外,其實天眼妹更加好奇的是這位昔日的膠捲巨頭怎麼就突然轉行做起了藥呢?
  • 巨額貸款+股票暴漲1480%!破產「膠捲大王」柯達變藥廠起死回生?
    7月29日晚間,有媒體報導柯達宣布獲得美國政府根據《國防生產法案》借出的7.65億美元貸款,正式進軍製藥行業。 周三美股開盤後不久,柯達股價一路飆升,盤中觸發20次熔斷,一度暴漲572%報60美元,截至收盤,收於33.32美元,漲幅318.14%,市值14.5億美元。而本周一開盤時,其股價僅為2.13美元。
  • 膠片巨頭柯達要轉行製藥,股票先「瘋」了
    是的,你沒看錯,這裡說的柯達,就是曾經的膠片巨頭柯達。美國東部時間周二,柯達獲得了美國政府7.65億美元的國家貸款,以創立柯達製藥公司。周三美股開盤後不久,柯達股價一路飆升,盤中觸發20次熔斷,收於33.32美元,漲幅達318.14%。
  • 許戈|柯達炸屍,一夜熔斷20次 美聯儲開會,吹漲股市
    來源:許戈說財經1吃瓜事件:柯達周二,美國政府宣布依照《美國國防生產法》給予柯達公司7.65億美元的貸款,專門用於生產非專利藥品的原料,旨在重修美國本土藥品供應鏈,並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圖 | 柯達股價騰空而起 (來源:谷歌)隨後短短兩個小時內,吃完二公斤春藥的柯達股,連續觸發暫停交易機制多達20次。開盤僅一小時就觸及60美元,漲幅超過650%,史上未有,柯達製造。
  • 美股8天3次熔斷,崩盤還是見底?
    熔斷、熔斷、熔斷! 前夜美股三大股指再次暴跌超過10%,8天內第三次觸發熔斷,引發全球股市陷入極度恐慌情緒,市場重現08年金融危機時的慘烈場面。
  • 柯達化身賣藥郎,股價兩日飆漲12倍,全因生產川普力捧的羥氯喹?
    這筆貸款將用以生產一些仿製藥的原料藥,其中包括曾被川普強力安利的羥氯喹。(點擊查看時代財經此前相關報導:死亡風險增加!川普力薦抗疫神藥氯喹要涼涼?)在消息正式公布前,柯達股價就已經開始不聲不響地瘋狂上漲。7月28日,柯達股價報收7.94美元/股,較上一個交易日上漲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