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前的今天,獲少將軍銜,橫掃亞洲的中國足球球王李惠堂逝世

2021-01-10 萬象歷史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東西望)

38年前的今天,1979年7月4日,獲少將軍銜,橫掃亞洲的中國足球球王李惠堂逝世

李惠堂(1905年10月16日-1979年7月4日),出生於香港,公認的中國足球球王。

他帶領中華民國足球隊,10年內連續稱雄遠東運動會。大家都說「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中國足球球王的別號不脛而走。抗戰中,支持體育救國,募捐義賽,還擔任青年軍體育總教官,被授少將軍銜。

43歲退役後,任中華民國足球隊教練,連續兩屆獲得亞運會冠軍,登上亞洲之巔。對於此後50年的中國足球,這簡直是遙不可及的榮譽。他還曾兩度帶隊殺入奧運會,可惜都鎩羽而歸。

1976年,德國一家足球雜誌,將中國的李惠堂、巴西的貝利、德國的貝肯鮑爾、阿根廷的斯蒂法諾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並列評為「世界五大球王」。

踢狗洞的富家少爺

1905年10月16日,李惠堂出生於香港大坑村。父親是香港建築巨商。7歲,李惠堂被父母送往家鄉梅州(今梅州市五華縣),自學足球,以門旁側的狗洞練習射門。10歲,返回香港。1917年(12歲),考入皇仁書院接受西式中學教育,兩年後輟學。

1922年(17歲),南華體育俱樂部舉辦「夏令營杯」足球賽中,李惠堂代表大坑村童子會足球隊獲得佳績,並且進球驚人,賽後被吸納為香港南華足球隊隊員。

第一次擊敗外國球隊

1923年(18歲),李惠堂第一次入選中國足球隊參加在日本大阪舉行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李惠堂在決賽對日本取得進球,並獲得冠軍。

1925年(20歲),李惠堂到上海加盟樂華隊,任隊長,其成員主要來自聖約翰、交通、滬江、復旦、暨南等幾所大學。參加「史考託杯」足球賽,以4-1的比分一舉擊敗蟬聯了9屆冠軍的英國獵克斯隊,首開上海華人足球隊擊敗外國球隊的紀錄。第二年更囊括上海球界三個最高錦標:西聯會甲組冠軍、高級杯冠軍、中華足聯甲組冠軍。

遠東運動會上的球王

1925年5月,第七屆遠東運動會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李惠堂帶領中華民國足球隊,一路挺進決賽,在與菲律賓對決中,李惠堂上演帽子戲法,以5-1的比分獲得冠軍。稍後的第八屆(1927上海)、第九屆(1930東京)、第十屆(1934馬尼拉)中,以他為隊長的中華民國足球隊均獲金牌。

尤其1934年(29歲)的足球決賽中,李惠堂踢進關鍵一球,使中華民國以4-3擊敗日本。1930年代有句流行語說「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自此中國足球球王的別號不脛而走。

獲少將軍銜的運動員

1936年(31歲),柏林奧運會,李惠堂帶領中華民國足球隊以亞洲第一的進入奧運會。由於財政困難,足球隊提前兩個多月出國,一路打比賽籌措經費,先後在越南、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緬甸和印度等6個亞洲國家打了27場,勝24場平3場,掙得20多萬港元。8月6日下午,在奧運會上對英國的首輪淘汰賽中,上半場打成零比零平手,下半場連失兩球,以0-2落敗。

抗日戰爭開始後,李惠堂的足球生涯也受到嚴重影響。1940年(35歲),避戰於香港,再到廣東。他拒絕為日本人踢球,也拒絕在汪偽政府任職。在大後方開始「體育救國」的歷程,巡環重慶、成都、自貢、昆明等地,為抗戰募捐出賽達138場。他在重慶還擔任了青年軍體育總教官,被授少將軍銜。

(1936年,倫敦奧運會足球隊合影,一排中為李惠堂)

43歲掛靴的老將

1945年(40歲),二戰結束後,返回香港。1948年(43歲),李惠堂宣告掛靴退休。同年,倫敦奧運會上,李惠堂出任中國足球隊教練。為自籌經費,球隊又提前三個月出國,先後在菲律賓、泰國等地進行了35場比賽。到倫敦後,首場對壘土耳其,以0-4慘敗提前打道回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賀龍曾邀請李惠堂做中國國家隊主教練,被斷言拒絕。 他與同為足球運動愛好者蔣緯國與鄭為元的共同合作下,足球運動成為1970年代之前臺灣的最興盛運動。

(蔣介石(中)接見李惠堂)

蟬聯亞洲之巔的中國足球

1954年(49歲),第二屆亞洲運動會於馬尼拉舉行,定居香港的李惠堂任中華民國足球代表隊教練,組成了香港球員為主,臺灣球員為輔的「港臺聯隊」。中華民國代表隊,在預賽中以3-2勝越南、四分之一決賽4-0大勝菲律賓、半決賽4-2勝印尼,決賽5-2輕取韓國,獲得中華民國難得的一塊亞運會金牌。

1958年(53歲),東京亞運會上,他繼續擔任中華民國足球代表隊主教練,以連勝四場,進八球失兩球的成績挺進決賽。決賽中,中華民國更在10人應戰的情況下,於加時賽憑黃志強一頭破網,以3-2打敗韓國,衛冕金牌。此後,中國男子足球再也沒有登上亞洲之巔。

難說再見的足球

1965年(60歲),當選為國際足聯副主席,成為在國際足聯獲得最高職務的中國人。1966年,被選為亞洲足球聯合會副主席。

1976年,聯邦德國一家權威性的足球雜誌曾組織過一次評選活動,將中國的李惠堂、巴西的貝利、德國的貝肯鮑爾、阿根廷的斯蒂法諾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並列評為「世界五大球王」。

李惠堂生前寫有《球圃菜根集》《足球規則詮釋》《香港足球五十年》《足球登龍術》《足球讀本》《魯衛吟草》等多本著作。 1979年7月4日,一代球王李惠堂病逝香港,終年74歲。

(擔任國際足聯副主席時的李惠堂)

相關焦點

  • 中國足球第一人,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進球數是C羅梅西總和
    說到目前的中國足球,那真是讓人又愛又恨,中國足球將何去何從,還是留給專業人士去解決吧,我們在此不做討論,中國足球有沒有輝煌過?當然有,在上世紀20年代,中國足球稱霸亞洲,而且是世界一流。 說到當時的中國足球,就不得不提一位領軍人物-李惠堂,1976年8月,他被聯邦德國《環球足球雜誌》評為「世界五大球王」,其餘四位分別是巴西的貝利、德國的貝肯鮑爾、阿根廷的迪斯蒂法諾、匈牙利的普斯卡什。
  • 中國被世界承認的世界球王
    (1913年至1934年期間,遠東運動會共召開了10屆,第一屆中國為亞軍,隨後贏得九連冠,百戰終成王,上海報紙贊道:「中國足球鐵軍之譽,益行蜚聲中外「,第六屆遠東奧運會時,中國隊5比1戰勝日本隊蟬聯冠軍,日本報紙的號外標題為:「中國足球鐵軍,堂堂十年連勝」,隨後鐵軍名號不脛而走。其中李惠堂的絕活」臥倒射球「,猶如冷箭一般殺人誅心。
  • 中國球王!世界公認五大球王之一,一生踢進1860球,比肩球王貝利
    足球運動起源至今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在我國古代就有了足球的影子,不過那時候不叫足球,而是叫「蹴鞠」,而且在2004年的時候,世界足球聯也承認了足球起源於中國,可是發展到如今,國足讓球迷們太過於失望了,拿著高昂的薪資卻沒有做出讓球迷滿意的成績,這一點怎麼都說不過去,其實,在近代,我國也出現了一個足壇巨星,他可以跟貝利比肩,我們來看看他是誰
  • 中國足球史上最厲害的球員是誰?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足球作為一項運動來說,屬於「武」,那麼自然就會有各種排名的產生。那既然是排名,爭議自然也少不了,那麼今天雲非就來說一下我心中可以作為第一名的中國足球運動員:李惠堂。沒錯,就是這個被球迷親切成為「亞洲球王」的人,根據統計,他曾在各項賽事打入1860球,與貝利,蓋德穆勒等人共同擁有千球的稱號。在1976年聯邦德國的一次評選中,李惠堂與貝利,貝肯鮑爾,斯蒂法諾,普斯卡什並稱為世界五大球王。李惠堂的成名於1922年,時間距離現在已顯得遙遠,現在的球迷們只能用想像來回憶這位偉大的足球巨星。這位屬於中國的球王!
  • 中國唯一世界球王,一生進球1860個,42歲掛靴,婉拒海外頂薪邀約
    在很多球迷看來,中國足球尤其是中國男足,近些年來堪比「阿鬥」一樣的存在,屢屢讓人敗興而歸,踢出亞洲、走向世界更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很多人說徵戰海外的武磊是「全村的希望」,但其實中國足球也曾有過輝煌的時代,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還曾出了個世界級球星,他就是李惠堂。
  • 中國被評為過「世界五大球王之一」的球員是誰你知道嗎?
    中國被評為過「世界五大球王之一」的球員是誰你知道嗎? 相信現在大部分的球都不會知道這個名字、在上個世界70年代、當時還是聯邦德國的一家權威性足球雜誌曾組織過一次評選活動、此次活動評選出了「世界五大球王」、他們分別是巴西的貝利、英格蘭的馬修斯、西班牙的史蒂芬諾、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以及中國的李惠堂。
  • 誰是亞洲足壇歷史TOP10,韓國炸彈車綜合第一,中國球王上榜
    亞洲足球算是足球世界中比較落後的地區,說實話,亞洲區能夠在世界盃上分得5.5個名額並非完全靠實力,更多是因為FIFA考慮到亞洲覆蓋人口較多,才給了這些名額,單論實力,亞洲估計沒有球隊能夠擠進世界前32強,哪怕是日韓,今天我們從實力,影響力,知名度以及榮譽等各個方面來綜合看一下亞洲歷史上的十大球星,排名雖分先後,但是純屬個人意見,歡迎大家討論。
  • 盤點世界足壇中真正的足球王者,中國球王有一記錄至今未破!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在世界足壇歷史中有哪些非常厲害的球星,他們被我們稱為球王。貝利貝利可以說是目前為止世界足壇上的頂尖球王,可以說他就是足球之神,他創造的記錄現如今的人們都無人能夠打破,尤其是他次次參加世界盃三次都帶隊奪冠的成績,可以說讓他在巴西可謂是風聲大起現,如今沒有人能夠在4次世界盃中三次都奪冠。
  • 世界5大球王:巴西兩位,阿根廷法國一位,中國也有一位他是誰?
    導語:足球作為一項世界級的運動,在各個國家都有很多熱愛足球的人,不過足球對於中國人來說,一直都是一個痛,中國足球在一些國際賽事中的成績一直都不怎麼好,再加上一些球員平時的作風問題,很多中國球迷都表示中國足球的希望只能寄託給下一代了,畢竟足球在中國火的時間還不是很長,中國很多小孩子從小都沒有接觸過
  • 他是梅州人,世界球王!曾踢哭英法,令日韓恐懼30年!
    足球  如今已然變成了中國人心中的痛  或許最讓我們懷念的  是中國足球曾經的鼎盛時期  那時的我們擁有一位足球神將  他帶領國足稱霸亞歐兩洲  橫掃世界各國綠茵場  令日本、德國等強國恐懼  今天讓我們一起回憶  這個傳奇一般的中國足球王者  這個被世界足壇載入史冊的客家人  背後鮮為人知的一生
  • 我國百年前球王名列「世界五大球王」你知道麼?
    中國小康網訊國王杯第二輪,武磊首發出場,第57分鐘頭球破門打破僵局,幫助西班牙人客場2-0擊敗西乙B的布爾戈斯,進軍國王杯32強!這是武磊本賽季國王杯第一球,各項賽事第三個進球,也是西班牙人2021年正式比賽首球。引發網友熱議。相關新聞視頻截圖球王代有才人出,可百年前我國就有球王了,而且你知不知道,還名列「世界五大球王」,一起來看一下。
  • 中國足壇唯一世界級巨星!珍貴進球影像曝光:連停帶射戲耍對手
    中國足壇目前有世界級球星嗎?自然沒有。中國足壇歷史上有世界級球星嗎?如果就近十幾年來看,的確也沒有。但是,在中國足壇的歷史上,的確有一位獲得了國外媒體一致認可的世界級巨星,那就是李惠堂。李惠堂活躍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亞洲足壇,當時就被稱之為「亞洲球王」,然而,由於當時的影像資料極少,今天幾乎沒有人看過李惠堂當年的足球水平。但是,李惠堂留下的數據,讓他的足球生涯堪稱傳奇,據統計,李惠堂在各項足球比賽中,共打入1860個球,與巴西的裡登雷克、德國球星蓋德穆勒、球王貝利以及獨狼羅馬裡奧是迄今世界上進球逾千個的五大巨星。
  • 如果中國足球設立名人堂,你覺得誰會入選?
    :第一,李惠堂。從1923年起李惠堂和其他隊員一起自籌資金,在治途中進行了27場比賽,取得了23勝4平的好成績,並且還拿到了入場券,這讓他的隊伍非常感動。一九四八年,李惠堂以中國國家隊教練的身份參加了十四屆奧運會足球比賽。
  • 他帶領中國男足一路籌款,打進奧運會!
    他是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足球運動員,做為中國國家隊隊長,帶領中國隊參加遠東運動會並獲得冠軍,並保持對日本隊17年不敗之績。他在抗日戰爭期間不願做亡國奴,拒絕為汪偽政權服務,風骨卓然,成為中國足球史上一段佳話。他一生中共打進1860個進球,曾被媒體和球迷評為「亞洲球王」。
  • 他是我國唯一外籍開國將軍,有雙重國籍,在兩國同時獲少將軍銜!
    1955年-1964年,我國第一次授銜的軍官,有1614人被授予將官軍銜,統稱為開國將帥中,其中有兩個人顯得特別突出。第一個是李貞,她是當時唯一的女將軍;另一個是洪水,他是唯一的外籍將軍。洪水是我國唯一外籍開國將軍,有雙重國籍,在中越兩國同時獲少將軍銜,得到兩國人民的尊敬!
  • 105歲開國少將詹大南逝世 開國將軍健在者僅存7人
    原標題:開國少將詹大南逝世,抗美援朝中率部全殲美軍 「北極熊團」澎湃新聞記者從詹大南將軍親友處獲悉,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詹大南將軍於2020年11月21日上午在江蘇南京逝世,享年105歲。
  • 1614位開國將帥又少1人,104歲開國少將楊思祿今日逝世
    據澎湃網最新消息:104歲的江西於都籍開國少將楊思祿將軍,於2020年11月18日上午在北京逝世。楊將軍生前是原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原顧問。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參加少共國際師第45團1營3連。同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廣昌保衛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第2師警衛班班長。參加了長徵。
  • 開國少將龍飛虎:1948年第一次上戰場,55年因何被授少將軍銜?
    1955年大授銜時,軍銜的評定中戰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有這麼一位將軍,他是在1948年第一次上戰場的,不管是之前的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的前期及韓戰,他都是沒有參加的;但依然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這是為何呢?
  • 趙京民:正師級職務,授少將軍銜,中國首位聯合國維和部隊司令員
    趙京民:正師級職務,領少將軍銜,中國首位聯合國維和部隊司令員趙京民生於1954年12月,山西長治人。山西曆來有「三晉大地」的美譽,自古就有文武兼備的基因。1998年,趙京民出任中國駐突尼西亞大使館武官。突尼西亞位於非洲北部,靠近地中海,地理位置極為重要。2003年9月,趙京民出任國防部維和事務辦非洲事務處處長。據悉,國防部維和辦成立於2001年,下設若干部門,非洲事務處為其下設部門之一。2007年7月,趙京民晉升為少將軍銜。
  • 球王馬拉度納離世,在足球小將中也有著他的身影
    足球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運動,足球世界盃世界上最多人觀看的比賽。而在足球的世界中有著兩位公認的球王,當然不是C羅和梅西這兩位雖然對於球王、甚至世界第一之位爭了很久,但所有的球迷們只會認兩位球王一位是貝利,而另一位則是馬拉度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