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了!男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獲刑3年還要公開賠禮道歉

2021-01-20 都市現場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浙江經濟生活頻道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

《民法總則》規定,組合和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日前,浙江杭州經開區法院對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進行了公開宣判。

法院經審理查明:2019年間,被告人潘某某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在杭州錢塘新區東部國際商務中心等地通過 U 盤拷貝、微信發送等方式與他人交換客戶信息數據,並將相關客戶信息數據用於出售獲利,其中屬公民個人信息共計19萬餘條。

同年6月6日,被告人潘某某在杭州錢塘新區文淵大廈被抓獲。案發後,被告人潘某某主動退贓人民幣1萬元。

法院認為,被告人潘某某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非法獲取或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已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經法院審理,被告人潘某某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被告人潘某某於本判決生效後三十日內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就其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公開賠禮道歉。

我國《刑法》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相關焦點

  • ...微商買賣公民信息7萬餘條!男子被判刑3年、刪信息並公開賠禮道歉
    男子為做微商推銷保健品,通過網絡非法購買公民個人信息,又因購得的信息不符合用途將信息賣出,造成7萬餘條個人公民信息被洩露。 近日,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楊浦法院)對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被告人傅某當庭作出一審判決,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罰金人民幣三千元,退出的違法所得人民幣700元及扣押在案的三星牌S10+手機、聯想牌筆記本電腦等犯罪工具均予沒收;同時,依法支持檢察機關所提公益訴訟,責令傅某註銷涉案微信帳號、QQ帳號、刪除涉案公民個人信息、賠償損失,並就其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在正義網
  • 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19萬餘條,判刑三年還要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
    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19萬餘條,判刑三年還要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 2020-12-24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獲取30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推銷「男士會所」,女子獲刑三年
    獲取30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推銷「男士會所」,女子獲刑三年 2020-10-30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侵犯名譽權,法院判決雙方互相公開賠禮道歉
    侵犯名譽權,法院判決雙方互相公開賠禮道歉 2020-05-14 0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買賣微信號 男子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批捕
    買賣微信號年「賺」20餘萬男子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批捕華聲在線12月13日訊 聽說過高價收購舊手機、二手車,現在竟然還有人高價收購微信號,驚訝之餘是不是很心動?今天,記者從衡陽市石鼓區檢察院獲悉,嫌疑人陽某某販賣微信號,獲利20餘萬元,因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批捕。2019年6月,高中畢業的陽某某偶然在網上發現,收購的微信號轉賣出去可以獲取高額收益,便開始用盡心思仔細琢磨如何通過網絡實施買賣微信號交易獲利。「我通過加微信群、或是發廣告等多種途徑從上線手中購入微信帳號。」
  • 刪除信息+賠償損失+註銷帳戶+公開賠禮道歉
    男子為銷售保健產品,非法買賣個人信息共計7萬餘條,「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損害公益」。11月20日,楊浦區檢察院提起公訴並同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傅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在區法院開庭審理。楊浦區檢察院依託庭審直擊欄目,對本案庭審全程直播,並邀請市、區人大代表聽庭評議。
  • 開發掛號APP給號販子「拉活」 7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獲刑
    原標題:開發掛號APP給號販子「拉活」 7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獲刑 一些知名大醫院專家號一號難求的現狀,在男子田某、金某等人眼中成了賺錢的商機。他們注冊運營公司,找人開發預約掛號的APP在手機應用平臺推廣,並組織客服人員將APP獲取到的就醫患者信息非法提供給號販子,以此賺取服務費。
  • 人臉識別如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不法分子製作3D人臉模型騙過支付寶
    界面新聞檢索裁判文書網發現,通過人臉識別方式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相關裁判文書有36起,最早的判例出現在2017年,當年有2起。近年來,相關判例呈遞增趨勢,2020年截至目前,這類判例已達18起。2019年9月19日,郫都區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張羽犯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和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數罪併罰決定合併執行有期徒刑六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六萬元。唐傑犯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十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五千元。其餘人員也獲相應刑罰。這並非孤例。
  • 開發預約掛號APP賺錢 7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獲刑
    原標題:開發預約掛號APP賺錢   本報訊(記者孫瑩)名醫一號難求,在男子田某、金某等人眼中卻成了賺錢商機。他們找人開發預約掛號APP,將收集到的患者信息非法提供給號販子賺取服務費。記者昨日獲悉,金某、田某等7人被西城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3年6個月至1年3個月不等的刑期,並處罰金。
  • 【直播: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為謀取得利,以掃樓、偷拍、購買...
    【直播: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為謀取得利,以掃樓、偷拍、購買、收受等手段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過萬條 2020-12-03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情期間洩露1萬公民個人信息,判了!
    近日,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受理並審結一起涉疫情侵犯公民隱私權糾紛案,判決被告重慶某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在其註冊管理的公眾號及權威報紙刊登書面道歉信,向原告趙某道歉,並賠償趙某精神損害賠償金1元。法官提醒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利用大數據聯防聯控工作和保護公民個人信息之間相平衡,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專門發布了《關於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利用大數據支撐聯防聯控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指出,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個人信息,不得用於其他用途。
  • 6名輔警利用工作便利侵犯公民個人信息 獲刑最長四年
    銅山警方供圖中新網徐州1月6日電(朱志庚) 1月6日上午,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公安局對外通報,在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銅山警方打掉一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團夥。專案組民警多線出擊、跨省抓捕,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15名,其中輔警6名。據悉,該案現已審結,犯罪嫌疑人均獲六個月至四年不等刑期。
  • 北京一招聘平臺員工售賣簡歷信息,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新京報訊(記者 吳淋姝)12月4日,第七個「國家憲法日」當天,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在「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審理情況」新聞通報會上表示,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過去主要以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等傳統靜態信息為主,如今,包括徵信、定位、行蹤軌跡、住宿、房屋產權在內的動態信息被收集
  • 重慶一公司洩露萬名涉疫凍品購買者個人信息!被判道歉賠1元
    被判道歉賠1元) 該案法官提醒稱,市民下載後在微信群等社交媒體上進行轉載、傳播的行為也會侵犯公民隱私權甚至涉嫌違法犯罪,看到相關涉及公民個人信息名單時不要傳播,應及時刪除,避免二次傳播給涉事公民造成更嚴重侵害。
  • 上海漫粉盜鏈轉載《海賊王》盈利,被判侵犯著作權獲刑3年
    上海漫粉盜鏈轉載《海賊王》盈利,被判侵犯著作權獲刑3年 2020-04-25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判了!賠償近兩千萬並公開賠禮道歉!
    三名被告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還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即杜某某、王某某分別於判決生效三十日內支付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賠償款人民幣1228.56602萬元、538萬元,杜某某、王某某、王某在國家級新聞媒體公開向社會公眾刊發賠禮道歉聲明。
  • 允道刑辯團隊:買賣微信號會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是否會構成犯罪?
    為了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刑法》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進行了規制。刑法修正案(七)增設了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為切實加大對公民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力度,刑法修正案(九)對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作出修改完善修改後,「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被整合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 開發網貸App非法收集個人信息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輝 通訊員 楊波 鄭明明近日,江西首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安義縣法院一審公開宣判,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被告人郭某有期徒刑2年6個月,判處被告人呂某有期徒刑2年,對被告人徐某甲
  • 法院、市委公開道歉!遇到行政機關違法,他也能給我賠禮道歉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條,經營者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
  • 原是有人通過惠陽檢察公益訴訟公開賠禮道歉
    我們是違法侵權人謝某某、張某某、魏某某、鄧某某,因法律意識淡薄,非法獲取使用您的個人信息,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已被惠州市惠陽區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在此,我們真誠向您道歉,並提醒您保護好個人信息,謹防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