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開診試運行紀實
本報記者吳鍾斌 (微博) 邵長春 通訊員張向東
這是一次創舉。國內一流、具有國際水平的解放軍總醫院(又稱301醫院)建院以來首次跨省區、整建制異地辦分院落戶海南。
這是一個奇蹟。2年多時間,在一片荒地上崛起一座大型現代化醫療城,成為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強勁音符。
這是一項使命。一紙命令,總醫院派出的數百名優秀人才迅速集結海棠灣,為「海南301」注入強勁動力。
這是一份期盼。一個新的醫療保健高地正在海棠灣畔升起,「七個基地」的構建成為海南百姓的殷切期盼。
北緯18度,南海之畔。在三亞海棠灣這片熱土上,一座現代化的醫學城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正在崛起。
海棠灣崛起現代醫學城
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肩負「四項使命」:一要為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服務,二要為老幹部提供醫療保健服務,三要為駐島官兵和人民群眾提供醫療保障服務,四要為邊遠艱苦地區工作和為國防建設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勞模和英模提供短期療養、查體等服務
兩個日子特別值得銘記。
2009年2月18日。這一天,解放軍總醫院與海南省正式籤約共建協議,項目決定選址「國家海岸」海棠灣。海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勢與解放軍總醫院實力雄厚的醫療資源優勢實現了戰略合作。從此,一個被海南老百姓習慣稱為「海南301」的項目成為時常關注的話題。
2009年8月1日。「海南301」正式破土動工,從此,海南人民翹首期盼。
曾幾何時,海南醫療資源人均佔有量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相差甚遠,一些疑難重危病患者須轉到廣州、北京、上海等地就醫。
海南迫切希望引進有實力的醫療單位,更好地服務海南人民、提高海南醫療保障水平。301醫院也深深地認識到,移師南中國海畔建立分院,既是黨中央、中央軍委對海南人民關心的體現,也是總醫院落實科學發展觀支持海南發展的實際行動。
解放軍總醫院派出調研組深入海南各市縣,歷時半個多月,對全島醫療資源現狀做了全面的摸底調查和論證,決心就在海南異地建分院。無疑,這是服務海南人民、提高海南醫療保障水平的民生工程和功德工程,是服務高端遊客的保障工程,也是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戰略支撐工程。
從一開始,「海南301」就一直得到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總後勤部首長的親切關懷。總後勤部部長廖錫龍高度重視,多次對分院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劉源政委親蒞分院視察指導,對分院建設發展提出明確要求;秦銀河副部長多次赴分院指導工作。各級領導給了分院極大的鼓舞和激勵,極大地激發了工程建設者的信心和鬥志。
作為省重點建設項目,「海南301」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鼎力支持。在這片土地上,省和三亞市領導經常深入工地現場辦公,解決了工程建設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難,保證了分院建設的順利推進。
羅保銘同志多次到分院調研、現場辦公。在2010年4月27日的工程建設誓師大會上,他冒著大雨親臨現場,要求各參建單位做到「三個確保」:確保工程進度、確保工程質量、確保施工安全,省及三亞市為分院建設提供優質、高效、全方位的服務保障。
「海南301」隸屬於解放軍總醫院,是由中央軍委批准建立的正師級醫院,集醫療、保健、科研、教學、療養於一體。「海南301」肩負的四項「使命任務」:一要為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服務,二要為老幹部提供醫療保健服務,三要為駐島官兵和人民群眾提供醫療保障服務,四要為邊遠艱苦地區工作和為國防建設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勞模和英模提供短期療養、查體等服務。
這就從戰略全局高度為「海南301」作出了科學定位,指明了發展方向。
作為解放軍總醫院的唯一分院,「海南301」與總醫院一脈相承,其行政機關編配、醫療科室設置、人才隊伍力量等均參照總醫院編配模式,在醫療、保健、科研、教學等各方面都充分依託總醫院雄厚的技術實力、強大的人才優勢、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先進的科研水平。
寬敞的走廊、整潔的病房、清晰的標牌、面帶微笑的醫護人員。日前,海南日報記者走進這裡,一種全新醫院的清新之風撲面而來,新穎大氣的建築,寬敞潔淨的房間,規範有序的就醫流程,無不展示出一流醫院的魅力。儘管現在只是開診試運行,離正式開診還有一段時間,但候診大廳裡已陸續來了不少病人。
真正讓「海南301」驕傲的是其強大的人才隊伍和技術力量。目前,這裡編設48個臨床醫技科室、25個護理單元,編制床位500張,專業技術人員數百名。一批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技術三級以上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百千萬工程」人才和全軍獲得重大科技貢獻獎人員為代表的專家也將定期到分院出診。
空中「信息走廊」是「海南301」的一大亮點,分院信息化遠程醫療會診系統不僅與北京院本部有機對接,而且輻射全省、各市、縣醫療機構,以指導解決疑難重病、重大搶救、複雜手術等技術問題。
「海南301」具有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醫療設備器械。醫院設有各類型一體化數字手術室15間,層流病房12間以及功能完備的急救部;配備達文西手術機器人、PET-CT、1.5T和3.0T磁共振、128排CT和寶石CT、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直線加速器等一大批國際先進水平的診療設備,總價值超過4億元。
海南分院院長欒復新說:「僅僅用了兩年多時間,就在600畝用地上建起58棟單體建築,總面積38萬多平方米,書寫了醫學建築史上的奇蹟,成為引領海棠灣開發建設的示範工程,在海南樹起了301醫院在國際旅遊島的品牌和形象。」
海棠灣迎來特殊軍人
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沒有歡迎人群,一紙命令,開始了一次特殊的軍事行動,一次特殊的戰鬥集結。「海南301」正式拉開了開診試運行的帷幕
2011年12月23日,凌晨5時15分。天未放亮。
從北京始發的T201次列車緩緩駛進三亞火車站。首批192名軍人悄悄抵達這裡。他們在夜色中分乘12輛軍車向海棠灣進發。當清晨第一縷陽光透過車窗照在這些旅途疲憊的人臉上時,大家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出發前,解放軍總醫院李書章院長專程送行,阮炳黎政委親自率隊出徵。此次南下,不僅僅去學習,去工作,去生活,更是去創業,去奮鬥,去拼搏。戰友們在北京送行,親人也來送行。但作為一名軍人,每個人都深知此行使命神聖、重任在肩。「爸爸去執行任務,過幾天就回來了」,一位軍醫摸著兒子的頭,毅然登上南下列車。
拋家舍子,從北京到三亞,3500公裡徵程,36個小時跋涉,終於抵達了終點。這批軍人的到來,標誌著「海南301」經過29個月的建設,正式拉開了設備安裝調試和開診試運行的帷幕。站在海棠灣畔雄偉壯觀的醫院大樓前,大家無比振奮。海棠灣這個在建分院伊始就被大家反覆叨念的地方,終於真真切切地出現在眼前了。
最難割捨的是親情。很多業務骨幹在北京生活多年,如今一切重新開始。採訪中,記者深深感受到他們遠離親人的思念和對家人的愧疚。
短暫的興奮過後,這批軍人就面臨新任務:三天後開展查體和巡診任務,但裝修過程中遺留下的建築垃圾亟待清理,很多貴重器材缺乏人手監管,安裝調試需要大量人力,信息流程亟待細化完善……
從丁點大的螺絲,到重達17噸的回旋加速器,分院醫療設備與耗材的接收、安裝、發放,總共接收了200多批次醫療設備。醫學工程科科長黃昊說:「接收時要一一清點,絲毫都不能馬虎,這是軍人的職責。」
於是,拿手術刀的成了清潔工,拿聽診器的成了保安員,帶學生的教授成了搬運工……這些平時多和手術刀、聽診器打交道的人,來三亞後的第一項工作要徵服的不是病魔,而是工程收尾的垃圾、灰塵和泥土。
他們不愧是人民的子弟兵,不愧為301的專家。
分院泌尿外科主任高江平一家三口,兒子去國外讀書,妻子留在北京工作,高江平獨自南下。他開玩笑說:「我們家現在就是『兩岸三地』,像我這種情況的並不算什麼,幾乎每一個來海南的301人背後都有各自的故事」。在事業的感召下,一大批在軍內外享有盛譽的專家教授奔赴海棠灣。
記者注意到,心內科主任徐勇、腎病科主任吳鏑、呼吸內科主任解立新、消化內科主任李聞、神經內科主任張家堂、內分泌科主任呂朝暉、風溼免疫科主任朱劍、皮膚科主任馮崢、血液科主任高春記、腫瘤科主任趙宏、骨科主任李眾利、普通外科主任杜曉輝、神經外科主任餘新光、李安民、婦產科主任趙恩峰、肝膽外科主任陳永亮、眼科主任劉鐵城、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戴樸、口腔科主任儲冰峰、胸外科主任戴為民、超聲科主任溫朝陽、保健科主任賈國棟、賈建軍、放射科主任趙紹宏。這些響噹噹的軍中名醫,首次出現在掛號大廳的電子屏幕上……
海南分院首批23名護士長是去年5月份提前進駐的。她們冒著烈日、頂著酷暑,分成6個小組,分管各個片區,穿著迷彩服,戴著小紅帽,每天穿梭於58幢樓群中,對醫院病區設置、功能布局和工程質量進行監管。在這片沙壩上,她們就是一朵朵激情綻放的「鏗鏘玫瑰」。
門診綜合治療室護士長許玉冰創作的《創業路上》或許是所有人的心聲出發,出發!
好兒女意氣風發
告別總醫院的戰友
揮手抹去親人的牽掛
南下,南下!
南徵的路上我們激情迸發
精誠團結,鼓足幹勁,凝聚力量
真箇好比英雄闖天下
……
為了確保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不打折扣,體現一流水準,在分院首批科室主任選配中,總醫院黨委採取優中選優,公開競聘的形式,從總院現職500餘名科室骨幹中,嚴格選出49名政治強、業務精、人品好、作風硬的優秀中青年專家擔任「海南301」有關科室首任科主任。在接下來的兩年任期內,他們將履行科室管理和學科帶頭人的責任。
無疑,他們既是總醫院管理水平的代表、醫療技術的代表、醫院品牌的代表,也是總醫院「允忠允誠、至精至愛」精神的踐行者。
時刻想著人民健康
送醫上門,體現出強烈的服務意識、愛民情懷。救死扶傷,彰顯出高尚的職業情操、過硬本領
2月22日,三亞崖城老人陳亞惠迎來或許是他今生最幸福的時刻。這位生於1911年1月7日的百歲老人,成為「海南301」的首位鑲牙者。
當天一大早,「海南301」就派出專車將老人接到醫院,記者採訪時正好在醫院樓道裡遇到女兒陳儒姑扶著父親行走。她說,「父親的牙已全部掉光,身體還不錯,每天能走幾公裡,就是吃飯困難。」
為百歲老人鑲牙,畢竟有風險。為保證順利實施,醫院各部門嚴陣以待,特診專家也特意候在口腔科診室外,確保不出一點紕漏。幾天後,老人戴上了合適的牙具,過去幾十年只能喝湯吃流食,現在可以嚼菜、大口吃飯了。
這只是「海南301」試運營以來接診眾多的一名普通老百姓。
心裡裝著老百姓,一切為了人民的健康,這是「海南301」的立院之本。為回報海南人民,分院黨委決定,在設備安裝調試試診期間,免費為島內所有的百歲老人查體、鑲牙,為江林村村民、駐島官兵和工程建設者、島內老紅軍提供查體、巡診服務,並對部分地區進行巡診。
去年12月26日上午8時,也就是醫護人員到達海棠灣的第三天,分院門診樓6層健康體檢中心迎來了第一批50名體檢人員。他們是海棠灣鎮江林村村民、工程建設者和海軍某部官兵。「海南301」人不會忘記,在分院建設過程中,三亞當地百姓的付出和犧牲、三亞市各級黨委政府和海棠灣管委會以及駐地部隊的全力支持,積極協調解決實際問題。這次免費查體是對海南人民的回報,也是把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關懷送到人民群眾和子弟兵的心坎上。
江林村老百姓事後對記者說,活了大半輩子都沒做過體檢,沒想到平生的第一次體檢竟然是在家門口如此高級別的醫院做的,而且完全免費。他們說,「以後子孫都能到這麼好的醫院看病,我們支持建設完全應該。」
這批駐守海棠灣穿白大衣的特殊軍人,迎來了太多的第一次。
1月20日,海南分院與院本部進行了首次高清遠程教學活動。
2月11日,第一例硬膜外麻醉下外踝骨折切開復位鋼板螺釘內固定術圓滿成功。
2月14日,第一例經陰道全子宮切除手術順利完成。安徽患者吳鳳萍慕名分院婦產科主任趙恩鋒,特意趕去北京就診,到北京後聽說趙恩鋒已南下,遂乘當日飛機趕到三亞就診。
2月14日,第一例常規全麻手術人工耳蝸植入術成功。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
任戴樸採用先進的小切口、保留殘餘聽力的
辦法,為6歲的河南患兒郭豐實施手術,助
他返回了有聲世界。
2月15日,第一例腹腔鏡根治性腎切除手術。
……
在分院給一位90歲高齡的解放海南島老功臣上門體檢時,這些軍醫倍受感動:老人特意穿上褪了色的舊軍裝,胸前掛滿了各種勳章。
一個多月時間裡,分院先後多次為當地村民、官兵等免費做體檢1300餘人次。分院還先後派出9支專家醫療隊赴三亞市區和周邊鄉鎮,為一批百歲老人、重點優撫對象提供上門送醫送藥服務。
哪裡有病人,哪裡就是醫護人員士救死扶傷的戰場。1月8日下午5時,三亞市鹿回頭廣場突然傳出呼救聲。恰好路過的腫瘤科護士長王琳立刻趕上前,發現一位中年男性躺在地上已喪失意識,頸動脈搏已消失。王琳立即跪在地上對其實施持續心外按壓。急救車趕到後,王琳又藉助除顫器即時施救,15分鐘後患者終於出現自主心律,意識逐漸恢復。
同樣扣人心弦的故事也在春節期間上演。今年春節大年初四,胸外科副主任醫師王鈺琦剛到海棠灣廣場,就發現眾人正圍觀搶救兩名溺水者,其中一人臉色青紫,呼吸心跳已停止,另一人尚有生命體徵。王鈺琦一邊對溺水者實行心外按壓施救,接到求救電話後,分院急診科立即安排值班醫生俞盛傑、護士李鑫火速趕往現場支援,將這名溺水者救活。三天後,這名從「鬼門關」上被搶回的患者找到分院領導,跪地磕頭致謝:「我第一次生命是母親給的,第二次生命是海南分院給的。」
1月20日,海南分院與北京院本部進行了首次高清遠程教學活動,分院各病區多功能室與院本部遠程醫學中心實現了互聯互通。從此,雖隔著千山萬水,但北京解放軍總醫院三亞海棠灣兩地心相連。
南海託起璀璨醫學明珠
全力打造成為一流的疑難危重病症診療基地、一流的戰傷創傷急救基地、一流的中央和軍隊保健基地、一流的高新技術輻射基地、一流的衛生人才培訓基地、一流的醫學科技研發基地和一流的醫療信息整合示範基地,這「七個基地」將成為海南老百姓的福音
「無論在哪裡,301人都是一面旗幟。」這是記者在幾天採訪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按照中央軍委和總後勤部的指示,「海南301」將堅持「以醫療為中心,以保健為重點,以科研為支撐,以教學為先導」的思路,按照「軍內一流、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目標,全力打造成為疑難危重病症診療基地、戰傷創傷急救基地、中央軍委保健基地、高新技術輻射基地、衛生人才培訓基地、醫學科技研發基地和醫療信息整合示範基地。
這7個基地,既是提升海南人民醫療水平的民生工程、國際旅遊島的戰略支撐工程,也是軍民融合的示範樣板工程、南中國海軍事衛勤鬥爭的保障工程。
說起這些話,分院政委姚春雨滿懷信心地說:「海南分院將成為技術人才密集、臨床學科齊全、儀器設備先進、優勢特色明顯、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衛生醫療機構,為海南人民的健康,為建設國際旅遊島作出應有的貢獻。」
目前,分院配備了價值超過4億元的各類醫療設備,其性能之先進,堪稱國內領先。連日來,記者在分院各個科室採訪,一些科室主任說,分院配備的醫療設備絲毫不亞於國內一流大醫院,一部分還比總院先進。
作為一個國家級的旅遊度假區,總規劃面積近百平方公裡的海棠灣的目標是建成一座具有國際水平、世界一流的旅遊度假天堂。
如今,包括海南分院、國際頂級品牌濱海酒店群、基礎設施、風情小鎮等在內,灣區配套已初具規模。根據核算,海棠灣開發建設計劃總投資近千億元,目前已完成了200多億元。已有康萊德、希爾頓逸林、萬麗、凱賓斯基、喜來登等豪華精選等酒店已相繼開業迎賓。
專家認為,醫療保健旅遊是一種新興旅遊模式,更是一個朝陽產業,就目前而言,不僅海南,國內也剛剛起步,海南分院能很好地填補這個空白,為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增加全新的內容。記者注意到,儘管還沒有正式運營,但海棠灣已有多家項目打出了「離健康最近」的廣告。
未來幾年,「海南301」將按照第一流數位化研究型醫院的標準,構建「就醫流程數位化、檢閱圖片信息化、病人數據集成化、管理決策智能化」的高效、快捷的現代化醫療管理系統,以海南分院為依託,建設以海南省三甲綜合醫院為核心的基層遠程會診系統和以全國知名醫院為核心的高端遠程會診系統,努力實現政治效益、社會效益和軍事效益的最大化。
這也將是海南老百姓的福音。301擁有一支強大的醫療人才隊伍,1000餘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教授,這些寶貴的人才資源將始終是「海南301」的堅強後盾。
為確保分院能夠與總醫院保持同樣的診療水平,總醫院黨委明確規定: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技術三級以上專家教授,在「海南301」工作每年不少於3個月,在解決疑難重病、重大搶救、複雜手術等技術問題上提供指導和支持;具有中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也需按計劃、分批次赴海南分院工作一到兩年。
此外,分院還與當地的農墾醫院、省人民醫院、425醫院籤訂了幫帶協議,不時組織專家會診,開展學術講座。從總醫院院長到一般醫護人員,全院專家教授及全體人員以不同方式對海南分院建設給予了無私幫助和大力支持,為海南分院的建設提供了堅強後盾和精神動力。
這是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有益探索與實踐。不久的將來,一個新的醫學科技和人才高地將升起在海棠灣畔。海南分院和海棠灣一起,都將成為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本報三亞3月2日電 )
(南海網-海南日報 吳鍾斌 邵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