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沒修路的時候摘10多箱柑橘都要一家人,路很難走要靠自己背。現在路修好了,我自己一早上就摘20箱柑橘,直接拉去賣,省時又省力。」趙國榮是雲南省玉溪市華寧縣華溪鎮小寨村的一名橘農,在他看來,小寨村的路修好了,村民的致富路就更寬了。
作為以柑橘種植為主要產業的村莊,小寨村堅持黨建引領,力促黨群共建,帶領村民修建致富路,打通農機「最後一公裡」,讓村內60多戶農戶150畝土地因此受益。
不等不靠 自力更生 共修致富路
連片的柑橘園間,一條嶄新的水泥路蜿蜒柑橘地間,路上不時有運送柑橘的三輪車來回行駛。這就是小寨村民自籌資金、投工投勞修建起的田間路。
近些年,小寨村幾乎家家戶戶種上了柑橘樹,平均每戶每年靠柑橘有5萬元到30萬元不等的收入,之前沒有田間路,村民勞動強度大,銷售成本高,生產生活極為不便。因此,修建一條田間路,告別肩挑背扛的生產模式成為村民最迫切的願望。然而,苦於沒有集體資金,牽涉到的農戶土地較多等因素,村民多年的修路心願一直被擱置了下來。
黨建引領 黨員帶動 共築連心路
按照定下的補償實施方案,黨員幹部迅速開展動員。一時間,按照「佔地5000元每畝和無佔地5500元每畝」的標準,村民們紛紛慷慨解囊、出資讓地,很快籌集到修路資金28.5萬元。緊接著,大家積極參與,投工投勞,擰成一股繩,向著打通田間路的目標「奮進」。
正是在這樣的互相帶動下,村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原來不理解的村民埋怨少了,也積極參與了進來。然而,由於一棵柑橘樹平均一年能帶來150元左右的收入,對於靠種植柑橘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村民來說十分不舍。為堅定村民們的信心,黨員普有林帶頭砍倒了自家的柑橘樹,打響了開工的第一槍。
凝心聚力 齊奔小康 共建幸福路
通過黨員的示範帶動,村民們熱情高漲,積極投工投勞,向著同一目標邁進。鋪下的是道路,連接的是民心,帶來的是幸福。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條承載著村民夢想的道路就在柑橘林裡開闢而出。這條路的建成,讓村裡60多戶農戶150畝土地因此受益。
小寨村自籌資金修建的土路完工後,村黨支部積極向上級部門協調,申請到了道路硬化的資金,大家又共同出力積極參與到義務修路中,道路硬化工程即將完成。
「這條路做了以後每年節約請工,來田裡搬運的這些務工節約了可能20萬元左右,解決了人民群眾的擔憂。這條路不僅僅是致富路,也是連心路,更是幸福路。」小寨小組組長趙忠華說。(玉溪市委組織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