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考察清華北大 與老教授談「簡」(圖)

2021-01-11 騰訊網

  15日,李克強在清華大學了解「清華簡」的保護及研究進展情況。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4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就教育改革發展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行考察。

  創新要打破門戶界限、形成合力

  上午,李克強來到清華大學。在校史館,李克強聽取了學校開展的第四代先進核能技術、新能源汽車等重大項目研發和應用情況介紹後說,創新既要靠自己的力量,也要積極借鑑國際先進理念和經驗,院校之間、院校和科研機構之間要打破門戶界限,形成合力,只有協同才能更好地激發創新。

  在生命科學學院蛋白質設施實驗技術中心,李克強說,你們的研究事關人類健康,希望通過更加靈活的人才激勵機制,進一步匯聚高端人才,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爭做全球領跑者。

  在清華大學圖書館,李克強妙解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總理說,《易經》裡自強不息前有「天行健」,指天在不停運轉,君子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前有「地勢坤」,地勢起伏能容納萬物,所以你們走向社會要致力於追求公平正義和包容發展。

  研究基礎數學要甘於坐「冷板凳」

  下午,李克強來到北京大學。在數學科學學院,李克強說,我國與世界發達國家在科學技術上存在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基礎研究特別是基礎數學存在「短板」。希望把基礎數學研究放在重要位置,有一批人能夠靜下心來甘於坐「冷板凳」,把板凳坐熱。李克強還詢問了科研經費中的「人頭費」比例。得知該院僅佔30%後,總理說,基礎科研關鍵靠智力,發達國家這方面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其「人頭費」佔比很高,數學研究甚至達80%至90%。科研「人頭費」不要管得太死,否則很難吸引一流人才。

  得知北大山鷹社正在為從北坡攀登珠穆朗瑪峰做準備,李克強向他們致以美好祝願並叮囑要注意安全,希望廣大同學們加強體育鍛鍊,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強健體魄,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服務。

  傍晚,當李克強出現在北大農園食堂時,整個大廳氣氛頃刻達到沸點,同學們爭相上前與總理握手、拍照。李克強端著餐盤選好菜後坐到學生中間。從食堂菜價貴不貴到國家助學金夠不夠用,從宿舍住宿條件到同學們的論文選題,總理興致勃勃與大家邊吃邊聊了半個多小時。 綜合新華社等媒體報導

  ■ 特寫

  穿越回戰國:總理與教授對談「清華簡」

  「甲骨文沒識別的大約還有1000多字吧?」

  「經過碳14測定,這批竹簡的年代大概是公元前305年±30年,屬於戰國中期偏晚。那時候孟子還在世,莊子也在,屈原還比較年輕。」白髮蒼蒼的老教授向李克強總理介紹道,「所以這些竹簡上的字,是當時他們能看到的。」

  「看起來應該都屬於篆字吧?」李克強問道。

  「都是戰國時期的古文字,從廣義上說屬於大篆體。」老教授回答。

  「能夠全部識別嗎?」「還不能完全識別,我們只能提供一個研究基礎。」

  「這些大篆裡面還有許多甲骨文的元素吧?」「跟甲骨文有很密切的關係。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再去識別甲骨文的材料。」

  「甲骨文我們沒識別的大約還有1000多字吧?」「其實真正識別的不過1500個左右,還有2000多字沒識別。」

  「你們通過這個研究能對解惑甲骨文起重要作用啊,那真是了不得!」李克強說。

  「要把《樂經》發掘出來可就了不得了」

  與總理對談的83歲老教授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對話發生在清華大學老圖書館4樓的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4月15日上午,李克強考察清華大學,到此聽取「清華簡」最新研究成果情況介紹。

  一位總理、一位教授,縱論經史文字,相談甚契,似乎「穿越」回了竹簡「出生」的戰國年代。

  「清華簡」2008年由清華校友捐贈入藏,總數2400餘枚,是目前發現最大的一批先秦書簡。李學勤介紹說,大量發現典籍材料,中國歷史上有過兩次,一次是西漢景帝末年的「孔壁藏經」,另一次是西晉武帝鹹寧五年的「汲冢竹書」,第三次就應該算是這批「清華簡」了。

  「你把它與孔壁藏經等同起來了,了不得啊!」李克強聽後說道,「這裡面六經都有嗎?」

  「有關六經的材料都有。」李學勤回答,「當然不是說全的六經。《尚書》最多,《詩經》也不少。」

  「沒有發現《樂經》吧?」「有跟《樂經》有關係的內容,但我們沒有能力判斷。因為《樂經》早已失佚,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它什麼樣子。」

  「但你覺得可能有關是吧?這個能夠發掘出來嗎?」「我們一定盡我們的努力吧。」

  「你們要把《樂經》給發掘出來可就了不得了!」李克強說,「詩書禮樂易春秋,十三經裡面最主要是這六經。六經中除了《樂經》失傳,其他的五經都在,不知竹簡上的內容跟傳世文獻差別大不大?」

  「差別特別大。」李學勤答道,「像《尚書》有很多是傳世本裡沒有的。《詩經》也是,有的有,有的沒有。」

  「這樣的話,今古文可以在你們這裡作一些鑑別了。」李克強立即說道。隨後他又問:「那《易經》呢?」李學勤答,《易經》的材料也不少。

  「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這裡面有嗎?」「有乾卦,但沒有爻辭。」

  「那會不會這幾個字是後來人加上的?」「西漢時已經有了,王莽新漢時……」

  「倒不是說新漢,是說秦焚書以後。」「秦焚書以前今天的本子就存在,因為上海博物館有一個戰國時期的《周易》本,裡面就有。」

  「秦是從中原過去的,顛覆了過去的認識」

  隨後,李學勤向總理介紹了根據「清華簡」在古史方面的顛覆性研究。比如,傳統認為秦國人是從西方來的,屬於戎人,但根據「清華簡」中對商紂王時大臣飛廉的記載,可以判定秦人東來。李克強點頭道:「哦,秦還是從中原過去的,這個的確顛覆了過去的認識。」

  「清華簡」中還發現有算表,這在數學史上有特殊意義。李學勤介紹說,算表上的記數非常特殊,可以表達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還可以把乘除法變成加減法。類似這樣的圖表,歐洲要到1500年左右才有,晚了差不多1000年。總理聽後慨嘆:「可惜我們沒有走向世界。」

  據李學勤介紹,《尚書》的重要佚篇《厚父》就是從「清華簡」中發現的,此前所有版本都未見。該篇主要講政治理念,強調民心的重要。其中有一句話,「民心惟本,厥作惟葉」。李克強問:「這句話在現存其他典籍中是否出現過?」李學勤答:「有近似意思,但沒這一句。」

  這場「清華簡」對談臨近結束時,李學勤向總理贈送集簡上文字的一幅捲軸,上書正是「民心惟本,厥作惟葉」八個字。李克強欣然說:「謝謝,我會好好保存。」接著,總理用欣賞的眼光打量著捲軸說:「那時大篆已經開始向隸書方向進化了。李先生,你做了很重要的工作,也請你多保重。」 新京報特約記者 穆柏

相關焦點

  • 圖集:李克強總理考察清華北大
    總理先後在校史館參觀清華發展歷程和重大科技成果展,在建築學院與白髮老教授和學生交流,在生命科學學院蛋白質設施實驗技術中心看望年輕科研團隊,並來到清華大學圖書館,聽取「清華簡」最新研究成果情況匯報,在閱覽室與學生座談互動。
  • 浙大講座教授:清華北大有點二流的味道,浙大是扎紮實實的三流
    按照楊衛的標準,現在的清華、北大、浙大,剛剛進入世界的三流水準。十年前,中國大學是沒有資格談SCI的。現在,前五名的學校,清華、北大、浙大、復旦、南京在SCI的數量上,已經能在亞洲佔一席之地了,拿到美國比比,也不見得丟人。中國有人海優勢,再往後,這個成績會更好。但這種比法再往後已經沒有多大意義,因為人家二流學校,不跟咱比這個。
  • 當北大清華的學生只想找北大清華的學生為對象
    中青報的《冰點周刊》,最近有一篇報導大意是說,現在的985或北大清華的畢業生,開始出現一種傾向,只在同級別學校裡找對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讓個人感受到無力感的,無非來自兩件事:求職與相親。北大清華只想找北大清華,或者985隻想找985,對很多人來說,難免引來他們看不起人的感覺。如我,按照這個標準就喪失了與名校畢業生談戀愛的資格,更遑論一起領證,享受共同擔憂離婚冷靜期的樂趣。好在由於我的條件中等偏下,甚有自知之明。
  • 清華EMBA和北大EMBA筆試難不難?歷年清華EMBA和北大EMBA錄取線?
    2015年之後,教育部加大對清華EMBA和北大EMBA改革,所有招生權全部收歸,劃歸到全國管理類聯考,並且要求基本的學歷背景和工作背景,這樣直接導致曾經那部分沒有文憑,還有一部分所謂的土豪遠離了EMBA,因為他們基本的條件已經不再滿足,這些已經不再是錢的問題。
  •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都有哪些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都有哪些時間:2020-01-14 19: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大清華開放課程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都有哪些 清華、北大是不少學子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但兩所大學各有側重,在具體課程資源和設置上會有所不同。
  • 第一名校清華為什麼沒有諾貝爾獎得主?北大教授錢理群批評在理!
    相比以上這些名校的輝煌經歷,我國的第一名校,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就有些黯然失色了,特別是清華大學,第一學府,百年清華,卻連一個諾貝爾得主都沒有。就是北京大學,近些年也出了一個屠呦呦教授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為什麼我國的高校的諾貝爾獎項的就這麼少呢?清華北大至少也是全世界排名前百的大學呀。
  • 李克強在山東考察 勉勵青島企業海納百川不斷創新
    據新華社濟南6月2日電 6月1日至2日,全國兩會結束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代省長李幹傑陪同下,在煙臺、青島考察。李克強十分關心小微企業經營情況。在藍色智谷雙創空間,看到銀行工作人員正在為小微企業提供諮詢,李克強接連詢問在場幾家企業貸款利率有沒有降低、融資方面還有什麼要求。李克強說,雙創企業、科技型小微企業普遍輕固定資產、重人力資本,要研究增加授信額度的辦法,解決全國這類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今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希望企業多招人、多招大學畢業生,國家會給予支持。
  • 清華北大向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發來喜報
    據悉,近三年來,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嘉祥錦江校區)共有64名同學被清華、北大錄取。清華、北大等高校也與嘉祥教育開展了多方位的合作交流。 請進來 學真知 近年來,多位清華、北大的專家學者走近嘉祥,為師生傳道授業解惑。
  • 北大男籃勝清華 CUBA三連冠!
    北京大學男籃以84:77戰勝老對手清華大學成功衛冕,實現CUBA三連冠。北大則雪藏了上一次發揮出色的劉育辰。開場後王少傑馬上強攻籃下打成2+1,幫助北大首開紀錄,隨著王少傑連續衝擊籃下,清華迅速犯滿,不得不拿上了更加高大的劉東與郭健,但換人並未能成功阻止王少傑,北大打成10-2的完美開局。隨後清華開始採用聯防,並依靠大個子的策應不斷空切籃下,在進攻端漸入佳境。
  • 清華簡:開啟古史研究新境界
    清華簡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為中國古代文明探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出土文獻資料,開啟了古史研究的新境界。去偽存真 考而後信孟子曾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告誡人們對傳世文獻要善於鑑別真偽,不可盲從。《漢書·藝文志》所提到的《文子》《伊尹說》《力牧》《風后》等書,班固即以「依託」言之。
  • 臺學生青睞大陸院校 高考志願不填臺大選北大清華
    圖為臺灣學生赴清華大學交流(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海外網10月13日電 臺灣的大學排名近年來在國際上不斷呈現下滑的趨勢,隨著兩岸高等教育競爭力的此消彼長,部分臺灣學生的高考志願,已經變成了北大和清華。
  • 清華北大「真兄弟情深」?上外東華「曖昧關係」
    文/俠客談教育(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清華和北大作為我國的所有大學中「絕頂」的存在,簡直是無可挑剔!清華北大「真兄弟情深」?上外東華「曖昧關係」?統統都在畫師筆下「飛速飛舞」。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對於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兩所大學了,對於很多人來說不雖然是在大學的關係上「比較鐵」,但是很多層面上,清華和北大兩所大學的關係又不是那麼鐵,反而是類似於「凡爾賽式的互黑」,這就不僅讓不少的人對於它倆的關係有所猜疑:是兄弟?
  • 街道辦招8人清華北大畢業生:理想主義者的陣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琴深如海,ID:likesea201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文/如海杭州市餘杭區招聘街道辦的8個崗位,錄用的清一色全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餘杭區負責人表示,清華北大畢生來此,並非大材小用,他們需要專業性很強青年才俊。也就是說,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到餘杭區街道辦,屬於專業對口、學識對標,剛剛好。深挖一下東湖街道辦,原來真不是一般的地方。2018年,北大法學院碩士柳雲南來此,一年後就升任街道的團工委書記。餘杭區街道辦,工作穩定,最重要的是晉升渠道暢通,為後續的仕途打下堅實的基礎。
  • 清華北大互相開放課程
    其中,北大開放27門課程,以人文社科類課程為主,包括《理想國》《發展心理學》《邏輯導論》《中國歷史地理》《西方美術史》等,大多為2到4學分。清華學生所選的北大課程學分,計入清華的文化素質核心課學分。至於合併後的校名,清華也很大度,清華可以放後邊,就叫北京清華大學好了。」 對此,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馬少平幽默評論道。 馬少平提到的「誰前誰後」順序,其實反映了兩所大學多年來「爭第一」的情況。
  • 紅星深度:街道辦招的清華北大畢業生去哪兒了?
    日前,一份「餘杭區街道辦事處的錄用人員名單」公示截圖在網上流傳,名單中清一色都是北大、清華的碩博,甚至還有生物學、地球物理等專業博士。雖然餘杭區委組織部此後回應說,這張公示截圖是2018年的招聘名單,還有很多來自其他地區的選調生,「清華、北大的學生來街道工作並非大材小用,是餘杭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 杭州餘杭區街道辦招的清華北大畢業生2年後去哪兒了?
    日前,一份「餘杭區街道辦事處的錄用人員名單」公示截圖在網上流傳,名單中清一色都是北大、清華的碩博,甚至還有生物學、地球物理等專業博士。本文圖均為 紅星新聞 圖雖然餘杭區委組織部此後回應說,這張公示截圖是2018年的招聘名單,還有很多來自其他地區的選調生,「清華、北大的學生來街道工作並非大材小用,是餘杭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 北大和清華到底好在什麼地方?看完這篇就懂了
    資金豐厚科研教學豐厚 學校教師全是頂尖教授,院士。資金豐厚科研教學豐厚。關鍵是錄取的全是全國各省的頂尖學生。 如果錄取學習差的學生,名校也會完蛋。
  • 北大清華學子感知山東 「青鳥計劃」助力引鳳回巢
    共青團山東省委副書記劉少華、濰坊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範福生出席座談會並致辭,濰坊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劉太福介紹濰坊人才政策,濰坊團市委與北京大學籤署共建學生實踐基地合作協議,19名北大、清華師生參加座談,並將用兩天時間在濰坊市重點企業參觀訪學,濰坊高新區管委會、濰坊團市委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 清華同方陸致成:創業教授寶刀不老
    正如他所帶領的清華同方,帶著一種「科技實業興國」的使命和情懷,一直與時俱進著。  從教授到創業者  1973年,陸致成被推薦到清華大學學習。1977年,他順利畢業於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暖通空調專業,同時也是我國第一批碩士學位獲得者,畢業後留校任教。
  • 《中國書法報》清華簡專輯(二)
    為了探索更多清華簡研究背後的故事,本報特採訪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黃德寬教授,現將採訪內容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供圖: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清華簡 系年 眾所周知,《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