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了,為何國內汽車離開合資還是難以活下去?

2020-12-19 魔鐵的世界

8月27日,上汽集團發布了半年報。作為國內汽車龍頭,其銷量變動往往是行業風向標。從第二季度銷量數據看,有一個現象不可忽略。根據半年報數據,上汽集團在第二季度共實現批發銷量205臺,其中乘用車銷售方面,合資車型(大眾、通用)銷量167萬臺,自主車型銷售24萬臺,合資車銷量是自主車的大約6.96倍,合資依賴症明顯。

考慮到上汽集團在國內汽車業的龍頭地位,其合資依賴症難以根治的話,廣汽、一汽、東風、北汽、長安等國內汽車廠商恐難以獨善其身。

實際上,國內汽車合資依賴症嚴重並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在多年前就曾引起業內外關注。

早在2014年,國內汽車公司就暴露出躺在合資企業身上賺錢的問題。根據2014年國內上市汽車公司的公開資料,上汽集團當年實現營業收入為6300億元,實現淨利潤約為280億元,營收和淨利潤均呈兩位數增長,但是亮麗的成績單其實是合資公司交出的。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三家合資公司的銷量就佔據上汽集團2014年銷量的89.6%。收入方面,僅上海通用和上海大眾的營業收入在上汽集團營業收入中佔比就達到62.46%。

也就是說,拿掉合資企業那部分收入,上汽集團的成績單將有接近滿分,直線下降到60分以下,國內汽車對合資的依賴之深,可見一斑。

那麼,有沒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汽車廠商對合資的依賴能減輕一些呢?哪怕有一點點也好。

答案是沒有。以北京汽車為例,從2013年到2017年,北京品牌自主汽車銷量有如過山車一般,從2013年到2016年穩步增長,2016年到2017年則是斷崖式下跌。而北汽的合資品牌北京現代和北京奔馳的表現則沒有這麼極端,特別是北京奔馳,增長是一條陡峭的曲線,從2013年的11.6萬輛,增長到2017年的42.2558萬輛。

反映到淨利潤上就是,2017年北京汽車淨利潤為22.52億元,其中北京奔馳淨利潤約為185.33億元(按比例分配到大約94億元),而北汽的自主板塊虧損為75億元。如果沒有合資的奔馳救場,北京汽車會出現巨額虧損。

北汽2013年到2017年業績

而且,這種趨勢還愈演愈烈,有的國內車企離開合資企業就活不下去,只有死路一條,比如華晨汽車。

公開資料顯示,從2011年到2019年,華晨寶馬為華晨中國每年帶來的利潤額超過40億元,尤其2019年,國內車企日子都不好過,但華晨中國淨利潤卻達到了67.62億元,實現16.18%的同比增長,豔羨一眾同行。但實際上把合資寶馬的利潤撇去,華晨中國多年來實際是虧損的:2018年虧損4.2億元,2019年虧損13億元。與此相對應,華晨汽車旗下三大自主品牌:華晨中華、華頌、金杯的發展,多年來在市場上並沒有撲騰出什麼聲響。

對於國內汽車普遍的合資依賴症,有人或許會說是由於缺乏自主核心技術導致的。但問題是,國產手機也缺乏自主核心技術,晶片是高通、聯發科的,作業系統是谷歌的,屏幕是三星或京東方的。即使是能自主設計SoC晶片的華為,晶片IP也主要是ARM的。

但國產手機還是在蘋果和三星、LG把持的市場殺出一條縫來,華為、OPPO、vivo和小米成功躋身全球一線品牌。

國產手機之所以能從強大的外資品牌嘴中搶到肉吃,並最終成長起來,主要在於沒有合資企業可以躺賺,所以在沒有自主核心技術的不利情況下,進行市場創新、品牌創新,OPPO和vivo的線下「人民戰爭」,小米的線上「網際網路營銷」模式,都是經典案例。

反觀國內車企,將合資車企這根「拐棍」當作「腿」,躺著賺錢的日子久了,進取心消失得乾乾淨淨,離市場越來越遠,既不能把握消費者的痛點,也不清楚市場到底想要什麼樣的汽車,以為生產出來就有人買單。前面說到的華晨,在自主汽車的路上沒有少折騰,但沒有一條折騰到點子上。2015年上市的MPV華頌7,號稱耗時3年半,研發經費超26億打造,精準對標通用別克GL8,但採用的發動機卻技術老舊,售價卻貴得離譜,超過23萬元。儘管華晨為華頌7開過107次會,但由於汽車賣點平平,結果今年上半年僅賣出9輛。

其它國內車企凡是自主產品裹足不前的,大都犯了同樣的毛病,產品平庸,要技術含量沒技術含量,要性價比沒性價比。

躺在合資企業身上賺了十多年輕鬆錢,導致市場敏感度鈍化,競爭鬥志退化,管理機制落後,這就是國內車企自主產品表現一般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此,網友們有何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國內已經消失的10個合資汽車品牌,都見過說明你老了
    眾所周知,由於我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在三十幾年前,國內開始採取「以市場換技術」的戰略,引進外國品牌和國內車企合資,想讓國產車企在這個過程中學到外國車企的技術,從而推動自身的技術積澱和品牌成長。直到今天,豐田、本田、通用、大眾、BBA等,合資車品牌都順風順水,每年賺得盆滿缽滿,同時也有不少品牌因為競爭力不足或其它原因被迫退出國內市場,甚至有些品牌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了解下國內已經消失的10個合資汽車品牌,都見過說明你老了。
  • 裸車10萬左右的自動擋車型,是選國產還是合資的?
    在國內,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講,10萬級的車型就是最主流,人們買得最多,而且布局在這個價格區間的車型也最多,只是有一點兒,國產與合資分居不同的陣營,國產品牌的重心在SUV上,而合資品牌的重心在轎車上,兩者產生的交集並不是太多。
  • 汽車的「合資品牌」是什麼概念,合資與國產汽車孰優孰劣呢?
    #內容概述:合資企業概念與品牌類別合資汽車技術真實水平解析在汽車領域中有一群非專業從業人員和各行業從業的汽車用戶,普遍是張嘴就說「合資汽車水平比國產汽車高」,然而你如果問他到底什麼是合資可能他都不知道市場化是非常有必要性且必然的趨勢,只是讓早期以合資模式運營的車企變得有些「貪心」,變成了精明的、純粹的企業,對于振興民族汽車工業的初衷似乎也是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很多民營車企還是保留了這份初心的,比如比亞迪和長城汽車,吉利汽車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營銷手段高帶來的熱銷同樣有必要)。
  • 「共贏」新徵程 ---慶鈴汽車與鑫源集團合資合作正式開啟
    易車訊 2020年12月2日,慶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東方鑫源集團有限公司汽車合資合作籤約儀式在重慶隆重舉行,正式奏響了雙方「共進、共創、共贏」的序曲。旗下現有SWM斯威汽車、華晨金杯商用車、SRM鑫源汽車、SRM鑫源新能源、汽車營銷連鎖、鑫源摩託、鑫源農機、速享科技、鑫源融資租賃、開承體育、越南SRM汽車公司、SWM義大利公司等12個核心業務板塊、50餘家子公司。集團目前汽車年產銷量20萬臺、摩託車年產銷量20萬臺、農機通機年產銷量25萬臺,累計各版塊業務年產值超過200億,銷售服務網絡覆蓋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國內2000多個市縣。
  • 計劃購買10萬左右裸車,要自動擋的,是國產的還是合資的好
    最近有網友問小編,計劃購買10萬左右裸車,要自動擋的,是國產的還是合資的好?關於國產車與合資車如何選擇,主要還是看你自己具體的想法。近幾年國產轎車已經足夠滿足我們的日常使用,雖然發動機技術,底盤調整,一些細節控制等等,都無法與那些進口神車相比,但是國產神車也不少。
  • 海馬汽車,會不會是下一個華晨?
    在2020年即將結束的時候,國內的汽車行業有一個重磅新聞震驚了所有人,那就是老牌車企華晨汽車破產重整了,縱觀國內自主品牌,吉利、長城、比亞迪等已經地位牢固,各種造車新勢力也在日趨壯大,為何華晨坐擁寶馬這個香餑餑還會破產?
  • 國內唯一一款「偽合資」,最大續航500km,合資標卻是國產技術!
    其實市場中的「偽豪車」還是很容易辨別的,原因就是它們都是掛的自家車標,你一個寶沃再怎麼宣傳,消費者也不至於傻到相信你能夠與BBA齊名的地步,那麼相對於「偽豪車」而言,那些掛著合資車標卻用國產技術的「偽合資」車型才是真的難以辨別的。
  • 為什麼國內的合資汽車都減配嚴重,就連進口車都減配,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國內的合資汽車都減配嚴重,說到這就不得不又一次要鞭屍帕薩特了,我跟大眾沒仇,但是它實在是太典型了。下面是美版的帕薩特,駕駛側碰撞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側面碰撞也是優秀。 再看看國產的帕薩特,A柱彎折成三角形,氣囊接不到臉,反而去保護副駕駛。
  • SUV優先法則:10萬以內不建議,10-15萬買國產,20萬以上買合資?
    誠然,國產車確實有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往,與合資車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是,這不代表國產車就一直處在不行的狀態,至少經過多年發展,從目前的技術層次來看,國產車與合資車的差距已經很小了。在10-15萬元的國產SUV當中,個人覺得,國產車與合資車沒有太大的差距,甚至從綜合產品力看,已經超越了同級別的合資車。
  • 華晨汽車最終還是破產了|金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華晨中國|華晨汽車...
    同年10月,仰融因涉嫌經濟犯罪被遼寧省檢察院批捕。在經歷了多年高管走馬燈式的換人後,在大連市副市長任上剛乾了一年半的祁玉民,手持一紙意外的調令來到瀋陽主持華晨工作。某種程度上說,華晨與寶馬合資公司的成功,成為了華晨汽車集團的資源詛咒。與寶馬集團的17年合作,讓華晨汽車嘗到了利用外資研發技術的甜頭,但由於過度依賴合資板塊,華晨汽車自主板塊的發展始終羸弱,銷量不斷下滑,市場佔有率縮水,營收下降。
  • 哈弗H9連續多年穩居國內SUV保值率TOP2
    哈弗H9連續多年穩居國內SUV保值率TOP2 2020/12/15 11:46 來源:鳳凰網 瀏覽:1661
  • 寶馬與誠邁科技合資 共同5000萬加速汽車數位化
    汽勢Auto-First丨劉天鳴 汽勢Auto-First獨家獲悉,今天(12月18日)寶馬中國與誠邁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邁科技)達成協議,雙方將共同組建一家專門從事汽車軟體開發的合資公司
  • 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於合資中方|溫故2020
    彼此一起創造的思皓品牌也被留給江淮,大眾汽車(安徽)輕裝上路。 終究錯付?合資中方危! 大眾對江淮的無情,幻成了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於國內所有合資車企的中方,勢弱的中方尤甚,壓迫感清晰地傳導於他們的每一個神經末梢。毫無疑問,依靠合資公司生存的自主車企,危機正在加劇。
  • 專門負責汽車軟體開發 寶馬攜手誠邁科技在華成立新合資公司
    12月18日,寶馬中國與誠邁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邁科技)達成協議,合作成立一家專門從事汽車軟體開發的合資公司。據悉,雙方計劃共同投資5000萬元人民幣,以進一步提升寶馬在華數位化進程。該合資公司依託寶馬在整車集成方面的能力和特長,並同時擁有誠邁科技在敏捷軟體開發方面的專業實力。
  • 預算10萬想買SUV,選合資還是國產,不妨先看看這三款
    隨著國產汽車的崛起,合資品牌也紛紛推出物美價廉的車型,來與國產汽車競爭國內汽車市場,如果購車預算10萬想買SUV,選合資還是國產,不妨先看看這三款。第一款,捷達VS5,指導價8.48萬-11.28萬。
  • 入門級的合資純電車,雷諾的翻身之作?
    說到新能源,也就是大部分的純電動車,在10萬以下,基本大家就只看著國產品牌了。這不僅是價格因素,也是因為合資品牌對這個分類沒有多大的投入,確實也沒什麼合資的新能源汽車定價到十萬以下,當然凡事無絕對了,今天要說的就是一款十萬以下合資的電動車。
  • 中國汽車品牌對合資品牌的第二次衝擊,就是吉利星瑞的模樣
    先放結論:吉利星瑞將成為整個中國汽車工業史中最華麗的一段篇章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汽車品牌對合資品牌們的第二次衝擊。星瑞的出現,代表著中國汽車品牌VS合資品牌的大戰進入最終階段。
  • 哈烏(茲別克斯坦)合資組裝生產汽車
    原標題:哈烏(茲別克斯坦)合資組裝生產汽車 來源:駐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國際文傳電訊社努爾蘇丹阿拉木圖3月28日電,哈總理馬明與烏茲別克斯坦總理阿里波夫當天在科斯塔奈共同出席哈薩克斯坦「金色草原」汽車公司和烏茲別克斯坦UzAuto
  • 寶馬與誠邁科技合資 共同5000萬加速汽車數位化_易車網
    汽勢Auto-First丨劉天鳴 汽勢Auto-First獨家獲悉,今天(12月18日)寶馬中國與誠邁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邁科技)達成協議,雙方將共同組建一家專門從事汽車軟體開發的合資公司
  • 「兔師傅」牽手美國百年品牌「勝牌」 合資首店落戶青島
    近日,中國專注汽車保養的連鎖品牌兔師傅聯手150多年歷史的美國著名潤滑油品牌Valvoline(勝牌)。雙方將強強聯手在中國共建汽車保養社區店,合資項目落地山東青島,青島首店於2月22日正式營業。這是勝牌快速換油服務中心北美市場以外第一家合資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