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睡不好,哭免傷娃、奶睡傷媽,這篇4000字長文剖析到底怎麼做

2020-12-16 JOJO育兒說

距離之前嬰兒趴睡窒息的事情過去一周多了,今天我想來和大家聊一聊我的想法。

這個事件裡,很明顯的錯誤理論(主動教孩子趴睡)、錯誤機構(芝士小混沌)、錯誤的執行者(媽媽及群友),共同造成了悲劇的發生,但卻讓很多無辜的睡眠引導倡導者受到了波及。比如:

小土大橙子,中國第一個獲得IMPI(國際孕嬰和育兒研究中心)認證的嬰幼兒睡眠諮詢師,她的觀點溫和、不激進,幫助了很多睡渣寶寶的媽媽,她的微博停留在事發那天,下面有上千條謾罵:

比如林小暖,也是獲得IMPI母嬰睡眠諮詢師認證的博主,目前已經把自己的微博限制評論。

還有我自己:

剛開始我還會回復,後來也就懶得解釋了。

但是我也收到一些這樣的留言:

我相信這代表了大部分網友的共同困惑:為什麼不能多抱抱孩子呢?為什麼一定要睡眠訓練孩子呢?難道真有睡不好的寶寶?難道還有需要奶睡的成年人?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擁有天使寶寶的父母或者沒有生養過孩子的人,真的很難理解擁有一個「睡渣」寶寶是什麼樣的感受。簡而言之:

真的有很多抱睡、奶睡都無法好的安撫的孩子真的有很多夜裡1個小時醒一次,始終無法睡踏實的孩子真的有白天哄上1、2個小時都難以入睡,好不容易睡著了半小時不到又醒的孩子真的也有很多被睡渣折磨到神經衰弱、產後抑鬱、情緒崩潰的媽媽至於成年人就不會有睡眠問題嗎?你周圍失眠、睡眠紊亂的成年人還少嗎?所以我今天想來聊一聊,寶寶的睡眠情況,什麼叫糟糕?什麼叫可以包容?什麼時候需要睡眠習慣調整,什麼時候可以多遷就寶寶?還有,睡眠習慣調整到底會不會讓孩子的心理受傷?

睡眠習慣調整就是哭聲免疫法嗎?

什麼是哭聲免疫法?

簡而言之,就是「完全不理會孩子的哭泣,讓孩子慢慢明白:哭是沒有用的」,這是一種提倡漠視嬰兒情感、把孩子當機器來訓練的理論,誕生於1894年。是的,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也淘汰了近百年了。

所以,目前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正規的嬰幼兒養育理論包括睡眠理論,會提倡這種任其哭泣的哭聲免疫法。所以,儘管養育觀點有溫和派和嚴格派,但都反對漠視嬰兒情感。

那麼我們提倡的是什麼呢?

之前我說過,「睡眠訓練」這個詞,容易讓人產生很多嚴苛甚至負面的感受,因此,我更願意把這個過程稱為「嬰幼兒睡眠習慣調整」,因為在我看來,一切睡眠問題(除了極個別身體疾病引發)都是和睡眠習慣不良有關的。

所以,當寶寶出現了不良睡眠習慣時,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當然不止是哭)來讓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

試想一下,當你遇到一個沒有禮貌、大喊大叫、摔碎東西、亂發脾氣、欺負他人的小朋友時,你第一反應是什麼?是不是覺得這個孩子需要教育、需要教訓?如果有人給你說,不要教育他,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大了就會好了,你是支持還是懷疑?

那麼,為什麼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我們需要引導,但是當孩子出現不良的睡眠習慣時卻不該幹涉呢?更何況,絕大部分的嬰兒出現不良睡眠習慣並不是他們天性使然,而是後天父母在養育中有意無意用了一些不太科學的方法,造成了孩子的睡眠問題,為什麼我們卻要堅持錯誤呢?

所以,健康、科學、正確的睡眠習慣調整,是有意義、有價值、也有必要的。

那麼,寶寶的睡眠問題到什麼程度時,需要進行睡眠習慣調整?

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我個人的看法是:

如果寶寶的睡眠情況對你不造成困擾,那就不用調整,但如果你覺得非常疲憊、情緒低落、抑鬱、難以忍受,甚至寶寶也出現了焦躁、愛哭鬧的情況,就需要做出改變了。

舉一些例子:

如果寶寶夜醒多,一夜5、6次,但你睡眠質量比較高,覺得不吃力,或者和老公輪班守夜大家工作生活不受影響,那麼就沒必要刻意追求「一覺到天亮」但如果你一個人帶娃,白天還有家務甚至工作,夜裡哪怕寶寶只醒4次,你也會心悸、神經衰弱,那麼,要麼調整你家帶娃的人員結構,要麼引導寶寶睡得更好一些。再比如:

有的寶寶和媽媽一起睡覺,夜裡喜歡奶睡(雖然我們不提倡),但媽媽覺得比抱起來幹哄他更省心省力,寶寶也沒有發展為比較糟糕的奶睡情況,那就眼下情況來說,是可以不調整的但有的寶寶夜裡醒來十次+就為了找媽媽的奶,把媽媽當成了安撫奶嘴時時刻刻需要,媽媽24小時得不到休息,那就需要調整習慣了。還有:

白天小睡難、小睡短,我一直都說,只要家庭情況允許,適當遷就一點,抱睡、推車睡都是可以的,因為寶寶滿周歲以後,全天就只需要一次午睡了,因此白天小睡的難題堅持一下就會過去,強行調整反而有可能作息亂套。所以你看,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的感受,我也特別提醒各位讀者,一定要重視媽媽的情緒問題,不要覺得全天下的嬰兒都要媽媽哄,為什麼就我家的媽媽這麼矯情。

每個人情況不同,像我自己常年就有神經衰弱,屬於連機械鐘錶的滴答聲都會吵醒的那種人,帶孩子睡覺的頭一年真的非常痛苦,而我家月嫂睡眠質量高,打個盹兒都是深睡眠,所以不管娃多鬧騰,她都能神採奕奕。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媽媽在產後受激素水平斷崖式下跌的影響,情緒會非常敏感,據統計有60%以上的產婦患有或輕或重的產後抑鬱症,而這其中,又有30%的產婦難以自行調整,從而演變成長期的抑鬱症。

所以,很多書籍都提到,一旦帶娃讓你覺得情緒難以控制,就一定要把孩子交給家人,然後給自己一個休息的時間和空間,千萬不要硬抗,不要被輿論所綁架,否則最終受傷害的還是自己。

最後,隨著孩子的成長,睡眠問題確實是會逐漸減輕的,只要你覺得可以承受,那大可堅持自己親密育兒的理念,如果寶寶不幸1歲+還是睡不好,我們再調整也是來得及的。所以放輕鬆,聽從自己內心的需要就好。

給寶寶進行睡眠調整,都是自私、不遵從寶寶天性的行為嗎?

不可否認,生活中有過於忽視嬰兒睡眠情況的爸爸媽媽,就有過於在意嬰兒睡眠情況的父母。像此次出意外的寶寶,其實睡眠情況不錯,媽媽大約是出於「好上加好」的心理,激進地選擇了進一步的「訓練」,這種是錯誤的。

現實中我也遇到很多類似的案例,有不少父母給我留言,詢問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入睡,如何讓孩子能夠更快睡著、睡得更久,這其中不乏天使寶寶。

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個5個月大的寶寶夜裡能一口氣睡12個小時,中途吃一頓夜奶,但是媽媽想把這段夜奶也斷掉,結果造成了寶寶的睡眠情況崩盤。還有一位媽媽希望寶寶2個月就能做到自主入睡,結果造成寶寶入睡難——這種調整,就是不提倡的做法。

當然,我也很能理解媽媽們,經常會有媽媽跟我說:

不是我心急,是下個月我就要開始上班了,想讓他學會自主入睡,不然以後上班吃不消,我的工作強度很大寶寶開始長牙了,我擔心夜奶讓他壞牙我家有兩個孩子,經常一個剛睡著又被另一個吵醒,我真的太累了我擔心他睡眠不夠那麼長,會影響生長發育你看,媽媽們不是自私,是真心有自己的苦衷和美好的願望,只是有時候方法不太對罷了。事後我也發過這樣一條信息,讓我們來看看媽媽們的留言:

再看看爸爸們的留言:

之前我提到過,如果寶寶的睡眠問題讓你不覺得困擾,那麼再「糟糕」也沒關係,你大可堅持遷就他的方式,那麼,如何不困擾呢?

我覺得,與其我們去爭論媽媽是不是自私地想睡整覺,是不是愚蠢地聽信了別人,倒不如現在就放下手機,轉身問一句自己的妻子:你現在需要我做什麼嗎?我換尿不溼可能會側漏、給娃洗澡也不利索,但我願意多練習一下,你現在去休息一會兒好嗎?

睡眠習慣調整會讓孩子心理受傷嗎?

最後來說這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這也是很多人反對睡眠習慣調整的原因,我還看到過有媽媽貼出睡眠調整前後寶寶的照片,說寶寶調整時神情呆滯,而親密育兒後神採奕奕……

從我的角度來講,只要你選擇的是科學的睡眠習慣調整法,其實是不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什麼影響的,我覺得有這幾個方面:

所有的睡眠習慣調整方法都反對漠視嬰兒情感,只是想幫助他們睡得更好而已,因此,不會和被淘汰的哭聲免疫法一樣傷害寶寶。所有的睡眠習慣調整方法核心都是要讓寶寶明白:當你需要時,媽媽就會出現在你身邊幫助你,但是,睡覺是你自己的事情,你需要學會自己入睡。即便是最「嚴格」的法伯睡眠法也提到,如果使用7天都不能改善寶寶的睡眠情況,那就要停止,尋找其他原因,嘗試其他辦法寶寶睡眠不好,同樣會造成寶寶焦躁、易怒的情緒,長期下去,是會影響寶寶的性格的,所以,睡眠情況不好需要得到重視實踐表明,在睡眠習慣調整之前,很多寶寶是哭著睡著哭著醒來(就算有人哄睡,很多寶寶也會哭鬧),但睡眠習慣調整之後,寶寶往往都是開心地醒來的,不會有起床氣。最後,我特別想說一點:

孩子內心安全感的建立,不是止局限於哄睡那一會兒的,而更多、更重要的是我們平時生活中對他的關注。如果你在平時給了孩子足夠多的愛,那哄睡時的這一點習慣改變,是不會破壞孩子內心的安全感的。就像當孩子出現不禮貌、欺負別人的不良行為時,你對他的批評教育,是不會傷害他的安全感一樣。

所以,與其上綱上線孩子哄睡要不要抱,不如在平時多陪陪孩子,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什麼是高質量的陪伴?一邊逗娃一邊看手機、電視,坐在娃旁邊看電腦……這些都不是高質量的陪伴,24小時黏在一起孩子也不會感受到你的愛。反倒是看著他的眼睛多和他說話(嬰兒真的聽得懂)、一起看繪本、講故事、唱歌、做被動操、用背帶背著他一起出門走走,一路指指看看外面的世界……這時候寶寶就會感受到:爸爸媽媽這時候是百分百屬於我的,爸爸媽媽非常願意和我在一起玩。安全感就能建立起來了。

最後,這幾天也有人質問我,憑什麼你覺得你說的就是科學的、就是對的呢?

我覺得,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是有限的,看法也是會變化的,但是,多讀一些書、多一些思考,應該是有益處的。

相關焦點

  • 被妖魔化的「奶睡」,真的一無是處嗎?三分鐘解開對奶睡的誤會
    文|全文共1810字,閱讀時間約3.5分鐘表妹家寶寶馬上就六個月了,我本來打電話想問問她準備添加輔食的情況,沒想到表妹卻說了另外一件讓她頭疼的事情。表妹說她嘗試給孩子戒奶睡,結果把家裡弄的雞犬不寧。寶寶不吃奶睡不著,一直在哭鬧,自己哄娃哄到心力交瘁,老公也跟著著急上火。自從戒奶睡以來,全家都在上演災難片。「姐,我正想問你呢,奶睡需不需戒啊?」
  • 有奶睡的困擾?這幾個方法戒掉奶睡,一覺睡到大天亮
    文|全文共1847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想必不少家庭的孩子有奶睡的習慣,每天晚上都得醒來好幾次給孩子餵奶,這要是一兩天也不要緊,但通常持續幾個月甚至小半年的時間。時間一長,媽媽們身體就容易吃不消。有些爸爸第二天還要上班,那更難受了,晚上睡不好,白天上班也沒精神。
  • 奶睡真的是洪水猛獸嗎?如你感到困擾,按月齡戒除法可參考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奶睡,究竟是好是壞,寶媽們的意見不一。有人擔心寶寶形成依賴,以後不好斷奶,也怕對寶寶自主入睡造成影響。有人認為沒問題,奶睡是天性,無法避免,真正帶孩子有幾個能避開奶睡?
  • 奶睡必須要戒掉?專家說夜奶可以催眠嬰兒,促進寶寶大腦發育
    我現在想給他斷夜奶,讓寶寶晚上能夠睡整覺,但是寶寶不奶睡的話,會哭鬧不止、難以哄睡。 什麼是奶睡?奶睡指依賴吃奶使寶寶進入睡眠狀態。這包括入睡前一直吃奶,寶寶睡著才能取出乳頭,甚至一些嚴重依賴者睡眠過程中要始終含著。
  • 怎樣才能戒掉奶睡?讓寶寶自主入睡,做好這幾點
    茜茜剛過完1周歲的生日,媽媽打算給她斷奶了,可是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每到茜茜睡覺的時候都必須吃著媽媽的奶才能睡得著,只要不讓吃奶,肯定是鬧著不睡,或者即使睡著了也睡不了一會兒就醒了。在我接觸的很多寶媽們,都有這樣的奶睡情況。
  • 還在奶睡、抱睡?用正確的方法哄娃睡覺,寶爸寶媽才輕鬆
    有了娃之後,最明顯的感受就是一個字"累",不僅白天要陪著寶寶玩,晚上還要應對寶寶的"起夜"行為,有的寶媽不理解,明明白天睡覺能睡好幾個小時,什麼動靜都不能驚醒他,可是一到晚上就變得敏感,一晚上要醒好多遍。
  • 寶寶鬧覺吃奶立馬安靜,奶睡堪比催眠,為何大家都急著戒掉奶睡?
    許多新手寶爸寶媽可能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的奶睡,那麼,奶睡究竟那是怎麼一回事呢?如果說在餵寶貝吃奶的時候他突然睡著是正常的現象嗎?媽媽們又應當在什麼時候幫助寶貝改掉奶睡的習慣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奶睡究竟有怎樣的秘密吧。昨天同事小李向我求助說,自家寶貝現在有嚴重的奶睡習慣,在睡覺之前一定要吸乳頭,並且在吃奶很久之後還不會睡著。
  • 趴睡、抱睡、奶睡不可怕,真正聰明父母,知道這樣做,孩子才會好
    不論是孩子抱睡、奶睡,還是分房睡,我也因此崩潰過,尤其是看了一些文章說奶睡不好,影響孩子的牙齒,孩子容易嗆奶;抱睡不好,要循序漸進地讓孩子自己睡;從小給孩子分房睡,有助於獨立性培養;趴睡容易窒息……眼花繚亂的育兒知識讓我一度很焦慮,覺得自己對不住孩子,沒能照顧孩子。
  • 母乳寶寶喜歡「含奶而睡」,是出於這幾個原因,真相很暖心!
    《關於中國寶寶安全現狀調研白皮書》調查數據顯示:國內0-3歲的寶寶有80%需要哄睡,哄睡的寶寶中又有74%是奶睡。餵奶的時候,大多數孩子都逃不掉「奶睡」的命運,他們通常都會在吃奶的時候「悄然入睡」。面對孩子的這種奶睡行為,寶媽們有很多的擔憂,擔心有沒有吃飽?奶睡會不會形成習慣?作息受到影響……為什麼寶寶會喜歡「含奶而睡」?避免奶睡的危害,寶媽又該如何引導呢?
  • 告別抱睡、奶睡,讓寶寶自主入睡的秘密,就在這一張圖裡
    自主入睡是寶寶睡眠之路上的終極目標,誰都希望自己家娃能放在床上,不吵不鬧不用哄,安靜地睡去,皆大歡喜。奶睡、抱睡……則被媽媽們視為自主入睡的攔路虎。到底還能不能哄睡?怎麼才能讓寶寶自主入睡?我們來聽一聽國際睡眠諮詢師朱笑婕老師的見解。
  • 奶睡不是洪水猛獸,寶媽無需過度緊張,冷靜分析利與弊更重要
    在這樣的情況下,奶睡就是一把「雙刃劍」,有些時候是哄睡法寶,有些時候又成了「洪水猛獸」。巧兒頭一次當媽,沒什麼經驗,在生產前聽婆婆說寶寶睡覺前要吃一頓母乳,這樣可讓寶寶睡得安心踏實,免得半夜餓醒,於是巧兒每天都會在寶寶睡前餵一次母乳。起初寶寶吃著吃著就睡著了,巧兒覺得這種哄睡的方式不錯,可後來,這種情況卻變了,自己一旦離開,寶寶就立馬醒來,還伴隨著哭鬧。
  • 別的娃吃奶就困,你家娃奶睡後5分鐘就醒?弄懂寶寶需求是關鍵
    寶寶吃上奶就睡是許多媽媽在育兒過程中摸索出來的寶貴經驗,特別飢餓的寶寶吃上奶立馬老實,哪怕是不餓的寶寶,一含住奶也會迅速調成「靜音模式」不一會兒就睡著了。為什麼「奶睡大法」這麼有用?和嬰兒生理特徵有關這一招「奶睡大法」在許多寶寶身上屢試不爽。但也有許多寶媽發現,這一招不是回回奏效。
  • 避免寶寶「奶睡」,只要掌握好這兩點技巧,其實並不可怕
    其實「奶睡」,我想是每一個做媽媽最頭疼的問題,應為很多寶媽因為自己寶寶需要奶睡,之後成為寸步不離,除了奶睡,找不到更合適的方法讓寶寶入睡,一想到斷奶,媽媽們更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一、什麼是奶睡那麼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奶睡分為兩種情況。
  • 高需求寶寶睡眠實戰經驗分享(1):戒奶睡+自主入睡,準備工作
    莉莉究竟是怎麼做的呢?本文將為大家分享一位高需求寶寶睡眠實戰經驗。第一篇文章首先為大家介紹戒奶睡之前的準備工作,根據寶寶需求差異,準備工作完成的時間有長有短,但一般在1~2周之間。擁有一個高需求寶寶,寶媽莉莉的艱難育兒之路:我的寶寶是個高需求寶寶,特別是睡眠這一點在她一歲半時仍然沒有絲毫改變。曾找過醫生諮詢,得到的回覆是「寶寶不好帶的原因可能是天生身體不太好、需求較高,等大些了好好調理才能有所好轉」。沒辦法,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精心照顧這來之不易的寶寶。
  • 寶媽別再以愛的名義偷懶,「奶睡」哄娃可能對寶寶有害,不容忽視
    說起奶睡,寶媽們真是「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哄娃睡覺這件事,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有多難。什麼是奶睡?指的是寶寶並不餓,僅僅睡覺前需求經過「餵奶」這一行為來把孩子哄入眠,事實上孩子或許並未吃進去多少奶水。
  • 奶睡,Yes or No,親歷1年8個月之後,我可以告訴你答案
    在母乳餵養的相關知識裡,有一個名詞是「奶睡」。這一說法,育兒知識裡提到的不多,所以婧媽也沒太在意這個事情,但在開始真正哺乳之後,「奶睡」卻成了一個困擾我很久的問題。當然,也有持相反觀點的,認為奶睡雖然不是造成寶寶蛀牙的根本原因,但多少都會對寶寶的牙齒造成影響。婧媽面臨這個問題的時候,一方面還是擔心奶睡會對寶寶的牙齒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已經體會到了奶睡的好處。最終,在權衡之後,對於奶睡,婧媽最終還是選擇"Yes"。
  • 母乳媽媽奶睡很難戒?掌握這4個小技巧,輕鬆擺脫「人肉奶嘴」
    相信大多數母乳媽媽都遇到過奶睡這一問題:餓了吃幾口、醒了吃幾口、高興了來幾口、含著奶睡覺等。隨著寶寶長大,奶睡越來越難戒掉。戒不掉的奶睡不僅嚴重影響了寶寶和寶媽的睡眠,更是對寶寶的身體發育有很多不良影響。本文將為各位寶媽分享5個小技巧,幫助寶媽們輕鬆擺脫「人肉奶嘴」。「奶睡」有哪些優點?
  • 睡渣寶寶變天使娃,寶媽:沒什麼高超哄睡技巧,引導睡眠是關鍵
    說真的,娃兒有今天,我別提多開心了,但這一路走來,還真的是不容易。所以,整理成文字,分享給媽媽們,希望能有一點點幫助。抱睡和奶睡的頭三個月二寶出生只有4.4斤,本身一丟丟,我都不敢用力抱,生怕弄疼了他。
  • 別再虐待嬰兒了,5個道具3個方式,讓寶寶安心睡覺
    一種說:夜間用奶粉代替,母乳白天再喂,這樣可以讓媽媽睡個好覺。在月子期間,面對這麼折騰人的女兒,我媽為了讓我睡個好覺也提出了這樣的建議,我也同意了,但事實並不美好。其二、如果母乳很多,夜間就算不餵奶也要擠出來,要不然漲的跟石頭一樣不僅自己睡不好,而且急性乳腺炎分分鐘找上門,這樣的話還不如夜間也直接餵奶。一種說:要奶睡就奶睡,要抱睡就抱睡,只要能睡著就行。
  • 2歲寶寶還在奶睡?別擔憂,月齡越大越好戒除,只需這5個步驟
    上篇文章分享了如何戒除奶睡,這篇文章想給各位正在奶睡的媽媽分享一下我是如何給2歲2個月的兒子斷奶睡的。2歲2個月的寶寶還在奶睡?是的,作為一名嬰幼兒睡眠顧問,我自己的孩子竟然奶睡到這個年齡段,確實有點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