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軍截獲我軍電報,所有字都認識,組合後卻傻眼了

2021-01-07 騰訊網

不管在什麼時候,情報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都是最關重要,尤其是在戰爭的時候。這時,如果誰掌握了準確的情報,基本上誰就能獲勝了,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知此知彼,百戰百勝」。

二戰期間,情報技術得到空前的發展,手段也越來越多,所以為獲取情報,各國都培養了大量的情報人員,尤其是日本人,早在戰前幾十年,就已經著手收集情報。不僅派出大量間諜到中國潛伏,做情報收集的工作,而且還培養大批「中國通」,專門從事對中國的情報破譯工作。因此,在二戰時,除了戰場上的硝煙戰爭外,在上空還上演著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情報戰爭。

在抗日戰爭,由於我國在情報方面的技術和手段沒有日本先進,所以在很多方面都處於下風,發送出去的情報,經常被日軍截獲。因此,為解決這個難題,我軍想過很多辦法,或改進電臺,或升級密碼,但效果都不佳。面對這樣情況,最後我軍想到了使用方言發送情報。

要知道,在中國,雖然全國人民都使用漢字,但是各地的方言卻是不一樣的,有時候,一個城市裡還有好幾種,甚至十幾種不同的方言,這不僅讓外地人頭疼,就連當地人也不一定聽得懂,更不用說是外國人了。

在情報戰上,日軍確實是比我們中國人略勝一籌,所以我軍的情報常常被日軍所截獲,從而導致我地下組織的生存面臨嚴峻的考驗。面對日軍情報技術上的優勢,最後我軍開始使用方言發送情報,這樣一來,即使日軍截獲我軍電報,並成功破譯,也不知道電報上所說的是什麼意思。

1938年的臺兒莊戰役中,中日就上演了一場情報大戰。由於情況緊急,沒有更好的辦法,只好走一步險棋。果然我方的通話,很快被日軍監聽到,但日本的情報專家卻一臉蒙圈,雖然他們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但是電話中的中國士兵,嘰哩哇啦說什麼,日本的情報人員是一句也聽不懂。原來我軍指揮官早有準備,抽調了一批雲南大理的白族士兵,讓他們用白族土語進行通話,小日本不蒙圈才怪。

這樣的方式,在二戰防止情報外洩方面可謂非常奏效,後來還被美軍借鑑,用於太平洋戰場上。現在想來,方言在抗日戰爭中的功勞,或許真稱得上功不可沒呢。

相關焦點

  • 日軍截獲我軍重要情報,字都認識卻不知道什麼意思,可能你也不懂
    所以在抗戰期間,我軍和日軍之間經常發生日軍截獲我軍日報的事情。據史料記載,無惡不作的日軍在戰爭期間為了擊敗我軍,贏得戰爭,屢次不擇手段的竊取我方軍隊重要情報。我軍為了防止日軍截獲破解我軍情報,也是"奇招百出",特意採用加密電報方式傳輸信息。這樣即便敵軍截獲我軍情報,並破解情報內容,也是沒有辦法正確理解情報表達的含義。
  • 日軍截獲到我軍電報,破解後每個字都認得,連一起卻摸不著頭腦
    這樣說,大家應該對情報的重要性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就比如二戰時期的諾曼第登陸戰,這場戰役是打敗納粹德國至關重要的一場戰役。當時德國得到的情報是聯軍將從另一側海岸登陸,所以早早就做了埋伏。結果聯軍的實際登陸點在諾曼第,這才有了後來的大敗德軍。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和日軍戰況十分焦灼。
  • 日本曾截獲我軍電報,每個漢字都認識,組合在一起卻看不懂了
    但是中國除了普通話之外,還有很多地方語言,甚至是每個村的語言都有差別,至今為止中國人都沒全搞懂,就更別說是外國人了。 上個世紀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戰爭中日本曾經截獲了我軍電報大喜,每個字都認識,可是組合在一起後卻一頭霧水看不懂了。
  • 日軍成功截取我軍電報,每個字都知道,組合成一段話後卻看不懂了
    或許在一些情況下你會看到這樣一個場景,那就是方言口音極重的人在發消息的時候,會進行多次的刪改,並且仔細思考普通話的發音,否則打出來的字全是錯的。如果按照方言打出來的話,如果不懂方言的很有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意思,雖然每個字都認識,都能讀出來,但是連在一起卻不知道這句話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 日軍截獲我軍一條重要情報,滿懷期待核實後,卻發現一句都看不懂
    在二戰時期,各國情報部門為了防止情報洩密,都會採用電報加密的方式。當然,各國都有自己對莫爾斯電碼專門加密的密碼本,倘若沒有拿到密碼本,即便是敵方截獲了情報,也很難破譯出來。
  • 二戰日軍這支步槍被我軍繳獲,性能讓我軍兩位元帥都感到很興奮
    ——雨果 在二戰中,日本研製出出不少厲害的武器,比如有名的三八大蓋,九二式步兵炮,九七式狙擊步槍等等,其中的九七式狙擊步槍其性能在當時戰場上對於我軍來說那就是高科技武器。
  • 我軍說它是垃圾,日軍說他是神器!淺談上世紀日軍的有坂子彈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侵華使用的最多制式步槍,即三八式步槍,由於具備防塵蓋設計,所以也被我們戲稱為三八大蓋,但被繳獲的三八式步槍並不受我軍歡迎,主要反映都是這款步槍的威力太低了。從左到右依次是.303、有坂6.5和.30和德軍從1905年使用到二戰的7.92×57毫米標準毛瑟彈不同,日軍的制式子彈口徑和體積都小了不少,使用的是6.5×50毫米的有坂子彈,主要配備給有坂
  • 美軍中途島之戰勝利的關鍵,截獲大量情報佔得先機,日本渾然不覺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金上將要求情報部門密切關注日軍的戰略動向。於是,約瑟夫·羅徹福特中校便擔當了此重任。他曾向尼米茲保證,太平洋艦隊永遠不會缺少情報!可以說中途島海戰的勝利和情報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為此,日本海軍90%的電訊往來都被他們所截獲。
  • 戰爭與人性的考驗,二戰期間日軍食人往事
    對於一些二戰倖存者來說,揭露日本戰爭罪行的真相(比如吃人),成了他們的執念。困守高黎貢山的日軍,在吃光了所有乾糧之後,開始以陣地前的屍體為食。其實,真正讓我心情複雜的,是在這之後發生的一件事——在掌握日軍食人的確切證據後,美軍顧問馬上提議將此事公之於眾,以顯示日軍的殘忍與野蠻。但出於某種考慮,國民政府卻並沒有這麼做,而是下令對整起事件嚴加保密。」奧崎謙三就是這樣一位倖存者,他是日本皇軍的老兵,也是1988年紀錄片《前進,神軍!》的主角。
  • 二戰期間一個日軍甲種師團有多難打?別被抗日神劇忽悠了
    所謂的日軍的甲種師團,是二戰前採用四四制編制的17個常備師團,每個師團差不多在1.5w到2w人之間,連上後備軍的話差不多3w人不到。甲種師團之中有經歷了日俄戰爭和一戰的洗禮的老將老兵,成軍之後幾乎經歷了中國戰場之上所有的大戰事,其戰鬥力在日軍在首席之位,是日軍的作戰精銳。
  • 二戰上空的一道光:美國P-38閃電戰鬥機為何被日軍稱為雙身惡魔?
    發動機後部裝有渦輪增壓器,使飛機能夠快速爬升。【圖3】一架P-38戰鬥機在完成日常維護之後,正在進行火力測試。P-38戰鬥機的武器全部集中於機頭位置,裝備有四挺0.50口徑(12.7毫米)的M2白朗寧機槍和一門20毫米口徑(0.79英寸)的伊斯帕諾自動加農炮。
  • 民航機失事,日軍大本營為何驚慌?參謀總長連問:殘骸下落?
    1941年11月6日,攻佔東南亞地區的「南方軍」,由日軍大將寺內壽一擔任指揮。同日,陸軍參謀總長向「中國派遣軍」司令官下達「大陸指第990號令」,要求在作戰準備期間,做好一切必要保密工作,避免情報洩露。除此之外,侵略港島戰役的計劃也在其中。由於使用電報容易被破譯,所以「中國派遣軍」司令部派板衫少佐隨身攜帶命令文件,親赴廣州。
  • 美軍破譯日本加密電報,擊殺小隊千裡追殺,海軍將領命喪太平洋
    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將一心只想在戰爭中發橫財的美國拉入戰爭群聊,美國不得已加入這場世界大戰。為了報復日軍的這一無恥行為,美軍後來者居上,打出一套組合拳,和日本正式死磕到底。不僅在太平洋戰場上不斷出擊,還派出海軍將領空襲東京,大大鼓舞了美軍的士氣。
  • 二戰時期,德國「恩尼格瑪」密碼機被破解,每月被截獲近萬條情報
    假如沒有密碼本,敵方密碼破譯人員就必須檢驗所有可能的密鑰,即使是一批最優秀的數學家,也需要花一個月或更多的時間,才能把全部必要的排列計算出來。因此,「恩尼格瑪」機被稱為世界上無法解讀的最可靠的保密機。但英國和法國對這種加密技術都沒有興趣該密碼機問世後,德國最先意識到了其潛在的軍事價值。
  • 日軍師團番號變化史:不是所有叫師團的都是王牌精銳
    在日軍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期間,師團作為戰役和兵力作戰單位成為日軍陸軍的主要構架,通俗的講師團就是日本陸軍當時常設的最高一級有確定的編制的基本戰術單位,包含步兵、炮兵、騎兵、工兵、輜兵和後勤輔助部隊的合成型兵團。
  • 二戰期間,日軍有一種軍旗,盟軍、國軍、共軍卻連一面都未能繳獲
    二戰中,日軍並不是每支部隊都有自己的軍旗,只有建制步兵聯隊和騎兵聯隊才能擁有,並且由天皇親自授予,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在軍隊中具有的崇高地位以及絕對影響力。而一般的大隊或旅團/師團都是沒有軍旗的,工兵,輜重兵聯隊也不授予軍旗。日本當時的軍旗有一長串節,在長節上縫有寫上日本部隊番號的旭日旗。但旗面不是軍旗,這串節穗才是真正的軍旗。
  • 背著包明明影響戰鬥,為何二戰期間,日軍生死格鬥時都不放下背包
    不難發現,就算是現在,日本人從幼稚園開始就各種大包小包,成人了後男性必備公文包,女性也必備通勤包,手提包,哪怕是女性和服,背後都有個小包包,所以這本身就是日本從古至今盛行的「背包文化」的一種體現。    早在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士兵就會背上「母衣」,給自己一個「母親在保護我」的心裡暗示,  到了二戰時期,日本軍人依然繼承了這個傳統,當然不能背戰國時期那麼繁雜的「母衣」,就背了精簡後的行軍包,就像戴上護身符
  • 二戰時期日軍最恐懼的武器,中招秒變黑炭
    二戰期間,要說最日軍造成傷害最大的武器莫過於原子彈了,兩顆原子彈直接讓日軍放棄了抵抗。在戰場上另一種武器讓日軍也尤為恐懼——火焰噴射器。
  • 二戰時期日軍為何要把牛肉罐頭稱為豬食?
    即便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我軍還是堅持到最後,打贏了一次又一次攻堅戰。其實,在戰爭年代物資嚴重匱乏,很多時候就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成了奢侈的代名詞,那麼,為何二戰時候日軍明明吃的牛肉罐頭,卻還在說是豬食呢?要知道,罐頭這種高大上的食品對於我軍簡直就是美味佳饒。 當然,這個問題只能從日軍自身對夥食標準的高要求來討論,不能與我軍的夥食標準聯繫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