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趨勢 毒品犯罪有這些新特點

2020-12-17 山東頻道

原標題:3年來山東判處15年有期徒刑以上毒販1103人 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趨勢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4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近年來,重點是2019年以來全省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審判工作情況、毒品犯罪特點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三年來全省判處十五年有期徒刑以上毒販1103人

2017年至2019年,在全省三年禁毒人民戰爭中,山東各級法院堅決貫徹中央、省委和最高法院關于禁毒工作的部署要求,始終將毒品案件審判作為工作重點,嚴厲打擊毒品違法犯罪活動,為山東乃至全國禁毒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全省法院審判把大宗的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犯罪作為重中之重,對職業毒販、累犯、毒品再犯堅決依法判處重刑,對其中社會危害性、人身危險性極大的堅決適用死刑。三年來,判處十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毒品犯罪分子有1103人。

對毒品犯罪始終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依法從嚴懲處,對毒品犯罪形成強大震懾。2017到2019年,全省毒品犯罪案件重刑率為26.10%,高出普通刑事案件重刑率19.64個百分點,同時,嚴格把握緩刑適用標準。2017到2019年毒品犯罪的緩刑適用率為6.1% ,低於普通刑事案件緩刑率17.84個百分點。

省法院建立專門審判團隊,加強毒品審判監督指導,主動與公安、檢察機關溝通,研究制定毒品犯罪案件刑罰適用和證據認定以及毒品案件管轄、毒品含量鑑定、證據補查補正等問題的指導意見,進一步統一裁判尺度和證據審查認定標準,這對規範和加強毒品審判工作、確保打擊力度和案件質效將發揮重要作用。

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典型案例等多種方式開展禁毒宣傳,提出司法建議,推進全省禁毒工作制度建設和創新。加強青少年禁毒宣傳,以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為平臺,通過舉辦法院開放日、法治教育進校園等活動,向青少年宣講毒品危害,提高青少年的識毒、防毒、拒毒意識。

全省毒品犯罪案件新特點 涉甲卡西酮毒品犯罪案件增長迅猛

2019年,全省法院共審結各類毒品犯罪案件2208件,判決毒品犯罪分子3218人,審結案件數量較2018年下降4.3%,判決罪犯人數下降1.4%。今年1至5月份,全省法院共審結各類毒品犯罪案件422件,判決毒品犯罪分子651人。

經過三年禁毒戰爭,全省毒品犯罪蔓延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毒品犯罪案件數量逐年下降,但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1.新類型毒品犯罪總體呈上升趨勢。涉案毒品中,目前傳統的鴉片、海洛因少見,甲基苯丙胺、甲卡西酮、氯胺酮等新型化學合成毒品佔有很大比例,其中涉甲卡西酮毒品犯罪案件居第三位,增長迅猛。2019年以來山東省審理了多起甲卡西酮數量在50千克以上的案件,單起犯罪的涉案毒品數量不斷刷新。

2.非法生產、買賣製毒物品案件增多。山東省系化工大省,化工原料較為豐富。隨著新型化學合成毒品犯罪的不斷泛濫,全省非法生產、買賣製毒物品、製造毒品案件增長幅度較大,犯罪分子利用工廠管理漏洞、欺騙手段等各種不法途徑獲取易製毒化學品,通過倒賣或者直接製造毒品的方式謀取暴利,社會危害極大。2019年至今年5月份,共判決非法生產、買賣製毒物品犯罪分子112人。

3.有國外生活經歷人員犯罪數量增多。在審結的案件中,發現多起有海外經歷的歸國人員因在國外生活學習期間吸食大麻,回國後仍然從國外購買或自製大麻、大麻油吸食,有的還通過QQ、微信等即時聊天工具進行聯絡對外售賣。

4.毒品犯罪不斷向農村滲透。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一些年輕人因外出打工、社會交往複雜等原因沾染上毒品,引誘當地其他農民吸毒、販毒現象突出,一些案件中的多個同案犯均為同村村民,對農村安全和穩定造成較大隱患。2019年全年和今年1-5月份,農民身份的罪犯共計1443人,佔全部毒品犯罪總人數的37.30%。

全省法院將繼續充分發揮審判職能

近日,山東省正式部署展開新一輪禁毒人民戰爭。全省法院將繼續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積極擔當作為。繼續在提高案件審判質量上下功夫,堅持依法從嚴打擊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規範認罪認罰制度在毒品犯罪案件中的適用,確保量刑均衡,實現精準打擊;繼續加強與公安、檢察等部門的溝通,不斷完善聯動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打擊成效;規範財產刑的適用,嚴格偵查、起訴、審判等環節涉案財產的偵查、審查、移送程序,加大對犯罪分子的違法所得及收益的追繳力度,徹底摧毀毒品犯罪分子的再犯能力;進一步做好毒品犯罪宣傳教育,重點針對在校學生、農村務工人員和無業人員,創新工作措施,打造溯源治理新機制,為全面打贏禁毒人民戰爭貢獻力量。

延伸閱讀:

甲卡西酮(俗稱「喪屍藥」)是苯丙胺的一種類似物,一般為粉末狀態或與水混合液體,吸食飲用後有提神作用,與苯丙胺類效果類似,研究表明,該物質能導致急性健康問題和毒品依賴,過量易造成不可逆的永久腦部損傷甚至死亡。

閃電新聞記者 馮尚尚 實習記者 劉依 辛晟瑋 編輯 杜玉潔 濟南報導

相關焦點

  • 新型毒品案件佔比逐年上升,有人將毒品飲料混合到酒精飲料中販賣……
    6月23日,在「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楊浦區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上海楊浦網絡毒品犯罪檢察白皮書(2018年-2020年)》(以下簡稱「《白皮書》」),對近三年來楊浦檢察機關辦理的網絡毒品犯罪案件進行梳理分析,剖析犯罪發展趨勢,並提出對策建議。
  • 新型毒品層出不窮 去年廣東批捕毒品罪案10097件12614人
    記者從廣東省人民檢察院獲悉,在當前的毒品犯罪案件中," 豬肉 "、" 飛仔 "、咔哇潮飲等新型毒品名稱成為出現頻率居高不下的關鍵詞。據介紹,廣東全省檢察機關去年共批捕毒品犯罪案 10097 件 12614 人,起訴毒品犯罪案 10513 件 13171 人。新型毒品加速升級演化、犯罪手段不斷翻新、涉外人員參與毒品案件增多等是毒品犯罪的新特點。
  • 廣東檢方去年共批捕毒品犯罪案10097件12614人
    中新網廣州6月24日電 (索有為 劉雅 潘曉彤)廣東省人民檢察院6月24日通報,2019年,廣東檢方共批捕毒品犯罪案10097件12614人,起訴毒品犯罪案10513件13171人。廣東省檢察院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隨著毒品犯罪打擊力度不斷加大,近年來毒品犯罪呈現新的作案特徵:新型毒品加速升級演化、犯罪手段不斷翻新、涉外人員參與毒品案件增多。該負責人介紹,毒品犯罪中,犯罪分子大多利用現代化通訊工具進行聯繫交易。
  • 偵破毒品犯罪的八方寶劍
    毒品泛濫的現實以及販賣毒品的特點致使毒品犯罪的偵破方式與其普通的刑事犯罪偵查方式有所差異。面對日益增強的交易隱匿性以及涉毒分子日益增強的反偵查意識,緝毒人員的偵查手段系統化,智能化。公安部政治部將毒品案件的偵查措施和手段措施作出以下區分:控制下交付、內線偵查、技術偵查監控、金融調查、抓捕行動、突擊審訊、毒品檢測等,其中又將內線偵查區分為隱蔽力量貼靠、拉出控制「逆用」和化裝「打入」這三種具體偵查措施。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偵查系刑偵教研室將這些具體的偵查方式區分為:拉出控制「逆用」、控制下交付、偵幹化妝「打入」、臥底偵查、隱蔽力量貼靠、內線偵查四種類型。
  • 寧波法院:留學生容留他人吸毒被判刑並驅逐出境 特殊群體毒品犯罪...
    為對毒品犯罪形成高壓震懾態勢,6月23日上午,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線上發布會,公布近一年來寧波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審理相關情況,並發布5起毒品犯罪審判典型案例。當天上午,寧波法院還對4起毒品犯罪案件進行集中審理並當庭宣判。
  • 最高法:對罪行極其嚴重的毒品犯罪分子 堅決判死刑
    談當前毒品犯罪的形勢和特點:近年來毒品犯罪案件數量有所下降,但禁毒形勢仍然嚴峻複雜問:毒品問題是重大社會問題,據了解,近年來我國的毒品犯罪形勢有所好轉,請您詳細介紹一下當前我國的毒品犯罪形勢,以及有哪些特點?答:禁毒工作事關國家安危、民族興衰、人民福祉。
  • 特殊人群參與毒品犯罪 法律關懷緣何成販毒「護身符」
    近年來,隨著毒品犯罪案件大幅度上升,特殊人群參與毒品犯罪問題日益突出,成為緝毒破案難以掃除的「毒瘤」,致使禁毒工作遭遇瓶頸問題,使執行遇到新挑戰,更是毒品犯罪滋生蔓延、刑事案件高發多發的重要根源。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民檢察院員額檢察官張雪梅介紹:「特殊人群販賣毒品案件增多,導致打擊毒販難以到位,致使這類人員有恃無恐,多次公然甚至公開從事販毒活動;其次,群眾反應較大,不能達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張雪梅發現,特殊人群販毒呈逐年上升趨勢,社會危害性不斷增大。
  • 「迷奸水」變身新潮飲料,新型「毒品」成為性犯罪工具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對一個癮君子來說,毒品甚至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任何浪費都是不容許的。但有那麼一種毒品,它不像傳統毒品那樣被購買者本人吸食,而是作為一種犯罪工具來取得更複雜的快感。
  • 《2019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發布 全國共破獲毒品犯罪案件8.3萬起
    中新社北京6月25日電 日前,中國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了《2019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介紹了當前中國禁毒工作和毒品形勢相關情況。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禁毒部門深入推進「禁毒2019兩打兩控」專項行動,開展「除冰肅毒」打擊製毒犯罪專項行動,部署開展「淨邊」專項行動,集中打擊網絡涉毒違法犯罪活動等,全國共破獲毒品犯罪案件8.3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3萬名,繳獲各類毒品65.1噸;深入實施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工程,積極推進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程,查處吸毒人員61.7萬人次,處置強制隔離戒毒
  • 有「毒」別碰!小心這些穿上「偽裝衣」的新型毒品
    色彩鮮豔、包裝花哨的外表下,「糖果」卻是搖頭丸,「奶茶包」、「潮飲」、「小樹枝」等一些看似無害的「小零食」和「飲料」,甚至還有像卡通貼紙的「郵票」,這些一個個經過偽裝的新型毒品極具迷惑性,一旦有歹人引誘,青少年識別不清,很有可能就會走上歧途,青少年甚至成為了新型毒品主要的侵害對象。
  • 關於當前暗網毒品犯罪案件情況的分析
    □ 樂紹光 張垚 李良才 陳程  在網際網路等新興業態的發展影響下,毒品犯罪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時有出現,新時代毒品治理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經分析,該類案件呈現以下三個特點:  1.灰黑產業初具規模。該批案件中,絕大多數毒品來自暗網的「mushroom summer」交易平臺,並逐漸形成了具有層級劃分的毒品犯罪灰黑產業。  從產業鏈條來看,利用網絡的互聯互通,毒品生產、銷售、供應等環節實現了環節切割、地域分離。從運作模式來看,毒品銷售呈現出暗網、深層網絡再到表層網絡、線下社會的銷售多層級架構。
  • 《人民司法》毒品犯罪觀點集成
    【案號】一審:(2015)東刑初字第00207號16.從有吸毒情節的販毒人員住所查獲毒品的認定(人民司法2016.17.013)【裁判要旨】從有吸毒情節的販毒人員住所查獲的毒品,應推定為其販賣的毒品,計入其販賣毒品的數量,依法定罪量刑。
  • 三年來山東破獲毒品犯罪案件1.1萬起!18歲以下吸毒人數為全國最少...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三年來,山東省共破獲毒品犯罪案件1.1萬餘起,移訴1.4萬餘人,繳獲各類毒品5.16噸,製販毒空間受到強力擠壓。毒品犯罪「隱性」特徵明顯,「毒源在外、多頭滲透」加劇,掃毒攻堅遠未「觸底」。同時山東省吸販「笑氣」、大麻、製販新型毒品案件逐漸增多網絡涉毒犯罪活動活躍,「遠程非接觸式」販毒手段逐漸常態化。二是易製毒物品流弊風險較大。山東是化工醫藥大省,國家規定管制的32個品種全部涉及,年均流通量居全國首位。
  • 新型毒品多會「裝」?別碰!都有「毒」
    毒計 這些毒品的偽裝套路看完嚇出冷汗 糖果 飲料 郵票……  新型毒品多會「裝」?  @青少年 別碰!它們都有「毒」  近日,三亞警方破獲一起偽裝成飲料的新型毒品案。「新型毒品被偽造成飲料」一度衝上了微博話題熱搜第二。
  • 玩偶快遞裡藏冰毒,毒品犯罪手段日趨狡猾隱蔽
    目前,相對於鴉片、海洛因等傳統毒品而言,甲基苯丙胺(冰毒)、氯胺酮、阿普唑侖、呋喃芬太尼等毒品日益增多,正成為禁毒工作的主要對象。「6·26」國際禁毒日前夕,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楊浦法院)通過遠程審判方式對走私、販賣、運輸毒品的案件進行了集中宣判,一審以走私、販賣毒品罪判處楊某某有期徒刑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五年,沒收財產人民幣五萬元;以運輸毒品罪判處張某某有期徒刑十四年,剝奪政治權利四年,罰金人民幣二萬八千元。
  • 最高檢: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毒品犯罪63872人
    前三季度毒品犯罪有所下降但呈現「新花樣」  檢察機關依法懲治和預防毒品犯罪 營造和諧穩定社會環境  今年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毒品犯罪63872人,同比下降19.1%。
  • 嚴打毒品違法犯罪 為全國毒品治理貢獻武漢智慧
    嚴打毒品違法犯罪 治理突出毒品問題為全國毒品治理貢獻武漢智慧□禁毒·武漢在行動2019年名列全國百城打擊毒品犯罪成效第1名,連續3年實現「三級跳」。科技引領 提升打擊質量一聲令下,100箱裝有各類毒品的紙箱被陸續送進高溫鍋爐。6月24日,在第33個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武漢警方在青山區一家專業危化物品處理廠公開銷毀毒品453公斤,這些毒品涉及武漢市近年來已審結的2678起毒品案件。
  • 【國際禁毒日】目前我國毒品濫用形勢繼續好轉 冰毒仍是我國濫用...
    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毒品濫用形勢繼續好轉,現有吸毒人數連續兩年下降,規模性製毒活動大幅萎縮。但新類型毒品也在增多,例如,向學生兜售的「聰明藥」,偽裝成奶茶、巧克力形態的毒品,品種五花八門,識別查處更難。此外,為規避公安機關查處,吸毒方式也越來越隱蔽,排查發現難。面對新問題,我們有什麼對策?
  • 毒品犯罪辯護—從「絕命毒師」案看什麼是刑法意義上的毒品?
    有鑑於此,林則徐在1839年6月於虎門集中銷毀鴉片,這一事件也成為了中英鴉片戰爭的導火索,可以說鴉片這一毒品對於國人來說充斥著國讎家恨。1987年第42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正式將「虎門銷煙」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
  • 「迷奸水」變身新潮飲料,新型毒品滲入糜爛社交成為性犯罪工具
    對一個癮君子來說,毒品甚至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任何浪費都是不容許的。但有那麼一種毒品,它不像傳統毒品那樣被購買者本人吸食,而是作為一種犯罪工具來取得更複雜的快感。這類毒品在西方有一個很直接的名字——約會強姦藥(date rape dr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