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戰車T-34,從二戰走出來的裝甲柔情

2021-01-11 騰訊網

《T-34》是一部由艾力克賽.西德洛夫導演,亞歷山大.佩特羅夫。Vinzenz Kiefer,尹琳娜.斯達森堡姆等主演的歷史,動作,戰爭電影。電影講述1944年德軍坦克兵上校為訓練新補充的坦克兵,找了一輛蘇軍T-34坦克,並在戰俘中挑選了伊烏什金和他的乘員修理並開啟坦克,在訓練場為德軍坦克充當假想敵。結果被其逃走並重創德軍的故事

雖然《狂怒》和這部《T-34坦克》有類似的地方。同樣是二戰題材,同樣是坦克戰爭,同樣是面對兇殘的納粹毫無畏懼英勇抵抗的壯烈場面。但美國人崇尚的是勇於冒險的賭徒心態,而俄羅斯人則是歷盡苦難的堅忍和不屈。相比之下,《T-34坦克》拍出了當時戰爭時反抗侵略者死士破釜沉舟的氣勢。

在德軍閃擊戰的戰術下蘇聯大片國土淪陷,在紅場大閱兵後蘇聯人也是背水一戰,沒有退路可言,正是再這樣一個背景下卻需要如影片中伊烏什金這樣在戰俘營中曾經逃走七次,面對德國軍官的槍口拒不倒下,在納粹的酷刑中,沒有人能使他屈服的軍人為國而戰,影片中伊烏什金與他的成員在戰俘營被安排修理一輛蘇軍坦克,並讓他們駕駛該坦克配合德軍訓練,結果是德軍損失了一輛黑豹和打爆一個指揮塔之後揚長而去。

在最後的全片的高潮部分,他們脫離叢林和山地的掩護,直接行走在城鎮的公路上這一部分可以說是開頭部分的一個反轉,從蘇軍伏擊德軍坦克連變成了幾輛黑豹伏擊一輛蘇軍坦克,這也將全片推向高潮。這場伏擊站打的也確實漂亮,為了撞牆把炮管朝後轉,然後頂上前車黑豹菊花,兩邊開始轉炮塔,蘇軍坦克先開炮,打中炮塔座圈引發殉爆,一發爆頭,特效做的著實漂亮,最後的1V1則是在炮塔炮口損壞下擊殺對方到此故事也走向結局。

影片中不乏也有愛情故事情節,只不過在戰爭背景下的愛情只有悽涼,主人公與愛人相見、分離不知是否還會相見所以雙方都是如此珍視對方,足以體現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害,使得變得如此的荒涼不拔。

雖然在影片中有點過分的強化T-34的戰鬥力和其性能,但我們還是能看的出這是一部不差的二戰題材片子,在其中的戰爭細節刻畫還很引人入勝的

相關焦點

  • 戰車轟鳴,二戰著名T-34坦克現身北京理工大學
    五對輪,但它不是59式坦克,而是更老的二戰坦克T-34。而且這場表演發生在北京理工大學的校園裡。北京理工大學(簡稱北理工)本身就是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我國的第一輛輕型坦克就誕生在這裡,目前其兵器類的專業國內首屈一指。
  • 性價比極高的裝甲獵手,德軍38式驅逐戰車
    然而在德軍的鐵騎前捷克人的抵抗顯得十分乏力,次年3月,捷克全境被吞併,新型坦克也成了納粹德國的戰利品並被改名為Pz.38(t)在德軍裝甲部隊中繼續使用。Pz.38(t)輕型坦克在二戰前期的實戰中表現出了十分優秀的性能,在德軍標誌性的「閃電戰」中,這種坦克憑藉其超強機動能力每天可推進百裡左右,幫助德軍裝甲部隊衝擊敵軍陣地,並在防線處於撕裂狀態時迅速對慌亂的士兵進行分割包圍。然而在二戰中期面對盟軍的重型坦克時,38T坦克表現出了明顯的無力感,德軍只能將這款坦克放在倉庫裡積灰。
  • 二戰蘇聯裝甲洪流的中流砥柱,T-34坦克徵戰沙場,德國裝甲的噩夢
    整場二戰中,蘇聯總共生產了數萬輛T-34坦克,而T-34系列也是二戰時蘇聯綜合性能最強的坦克。在1939年時,蘇聯的坦克主力主要由T-26坦克和BT系列高速坦克組成,而這兩種坦克的設計並非蘇聯人原創。T-26是以英國維克斯坦克為基礎開發出來的,BT系列高速坦克則是根據美國人的設計而開發出來的。最開始開發T-34坦克的任務還不是那麼著急,但隨後諾門坎戰鬥的爆發則大大加速了T-34坦克的研發進程。
  • 二戰日本輕型裝甲盤點,九四豆戰車連機槍都扛不住!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進行考證、整理的二戰裝備錄,讓我們開啟「日本裝甲篇」,由於當時日本裝甲型號多達數十款,觀史君將分多期進行盤點。圖為九五式輕戰車,重7.4噸,搭載一臺120馬力發動機,時速40公裡,配一門37毫米口徑主炮。
  • 腳踢蘇聯T-34,拳打美國謝爾曼,二戰德國的黑豹坦克到底有多牛?
    黑豹坦克是二戰期間最為優秀的中型坦克,單從坦克本身來講,就算是T-34,也得甘拜下風,至於謝爾曼,給他提鞋都不配。據統計當年每摧毀一輛「黑豹」坦克,盟軍每摧毀一輛「黑豹」坦克就要付出5輛M4「謝爾曼」坦克或者9輛T-34坦克的代價。
  • 二戰日軍戰車集群和德軍裝甲集群的區別
    日軍的戰車集群從名字上看似和德軍的裝甲集群相一致,實際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作戰編制,簡單來說,日軍的戰車集群更像是德軍的裝甲戰鬥群,規模相當於一個坦克旅團(坦克旅),坦克數量在100-200輛之間。
  • 日軍二戰期間陸軍裝備的全部坦克
    二戰時期日軍的坦克主要有: 1、92式騎兵坦克 重量:3.5 t 速度:40 km / h 發動機:45馬力汽油發動機 武器:13.2mm重機槍 x 1 6.5mm輕機槍 x 1 乘員:3名 裝備數量:167輛 2、94式騎兵坦克 重量:3.2 t 速度:40 km / h 發動機:35馬力汽油發動機
  • 都是二戰神片,為啥《獵殺T-34》做到了讓人爽到爆
    和《絕殺慕尼黑》相同的是,《獵殺T-34》情節緊張,敘事簡單流暢,中國海報上「轟然上映」四個字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電影的特點——直接緊湊,硬核熱血。《獵殺T-34》講的是二戰末期,德國克勞斯為了快速訓練出坦克新兵,逼迫集中營裡的蘇聯俘虜駕駛一輛繳獲的T-34作為活靶子。
  • 盤點二戰德國8輪重型裝甲車的幾個變型:輪式步戰車的先驅
    這些重型輪式裝甲車可以說是現代輪式戰車的先驅,影響極為深遠。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Sd.Kfz.234/1重型裝甲偵察車Sd.Kfz.234/1安裝了與38(t)輕型坦克相同的炮塔樣式。裝甲厚度為車體正面30毫米,側面8毫米,後面則為10毫米,炮塔正面30毫米,側面10毫米。
  • 二戰日本裝甲部隊的1000輛坦克,相比德國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二戰日本有多少坦克?和德國相比如何?在《日本陸軍史》中曾提及在1937年1月日本陸軍和蘇聯遠東紅軍的坦克力量對比,遠東蘇軍的坦克數量達到1200輛左右,而日本陸軍加上所有的戰車、輕型戰車只有不到600輛。
  • 二戰日軍裝甲戰術改革,山下德意考察團遠赴歐洲,帶回閃擊戰思想
    直到珍珠港事件後,日本的敵人成為了當時實力第一的美國,這時日本陸軍才開始向德國學習如何使用裝甲坦克部隊,在此契機下,日本的"機甲軍"和"戰車師團"編制才正式創設,這種諸兵種合成部隊也成為了二戰時期日本陸軍最強的師團。
  • 帝國裝甲軍的崛起:淺談二戰日軍裝甲部隊的編制發展史
    引言在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的編制是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其參照舊德國的編制構建出了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的編制體系,在火力和人數方面則是參照了一戰時的美國,總體上日軍的編制呈現出了明顯的不同。
  • 二戰虎式坦與蘇聯的「大腦袋T-34」兩大霸主之間的較量,你看好誰
    二戰可以說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了,這場戰爭讓我們見識到了無數頂尖的武器設備,比如大家經常談到的德國虎式坦和蘇聯T-34。可以說T-34坦克是蘇聯二戰時期坦克中的巔峰之作。T-34沒有過於突出的優點,因此他的唯一優點便是均衡。
  • 如果虎式有T-34的產量,對1943年之後的戰爭將起到什麼樣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二戰德軍是極度缺乏技術兵器的,坦克就是地面部隊最欠缺的一種技術兵器之一,而且德軍早在西歐戰役時就受到坦克不足的困擾了。而T-34系列的產量如下:1940年,117輛T-34-761941年,3014輛T-34-761942年,12557輛T-34-76
  • 為什麼同為二戰優秀坦克,黑豹坦克輸給了T-34
    戰爭讓科技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孕育出了很多的二戰黑科技,但是真正的正面戰場,依然是人與人,坦克與坦克,飛機與飛機之間的對決。 在陸地上,坦克被譽為陸戰之王,二戰又是坦克集群裝甲作戰初次展現威力的時刻,在這一場戰爭中,坦克的威力得到了初次的展現,同時也誕生了兩款威力巨大的坦克,其中一款為前蘇聯的T34,
  • 怠速運行:二戰德國戰車柴油機的艱難發展
    雖然德國陸軍名義上要將汽油作為標準化燃料,但在二戰期間,德國戰爭經濟體系內的各家工廠一共生產了多達15萬輛的軍用柴油車輛,使得柴油發動機在陸軍摩託化部隊中有了一席之地。精明的德國人並不是不知道柴油機的好處,設計師們也進行了諸多嘗試,試圖將德國戰車的動力系統轉向柴油機化,但收效甚微。
  • 蘇聯BT-SV坦克,除T-34以外另一款傾斜裝甲坦克
    2021-01-15 21:10:53 來源: 旅途中得丹丹 舉報   二戰時蘇聯的
  • 火力和裝甲放在二戰都不行,越南為何還保留著ASU85殲擊車?
    傘兵專用版坦克殲擊車 著名的SU-85坦克殲擊車,是蘇聯在二戰時代研發的,以T-34坦克為底盤。1960年代已經開始了主戰坦克時代,85毫米炮和45毫米前裝甲(側後方只有5-13毫米),讓ASU-85的攻防能力顯得非常可憐。據稱,D-70反坦克炮發射次口徑高速穿甲彈時,在500米距離上可穿透150毫米厚的裝甲,放在二戰時都算不上高水平。所以這款坦克殲擊車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退役。
  • 俄羅斯陸軍接收首批T-90M戰車 交付首都禁衛軍
    俄羅斯陸軍已接收首批升級後的T-90M「突破-3」(Proryv-3)戰車,交付於西部軍區轄下戍衛首都莫斯科的禁衛部隊「塔曼師」,並將在5月9 日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的閱兵中登場。綜合外媒報導,俄羅斯陸軍少將基瑟爾(Sergey Kisel)表示,首批升級後的T-90M「突破-3」戰車於4月開始交付給西方軍區的裝甲部隊,暱稱「塔曼師」 的第2禁衛摩託化步兵師。
  • 二戰日本最後量產的中型坦克三式中戰車,為何沒能發揮任何作用?
    三式中戰車是二戰日本於1944年研發成功的一款坦克,它的目的是和盟軍的M4中型坦克相抗衡,為此坦克的火力得到很大的加強。它是二戰中日本量產的最後一型中型坦克,軍隊高層也對它寄予厚望,不過這樣一款坦克卻沒能在戰爭中發揮作用,這又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