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革命時代教育技術倫理評議機制課題首次研討會召開

2021-01-15 環京津網

2020年9月18日,由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主辦的「新科技革命時代教育技術的倫理評議機制研究」課題首次研討會,在北京順利召開。出席本次會議的領導和專家有: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曹志祥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教授,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科研處劉強處長,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檀傳寶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馬健生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董豔教授,北京市朝陽區委教育工委王世元副書記,《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呂文妙常務副主編,中國人生科學學會聶延軍副會長,北京惠眾教育研究院石邦宏院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教師教育分社郭興舉社長。參加會議的課題組負責人和成員主要有: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院長餘清臣教授、副院長班建武副教授、林可老師,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高潔老師。本次會議在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指導下,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教師教育分社、基礎教育論壇雜誌社和北京惠眾教育研究院聯合協辦。會議由班建武副院長主持。

首先,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教授發表致辭。朱旭東部長高度評價了課題選題的現實意義,他認為教育技術的倫理問題具有建設的迫切性,教育技術的應用要基於孩子的真實需要和不傷害孩子的核心原則。他還對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能夠信任和委託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承擔此課題表示感謝,對今後的課題研究表達了支持並提出了希望。

隨後,曹志祥主任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課題的必要性,並強調技術和裝備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理論的支持。他認為技術加資本裹挾著教育,通過撩動製造了一場波及教師和家長的空前焦慮。因此,做到更好地理解、應用和評價教育技術就要明確以下四點:(1)教育裝備和教育技術一定要姓「教」,如果不姓「教」,就只是技術和裝備;(2)教育技術應該關注人的發展本身;(3)在學校裡除了人都是裝備,而裝備不僅要做到無害,而且還要追求有益;(4)教育技術要符合教育教學規律,要追求適度。

課題負責人餘清臣教授主要匯報了課題方案與研究進展,主要就課題設計論證、課題工作方案、課題可行性分析、研究進展與階段性成果四個方面來展開。他結合新科技革命時代教育技術廣泛應用和倫理風險的現實背景,特別指出以下三點:一是今天的教育發展需要正視技術進步帶來的積極影響力,推動技術深刻變革教育的實踐需要基於對教育的變革內在需求開發技術、基於教育功能和影響力來篩選和調控技術、保持教育中技術應用的相對穩定性、努力推進技術在教育中的普及進程;二是技術化是教育實踐發展的一個基本方向,在教育實踐的技術化發展過程中,應規避教育實踐機械化、教育實踐者倉皇應對以及對教育技術的鼓吹等風險;三是技治主義主導的現代教育評價更加信息化和數量化,本身佔有的規訓權力增添了算法權力的新形式,由此也陷入了偽科學化、價值觀獨斷和結構僵化的整體性風險。

在專家研討環節中,檀傳寶教授指出教育不能排斥技術的介入,沒有技術就沒有教育的未來,同時強調不能忽視教育技術的可能風險,弱化主體性、加重現代人社會關係疏離以及激化社會階層不平等。劉強處長認為課題的選題具有重要意義,是一個富有前瞻性的議題,教育裝備的適應性評價,總體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課題在富有指導性的同時應努力加強操作性。馬健生教授認為本課題是「軟」和「硬」的結合,理論和裝備的結合,具有前沿性和啟發性。關於技術,他重點提及了以下問題:在教育環境下來談論該如何定義技術,以及如何看待教育和技術的關係;現代技術下的教育和非現代技術下的教育有什麼本質不同;技術的速率超越了人腦的速率,對新技術的期待在於什麼。董豔教授認為項目富有現實和理論意義以及創新性,具體來說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有利於讓發展中的教育技術趨於更加理性的發展;二是研究兼具多種視角的特點:站在基本理論的探究視角,站在實踐應用的反思視角,站在道德高度的情境視角,站在政策諮詢視角,站在跨學科視角。王世元副書記提出在教育技術和教育基本理論的關係上,技術只能是工具而不能代替教育理論。他認為對技術的狂熱往往是和對知識的過度強調有關,在對技術的追求中喪失了情感和人文的元素。呂文妙常務副主編認為探究新時代的教育技術的倫理評議機制,這個問題的本質將會回到「什麼是人」這個根本問題上來。

最後,協辦單位代表進行了發言與展望。聶延軍副會長提出本課題「上夠得著天理,下接得住地氣」,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教育目的和教育倫理的本質不會轉變。石邦宏院長認為教育理論一定要回答技術帶來的教育改變,技術在教育中的定位、發展方向、限度是什麼尤其值得關注。郭興舉社長強調對技術不能一味恐懼和排斥,而應主動培養孩子的技術好奇心。

在本次會議中,課題選題的前瞻性、前沿性、現實性和效用性等方面得到了與會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認可與讚揚。在研討過程中,專家們迸發出很多新觀點和新思考,這對於課題的指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新科技革命時代教育技術的倫理評議機制研究」課題首次研討會圓滿結束。

相關焦點

  • 全國第八屆教育倫理學術研討會召開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 近日,由中國倫理學會教育倫理學專業委員會主辦,遵義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師德研究與評價中心承辦的全國第八屆教育倫理學術研討會在遵義召開,來自全國50多所高校與教育機構的專家、學者、教育工作者120餘人參會。
  • 「信息技術在中小學足球教學中的應用」課題研討會舉辦
    近日,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立項課題「信息技術在中小學足球教學中的應用」研討會在北師大出版集團召開。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副主任趙憲志表示,我國足球運動的群眾基礎深厚,但在世界範圍的競技體育賽事中和亞洲、歐洲等其他足球強國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 教育數據倫理:大數據時代教育的新挑戰
    大數據在為教育帶來巨大價值的同時,也孕育著我們無法預知的風險,由此可能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倫理挑戰。教育是特殊的社會子系統,事關人的發展、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技術快速演進、法律法規相對滯後的當下,儘快開展教育數據倫理的系統研究,防範可能的風險,為教育的健康發展設置「看門人」,對大數據時代的教育尤顯急迫而重要。
  • 袁振國參事主持召開「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模式變革」課題研討會
    近期,由市政府參事袁振國牽頭的「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模式變革」課題組分別舉行兩場專題研討會,就該年度重點課題開展深入研討。市政府參事吳愛忠、程維明出席會議並發言。市政府參事室副主任詹詠出席會議。應邀參加兩場研討會的有來自市教委教研室、基礎教育處以及長寧、普陀、奉賢、嘉定、楊浦、寶山、崇明等各區教育局、教育學院相關負責人,還有來自交大附中、同濟一附中、吳淞中學、曹楊二中、靜教院附校、青浦實驗中學、盧灣一中心、閔行實驗小學、麗英小學等學校的校長們。
  • 「新時代 新文科:全國藝術類學科建設研討會」成功舉辦
    出席論壇的領導及嘉賓合影2020年12月8日,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辦、中國裝飾雜誌社承辦的「新時代 新文科:全國藝術類學科建設研討會」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順利召開,會議實況在央視頻和雅昌藝術網同步直播。藝術界的同仁應以更大的視野來思考人的價值觀念及其養育;以突出的關注來面對現代技術統治的時代及其所帶來的生機和危機共存的精神狀況;探索和建構中國藝術教育發展的自主之路,不以西方的標準而「時然而然」,要立自家的根源而「己然而然」,強調中國自己的傳統,創新自強的中國力量。
  • 教育大數據的倫理訴求及其實現
    教育大數據倫理訴求的最終實現有賴於教育大數據倫理共同體的建立和維繫,即以倫理精神共同體促進共識性倫理信念的形成,以倫理交往共同體打破溝通壁壘、明確責任擔當,以行業規範共同體實現數據權利的制度保障,以倫理文化共同體增強大數據技術與教育人文的共通。
  • 四川長江職院成功舉辦虛擬實境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研討會
    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強高等學校虛擬實境技術的應用和交流,11月24日,由四川長江職業學院、成都小微雲聯科技有限公司主辦,成都ACM SIGGRAPH學會、成都虛擬與增強現實產業協會以及成都市人工智慧產業協會協辦的「虛擬實境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研討會」在四川長江職業學院召開
  • 在博實樂看見"新素質教育":教育部課程中心研討會召開
    12月10-11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第二屆實驗區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在博實樂廣東碧桂園學校和博實樂碧桂園實驗學校召開。    看見個性化學習的未來指引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陳雲龍指出: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以科技手段和數據驅動的"因材施教"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育要關注和探索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實現個性化學習。
  • 虛擬仿真教育技術在資訊時代的創新應用
    虛擬實境技術是以現實為基礎創設虛擬環境,藉助現代化傳感裝置,來讓體驗者在虛擬和現實的交互作用中獲得親臨真實環境的感受和體驗,從而達到教育的預期效果。這一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所帶來的是教育理念的革新以及教學手段、方法、技術、內容乃至時空的革命。虛擬仿真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特徵1. 交互性。
  • 冶金規劃院組織召開《鋼鐵行業、企業碳減排發展報告及技術指南...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2020年3月30日,受美國環保協會委託,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組織召開《鋼鐵行業、企業碳減排發展報告及技術指南研究》、《鋼鐵行業深度減排研究》、《碳市場機制對鋼鐵企業競爭力影響分析》三項課題研討會
  • 智能時代的數據倫理與算法倫理──第五屆全國賽博倫理學暨數據...
    第五屆全國賽博倫理學暨數據倫理學研討會開幕式第五屆「全國賽博倫理學暨數據倫理學研討會」於2018年12月15-16日在海南海口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學技術與工程倫理專業委員會、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大數據環境下信息價值開發的倫理約束機制研究」課題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智能革命與人類深度科技化前景的哲學研究」課題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高科技倫理問題研究」課題組、中國法學會「人工智慧科技的法律規制研究」課題組、《倫理學研究》雜誌社、《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雜誌社、上海瑪娜數據科技發展基金會、湖南師範大學人工智慧道德決策研究所
  • 「技術、媒介與人文:跨學科研究範式多元轉型」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2020年12月4—6日,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與首都師範大學跨文化跨媒介研究中心舉辦的「技術、媒介與人文:跨學科研究範式多元轉型」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70餘位專家學者圍繞技術、媒介與人文的關係問題,延伸到人工智慧的影響、大學教育形態、電影範式轉型、哲學範式轉型、現代性起點的反思、人類學範式轉型、文學範式轉型、網絡電影以及各種技術文化形態的新境地所帶來的對藝術認識的技術路徑的拓展,還有新的技術語境下中外文化間交流模式的更新等問題展開研討。
  • 平涼監獄召開2020年度教育改造經驗交流暨監獄理論研討會
    平涼監獄召開2020年度教育改造經驗交流暨監獄理論研討會 2020-12-17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教育科技倫理衝突顯現,人機關係、數據流通成未來重點課題
    「近年隨著數字科技與社會結合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倫理衝突也開始在教育行業顯現。比如在課堂上用人臉識別、頭戴腦波儀等監測學生學習情況等,引起社會對其合理性的廣泛關注和討論。」《2019中國區域數字學習指數報告》中提到,教育中的人機關係、數據流通和隱私保護等,將是未來重點課題。
  • 南方電網公司「十四五」規劃研討會在廣州召開
    南方電網公司「十四五」規劃研討會在廣州召開 發布時間: 2020-12-11 13:13:12   來源:  作者:彭文蕊 吳遠利
  • 中國散裂中子源極化中子技術研討會召開 「國之重器」吸引百餘名...
    12月10日至14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辦的「2020中國散裂中子源極化中子技術研討會」在東莞會展國際大酒店召開。  完成300多個實驗課題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十二大科學裝置之首,這項「國之重器」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共同建設,它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散裂中子源的國家。項目落戶東莞市松山湖科學城,總投資約23億元。
  • 綿陽市經開區召開探索制定社區(小區)黨組織評議物業企業辦法工作會
    8月18日,綿陽市經開區召開探索制定社區(小區)黨組織評議物業企業辦法工作會。綿陽市經開區管委會三級調研員楊建華主持會議,區黨群部、區住建局、區社發局、區社管局、城管執法大隊、城南公安分局、消防大隊、市市場監管局經開分局、塘汛街道和松埡鎮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 南京市法學會破產法學研究會首次年會暨研討會順利召開
    南京市法學會破產法學研究會首次年會暨研討會順利召開 2020-11-27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召開「全國虛擬實境與工業可視化教育技術研討會」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要「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為適應「網際網路+職業教育」發展需求,更好的利用虛擬實境、人工智慧、5G等新技術,探索工業領域職業技能教育的新路徑,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經研究,定於2020年12月25日在山東日照舉辦「全國虛擬實境與工業可視化教育技術研討會」。
  • 「有業者樂業」職業教育立德樹人研討會在泉州召開
    研討會現場,東北師範大學原副校長、泉州輕工職業學院發展顧問柳海民以「被需值教育:一個全新的教育理念」為題作主題演講,他提出,被需值教育中的 「值」,一指價值,即有用值。二指質量,即滿意值。三指水平,即能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