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研究發現,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方法,跟父母有很大關係

2020-12-14 雪莉媽媽

麻省理工多年調查研究發現,父母多跟孩子溝通說話,更有助於他們的大腦發育。

不僅是麻省理工的調查研究發現了這一點,多年以前到現在的很多科學研究都直接或間接的證明了這一點。

當然,想要孩子大腦發育更好,只靠跟孩子說話這一點是不夠的,還需要把握好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寶媽經常跟寶寶說話,「誤打誤撞」,孩子上學後秒變學霸

培培媽媽本身就比較話多,經常跟人一說話就停不下來的那種,沒有孩子之前,她經常因為這點被家裡人吐槽,有了孩子之後,跟他說話,成了她每天的「不二快樂」。

不僅有日常的基本問候語:「寶貝,睡得怎麼樣?吃飽了沒有?有沒有不舒服?要吃奶奶嗎?……」

還有自娛自樂的自言自語:「寶貝,媽媽來給你講故事......媽媽給你講個笑話......」

跟孩子相處的時候,往往她是想到哪說到哪,當然寶寶也很買帳,每次媽媽跟他說話,他都會一動不動的盯著媽媽,有時候還會適時的做出一些表情、聲音、動作等,好像聽懂了一樣。

就這樣在媽媽日常跟他溝通的過程中,他也慢慢的長大,開始步入自己的學生時代,並一次次的在日常學習和開始中彰顯著自己的「學霸體質」。

生活中,已經有大量的實例可以證明,一般從小父母注重對孩子的溝通,孩子今後在外人看來會稍顯聰明一點,這就是說話對他們大腦發育的積極促進作用。

想要實現這一點,一定不要錯過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掌握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眾所周知,人的大腦由左腦和右腦組成,左腦稱為「學術腦」,右腦稱為「創造腦」。

成人的大腦平均有1400克;剛出生的寶寶大腦約380克,2歲後會達到1120克6歲左右,大腦發育到相當於成人的90%。

由此說明,6歲之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上升期。

科學調查顯示,生活中90%的人僅僅開發使用了大腦的3%。

因此,把握好孩子大腦發育的上升階段,父母注重跟他們說話溝通交流,有助於使他們的大腦得到一定程度的發育和開發。

這樣和寶寶說話,效果更好

1)詞彙的連續輸出

美國曾有一項歷時2年半的研究證明,孩子從小聽到的詞彙越多,智商就越高。

日本關島大學的一項實驗表明,剛出生的嬰兒聽到媽媽的聲音時,他們的神經系統會變得更加活躍。

孩子出生之後,父母們開啟跟他們的「嘮嗑」模式,不管他們會不會聽的懂。

從小跟孩子說話的過程中,他們會跟隨父母的聲音進行大腦的運轉,長此以往,會逐漸的將聽到的詞彙輸入進大腦,從而會在自然過程中,積累很多詞彙。

語言是人的內在邏輯的外在表現,當他們積累詞彙的時候,不僅會促進他們語言系統的發展,也能夠促進他們大腦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一般而言,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好,其左腦和右腦發育都普遍好。因此,別小看跟從小跟孩子的日常交流對話。

2)笑容要到位

一般而言,帶有情緒的表情,會對大腦細胞產生強烈的刺激。

因此,當跟寶寶交流的時候,父母不能最好是帶著表情,尤其是對於視力發育還未完善的寶寶。

讓他們及時的捕捉到臉上的情緒變化,尤其是面的笑容,有助於完善寶寶大腦發育的各項功能。

3)眼神要進行交流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成人經常與嬰兒眼神交流,他們的腦電波可以同步。

眼神能夠傳達情感、情緒、需求……當父母時不時的跟孩子進行眼神交流,久而久之,孩子會讀懂父母眼神中的「意味」。這是腦電波同步的結果。

4)適當進階複雜語境

生活中,為什麼有些人說話會沒有重點,無語倫次,聽完之後,往往沒聽懂他們在說什麼?其中就是因為他們說話沒有邏輯,語言是一個人邏輯思維的外化表現。

1歲之後,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

在這個時期,父母不僅要跟孩子進行日常簡單的口語對話,而且最好是使用標準的普通話。如果家庭中統一使用的是方言,也可以使用方言。

到了孩子2歲之後,語言環境可以稍微複雜一些,比如語言詞彙可以高階一點,可以進行多語言交流中。

這樣的環境營造和日常鍛鍊,有助於孩子語言能力的開發。

今日話題:你是怎麼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

相關焦點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
    最近,麻省理工最近研究卻推翻了這個說法,相關的專家對100名3-6歲的孩子進行了追蹤調查,結果發現當家長陪孩子玩遊戲時,大腦產生的振蕩頻率比讀書時更大,從這個實驗得出結論,激發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而是遊戲。遊戲對孩子的重要性!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表明:寶寶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表明:「閱讀」並非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但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表明,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最好方法是與人交流,而不只是讀書。為證實這一結論,科學家們找了幾個孩子進行觀察,經過幾個月的實驗,發現孩子們的大腦在說話的時候是興奮的;當孩子們閱讀的時候,孩子們的大腦內產生的活動是不劇烈的,只是有一點點波動。提高閱讀和詞彙能力一直被認為是促進兒童大腦發育的重要因素和方法。
  • 史丹福大學研究發現:想要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家長要堅持以下事情
    想要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家長要堅持以下事情。據腦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在嬰兒出生時,大腦有數以百億計的腦細胞,由於胎兒接受很少得環境刺激,因此嬰兒得腦細胞之間的突觸數很少。而在0-2歲隨著孩子接觸外界環境,腦細胞得到應有的刺激,便開始了突觸形成期,從而形成大腦神經網絡。
  • 神經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閱讀」並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
    閱讀可以刺激大腦發育這件事,似乎已經成為家長們的共識。為了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有些父母在媽媽懷孕時就給孩子讀繪本,但是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通過研究證實,閱讀並不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唯一的最佳方法。神經學家最新研究表明: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在1995年初,貝蒂·哈特是美國的一個科學家做了一個"3000萬字"的調查實驗,實驗證實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對大腦發育有好處,和閱讀相比較比閱讀的效果更好。
  • 0到3歲大腦發育高峰期:如果有這幾個標誌,父母放心發育達標
    在兒子檢查的時候,她安慰自己:「要真有問題,就養他一輩子!」檢查結束後,小霜一臉絕望的問醫生:「我孩子大腦發育有問題,不會影響健康吧?」醫生莫名奇妙的說:「誰說孩子大腦有問題了?你孩子只是沒有足夠的語言環境,也不愛說話,你多陪他說話就好,不用擔心。」
  • 孩子在這2個「黃金時間」睡覺,不僅能促進大腦發育,還容易長高
    美國兒科學會曾經調查過證明:孩子在睡覺的時候,身體中的生長激素(生長激素是由人的腦垂體分泌,能促進蛋白質的合成,促進骨骼、內臟和全身的生長,影響脂肪和礦物質代謝)是平常的3倍還要多。許多父母都以為孩子每天睡覺只要睡8、9個小時就行,並不關心孩子什麼時候睡覺。
  • 寶寶身上四個「聰慧開關」父母要多摸,促進大腦發育,讓娃更聰明
    「研究發現,孩子經常被父母撫摸,有助於其大腦功能的開發。」 孩子出生之後,父母們會出於本能愛寶寶的心理,通過撫摸他們跟其互動,建立親子連接,在這個過程中,寶寶們也會獲得安全感、幸福感。 當然,父母撫摸孩子除了上述好處之外,還存在諸多不為父母所知的對寶寶們的益處。
  • 玩物並不「喪志」,麻省研究:益智遊戲能幫助孩子同時開發左右腦
    閱讀對孩子的好處無需贅言,然而麻省理工團隊的最新研究發現:能同時促進孩子左右腦發育的,並不是「死讀書」,而是做一些生動有趣的益智遊戲。孩子4歲時,富裕人家的孩子較之於其他家庭,會多聽到3000萬個單詞。正是由於這樣的詞彙差距,才有大量的父母寄希望於孩子的閱讀上。然而多年後,也是麻省理工,一項最新的研究卻與前者結論明顯不同。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不是閱讀,而是遊戲
    當今社會,每一個孩子都可以說是家長的心肝寶貝,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壞了,幾乎是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尤其是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方面更是十分重視,害怕孩子大腦發育慢,從小就給孩子吃各類營養品,並堅持讓孩子閱讀,只為讓孩子的大腦發育更快一些,從而贏在起跑線上,但是家長們不知道的事閱讀並非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
  • 爸爸的陪伴影響著孩子大腦發育,常和跟孩子做這些事,孩子更出色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邏輯、數字、空間等能力離不開他們的生長環境,後天培養更是關鍵。如果你加入了一個寶媽群,聽得最多的肯定是寶媽們在交流養育孩子的方法。當孩子表現得稍微遲鈍時,媽媽就會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聰明,便心急如焚地向其他寶媽請教,如何才能讓孩子大腦發育起來,變得聰穎。
  • 語境思維——父母的語言,直接塑造著孩子的大腦
    可是,有一件事,始終困擾著施兄,在孩子牙牙學語,並試圖跟這個世界交流的時候。他卻始終找不到一種方法,為孩子營造一個完美的語言環境,幫助孩子建立起跟這個世界的有效連接。施兄是有先見之明的,他的這個問題,事實上還沒有得到更多家長的重視。
  • 3—6歲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靠閱讀,而是這4種遊戲
    孩子在成長時有幾個階段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其中高峰期是3—6歲。大部分家長在培養孩子大腦發育上多數都會選擇給孩子買書,通過不斷地閱讀,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其實真正影響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並非靠閱讀,而是在遊戲中鍛鍊孩子!經過眾多教育界人士調查發現,優秀傑出的人在兒童時期,跟他們在小時候接受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家長們更注重孩子通過做遊戲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大腦發育。
  • 孩子3歲前這4類營養素,對大腦發育很重要,攝入充足孩子智商更高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可愛、健康,而這些其實都和父母的遺傳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父母能夠有一個好身體,那麼至少孩子在出生之後體質也不會太差。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會發現高智商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高智商的孩子,有項研究表明孩子智商60%都會取決於父母,可見遺傳有多麼重要。當然這並不是說如果父母的智商一般,那麼孩子就很難有出色的成績。
  • 3-6歲是右腦發育黃金期,學會這幾個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大腦」
    3歲和7歲雖然在古時候僅是概念數學,但是放到現在顯著很有道理。根據研究發現:3-6歲是孩子右腦發育的黃金期,如果家長能夠抓住機會,不僅僅大腦發育的孩子,還能促進情商、性格的發育,所以,過難彌補。李玫瑾是我國教育專家,她關於孩子的大腦表示:3-6歲是孩子右腦主導的階段,家長選對方法,孩子將會越來越聰明。孩子的大腦發育,可以分成下面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孩子出生3個月-6個月,大腦發育完成到50%。
  • 孩子在家玩什麼?5個室內小遊戲,鍛鍊孩子精細動作促進大腦發育
    這樣的活動也是有的,很多動手的遊戲可以在室內進行,而且能發展精細動作,促進大腦發育。精細動作的重要性精細動作簡單來說就是動手能力,是孩子用手或者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運動,是孩子在感知覺、注意力等多方面心理活動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
  • 孩子有三個表現證明比同齡人大腦發育的好
    先有運動再有感覺和思維,把這些運動放到孩子的具體發育上就是我們能夠看到的大運動發展和精細運動的發展。尤其是精細運動的複雜程度,和孩子的智商發育有著緊密的關係。為什麼說嬰兒撕紙是聰明的表現,其實還是和嬰兒精細運動的發展關係緊密。孩子精細運動的發展是從滿手抓握到三指抓握(大拇指和食指還有中指),再到拇指和食指對指,也就是孩子的精細運動越複雜,證明孩子的大腦比同齡人發育得更快。撕紙一個簡單的動作,卻包含了對孩子更多能力的綜合。
  • 如何提高孩子的大腦發育?這個時期很關鍵,父母們要用心用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大腦發育?是很多家長都考慮和擔心的一個問題,為了能夠提高孩子的成長,許多家長也可謂是"飽讀經書",到處搜刮有用的科學資料,來為自己培養孩子做鋪墊。之前我看了一個美國神經生物學家寫的一本書,書中特別提到孩子在0-5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能夠到達多大程度,很大程度決定以後大腦的發育。在孩子剛出生的這段時間,是最容易接受到來自身體器官的刺激,例如味覺、觸覺,而這種刺激,也很大奠定了孩子以後的智力基礎。
  • 學習好的孩子,「大腦司令塔」都很發達,3個訓練方法父母要收好
    最近常跟孩子一起做手工遊戲,一來是因為好玩,二來能很好激活孩子的大腦前額葉。前額葉是大腦很重要的一個腦區,我們的記憶力、創造力、行動指令、自控力與專注力都源於此,這也是是部分科學家把它稱之為「大腦司令塔」的原因。
  • 孩子背誦古詩詞堅持這幾個方法,促進大腦發育,記憶力會增強
    今天和朋友們一聊,發現大家都在背古詩,其作為文化的傳承,確實應該學習,但是很多家長卻不知道學習古詩的目的,只是跟風,因為大家都在學,如果我孩子不學,似乎就落後了很多。那麼古詩的學習究竟是不是應該的,學習古詩有哪些好處呢?1、提高記憶力的好方法。
  • 1-3歲孩子最需要玩得5類遊戲,對大腦發育很有很大幫助
    但是伴隨著現在電子產品的普及,很多孩子開始接觸網絡,網絡本身並沒有什麼害處,但是其中有一些內容並不適合小孩子去看,而且長時間盯著屏幕對孩子的視力發育也不好。我們需要去找更適合孩子的遊戲,那麼究竟什麼樣的遊戲更有利於孩子的發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