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造的韓國世宗大王級驅逐艦
在亞洲各個國家海軍的發展中,有一些國家得益於美國海軍技術的支持,在早期海軍艦艇的發展中獲得了許多先進的技術,其中與美國關係非常密切的韓國就在早期海軍驅逐艦的發展上獲得了大量的技術援助,本期武器大講堂和大家分析一款韓國在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來的驅逐艦-韓國世宗大王級驅逐艦。
配備宙斯盾系統,戰鬥力卻對不起排水量
世宗大王級驅逐艦是韓國為了增強海上作戰能力,提升對彈道飛彈能力的防禦水平而研製的,源於韓國自製驅逐艦實驗KDX計劃的第三階段KDX-III。
這個計劃是研發一種噸位更大、載彈量更多、配備最先進的相控陣雷達與新型防空作戰系統的戰略機動艦隊,當做韓國海軍力量投射與防衛平臺。
其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主要為了宙斯盾防空系統用於應對朝鮮彈道飛彈的部署,用於提升韓國自身彈道飛彈防禦能力。
韓國自製驅逐艦實驗KDX-III計劃正式啟動是在21世紀初的2001年,構型設計有韓國現代重工設計,並在2004年8月12日正式獲得競標,基本上是以阿利·伯克級驅逐艦Flight 2A型作為基礎進行研發,通過韓國現代重工建造,並由泰雷茲-三星公司負責作戰系統的整合工作,基本上是一款將西方國家各種先進技術整合到一艘驅逐艦上得戰艦。
KDX-III計劃的首艦於2007年5月25日下水,在2007年4月21日公布並以朝鮮王朝第四位國王世宗大王命名為世宗大王級驅逐艦,首級艦世宗大王號在2008年12月22日正式服役,舷號為DDG-991。
服役的世宗大王級驅逐艦長166 m、寬21.4 m、吃水深度6.25 m、標準排水量為8500噸、滿載排水量為10600噸,艦體的長度比其參考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Flight 2A基本構型長8米,除此之外基本差不多一樣的外部設計。
戰艦艦身依然延續了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設計方案,艦體和上層建築採用流線型的外形,船體水線以上的部分向外飄,用於加強不利海況情況下的適航性能,上層建築程倒V字形向內傾斜,最上部桅杆採用了稜柱型桅杆,這些設計都是為了降低整艦的雷達反射面,配合上整艦大量使用雷達吸波隱身塗層,能夠大大的增加對雷達的隱身能力。
艦體的結構材料上,整艦的主體架構均是採用鋼材製成,包括上層建築也是一樣的鋼材,這可以一定程度的提升艦體的抵抗能力,據稱韓國世宗大王級驅逐艦的艦體結構能抵抗每平方寸51000磅的壓力。
同時在一些特殊的防護部位,大量採用加裝凱夫拉裝甲,這種裝甲一般用於防彈衣和頭盔的製作,韓國在這級驅逐艦上使用了接近170噸重的凱夫拉裝甲,用以降低炸彈爆炸破片的殺傷。
在艦內的防護等級方面,世宗大王級驅逐艦具備了核生化三防能力,通過艦內具備濾毒能力的空調系統,配合艙室的密封性能,能實現防止受核生化汙染的氣體入侵。
動力系統方面,世宗大王級驅逐艦使用4臺通用電氣的LM2500燃氣輪機提供動力,這四具燃氣輪機是分成兩組安裝在前、後兩輪機艙中的雙層彈性制震基座上,機艙採用隔音制振艙壁,可以降低動力系統的噪音水平。
另外機艙的距離超過10米,前機艙偏向左舷,後機艙偏向右舷的不對稱布局,這兩個機艙的傳動系統各自獨立,這樣的設計可以防止戰艦被命中時完全失去動力。
這四臺燃氣輪機驅動由Rolls Royce製造的雙軸可變距螺旋槳提供動力輸出,基本上動力系統的設計與美國伯克級是一摸一樣的。
另外,作為一款現代化戰艦,雷達信號與紅外熱信號的水平決定了能否在戰場上面佔據主動權,除了前面提到的雷達抑制措施之外,對於動力系統的紅外信號處理也進行了優化,世宗大王級驅逐艦在煙囪口、通風口、機艙等高熱部位都使用遮罩和絕緣材料來降低熱訊號的對外輻射,煙囪本身為稜柱型,頂部排氣口設有紅外線抑制裝置,既降低了紅外信號特徵,由達到雷達反射面小的優勢,這一點比阿利伯克級簡單的圓柱型排氣口改進了不少,只不過成本會增加一點。
通過這套燃氣聯合動力雙軸推進動力系統,整艦輸出的動力可以達到10、0000軸馬力,能實現最大30節的航速,艦上燃油儲備可以提供5500海裡大約10200公裡的續航裡程。
戰艦上的電力提供不走主機,而是另外配備3具勞斯萊斯AG9140RF燃氣渦輪發動提供動力,總共可以為艦上各類電子設備輸出9000KW的電力。
說到電子設備,就不得不提下世宗大王級驅逐艦上的作戰系統,艦上射控系統採用3具SPG-62火控雷達進行控制,而聲吶和導航雷達分別是DSQS-21BZ聲納和SPS-95K導航雷達,而最重要的就是AN/SPY-1D相位陣列多功能雷達偵搜系統。
這套雷達系統在阿利·伯克級和日本的愛宕級驅逐艦上也有配備,是美軍先進的作戰系統宙斯盾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換句話說韓國的世宗大王級驅逐艦上配備了美軍研發的宙斯盾系統,這也讓韓國世界上第五個擁有宙斯盾系統的海軍。
宙斯盾系統是美國海軍於上世紀60年代末期為了對付蘇聯海軍飛機、水面艦艇和潛艇發動的反艦飛彈飽和攻擊戰術而開發的一套作戰系統,具備艦隊區域防空為主的綜合作戰能力,對反艦飛彈具有早期預警和自動攔截的能力,在如今世界海軍上依然是最強大的艦載防空作戰系統之一。
目前有0~7型,韓國配備的是最新的宙斯盾7型,不過韓國的世宗大王級驅逐艦宙斯盾系統並不是美軍原版,而是根據韓國的需求做出的修改版本,例如艦體聲納使用了性能較差但適合淺海操作的中頻聲納與拖曳陣列聲納配套系統,一些水下戰鬥系統和電子戰裝置都是使用的韓國本國從歐洲國家買入的技術設備進行配置。
武器方面,世宗大王級驅逐艦的武器配備比阿利伯克級要耀眼的多,艦上配備有128個垂直發射單元,而阿利伯克級最多才96管,這128個垂直發射單元分別布置在艦首、艦尾和直升機庫頂部,其中艦首的48個垂直發射單元和艦尾的32個為美軍提供的MK41垂直發射裝置,位於直升機庫頂部的32個垂直發射單元為韓國自行研發的韓國垂直發射系統,其實相當於模仿自行生產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
垂髮系統可以發射韓製玄武IIIC型巡航飛彈、K-ASROC 紅鯊反潛飛彈和美制SM-2 Block IIIB艦對空飛彈。
在艦首有一門127mm Mk 45 主炮,這門主炮可以發射ERGM制導炮彈,用來精確攻擊117km外的沿岸目標。
另外艦上還配備有一門30mm 守門員近迫武器系統和1套 RIM-116 Block 1滾體飛彈發射系統進行防禦使用,基本上這些武器裝備都是從世界各國購入進行配置,可以說世宗大王級驅逐艦上的武器配備非常豐富,幾乎在一級戰艦上集成了多個國家的武器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
這些系統單獨列出來可能很強大,但是一旦各種來路不一的系統搭配一起,那麼勢必會存在明顯的不統一和不協調的問題,各個系統的兼容性也會出問題,韓國的設計師其實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你會看到垂直發射設備上既有韓國自己研發的,也有美國提供的配合美國的戰鬥系統使用,這其實是韓國工程師擔心自己的設備萬一無法正常工作,世宗大王級依然還有原配的武器系統能夠使用的無奈方案,這也就造成大量的各種雜亂的武器配備,使得世宗大王級驅逐艦成為目前世界上武裝最多的驅逐艦之一。
世宗大王級驅逐艦雖然是從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發展而來,但是其在戰艦上加裝了大量先進設備,這也造成了其成本比阿利伯克級要高很多,單艘造價就達到9.23億美元,在當時剛剛服役的時候確實光輝了一把。
不過高昂的造價也讓韓國只能建造三艘,所以韓國世宗大王級驅逐艦目前僅僅有世宗大王號、慄谷李珥號和西崖柳成龍號三艘服役,雖然服役時與日本的愛宕級驅逐艦號稱是東亞各國海軍中最大的飛彈驅逐艦。
但是在目前而言,已經不是了,隨著中國055飛彈驅逐艦的問世,戰鬥力對不起排水量的第一代世宗大王級驅逐艦也已經沒有當初的稜角,目前韓國計劃研發第二代世宗大王級驅逐艦,至於實力如何只能看往後的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