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研究認為,新冠病毒有可能與MERS病毒發生嵌合

2020-12-06 胸外科喬貴賓醫生

6月8日,著名的科學研究網站發布了一條消息,美國、日本、加拿大等等國際中心的研究團隊做了一個研究,發現這次流行的新冠病毒很可能和十年前曾經流行的MERS病毒發生了嵌合。

也就是說明,這兩種病毒可能雜交組合在了一起,因此,它就兼具了兩種病毒的致病性和傳染性。而實際上新冠病毒的致病性、致死性是不強的,它造成的死亡率並不高,但是它的傳染性很強,在人群裡很容易造成快速傳播,但是MERS病毒是中東地區發生的冠狀病毒,它的致死性非常強,感染人數中有一半的人死去,然而它的傳染性不強。病毒感染的致死性和傳染性是相反的。

但是如果這兩種病毒一旦嵌合到一起,一部分具有新冠病毒的特點,一部分具有MERS病毒的特點,就會導致傳染性強,致死性也強。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新冠病毒的流行導致了現在六七百萬人的感染,而且有幾十萬人因新冠病毒而死亡。

從這個研究的角度能夠解釋病毒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但是這個研究很初步,還需要進一步證實。

相關焦點

  • 專家警告:可能會出現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的嵌合病毒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近日,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社會科學研究網(SSRN)發表論文警告稱,可能會出現一種由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形成的嵌合病毒。由於新冠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MERS病毒具有較高的致死率,一旦形成新的嵌合病毒,恐將帶來巨大的危害。
  • 學術頭條:新冠和MERS可能重組為嵌合病毒,新療法殺死卵巢癌細胞...
    新冠和MERS可能在人體內重組為嵌合病毒,傳播與致死風險大論文通過計算分析,發現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的ORF1ab基因區域內存在很高的重組潛力,新冠病毒受體ACE2和MERS病毒受體DPP4在人的小腸等組織中都高表達,研究團隊認為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之間存在重組的可能性。
  • 新冠患者復陽,是因為病毒整合到了他們的基因組?
    但是,我們並不能從復陽人群中分離出病毒,說明核酸檢測復陽可能並非由病毒再感染引起。 最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為新冠患者復陽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釋:他們通過體外細胞實驗,發現新冠病毒(SARS-CoV-2)的核酸片段能整合到感染細胞的基因組中。這篇未經同行評審的論文於2020年12月13日發表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1]。
  • 為什麼新冠病毒致病性比SARS和MERS強?
    UAB和波蘭的研究人員說,如果COVID-19病毒結合位點為特定miRNAs,而這些位點不同於miRNAs的結合位點上發現的冠狀病毒(會導致感冒),更具致病性的COVID-19病毒可能有選擇地吸收某些miRNAs,以某種方式擾亂細胞,使其成為一種危險的人類冠狀病毒 「海綿」的想法並不新鮮。
  • 新研究:一款智能戒指有預測新冠病毒的潛力,但仍需進一步證實
    到目前為止,這項研究表明,可穿戴設備可能能夠早期檢測出傳染病。但這並不意味著任何設備都能真正預測誰會感染或不會感染新冠病毒。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報告意味著Oura Ring的所有者將知道他們是否會感染新冠病毒,即使他們沒有症狀。但現實情況是,佩戴一個像OuraRing這樣的設備可能只是幫助你發現,與你的正常基線相比的身體狀況,有些數值若呈現不正常,這可能意味著更嚴重的情況正在發生。
  • 研究:新冠病毒或藉助大氣汙染物顆粒傳播
    科學家日前在空氣汙染物顆粒上發現了新冠病毒,他們正在研究,這是否能使病毒傳播得更遠,並增加感染人數。這項研究還處於初步階段,目前還不清楚新冠病毒是否能在汙染顆粒上存活,以及病毒數量是否足以致病。義大利科學家使用標準技術在義大利貝加莫省的一個城市和一個工業場所收集了室外空氣汙染樣本,並在多個樣本中都發現了一種與新冠病毒有高度特異性的基因。這個發現已經得到另一個獨立實驗室盲測結果的驗證。
  • 研究:雪貂和貓對新冠病毒易感 可發生「貓際傳播」
    ,其中就包括除人類之外,其他是否有寵物、畜禽也可能被新冠病毒傳染?  研究團隊強調,對貓新冠病毒的監測應被視為消除目前COVID-19流行的一種輔助手段。他們呼籲,密切監測和保護疫區的貓,避免其接觸傳染源,防止其成為可能的傳播宿主或儲存宿主。  另外,此前有質疑稱貓感染新冠是實驗室條件下大劑量使然。
  • 新冠病毒正全球肆虐,一種新的變異悄然出現
    不少人卻一直擔心病毒會發生變異,從而產生更嚴重的後果或者影響疫苗的研發進度。目前世界多國的科研人員都在圍繞新冠病毒進行各種研究,其中就包括對新冠病毒的變異情況進行研究,也確實發現了病毒正在變異。至於為什麼要研究新冠病毒是否變異,有很重要的意義,對於後期預防、疫苗研製等都很關鍵。
  • 科學家用基因工程製造出MERS病毒候選疫苗 對新冠病毒也可能有效
    科學家用基因工程製造出MERS病毒候選疫苗 對新冠病毒也可能有效  Winnie Lee • 2020-04-10 17:
  • 新研究:一些漱口水能在30秒內殺死新冠病毒
    華輿訊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 威爾斯卡迪夫大學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一些漱口水可以在接觸新冠病毒的30秒內將其殺死,這可能是漱口水有望幫助遏制疫情傳播的「積極信號」。該大學上周五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含有至少0.07%氯化十六烷基吡啶的漱口水具有根除病毒的能力。這項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審。
  • 研究人員:新冠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
    新華社倫敦7月28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
  • 新冠病毒來自哪兒?可初步排除家禽家畜 蝙蝠最有可能是天然宿主
    央視網消息: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天(2月15日)下午的發布會上,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表示,通過對華南海鮮市場採集的樣本比對,提示此次疫情可能與野生動物交易有關,並且可以初步排除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於家禽家畜。
  • 科普: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病毒在細胞內繁殖時,要為每個「子」病毒複製一份遺傳物質,而這些副本並不總是完美的,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即發生基因突變。有些「錯誤」造成的改變可能不利於病毒生存,有些則可能使病毒變得更易傳播,甚至致病性更強。新冠病毒屬於RNA(核糖核酸)病毒,變異相對較快。不過與流感病毒等其他RNA病毒相比,新冠病毒穩定性更高。
  • 石正麗直播澄清新冠病毒並非人造,但下一個病毒仍有可能出現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幾位科學家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其中最為關注的是高福院士和石正麗研究員。石正麗是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員,本人長期研究蝙蝠冠狀病毒,並長期前往西南地區進行取樣調研。之前她的足跡一直備受關注,公眾對她的質疑也很多,不過她一直都在默默做研究,畢竟身為科學家一切得用數據說話。3月9日晚8時她終於開了直播,回答了很多公眾關心的問題,大致有這樣幾個內容:1、石正麗呼籲去自然界尋找病毒源頭。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零下80度仍不會被凍死
    冷凍能不能凍死病毒呢?這個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曾有報導介紹武漢病毒所的研究人員曾到野外採集病毒標本情況。要長期保存這些標本,就要通過超低溫冷凍。短期保存零下20度,長期保存則要在零下80度以下。這意味著,如果肉類食品中有病毒,即便經過長期冷凍保存,病毒核酸檢測還是能夠查出陽性|京師杏林包過。
  • 香港大學最新研究支持新冠病毒很可能源於蝙蝠
    圖源網絡由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領導的研究團隊14日表示,經最新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能感染人類和中華菊頭蝠的腸道細胞,並保持強大的複製能力,研究結果支持新冠病毒很可能源於蝙蝠,人類腸道亦可能是另一種病毒傳播途徑。
  • 七論新冠病毒極可能來自海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慕盛學,ID:mu03042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由於新冠病毒的來源又有新發現,我不得不發表《七談新冠病毒很可能來自海洋》。一、第一次提出SARS病毒可能來源於海洋的文章是2018年全世界已經公認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是同類病毒,對於這類病毒的來源,17年來全世界公認是來源於野生動物,只有本人堅決反對,認為SARS病毒的來源不是果子狸,新冠病毒的來源也不是蝙蝠,更不是穿山甲。本人認為它們都是來源於自然界。
  • 北京新冠病毒序列公布:病毒從哪裡來?如何開始流行?
    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6月19日報導,「從基因組流行病學的初步研究結果看,這個病毒是從歐洲來的,但是它跟歐洲當下流行的病毒又有一定差別,它比現在歐洲流行的病毒要老。」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助理張勇表示。
  • 新冠病毒溯源又有新發現
    近日,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對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的39份類似咽拭子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現這名兒童當時已感染新冠病毒,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和美國疾控中心網站。早在今年6月,義大利國家高等衛生研究院曾在官網發布報告稱,在義大利北部城市米蘭和都靈,去年12月的廢水樣本中便檢測出了新冠病毒。
  • 新冠病毒起源風雲再起
    ,在美國紅十字會去年12月中旬到今年1月中旬獻血樣本中發現新冠病毒抗體,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在美國出現的時間或比此前認為的要早數周,可能已經有人在美國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Bedford在其推特上提出反對意見並不認同這項研究,認為這並不能作為美國在早期已經出現新冠病毒傳染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