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天寶年間,韓翃羈滯長安,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韓翃也有一個土豪朋友,姓李,至於名啥歷史沒有記載,我們姑且稱為李王孫。此人不僅土豪,而且為人十分仗義。話說這李王孫有一歌姬,姓柳,生的可謂是「雪膚花貌參差是」一日李王孫大宴賓客,把酒言歡。少不了請柳氏出來開嗓唱歌。這邊柳氏正準備撩動琵琶,一個不經意回眸就與韓翃撞了個滿懷,兩人注目而視,目光交接,此時撩動的不是琵琶弦,而是他們兩人的心弦。確認過眼神,她(他)是我的人。據說,後來韓翃每次來拜訪李王孫,柳氏總會從牆縫裡偷窺,越看越覺得韓翃非同尋常,越看越覺得他就是我等的人。於是便對李王孫說「韓秀才雖然現在落魄,但絕不會久居人下」。明白人一聽,就知道言下之意「我鍾意韓翃。」李王孫一眼就看出了柳氏的心思。後來李王孫就置了一桌酒宴,酒酣耳熱之際,就對韓翃說,「秀才當今名士,柳氏當今名色,以名色配名士,不亦可乎?」說罷飄然而去,還給兩個人留下三十萬家財。這朋友夠大方、瀟灑吧!而後來韓翃的表現,也證實了他們兩個人沒有看錯人。兩人成婚的第二年,韓翃新科及第,回老家省親,柳氏留守長安。此時的韓翃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愛情事業雙豐收。」可是誰也不曾料想,就在這個時候,安史之亂爆發了,這對亂世兒女如同雨打浮萍,兵荒馬亂中,柳氏很冷靜地剪去長發,落髮為尼,躲到了法靈寺裡。等待著丈夫的歸期。而這一等就是三年後來唐肅宗收復長安,局勢漸漸穩定下來,韓翃就派人帶了一絹布口袋的散碎金子,去長安打聽妻子的下落。那個人千辛萬苦找到柳氏,奉上口袋,柳氏一看,白絹上題了一首詩,就是這首《章臺柳》。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柳氏看完,淚如雨下,當即回詩一首《楊柳枝》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韓翃得到了柳氏的消息當然非常高興,便快馬加鞭的往長安趕,可是天不隨人願,就在他以為會破鏡重圓時,老天又和他開了一個玩笑——柳氏已經被人搶走,且音訊無蹤。你以為到這裡就結束了?並沒有。那天韓翃在長安街上信馬由韁,這時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後面騎馬的可是韓員外?」沒錯,說話的人正是柳氏。幾經波折,終於見到了心上人。但因為兩人的重逢太倉促,柳氏也不能久留。在兩人的簡單地交談中,韓翃才知道搶走柳氏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外援功臣——沙吒利,自己已經做了他的小妾。韓翃望著柳氏遠去的背影,無可奈何,心中別是一般滋味。正好這天淄青節度使手下的武將們要聚餐,就拉韓翃一塊喝酒。韓翃當然是喪魂落魄,心不在焉。將領們就問他怎麼回事,韓翃把來龍去脈講了一遍。這時候就站起來一位少年將領,叫許俊。這人可謂神助攻,竟代韓翃出手,硬是從沙吒利的府邸裡把柳氏搶了出來。這事可鬧大發了,連朝廷都為之驚動。大家都以為許俊、韓翃等人涼涼的時候。唐代宗竟感嘆韓翃與柳氏的這段多災多難的亂世因緣,又讚賞許俊的俠義,判定給沙吒利以額外的賞賜,讓柳氏復歸韓翃。將故事畫上完美的結局。其實在唐人的愛情裡,不止有「人面不知何處去」的悵然,不止有「含情凝睇謝君王」的悲涼,也有「楊柳枝,芳菲節。」的堅守與成全,我不敢說,是李王孫成全了柳氏,還是許俊成全了韓翃。但是我知道,在這些詩詞背後,我們窺見的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我們所嚮往的盛世大唐。